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认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06:40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中耳癌)
中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发病原因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 足是糖尿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后天饮食不
节、
情志失调、
房事过度、
或过服温 燥药物等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条
件。

1
.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 br>长期过食肥甘、
醇酒厚味及辛辣刺激食物,
损伤脾胃,
脾胃运化
失司, 积于胃中酿成内热,
消谷耗液,津液不足,脏腑经络皆失濡养
而发为糖尿病。
《素问< br>
奇病论》谓:
“此必数食甘美而肥,肥者令人
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 溢,转为消渴。
”刘完素《三消论》
谓:
“故三消渴者,皆由久嗜咸物,恣食炙煿,饮 酒过度。

《千金方》
谓:
“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


《丹溪心法》谓:
“酒面无节,
酷嗜炙煿……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燥热炽盛 ,津液干焦,渴饮
水浆,而不能自禁。
”说明饮食不节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
.情志失调、郁火伤阴

精神刺激、
情志失调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 因素,
长期过度的精神
刺激,
如郁怒伤肝、
肝气郁结、
郁久化火、< br>火热炽盛,
不仅上刑肺金、
中灼胃津、下耗肾液,而且肝之疏泄太过,肾之闭藏失司,则 火炎于
上,津液泄于下,三多之症随之而起发为糖尿病。另外,心气郁结、
郁而化火、心火亢盛 致心脾精血暗耗,肾阴亏损、水火不济,也可发
生糖尿病。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许 多
2
型糖尿病患者病前有长期
的精神刺激史,病后又有思想压力,情绪不稳定,烦躁忧 虑,导致病

1
情加重,
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研究证实,
情绪激动时血胰岛素含量明
显减少,血糖升高。日本学者近年来也认为心理因素对糖尿病形成、
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约翰·
考尔维尔博士认为
“情绪紧张
是引起糖 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
肝气郁结势必影响气血运行,
痰瘀渐生致病情 加重,变证丛生。如张仲景《金匮要略》
“厥阴之为
病,消渴……”
,黄坤载《四圣心 源·消渴》说:
“消渴者,足厥阴之
为病也”
。刘河间《三消论》云:
“五志 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
致令消渴。

《医学真传》

“三消症 生于厥阴风木主气,
盖以厥阴下水
尔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

《医 宗已任篇·消症》谓:
“消
之位病,一原于心火炽炎,
……然其病之始,皆由不节嗜欲 ,不慎喜
怒。
”说明情志刺激、五志过极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3
.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

体质强弱与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先天禀赋不足、
五脏虚
弱,
尤其是肾脏素虚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 五脏主藏精,
精为
人生之本,
肾又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若五脏虚赢则精气 不足,

血虚弱,
肾也无精可藏,
复因调摄失宜,
终至精亏液竭而发 为糖尿病。
《灵枢·五变篇》谓: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灵枢·本 藏篇》
谓:
“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

“肺脆则苦病消瘅易伤”
、< br>“肝脆善病消
瘅易伤”

“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肾脆善病消瘅易伤 ”

《医贯·消
渴论》谓:
“人之水火其平,

气血得其养 ,何消之有?”
。说明患者
体质虚弱,尤其是肾虚,常易发生糖尿病。

4
.房事过度、肾精亏损


2
房事不节、劳伤过度使肾 精亏损,虚火内生,则“火因水竭而益
烈,水因火烈而益干”
,终至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糖尿 病。恣情纵
欲、肾虚精耗,
肾虚则固摄无权,精耗则气不化水,故小便多而发为
糖尿病 。
《千金方》指出糖尿病由于“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
欲,
极意房中,
稍至年长,
肾气虚竭……此皆由房事不节之所致也”

《外台秘要·消渴消中》
“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
则肾燥,肾燥则渴”
,说明房事过度与糖尿病的发 生有一定的关系。

5
.过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

古代嗜服壮阳之 石类药物致燥热伤津可发生消渴,
今服石药之风
不复存在,但也有意欲长寿,或快情纵欲,长期 服用温燥壮阳之剂,
或久病误服温燥之品,
均致使燥热内生,
阴津亏损而发为糖尿病。
《诸
病源候论·消渴候》谓:
“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由少服
五石 诸丸散,
石势结于肾中,
使人下焦虚热……故引水而多小便也。

《千金方》 谓:
“慎不能房,多服石散。真气既尽,石气孤立,只惟
有虚耗,
唇口干焦,
精液自泄。
或小便赤黄,
大便干实。
或渴而且利,
所食之物,皆化小便”。五石即指阳起石、钟乳石、灵磁石、空青石、
金刚石等五种石类药物,
这些药物在古代有 一个时期曾流行为求生及
壮阳药用,
这些药物一般均皆性温有毒,
如常服此类药物,< br>也可发生
糖尿病。

以上为
5
类发病原因,其中以第
1

2

3
三项最为重要,因为糖
尿病患者绝大多数均系由 于饮食、精神、体质等原因引起。

二.发病机理


3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上述各种因素都可引起阴虚燥热,
导致本病的发生。
其病变涉及三 焦、
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
往往是多
脏腑的寒热虚实互见、
三焦同病。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
人们从不同的
角度来观察其病理变化,
所以各家尚有不同的认识 和见解。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
.阴虚燥热学说

此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认识,
迄今仍有重要的意 义。
阴虚燥热学
说的主要观点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
致使燥热内生、
阴精 亏耗发
为消渴。
`
其病机主要是阴虚燥热,但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
常 常互为因果;
阴愈虚则燥热愈盛,
燥热愈盛则阴愈虚。
若消渴日久
不愈可因燥 热伤津耗气,
致使气阴两伤,
病程日久阴损及阳还可致阴
阳两亏,
而阴虚为本 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消渴病变的部位虽与五脏有
关,但主要在肺、脾(胃)
、肾,而以 肾为关键。肺主气为水之上源,
敷布津液,
肺受燥热所伤,
则不能敷布津液而直趋下行 ,
随小便排出
体外,故小便频数量多;肺不布津则口渴多饮。
《医学纲目·消瘅门》< br>说:
“肺主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摄津液之精微,守养筋骨血脉,余者
为溲。肺病则津液无 气管摄,而精微者也随溲下,故饮一溲二。
”说
明肺与消渴的发病有关。
胃为水谷之海 ,
主腐熟水谷,
脾为后天之本,
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脾胃受燥热所伤,胃火炽盛, 脾阴不足,则
口渴多饮、
多食易饥;
脾气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
则水谷精微下 流而
为小便,
故小便味甜;
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
故形体日渐消瘦。
《类
证治裁·三消论治》云:
“小水不臭反甜者,此脾气下脱症最重。
”说

4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6: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977.html

中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认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