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功能障碍
/
衰竭的病因
胃肠功能障碍
/
衰竭的病因
本文所涉及的胃 肠功能障碍
/
衰竭概念不包括功能性胃肠功能障碍(如肠易
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 能性腹泻、慢性便秘等胃肠功能性疾病),而是指短
肠综合征或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休克、病理产 科、心肺复苏后等危重病时
并发的胃肠功能障碍
/
衰竭。
一、概念与定义
胃肠功能障碍
/
衰竭概念的提出,得益于危重病医 学、感染免疫学及临床营
养支持等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得益于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研究手段的应< br>用,是临床医学尤其是胃肠道疾病理论的一大进展,对于胃肠外科乃至所有专业
的临床医生,充分 认识到疾病状态下胃肠道的重要作用,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要
忽视胃肠道功能的支持,都有着实际的指导 意义。
目前,对于胃肠功能障碍和胃肠功能衰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可以明
确 监测的参数。
有学者认为,肠功能障碍可分三型。一型即功能性小肠长度绝对减少型,如SBS(
短肠综合征
)
。二型即小肠实质广泛损伤型,如放射性肠损伤、炎性肠病 所
致的肠功能障碍。各种原因所致的肠外瘘、肠梗阻当属此型,但多数为急性,可
逆转。三型则 是以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为主,可同时伴有肠消化吸收功能的障
碍,如严重创伤、出血、休克所致的肠功 能障碍。
应激性溃疡又称急性胃粘膜病变、急性出血性胃炎,也是危重病时的胃肠道
功能障碍表现。由于抑酸剂的预防性应用,现在发生率已经大大减少。
常见的肠功能障碍性疾病:急性肠功能障碍:
1
炎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
疡性结肠炎发作期,尤其合并外科并发症者;
2
溃疡病;
3
胰腺炎;
4
肠系膜
血管性疾病;
5
恶性肿瘤;
6
肠外瘘;
7
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8 AIDS
病;
9
其他如急性肠梗阻、胃瘫、肠道严重的急性感染和腹部外伤等。慢性肠
功能障碍:
1
假性肠梗阻;
2
放射性肠炎;
3
胃手术后;
4
短肠综合征;
5
治疗肥胖性手术后;
6
其他如严重的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等。
二、胃肠道生理功能
不同肠段的吸收功能:上段小肠液(200ml
以内)稀释食靡,可达摄入容量
的
5
~
8
倍 ,故上段空肠造瘘和高位小肠瘘可造成严重的水、电解质和营养的丢
失。胃和十二指肠基本不吸收,空肠 上段吸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大多数水溶
性维生素;脂肪则需要更长的一段小肠;小肠大部分切除后, 剩余小肠和结肠的
结构和功能发生适应和代偿性变化。
胃肠道免疫功能:现代研究证 明,胃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其主要组
成为胃肠道相关样淋巴组织(
gut associated lymphatic tissue
,
GALT
)约占
人体总体液免疫的
80
%,细胞免疫的
50%
。
特殊的 营养吸收机制: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均接收动脉血液供应的营养,唯
独肠黏膜从血供接受的养分只占其总 需求的
30%
,余
70
%直接从肠腔内摄取,这
也就是为什么全胃肠 外营养可以供给全身所有组织器官的需要
,
满足其组织代谢
更新需求,但却导致肠黏膜 萎缩,这也是长期静脉营养可引起肠屏障功能障碍,
发生细菌易位的重要原因。
肠道 的屏障功能:胃肠道不仅具有消化吸收功能,还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
后者包括四部分:机械屏障、生物 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机体在遭受任何
有害刺激作用下,都会对上述屏障产生影响,导致其发生改 变;如超过了机体所
能适应代偿的程度,胃肠道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和全身症状。严重者,将发生严重的肠功能障碍-肠衰竭。胃肠道是人体四大
菌库之首(其他为呼 吸道、阴道、皮肤)。肠腔内菌群与肠黏膜上皮、机体总体
状态处于动态平衡中,一般情况下,细菌每< br>20
分钟分裂
1
次,但在肠道的细菌
每
1
天仅分裂< br>4
~
5
次,一旦致病因素打破这一平衡,将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就可 能发生细菌易位,导致疾病。一般而言,上消化道及空肠上部细菌数少于或
等于
10
3
,被认为是无菌的。肠道是一个大的细菌库,含有
10
12
~
10< br>13
的细菌,每
10
12
克粪便含细菌约
10
~10
。如此庞大的天文数字量的细菌产生的毒素也是巨大
的,但肠道却有选择性的只吸收机体所需要 的养分和物质,不发生疾病,依靠的
就是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一般说来,肠黏膜屏障由
3
部分组成:机械屏障,生物
屏障和免疫屏障。任何因素导致此屏障组成破坏,均可发生细菌及内毒素易 位。
健康机体肠腔内的细菌和肠黏膜和整个机体之间构成了一个微生态平衡
(婴儿出
生 后数日肠道菌群即达到正常定植)。三者任何一个环节的改变将破坏这一平
衡,即造成疾病状态,如整体 健康状况的损害
(表现为生物屏障的破坏)
。另外,
胃酸及胃肠道所有消化液以及其他 黏膜上皮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也参与了肠黏
膜屏障的组成,有人称之为化学屏障。
小 肠和结肠细胞增生快,覆盖面积广,故能量需求高,代谢快;免疫学研究
发现肠道存在大量黏膜内淋巴细 胞、
Peyer
小结、分泌性
IgA
、淋巴滤泡和系膜
淋巴结(统称 为
GALT
),在受到应激刺激时,会发生剧烈的免疫反应;大量实
验研究发现肠黏膜 上皮吞噬细胞和细菌越过上皮进入其他组织
(即细菌易位)
的
现象,说明了肠黏膜屏障 的客观存在;给予同样肠外营养的动物,切除肠道的动
物较之未切除者,对创伤和打击耐受性强、存活时 间长、感染率低;无菌动物对
应激刺激耐受较普通动物好,感染发生率低。
三、发病原因与机制
(一)应激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应激性溃疡又称急性胃粘 膜病变、急性出血性胃炎,是指机体在应激状态
下胃和十二指肠出现急性糜烂和溃疡。应激性溃疡是在病 人遭受各类重伤
(包括
手术),烧伤和重病的应激情况下,特别是并发休克,出血,感染或肾, 肺,肝
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时,胃粘膜所表现的急性病变,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上消化
道出血, 可危及病人生命。
引起应激性溃疡的病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
.严重烧伤
可引起应激性溃疡
1842
年国外学者
Curling
首先报告了大面积烧伤病人出
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出血,故对这种严重烧伤引起的急性应激性溃疡又称为
Curling
溃疡。
2
.颅脑疾病可引起应激性溃疡
1932
年国外学者
Cllshiflg
报道了颅脑肿瘤病人发生胃溃疡合并出血、穿孔,因此对颅脑外 伤、
脑肿瘤、或颅内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的应激性溃疡称为
Cushing
溃疡。
3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6:1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8095.html
-
上一篇:古代中医治疗胃病的十四个药方
下一篇:(完整版)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