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
血常规化验单
[
英文缩写
]blood
routine;
血
RT
。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
英文缩
写
]CD
代号
项目
结
果
WBC
白细胞
参考范围
3.5-5.0
10*12/L
新生儿
6.0-7.0
10*12/L
HGB
血红蛋白
成
年
男
性
120-160g/L
成人
4.0-10.0
10*9/L
6
个月
-2
岁婴儿
11-12 10*9/L
新生儿
15-20 10*9/L
HCT
或
PCV
红细胞比积
或
红
细胞压积
女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男性
0.42-
0.49
L/L
或
42%-49%
女性
0.37-0.43L/
L
或
37%-43%
PLT
1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性
RBC
红细胞
成年
男性
4.0-5.5
10*12/L
血小板
100-300 10*9/L
MPV
PCT
MCV
MCH
MCHC
NEUT%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压积
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血红蛋白量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中性细胞比率
7-11fl
0.11-0.28%
82-95 fl
27-31pg
320-360g/L
LYMPH#
淋巴细胞数
MONO#
EO#
BASO#
单核细胞数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0.8-4.0 10*9/L
0.12-0.8 10*9/L
0.05-0.3 10*9/L
0-0.1 10*9/L
37-51%
11.5-14.5%
15%-17%
13-43%
男性
0-10 mm/L
女性
O-15 mm/L
RDW_SD
红细胞分布宽度
SD
红细胞分布宽度
CV
血小板分布宽度
大型血小板比率
血沉
杆
状
核
0.01-0.05
RDW_CV
(1%-5%)
PDW
分
叶
核
0.50-0.70
P-LCR
(50%-70%)
LYMPH%
MONO%
EO%
BASO%
NEUT#
淋巴细胞比率
单核细胞比率
ESR
(20%-40%)
(
3%-8%
)
(0.5%-5%)
(0%-1%)
杆
状
核
0.04-0.5
10*9/L
分
叶
核
2-7
1
.
血细胞计数仪
检测项目:
WBC
,
GR#
,
GR%
,
LY#
和
MON#
,
L Y%
和
MON%
,
HGB
,
MCHC
,
P LT
,
HCT
及推算项目
RBC
,
MCV
,
MCH
,
PCT
,
MPV
,
RCDW
,
LCDW
。
2
.三分群血常规,就是说五种白细胞被分成了大中小三群
:
LY%
淋巴群
MO%
中间群
GR%
粒细胞群
(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
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2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
嗜碱性粒细胞比率
中性细胞数
10*9/L
3
.中文名称、英文缩写
(
仪器不同,某些缩写也不同,仅供参考
)
中间细胞绝对值
MO
#,
MONO#
,
W
—
MCC
粒 细胞绝对值
GR
#,
GRAN#
,
W
—
LCC
淋巴细胞绝对值
LY
#,
LYM
#,
W-- SCC,
淋巴细胞百分比
LY
%,
LYM
%,
W --SCR
%
中间细胞百分比
MO
%,
MONO
%,
W-- MCR
%
粒细胞百分比
GR
%,
GRAN
%,
W-- LCR
%
.
血液化验问答总汇
1.问:血常规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
答:血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见的一 项化验,用于对病人身体状
况的一般了解和对疾病的初步判断和对治疗疗效的观察。血常规
一般 应包括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分
类计数
。但由于现代实验室 中做血常规检查常使用多参数血细胞
计数,一次测定可以得到多达十几项参数,所测定的项目除上述四个参数外还包括
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各项指数、白细
胞分类结果
等许多 参数,甚至还有
三个细胞分布直方图
。所以血
常规的概念可以扩大为含有多项红细胞参 数,血小板计数和白细
胞分类等多达十余项指标的一组实验内容,较为常见的是含有
16
~
18
项参数的血常规化验结果。血常规具体各项目的名称、参
考值、临床意义参考 书中各项目的详细介绍。
2.问:什么是血象
?
答 :这是一个习惯的称呼,某些临床医生和病人习惯将血常规检
查称为“血象”
,在某些书中甚至 专业书中也有类似的写法。如医
生说:
“先去查个血象”
,实际上这时候要病人做个血 常规检查,
这个血象检查指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就是
人们所说的血色素) 和白细胞分类等一些最常见的检验项目。
3.问:为什么要常做血常规检验
?
答:在医院看病时,医生往往要求病 人首先做个血常规检查。血
常规检验虽不是什么特异性的实验,但由于血液不断的在全身循
环, 流经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渗透到各组织中,参与人体的新
陈代谢,调节和维护人体各处机能活动和内外 环境的平衡,人体
各部位稍有异常改变,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故
检查血液中各 种细胞成分的量和质的变化即可协助判断肌体各种
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 一些常用
3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的敏感指标,对机 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
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为具有诊断参考价值, 所以,
许多病人在病因不明时都要做血常规检查。另外,一些已经明确
诊断或治疗过程中的患者 也需要经常做血常规检查,这时观察治
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 br>常用指标。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化疗、放疗及血液病等特殊病
人中,血常规检查是个非常重要的 和经常需要检测的观察指标。
4.问:仪器化验和打印的血常规检验内容又多又复杂,如何看
懂
?
答:现在在一般大中型医院做血常规检验,多采用自动血细胞分
析仪测定。患者拿到的是列有十几项 参数的化验结果。因为医院
采用的仪器不同,打印结果的编排顺序也不一样。表
1
、< br>2
、
3
列
出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细胞各项参数的中文名称、英文缩 写
(
仪器不同,某些缩写也不同,仅供参考
)
、参考值、测定单位。
表
1
多参数血常规项目、缩写、参考值和单位简表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参考值范围
单位
红细胞计数
RBC
男
4.0~5.5
女
3.5~5.0
新生儿
6.0~7.0
10*12/L
或
106/
μ
l
血红蛋白
(
血色素
) HGB
或
Hb
男
:120~170
女
:110~160
新生
儿
:170~200 g/L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0~98 fl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
MCH 27~31 pg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 g/L
红细胞压积
HCT
男:
40~50
女:
37~48 %
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11~15 %
白细胞计数
WBC 4.0~10.0 10*9/L
或
103/ml
中性粒细胞
NEU
;
NE
;
GR
;
50~70 %
杆状核粒细胞
1~4 %
嗜酸粒细胞
EOS 2~6 %
嗜碱粒细胞
BAS 0~1 %
淋巴细胞
LYM;LY 20-40 %
单核细胞
MON;MO 3-8 %
血小板计数
PLT 100-300 10*9/L
或
103/ml
平均血小扳体积
MPV 6.0-11.5 fl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20% %
血小板压积
PCT 0.115-0.285 %
4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表
2
多参数血液细胞分析
[
血常规
)
化验单打印样式
血小板
PLT 174x10*3/mL
(
日本光电
MEK6108K
型
)
日期和时间
17/AUG/98
16:12
标本编号
NO.0113
白细胞
WBC 7.7x10*9/L
淋巴细胞百分比
LY% 23.3%
中间细胞百分比
MO% 8.3%
粒细胞百分比
GR% 68.4%
淋巴细胞绝对值
LY 1.8x10*9/L
中间细胞绝对值
MO 0.6x10*9/L
粒细胞绝对值
GR 5.3x10*9/L
红细胞
RBC 3.06L
×
10*12/L
血红蛋白
Hgb 92g/L
红细胞压积
HCT 27.2L%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9fl
平均红细血红蛋白量
MCH 30.1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38g/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13.5%CV
血小板压积
PCT 0.11%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6.8fl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18.9%
表
3
多参数血液细胞分析
(
血常规
)
化验单打印样式
(
日本东亚
SYSMEX F-820
型
)
编号和日期
NO.10 25/8/98
时间
10:00
白细胞
WBC 7.0x10*9/L
红细胞
RBC 4.48x10*12/L
血红蛋白
HGB 133g/L
红细胞压积
HCT 0.397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8.6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29.7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35g/L
血小板
PLT 103x10*9/L
小细胞
(
淋巴细胞为主
)
百分比
W-SCR 0.285
大细胞
(
粒细胞为主
)
百分比
W-LCR 0.715
5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小细胞
(
淋巴细胞为主
)
绝对值
W-SCC 2.0x10*9/L
大细胞
(
粒细胞为主
)
绝对值
W-LCC 5.0x10*9/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CV 0.121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12.2fl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11.4fl
5.问: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红细胞测定有何意义
?
答:红细胞是人体中最多的一类细胞,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
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 蛋白进行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红细胞的寿
命约为
120
天,每天有许多细胞因衰老而 死亡,另有许多新生的
红细胞取代衰老的,使红细胞数量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持身体
新陈代谢 的正常需要。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
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都可 发生变化。此
时需做红细胞计数以得到红细胞的确切数量。
红 细胞英文缩写为
RBC
。
正常人红细胞因性别和年龄差异有所
不同:
男
性:
(4.0
~
5.5)x10*12/L
女
性:
(3.5
~
5.0)x10*12/L
新生儿:
(6.0
~
7.0)x10*12/L
(1)
红细胞相对增多
血浆容量减少而使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多,超过参考值上限或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比例失常。常见于以下
情况:严重呕吐和腹泻、大量出汗、 大面积烧伤所致的脱水、尿
崩症、晚期消化道肿瘤、糖尿病酸中毒等均因血浆中水分丢失过
多而 使红细胞呈现相对增加。
(2)
红细胞绝对增加
< br>此为多种因素引起红细胞数量的增加。
如居住在高原地区;新生儿生理性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加;严 重的
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
等可使红细胞数量呈病理性 增加;血液系统疾病之一的真性红细
胞增多症也属红细胞数量病理性绝对增加。
红细胞数量减少可以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
和大量失血三种主要原因。
(3)
红细胞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
骨髓纤维化等;各种慢性疾病导致肌体长期消耗,如恶性肿瘤、
尿毒症、肝病、风湿病、内分泌疾病等;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
碍引起的疾病,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或维生
素
B12
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4)
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红细胞数量的减少,
多见于溶血性贫
6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血、地中海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 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症、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等。
(5)
各种急性慢性失血,如外伤大出血、手术大出血、产后大
出血、急性消化道出血 、溃疡所致的慢性失血、其他慢性失血等
因素可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
6.问:血红蛋白是用于评价人是否贫血的主要指标吗
?
答:血红蛋白是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它的主要生理
功能是作为呼吸系统的载体,它具有易与氧和二氧化碳结 合的特
性,可将人体吸入的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再将组织中
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后呼 出体外。血液的颜色是红色的,这也与
血红蛋白有关。
血红蛋 白确是用于评价是否贫血的一个重要和常用指标,但
不是唯一指标。医生常说的贫血和不贫血也多以血红 蛋白测定值
为主要依据。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具有基
本相同临床应用价值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还有特定的比例关系,
如每升血液中有
1.00
×
10* 12
个红细胞,相当于每升血液中血红
蛋白浓度为
30
克
(30g< br>/
L)
。
可以通过这个比例关系分析血红蛋白
浓度和红细胞数量是否平 行。如有较大的差异则说明红细胞的体
积大小和形态有所改变,
或红细胞内含的血红蛋白的量有 所改变,
此时应该注意
MCV
、
MCH
、
MCHC
等几个红细胞参数,他们也是分析
判断贫血的几个重要指标。
7.
问:“你有几克血”
是怎么回事儿,
血红蛋白的参考值是多少
?
答:临床工作中经常听到有病人说“医生,我的血色素有几克
?
”
;
“我有几 克血
?
”这样的问题。其实这里面所涉及的只是一个常用
的测定项目:血红蛋白。血色 素即是血红蛋白,是非标准的称呼,
或者叫
“俗称”
,
英文缩写可写为
HGB
或
Hb
。
血红蛋白可以用
“克”
这一单位来计量, 是表示单位体积血液中携带的血红蛋白量。惯
用测量单位是每百毫升
(
分升
)
血液中含有多少克血红蛋白,而现
在多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以每升
(
一千毫 升
)
血液中有血红蛋白
多少克为准。例如以前人们说“我的血色素是
15克
(15g/dl)
”
,
而现在应该说“我的血红蛋白是
150
克
(150g/L)
”
。血红蛋白参考
值因性别和年龄不同而略有差 异,国内较为公认的参考值如下:
男
性:
120
~
160g/L
,最高不应超过
175g/L
。
女
性:
110
~
150g/L,最高不应超过
165g/L
。
新生儿:
170
~
200g/L
。
儿童的血红蛋白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而接近于成年
7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人,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血红蛋白比居住在平原地区的 人偏高,
这是一种生理性的增高。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的使用价 值近似,血红蛋白的升高和降低
可参考红细胞升高与降低的临床意义。
8.问:什么是血色素,观察人的皮肤和眼皮能判断贫血吗
?
答:血色素是习惯称呼,现在统称为血红蛋白。
8.问:什么是血色素,观察人的皮肤和眼皮能判断贫血吗
?
答:血色素是 习惯称呼,现在统称为血红蛋白,是评价病人是否
贫血的一个重要指标。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液丢失和减少 ,使得血
红蛋白低于参考值时即为贫血。长期贫血的病人除了有具体的临
床表现外,还可能在外 表上有不同的表现。如皮肤颜色和巩膜
(
俗
称白眼球
)
与血色素高低 有一定关系,
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和人士可
以通过仔细观察人的巩膜,眼皮、面颊、指端、嘴唇等 部位初步
判断是否贫血及贫血的程度,如发现上述部位呈现苍白色,没有
健康的血色或粉红色, 即疑及贫血问题,但最终的和准确的血红
蛋白结果还必须由实验室测定后得到。
9.问:表示贫血的红细胞参数有哪几项
?
如何用它们判断贫血
类型
?
答:医生用于判断贫血的主要指标是血 红蛋白浓度,除了血红蛋
白外还可参考红细胞数量,如二者比例失调,还应进一步参考平
均红细 胞体积
(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平均红细胞
血红蛋白浓度
(MCHC)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
传统上贫血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单纯细胞
性贫血和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
它们的分类方法是按照
MCV
、
MCH
、
MCHC
的不同而设定的,详见表
4
。
表
4
贫血的
MCV
、
MCH
、
MCHC
分类法
贫血类型
MCH(pg) MCV(fl) MCHC(g/L)
(
参考值
) 27
~
31 80
~
98 320
~
360
大细胞性贫血
>
正常
32
~
50 >
正常,
100
~
160
正常,
320
~
360
正细胞性贫血
正常,
27
~
31
正常,
80
~
98
正常,
320
~
360
单纯细胞性贫血
<
正常,
21
~
24 <
正常,
70
~
80
正常,
320
~
360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正常,
12
~
29 <
正常,
50
~
80 <
正常,
240
~
300
8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因叶酸及 维生素
B12
缺乏导致的巨幼
细胞性贫血、妊娠期或婴儿期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 等。
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
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海洋性贫血。
单纯细胞性贫血,常见于慢性感染、炎症、肝病、尿毒症、
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 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10.问:
RDW
是什么参数,它与贫血的分类有何关系
?
答:
RDW
是一个新的红细胞参数,
它的全称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它的 所表达的内容是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均匀程度,如果红细胞体
积大小均匀一致,则该参数较低,在参考值范 围以内。如红细胞
体积大小不一致,差异较大,则该参数高于参考值。参考值为:
11%
~
14.5%
。
RDW
作为一种新的红细胞测量参数。
它只能出现 在用
自动化细胞计数仪测定的结果中。它同样可以作为贫血分类的指
标之一,一般可以通过RDW
和
MCV
这两个参数进行贫血的形态学
分类。具体贫血分类指标和 常见疾病如下:
(1)MCV
降低,
RDW
正常小细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慢性疾病、
轻型地中海贫血、儿童。
< br>(2)MCV
降低,
RDW
升高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
贫 血、β
-
型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
H
病、血红蛋白
S
病。< br>
(3)MCV
正常,
RDW
正常正常细胞均一 性贫血。正常人属于此
种情况。其他异常表现可有慢性疾病、慢性肝病、脾切除术后、
急性出血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等
情况。
(4)MCV
正常,
RDW
升高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如早期或混
合性营养 缺乏、血红蛋白异常的贫血症、骨髓纤维化、骨髓发育
不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5)MCV
升高,
RDW
正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 贫
血、白血病前期、冷凝集素升高等。
(6)MCV
升高,
RDW
升高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加叶酸或维生
素
B12
缺乏 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部分镰刀状细胞性贫血。
11.问:什么是红细胞压积,测定红细胞压积有何意义
?
答:血液经抗凝 处理后,通过离心可以把血液分为两大部分,血
浆和血细胞。如果将血液放在一个特殊的试管中
(
温氏管
)
按规定
的时间和速度进行离心,
最终使得红细胞完全压实 在试管的底端,
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密切,尽可能排除所有血浆,此时血浆会全
9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部被挤出到血细胞的上面,这时红细胞所占全血的百分 比就是我
们所要得到的红细胞压积,
即压实的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数
(
或百分< br>比
)
,也叫红细胞比积或红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压积还可用毛细
管法和血细胞 计数仪法测定。红细胞压积通常缩写为
HCT
或
Ht
,
测定单位现在 多用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占有多少升来表达
(L/L)
。
参考值:
男:
0.40
~
0.50L/L(40%
~< br>50%)
女:
0.37
~
0.45L /L(37%
~
45%)
红细胞压积的测定有助于了 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
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
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加 。
血液浓缩时红细胞压积可达
50%
以上,
临床上常用于了解脱水病人
的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红细胞压积降低于各
种贫血有关,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不同 ,红细胞压积的改变并不
与红细胞数量平行,需同时测定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并
用于计 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才有参考价值。
12.问:血液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
?
答: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持着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功
能,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成分之一 ,没有了血液,人的生命将不会
存在。血液是如此的重要,那么血液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
简单地说,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
(
就是人们所说的血球
)
两大部分组成,将血液用抗凝剂抗凝处理后,放在离心机内离心
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就 可发现血浆和血细胞明显分为两部分,血细
胞因为分量较重被沉淀在底部,悬浮在红色血细胞上面的黄色 透
明液体就是血浆。
血细胞部分是由有固定形态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部
分组成的。
血浆中含有
91%
~
92%
的水分,其他的主要成分是血 浆蛋白、
激素、营养物质、代谢产物、酶类、电解质、微量元素和血液气
体等。
如果血液不经过抗凝处理,让其自然凝固,血液也会分成两
大部分,沉淀 在下面的是凝固在一起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三种有形成分;浮在上面的清晰透明的淡黄色液体是血 清,血清
中不含有血细胞和纤维蛋白原成分。
13.问:血液是如何循环的,人有多少血液
?
答:血液是一种黏稠的红色 液体,它流经人体的各个部分,从心
脏出发,经过动脉到小血管到毛细血管,再到静脉,回到心脏,10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经过心脏将血液送入肺内,静 脉血在肺脏的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
后,血液重新带足氧气变为鲜红的动脉血,再回流到心脏中,进
行下一轮的循环。
一个成人大约有相当于体重的
8%
的血液在全身各个部位循
环,也就是说如果体重为
60
公斤的人约有
4.8
公斤的血液。血液
的比重约为
1.060
,因此
4.8
公斤 重的血液约有
4.5
升。
14.问:化验中要求的全血、血浆和血清有何区别
?
答:血液经抗凝处理 后的全部血液为全血;离心除去血细胞后所
得到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浆。
如血液不经抗凝处理,让他自行凝固,则在抽血后的一段时
间内,血液会自动在一系列凝血因子 的作用下发生凝集,血液首
先凝固成一个整体,再经过一段时间或用离心机离心,血液中凝
固的 部分会与一些清澈淡黄色的液体分离开,
这些液体称为血清。
血清与血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 么不同,但其内在的主要区别
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是未经抗凝处理过的血液凝固后得到
的 。
抽血做化验中常遇到某些化验要求用血清测定、
用全血测定 、
用血浆测定,即是指血液标本的三种主要处理方式和要求。
血清多用于血液生化、免疫等方面的测定;血浆多用于凝血
等方面的测定;全血则多用在血细胞、血常规 、血沉等方面的测
定。
血液的抗凝处理需要抗凝剂,选用什么抗凝剂应根据具体的
实验要求进行选择。
15.问:血液应该是鲜红的,为什么有时抽出的血是暗红的或
黑红色的呢
?
答:前面说过血液有动脉血和静脉血之分。人体动脉多处于身体
的较深部位,因此不易看到,动 脉中流动的血液因含有较多的氧
份而呈鲜红色,因此在动脉末梢部位如耳垂或指尖部取血或皮肤
外伤后流出的血常显红色或鲜红色,此外略有贫血的患者血液也
多显鲜红色。静脉一般分布在身体的表浅 部位,如在肘部、手背、
大腿和脚面极易看到,并且呈青紫色,静脉中流淌的血液为静脉
血,静 脉血因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而显得颜色暗
淡。做血液化验时多从肘部静脉抽血,因此你看 到的抽出的血液
常为暗红色或黑红色,此时也可表明你的血液中含红细胞和血
红蛋白较多。此外当血液浓缩时或患有肺心病的病人静脉血可呈
黑紫色。
11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在 指尖等末梢部位取血时也有可能见到血液的颜色较深,类
似于静脉血,这是因为它们多来源于末梢静脉一 端,或血红蛋白
浓度较高,或血液浓缩等因素造成。
16.问:抽静脉血化验之前有哪些准备
?
答:提到化验,病人就会联想到 抽血和疼痛,心情就会有不同程
度的紧张,小孩还可能会大哭大闹。抽血固然会疼,但程度很轻。
紧张甚至恐惧主要是心理作用。为保证化验结果的稳定和准确,
病人应给予积极的配合,保持放松状态 。
抽血检查一般采静脉血,
静脉血化验除特殊要求的项目以外 ,
一般要求在上午抽血,抽血前尽量减少运动量,不要吃食物,保
持空腹,可以喝少量的水,除 某些必须按时服用的药物以外,尽
量将其他药物移到抽血之后再服用,以免对某些实验结果有所干
扰。如是住院病人,应在比较平稳的状态下,由医生或护士为您
抽血。抽血前应尽量清洁抽血部位的皮 肤。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据
化验内容的不同及项目的多少来决定的,抽血量一般在
2
~< br>20
毫
升,最多不会超过
50
毫升。经常听患者说“抽了这么多的血需 要
多少营养才能补回来呢
?
”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和紧张,因为
这只占人 体全部血量的
0.5
‰~
3
‰,
不需要任何补充和特殊营养,
人体完全可自动进行调整和适应。
抽血后医生或护士会将血液分配在不同的试管内以适应不同
的实验要求。
17.问:采末梢血有何要求和准备
?
答:末梢血主要有耳垂取血和指尖取 血两个部位,婴儿可在脚后
跟取血。耳垂取血痛感较轻,但取血量较少,特别是耳垂较小的
人比 较难于取血。指尖取血痛感较明显,但采血量较多,特别是
对于血常规化验,可得到较为稳定的测定结果 。
采血前应将皮肤清洗干净。在冬季寒冷的室外进到室内后不
要立即取血,应使身体暖和以后,特别是应使采血的耳垂和手暖
和起来。在采指血前不要用热水烫手,保 持手指干燥,如指尖有
伤口、甲沟炎、红肿或皮肤病应避开使用此手指。指尖采血一般
用无名指 ,因无名指刺破后不会影响手的日常生活功能,当然也
可用中指或食指,无特殊区别。采耳垂血时应将耳 垂上的耳环等
挂饰物取下,采血后不要立即挂上。
采血后应用 消毒棉块或其他消毒止血物品压紧针刺破处,不
要触及脏物,不要立即浸水洗手。
18.问:末梢血可用于哪些化验
?
12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答:末梢血因其取血方便,多用于一些简单易行,用血 量少,测
定快速的化验检查。较为常用的项目有血常规化验、血型、微量
法或称快速血糖
(
使用血糖试纸条法
)
、
微量法血沉
(
潘氏法血沉
)
、
微量红细胞压积测定等。
由于现代化测定技术 的飞速发展,一些原来需用静脉血或用
血量较大的项目也有了快速的微量法;
这些项目也可使用 末梢血,
如与肝功能有关的谷丙转氨酶、胆红素、谷草转氨酶、乙肝表面
抗原
(
澳抗
)
等测定;与肾功能有关的肌酐、尿素氮和尿酸;与血
脂有关的胆固醇和甘油三 酯测定;某些酶类如激酸激酶、乳酸脱
氢酶、胰淀粉酶、微量元素的测定等。许多新的可用微量末梢血< br>进行快速检测的项目还在不断建立中。
19.问:许多实验为何要求空腹抽血
?
答:空腹抽血已成为许多项化验检查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原因:
(1)
许多抽血化验项目的正常参考值均来源于正常人群空腹
抽血的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得 到的。
(2)
进食后可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可发生改变,因而不能得到
准确的化验值,如进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后可使甘油三酯明显升高
数倍;食用高 糖食物两小时内可使血糖迅速生高。在头天晚间进
食后到第二天清晨,空腹时间达十小时以上,体内各种 物质已达
到相对稳定和平衡,食物性因素对血液成分基本没有影响,此时
抽血可得到相对稳定准 确的结果。
(3)
人体生物周期的变化,某些项目指标因采血 时间不同,变
化较大,如皮质醇分泌高峰在早晨,下午至晚间则逐渐下降,因
此在同一时间测定 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4)
人在早间运动较少,而进食、劳动 、运动、工作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可使一些化验指标波动,有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
不利于与 以前所做结果的比较。
20.问:耳垂血、指血、静脉血、动脉血各有何用
?
答:人体血液是通过 心脏和动脉、静脉以及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
进行循环的。人们在医院中进行抽血化验主要有两种方式,即 静
脉血和末梢血。
静脉血一般采用肘静脉
(
俗称:胳膊血
)
,用注射器穿刺抽血,
抽血量根据化验项目不同及项目多少不同,抽血 几毫升至几十毫
升不等,一般常用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甲状
腺功能等生物化 学及免疫学实验和绝大多数特殊实验。
耳垂血和指血统称为末梢血,常自耳垂部或指尖取血,采血
13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量较少,多在
0
.
1
毫升左右,常用于血常规检查、血型、快速血
糖等简单快速的实验,但现在有许多医疗单位血常规检验 也用静
脉血来做,可获得更准确稳定的结果。
动脉血因携带氧气,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能量,通常用于做
血液气体分析。
小儿贫血概论
[
定义
]
贫血(
Anemia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或综合征,是指
末梢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红细 胞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低
于正常,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此三项正常值国内外均有差异。因为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二者
与红细胞压积不一定平行,故临床多 以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作
为衡量有无贫血的标准。须指出的是,由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
量与 血容量有关。例如在血容量减少时(脱水)
,虽然单位容积内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是正常,但 可能已有贫血。此时单凭红细
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就不能反映贫血的真实情况。
[
分度
]
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量和红 细胞数降低程度的不同而将贫血
分为以下几度:血红蛋白在
9-12
克/分升为轻度,
6-9
克/分升
为中度,
3-6
克/分升为重度,
3
克/分升以下为极重度。
红细
胞数在
300
万
-400
万/立方毫米(以下单位同)为轻度,
200
万
-300
万为中度,
100
万
-200
万为重度,
100
万以下为极重度。
必须指出的是,血红蛋白量的减低与红细胞数的减低程度在
不同种类的贫血可不平行,例 如在大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数的
减低较血红蛋白量的减低为显著,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血
红蛋白量的减低则较红细胞数的减低为显著。
此外,在诊断贫血时必须参照不同年龄小儿血 红蛋白量和红
细胞数的正常值作比较,才能较准确地判断贫血的程度,例如新
生儿初生时,其血 红蛋白量如为
12
克%,这与初生时血红蛋白的
正常值比较,则表明患中度贫血。
[
分类
]
由于贫血 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多种多样,因此,迄今尚无一个
既能阐明病因与发病原理,又能指导临床的统一分类法 。目前一
般采用形态分类和病因分类。
一、形态分类
14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这种分类的基 础是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
MCV
,正常值
80-94
立方微米)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
,正常值
27-32
微微克)
和红细 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
,正常值
32-38
克/分升红细
胞 )的测定结果而将贫血分为四类:
1
)大细胞性贫血
MCV>94
立方微米,
MCH
为
>32
微微克,
MCHC
正常。属于此类贫血者有营养
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正细胞性贫血
MCV
、
MCH
和
MCHC
均正
常。此类贫血见于再生障 碍性贫血、急性失血后贫血。
3
)单纯小
细胞性贫血
MCV为
<80
立方微米,
MCH
小于正常,
MCHC
正常。
慢性感染、慢性肾脏疾病所致的贫血属于此类。
4
)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MCV<80
立方微米,
MCH
为
12-20
微微 克,
MCHC<30
克/
分升。此类贫血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二、病因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 因进行分类,故对诊断和治
疗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造成贫血的原因是由于红细胞的生成与
破坏 二者不平衡所致,据此将贫血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造血不
良三类:
1
)失血性
急性失血(如创伤大出血,出血性疾病等)和
慢性失血(如溃疡 病、钩虫病、肠息肉等)
。
2
)溶血性
红细胞内的异常(内因性)包括
(1)
红细胞膜缺陷
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2)
红细胞酶缺陷
如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症、丙酮酸激酶缺陷症等。
(3)
血红蛋白
合成与结构异常
如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外异常
(外因性)
包括
(1)
免疫因素
存在有破坏红细
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
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等。
(2)
感染因素
因细菌的溶血素或疟原虫等
对红细胞的破坏。
(3)
化学物理因素
如苯、铅、砷、蛇毒、烧伤
等可直接破坏红细胞。
(4)
其他
如脾功能亢进。
3
)造血不良
如缺乏造血物质(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骨髓抑制
(先天性再生低下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恶
性肿瘤,血液病等)
。
以上两种分类法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病因分类
法。由于形态 分类可用于推断病因,对病因诊断起辅助作用。因
此,可互相补充。
[
临床
]
15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贫血的临床表现与其病因,程度轻重、发生急慢和年龄 等因
素有关。一般而论,急性的贫血如急性失血或溶血,虽贫血程度
较轻,亦可引起严重症状甚 至休克。而慢性贫血,早期由于机体
各器官的代偿功能较好,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当代偿不全时才逐渐出现症状。小儿对慢性贫血的耐受性一般较成人为大。个别
慢性贫血患儿(如重型β-地中海贫 血)
,在重度贫血时仍可走路
上楼。由于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输送全身,贫血时,血液< br>含氧量减少而呈低血氧症,这就引起组织与器官功能减退而产生
各系统症状。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 三方面;
一、
一般表现
< br>皮肤、粘膜苍白为突出表现。由于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
减低,使皮肤(面,耳轮、手掌等)< br>、粘膜(睑结膜、口腔粘膜)
及甲床呈苍白色。重度贫血时皮肤往往呈蜡黄色,每易误诊为合并轻度黄疸,相反,伴有黄疸,青紫或其他皮肤色素改变时可掩
盖贫血的表现。此外,病程较长的还 常有易疲倦,毛发干枯,营
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症状。
二、
造血器官反应
婴儿期由于造血器官的 功能尚未稳定,当造血需要增加时,
往往骨髓外造血器官和组织呈增生性反应,回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和淋巴结不同程度增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
外造血一般不增强)
,末梢血液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
幼稚粒细胞。
三、各系统症状
1
)循环和呼吸系统
这两个 系统的症状是互相联系的,贫血时,由于组织缺氧,
可出现一系列代偿功能改变,如通过心率加快和呼吸 加速来达到
增加运输氧气的能力
(活动后更明显)
。
体格检查可发现心率加快 ,
脉搏加强,动脉压增高,有时可见毛细血管搏动。到重度贫血代
偿功能失调时,出现心脏扩大 ,心前区收缩期杂音,甚至发生充
血性心力衰竭。
2
)消化系统
胃肠蠕动及消化酶的分泌功能均受到影响,出现 食欲减退、
恶心、腹胀或便秘等。偶有舌炎,舌乳头萎缩等。
3
)神经系统
常表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性情易激动等 ,脑组织严
重缺氧可出现昏厥。年长儿可有头痛、昏眩、眼前有黑点或耳鸣
等。
16
/
33
下载文档可编辑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5:1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762.html
-
上一篇:血常规、生化指标和临床意义
下一篇:血常规各项目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