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检验项目正常参考值与临床意义手册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05:23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肝癌有传染吗)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检验项目



全身症状:

发热

1
血液分析
18
项:


WBC
白细胞总数


正常

参考值


单位










4.0~10.0
10E9/L

LYM

MID
淋巴细胞绝对值

中间细胞绝对值

0.7~4.9
0.1~0.9
10E9/L
10E9/L

GRAN

LYM

MID

GRAN

RBC

HGB

HCT
①①
MCV
①②
MCH
①③
MCHC
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淋巴细胞百分比

中间细胞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红细胞比积

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1.5~7.2
20.0~40.0
3.0~10.0.
50.0~75.0

4.0~5.50

3.5~5.0

120~160

110~150
36.0~50.0
80.0~100.0
27.0~32.0
320~360
10E9/L
%
%
%
10E12/L
g/L
%
FL
Pg
g/L
①④
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1.6~14.8
%
生理增高:初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剧烈运动后、极度恐惧等



化脓性感染、严重损伤、大出血、中毒、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毒感染、伤寒、疟疾、再障、极度严重感染、
X
线及镭照射、肿瘤化疗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淋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



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

嗜酸性粒细胞:↑

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某些血液病、术后急
性铅中毒等。



伤寒、副伤寒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嗜碱性粒细胞:↑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移、铅及铋中毒







胞:↑

结核、伤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异型淋巴细胞:各种病毒感染、传单增多症常见。疟疾、淋巴结炎等可见







胞:↑

核左移、白血病等



化脓性感染、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汞铅中毒



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中毒、
X
线及镭、抗癌治疗、再障、粒缺

↑↓

同淋巴细胞绝对值

↑↓

同中间细胞绝对值

↑↓

同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生理性增高: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各种贫血、白血病、失血

↑↓

同红细胞计数,一般情况下红细胞 与血红蛋白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

部分贫血患者
,
同时测定两者
,
对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

同红细胞计数



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 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


CV
↓、
MCH
↓、
MCHC
↓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


MCV
↑、
MCH
↑、
MCHC< br>正常、
RDW>15%
,为大细胞正
/
高色素性

3


MCV

MCH

MCHC

RDW
均在正常范围内,为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

4


MCV
↓、
MCH
↓、
MCHC

RDW
正常,慢性贫血,为单纯小细胞性

↑↓

见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1
文档来源为< br>: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①⑤
PLT
血小板计数

100~350
10E9/L

>400
为增多,见于急性失 血和溶血后一过性增多;持续增多见于真性
RBC
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及某些恶性肿瘤早期


1
、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障、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

2
、血小板破坏过多,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3
、血小板耗过多,见于
DIC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癜

用于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骨髓增生低下可见
MPV
减低;如果血小板破坏过
多可见
MPV
增高

↑↓

同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体积大小不均时,
PDW
可增加,常见于血小板减少

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疸及肝病

阳性:见于梗阻性黄疸
(
胆道蛔虫、 胆石症、胆道肿物、胰头癌等
)
、肝细胞性
黄疸(肝癌、肝硬化、肝细胞坏死、急慢性 肝炎)

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及各种因造成的呕吐等

阳性:见于血尿及
Hb
尿。如肾及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

肾炎、肾病、泌尿系感染疾病时增高

阳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

阳性: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

阳性:糖尿病、肾性糖尿时



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高热、脱水、糖尿病等



常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崩症等

一般在
4.5-8 .0
之间波动,受饮食及药物影响,酸中毒降低,碱中毒增高



长期增高可能与肾结石形成有关



常见于维生素
C
摄入量不足或坏血病

尿中大量
VitC
时,可使尿糖、尿血、胆红素、尿胆原结果偏低甚至假阴性



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肿瘤等



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等



尿路炎症、肾盂肾炎

各类型肾病,尿中可见透明、颗粒、蜡样、脂肪、上皮、细胞等管型。



见于一些感染性疾病、菌血症、恶性肿瘤、活动生结核、急性风湿、类风
湿、红斑狼疮等



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肝癌、组织损伤

①⑥
M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6.8~13.5
0.11~0.28
15.5~18.0
±或弱阳性

一或阴性

一或阴性

一或阴性

一或阴性

一或阴性

一或阴性

一或阴性

1.002-1.030

6.5
FL
%
10(GSD)
①⑦
PCT
血小板压积

①⑧
PDW
血小板分布宽度

2


尿液分析
11
项:


URO

UBG
尿胆原


U-Bil
胆红素


U-Krt

Blood

U-Pro

NIT

WBC

U-Glu

SG

U-PH

Vit-C






蛋白质

亚硝酸盐

白细胞

葡萄糖





PH
维生素
C










mmol/l

0-1
0-5
少量

偶见透明管型

0-0.8
0.85-1.92
3


尿沉渣检查

红细胞

RBC
白细胞

WBC
上皮细胞

管型

4

CRP
C
反应蛋白

5

C
3

补体
C
3


mg/dl
g/L
2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6

C
4

7
、①
IgG
补体
C
4

免疫球蛋白
G
0.12-0.36
g/L


肾小球肾炎、活动性红斑狼疮、自身溶血性贫血、肝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梗、肝癌、关节炎



全身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
IgA
肾病、胰腺癌晚期



常见于
IgG
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红斑狼疮、慢肝活动期、感染



肾病综合症、自身免疫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免疫缺陷、肿瘤



IgA
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少、感染



自身免疫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免疫缺陷、肿瘤。



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红斑狼疮、肝病、某些传染病。



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

11
、肥达氏反应
------------------------------ -------------




12
、< br>抗核抗体
--------------------------------------- -------




13

细菌培 养
+
药敏
---------------------------------- -------




































儿童
7.0-16.5
g/L
成人
6.0-16.0

IgA
免疫球蛋白
A
儿童
290-2700
mg/L
成人
760-3900

IgM
免疫球蛋白
M
儿童
500-2600
mg/L
成人
400-3450
8
、肝炎病毒类
-----------------------------------------




9
、梅毒螺旋体抗体
-------------------------------------




10
、结核抗体
------------------------------------------




二、消化系统:

英文

检验项目




正常




单位

缩写

参考值

(

)

腹痛、腹泻、胃痛:

1
大便常规

黄色、软便


颜色:呈柏油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鲜红色为下消化道出血

性状:脓血便为细菌性痢疾、果酱便为阿米巴痢疾、血样便为下消化道出血、


粘液便为慢性肠炎

镜检:
1
、虫(蛔虫、晓虫、钩虫、鞭虫、姜片 虫、肝吸虫及血吸虫)发现虫
卵可诊断该病
2
、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视病情而定

2
大便潜血

阴性

消化道出血时可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可持续阳性。溃疡病呈间断阳性。


3
大便培养
+
药敏

阴性

鉴定引起肠道疾病的病原菌。


4
肠道—
02
检查

阴性

阳性见于霍乱和副霍乱。


5
阿米巴原虫

阴性

阳性见于阿米巴痢疾。


6
30-50
mL
胃液分析:

< 20 mL
胃蠕动功能增加;大于
100mL
胃蠕动功能减退,幽门梗阻或痉挛,胃
清乳白色



液分泌过多。

轻度酸味



黄绿色:含回流胆汁;浅红色:少量新鲜血液;咖啡色:大量血液在胃内滞留

阴性



恶臭味:胃癌



粪臭味:肠梗阻

潜血

阳性:溃疡活动期,胃癌、急性胃炎

7


胃幽门螺杆菌

阴性

阳性表示幽门螺杆菌感染。


8

血、尿淀粉酶






















































9

甲胎蛋白






















































10
癌胚抗原


























































11
血液分析






















































3
文档来源为< br>: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二)

肝脏

疾病




1

肝功能
9

12



TBIL
血清总胆红素


DBIL

TTT

ALT

GPT

AST


GOT

TP

ALB

GIB

A/G

ALP
①①γ
-GT
①②
CHE
2

SPE
直接胆红素

麝香草酚浊度

谷丙转氨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谷草转氨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清总蛋白

血清白蛋白

血清球蛋白

白蛋白
/
球蛋白

碱性磷酸酶

γ
-
谷氨酰转肽酶

胆碱脂酶

血清蛋白电泳

2.0-19
0-6.84
0-6
5-40
动态法

8-40
动态法

成人
60-80
儿童稍低

35-55
20-30
1.5-2.5

1
成人
20-110
儿童
20-220
8-50
4300-15000
A

0.66-0.70
α
1
0.017-0.05
α
α
2 0.067-0.13
β
0.083-0.16
γ

γ
0.107-0.20

Ummol/L
Ummol/L
U
U/L
U/L
g/L
g/L
g/L

U/L
U/L
U/L

3

TBA
4

AFP
5

NH3
总胆汁酸

















<
10
(酶法)

< 20

EIA
甲胎蛋白

血氨

< 70

μ
mol/L
ng / mL
μ
mol/L


急性肝炎、慢活肝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

胆石症、胰头癌等。↓



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急性肝炎、肝硬化、血脂增高也可受影响。



急慢性肝炎、脂肪 肝、肝癌、药物性肝损害、胆管炎、胆囊炎、心肌梗塞、
心肌炎、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 、



心肌硬塞在发病后
6-12
小时内显著增高,在< br>48
小时达到高峰,约在
3-5
天恢复正常。各种肝病、肌炎、胸膜炎、肾炎及 肺炎也可增高。



高度脱水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等。



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等。



严重脱水。

↓与总蛋白同。




肝硬化、红斑狼疮、硬皮病、结核、疟疾、骨髓瘤等。

小于
1
呈倒置者,常见于肾病综合症、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



常见于持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
骨折恢复期、儿童发育期。



肝癌、急性肝炎慢肝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


常见于脂肪肝、肾脏疾病。

↓有机磷中毒、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

A
同血清白蛋白
.
α
1


肾病、弥漫性肝损伤、慢性炎症。

↓肝硬化。

α
2


肾病、慢性炎症。



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

β



肾病、多发性骨髓瘤、妊娠。

↓严重肝病。

γ



多发性骨髓瘤、肝癌、弥漫性肝损害、慢性炎症。



无丙球蛋白血症、肾病、妊娠等。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及药物引起肝损害



原发性肝 癌
.
胚胎细胞瘤、胃癌、胆道癌、胰癌、肺癌。某些良性疾病如病
毒性肝炎、新生儿肝 炎、肝硬化等也可一过性升高。

↑见于肝昏迷、重症肝炎、休克等。




HBsAg


乙肝表面抗原



阴性



ELISA



阳性


1
)见于乙肝潜伏期、急性期、慢性迁延性、慢性活动性肝炎。

6
、乙肝两对半、

三对


4
文档来源 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br>.
欢迎下载支持
.
⑵抗
HBS

HBeAg
⑷抗
HBe
⑸抗
-HBc
⑹抗
HBc-IgM
7

HBV-DNA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
e
抗原

乙肝
e
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IgM
乙肝
-DNA
定量

阴性

阴性

阴性

ELISA
ELISA
ELISA


2

HbsAg
携带者。

阳性
< br>(
1
)表示曾经感染过
HBV
,现在体内已产生保护性抗体、具有免疫 力。


2
)乙肝免苗注射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

阳性

表示正在感染乙肝病毒、
是病毒复制的标志,
具高度传染性。
在孕妇
90%
以上的新生儿将受到垂直传播感染,且
HbsAg
也呈 阳性。


HBe
是感染性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早于抗
-
HBs
转阳。乙肝急性出现者
易进展为慢性肝炎,慢活肝出现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阳性:

表示曾有过乙肝感染或处于恢复期。

阳性:

是乙肝近期感染和复制活跃指标。

>
安全阈值为乙肝病毒感染

ELISA
阴性

ELISA
阴性

安全阈值 :
1.0
×






10< br>5

拷贝
/
毫升

分析

8


























类型

HBsAg

HBs
HBeAg

HBe

HBc

临床意义



+








急性乙肝感染潜伏后期。














急性乙肝早期,高传染性














急慢性乙肝,高传染性。














急慢性乙肝,有传染性。














急慢性乙肝,有传染性。














康复期,曾感染过。















康复期,有免疫力。














康复期,有免疫力。














曾感染过,
“窗口期”














已产生免疫力














无乙肝感染。

9

HCV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阴性

EIA


阳性为丙肝病毒感染。

10

HCV-DNA
丙肝
-RNA
定量

安全阈值:







>
安全阈值为丙肝病毒感染。

5
1.0
×
10

拷贝
/

分析



11

HDV
丁型肝炎病毒抗体

阴性

EIA


阳性:见于
HDV
感染、此型肝炎通常与
HBV
合并感染,常引起乙肝症状加剧。

12

HEV
戊型肝炎病毒抗体

阴性

EIA


阳性:表示
HEV
感染。其中
HEV-IgM
阳性为早期,
HEV-IgG
阳性为既往感染。

13
、Ⅲ
-CV
血清Ⅲ型胶原


-C<120
μ
g / mL
↑见于肝纤维化及其他脏器纤维化

ng / mL

或Ⅳ
-C

血清Ⅳ型胶原


-C
<140

↑增高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慢性肝炎、肝硬化 、肝癌时明显增高,糖尿病肾
病、高血压肾病等其他脏器纤维化亦可增高

5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 下载支持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5: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795.html

检验项目正常参考值与临床意义手册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