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生素
D
生理功用
维生素
D
(
vitamin D
)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 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维生
素
D
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
D2
和
D3
。维生素
D
均为不同的维生素
D
原经紫外照射
后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维生素
D
,但维生素
D
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维 生素
D
是一种
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
D 2
和维生素
D3
。它们有以
下三点特性:
它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
受紫外线的照射后,
人体内的胆固醇能转化为维生
素
D
。
维生素
D
在人体内一方面促进肠道从饮食中吸收钙和磷,另一方面促使钙、 磷沉着于新骨
形成部位,促进骨组织的成熟。
对于婴幼儿而言,摄取足够生理需求的 维生素
D
主要为了有效预防佝偻病;对于成年人而
言,摄取足够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
主要为了有效防止骨质疏松,预防骨折。
维生素
D
除了对骨 骼的益处外,一些正在进行的研究还表明它可以改善肌肉系统、心血管
系统、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 统的功能。
例如,最近美国睡眠医学会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维
生素
D
水平 与白天易犯困之间存在重要关联,
尽管目前还不能断言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但提 示了或许维生素
D
可以替代咖啡来提神醒脑。国内方面的文献如
2011
年李 敏等发表
的“
25
羟维生素
D
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
Me ta
分析”,结果表明:
维生素
D
营养状
况与心血管疾病 发病相关。提示或许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
D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维生 素
D
在人体内先由肝脏的酶催化生成
25
羟维生素
D
(25-OH-D
),再由肾脏的酶催
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
1,25
二羟 维生素
D
(
1,25-OH2- D
)。通常,临床检测人体是否存
在佝偻病的风险,参考的既不是微量元素的值,也不是骨密度的值,而是血清中
25
羟维生素
D
的值,数值小于
20ng/ml
(
50nmol/L
)认为是维生素
D
缺乏。
美国有研究发现,在波士顿地区(北纬
42
°)的冬天,
18
~
29
岁的健康人血清中
25
羟维
生素
D
值小于
20ng/ml
者达到了
32
%,维生素
D
缺乏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应该更高。
维生素
D
的来源
1
.母
-
胎转运
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
D
,尤其孕
28
周之后,胎儿体内
25-(OH)D3
的贮存可满 足生后一段时间的生长需要,因此,早产儿这一部分的贮备较少。
2
.自身合成
皮肤中的
7-
脱氢胆骨化醇(
7- DHC
),是维生素
D
生物合成的前体,经日光
中紫外线照射(波长
290
~
320nm
),转变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
D3
,是 人体维生
素
D
的主要来源。皮肤经日光照射产生维生素
D3
的量与日 照时间、肤色、波长、暴露皮
肤的面积密切相关。
3
.食物来源
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
D
很少,母乳含维生素
D
少,谷物、蔬菜、水果 不含维
生素
D
,
肉和鱼类含量很少。
配方奶粉和米粉在加工时强化维 生素
D
,
婴幼儿可从这些食物
中获得维生素
D
。
维生素
D
缺乏症引起的疾病
维生素
D
缺乏症可以引发骨矿化受损以及多种与骨骼相关的疾病,
小儿可能会出现佝偻病,
成人可能会出 现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症。
缺乏维生素
D
可能会导致多种与骨骼有关的疾病,这些疾病包括
佝 偻病:佝偻病是处于儿童时期的患者缺乏维生素
D
所表现出的主要病症,主要症状有长
骨的生长障碍与畸形,早期症状为颅骨软化,即患者的颅骨异常变软。
骨软化病:骨软化病只发病于成人群体,主要症状为肌无力与骨脆。
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矿物质密度变低,骨脆症状加剧。
肌肉疼痛与肌无力:主要是近端肢带肌肉发生痛疼并感到无力。
肌肉抽搐。
维生素
D
缺乏症发病病因
围生期维生素
D
不足
研究指出虽然母亲孕后期每日补充
4 00IU
的维生素
D
,
对于足月儿血循环中
25-OH-D3
的
影响很小,
但是与孕期规律补充的母亲相比,
孕期未补充母亲的新生儿很快就降至 缺乏的水
平,因此早产、双胎更易于贮存不足。
日照不足
由于城 市生活中高大建筑阻挡日光照射;
大气污染;寒冷的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
没有
充 足时间的室外活动;或者室外活动时皮肤暴露少;不论是气候、季节、大气云量、纬度、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7: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7103.html
-
上一篇:教你此时健脾化湿的好方法
下一篇:维生素D与人群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