-
【跟孩子正确的沟通方法】
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错误做法:训孩子:
“
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
”
更有甚 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
“
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 干净
好吗?
”
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二、孩子考试不及格。
错误做法:训孩子:
“
你看你,考这么点分 ,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
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
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
心里想:
“
我完了,
我这么笨,
学不好了,
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 br>
正确做法
:
安慰孩子:
“
孩子,我知道你心里 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
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 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
会有进步。
”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 ,心里想:
“
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
三、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
(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
错误做法:训孩子:
“
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 我看
着你。
”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
“< br>写不完有我妈呢。
”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
“
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
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 校跟老师解释吧。
”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
“< br>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
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
四、孩子作业写得潦草。
错误做法:
发火:
“
怎么写的这么乱,
你就不能写好点?
”
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
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
严肃地、< br>平静地对孩子说
:“
孩子,
我已经说过了,
写不工整要重写,
因为不工整,
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看,你可以应该这样写字
(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
)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
,有信心吗?
”
结果: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
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
”
充信信心。
五、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没礼貌。
错误做法:当众训孩子:
“
你这 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连问好都不会,我平时是咋教你的,
没出息。
”
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损伤,觉得无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 确做法:给孩子台阶下:
“
我孩子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时也挺有礼貌的。
”
举个有礼貌的例子。
结果:孩子知道错了,心想:
“
这次没做好 ,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让父母失望啊。
”
六、孩子的袜子脏了。
错误做法:家长:
“
把袜子脱下来,我给你洗。
”
结果: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心里认为父母就是为自己服务的,正常,反正他们也不累。
正确做法:和孩子商量:
“
孩子,你把自己的袜子洗了,好吗?妈妈今天很 累啊,能不能把
妈妈的袜子也洗了啊?谢谢孩子啊。
”
结果:孩子受到尊重 ,洗袜子去了,心里想:
“
我以后要多关心一下爸爸妈妈啊,我也是家
里的一员啊,他 们越来越老了。
”
六、孩子问了个问题,大人不会。
错误做法:不高兴:
“
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
点啥。
”
结果
:
孩子心里想:
“
哎,没 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
”
从此,遇到难题一
概略过,不求甚解。< br>
正确做法:高兴:
“
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 ,不错。可是我不会,咱
们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吗?
”
结果:孩子心里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七、孩子早上不起床。
错误做法:发火:
“
你怎么还不起?要迟到 了!
”
顺手打两巴掌,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找衣服穿
衣服。
结果:下次依旧。
正确做法:平静地说:
“
孩子,我就 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会迟到,会挨批,这是你自
己的事,你自己处理好。
”
孩子 没及时起床,没吃早饭,还迟到了。
结果:下次一叫就起床。
八、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不写作业。
错误做法: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
结果: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了,心里恨你,说你是
暴君。
< br>正确做法:
平静对孩子说:
“
孩子你该写作业了,
如果写不完会挨批。
你还想看多久?
”
孩子:
“
我再看
10
分钟行吗?
”
家长:
“
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
”
双方各退一 步。
结果: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睡觉或写作业。
九、孩子正在写作业。
错误做法: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
“
写快点。
”“
别磨蹭。
”“
不准看电视,
好好学习。< br>”
结果:孩子不高兴:
“
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
”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家里学习气氛浓厚。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十、大人做错事了。
错误做法:强词夺理或视而不见。
结果:孩子心里想:
“
凭啥你犯 错误就不承认呢?嗯,当大人好,有错也不挨批。
”
正确做法: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歉。
结果:孩子以后做错事了,主动道歉,觉得理所应当。
十一、家长会老师告状,家长挨老师批评了。
错误做法: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
结果:孩子没任何自信, 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
说真话,怕挨打。
正确做法:
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
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 会有
进步。
十二、孩子的日常生活。
错误做法: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见,孩子遵守就行了。
结果:孩子成了木偶,不用动脑,被动执行。胆子越来越小,越来越没自信,能力差,不会
做家务。 心离父母越来越远,自闭。
正确做法: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还鼓励孩子做家务 。家里有事和孩子商量解决,鼓励孩
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
结果:培养了孩子家庭责任感,知道心疼父母,喜欢和父母交流,性格开朗,有自信!
这才是该转的东西,应该收藏!
[
强
][
强
][
强
]`
.
太棒了!
36
计,计计有用!家长收藏之!
【亲子
36
计,培养好孩子】
没有教不好的 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塑造不同的品性,
培养不同
的 特质。下面给广大家长推荐
36
个计策,帮父母培养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
好孩子。
1.
样板计:
树立学习榜样。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办公室主任、
亲子问题专家林红强调,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在孩 子面前,再细微的言行举止也要留意,树立好榜样。
2.< br>鼓励计:鼓励他挑战困难。孩子很容易因为一些挫折放弃努力,此时,家长的鼓励是
他们前进的勇 气和动力,能帮孩子找到问题、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3.
倾听计:掌握孩子的感受。再小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耐
心听他说话 ,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以便及时对孩子的身心变化、问题等做出处理。
4.
赏善计:
奖励比惩罚有效。
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认为,
教育孩子,
奖励比惩罚有效得多。
用奖励正确来代替惩罚错误,既能避免伤害孩子,又可以督促 他发扬优点。
5.
扮弱计:偶尔向孩子
“
求助
”
。缺乏责任心,常常是因为父母照顾太周到。偶尔向孩子
“
求 助
”
,你会发现他变成了懂事的
“
小大人
”
。
6.
补强计:
好习惯多夸奖。美国加州大学哲学家詹 姆斯
·
多伯林提出
“
补强法则
”
,也就是
说,当一 个人的正面行为受到认可时,就能逐渐摆脱自卑,不断激发自信心。
7.
冷淡计:任性时别睬他。任性几乎是独生子女的通病。此时,家长务必要狠下心
“
隔
离
”
他,让他因为得不到关注,自动收敛坏脾气。
8.
放手计:让孩子自己尝试。包办父母只能养出飞不出笼子的金丝雀。 制造一些让孩子
尝试、摸索的机会,他们才能独立应对生活。
9.
纵容计:别扼杀淘气天性。
“
淘气包
”
、
“< br>捣蛋鬼
”
往往脑子灵光、求知欲强。在允许的
范围内适当纵容这些行为,是挖掘 孩子潜能和创造力的好时机。
10.
处罚计:让孩 子懂得承担错误。做错事了可以安慰,但一定不能姑息,适度的惩罚
才能让他明白
“
赏 罚分明
”
这一生存法则。
11.
制冷计:自满时泼点冷水。一旦发现孩子有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的苗头,父母应该
适时给他泼冷水,让孩 子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
12.
点拨计:用引导 代替说教。絮絮叨叨的说教,是孩子最不喜欢的教育方式之一。最
好从旁稍加提示引导,这种启发会让孩 子充满感激。
13.
感化计:用真情打动孩子。教 育不仅是灌输、劝导、监督,有时还要动之以情。比
如给孩子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会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14.
平等计:别给孩子特权。要想克服
“
自我为中心
”
,首先得从家里开始,不要给孩子
特殊的地位或特权,好东西 要全家人分享。
15.
受挫计:适当挫折教育。美 国教育家卡乐尔
·
桑德堡曾说,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
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 。为了培养心理韧劲,适当的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16.< br>包容计:接受孩子的缺点。你的孩子也许不够聪明,有很多缺点,但父母不能因此
嘲笑或嫌弃他, 宽容弱点,才能战胜自卑,用优点掩盖瑕疵。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6: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8177.html
-
上一篇:不乱发脾气 做耐心妈妈
下一篇:做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小卫士食品安全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