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脑病科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 (年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03:34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野马追)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


2017
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国家重点专科脑积水 (正常压力脑积水)协作组制定的“脑积水(正常压力
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作为诊断标准(
2010
年)



1
)神识呆滞,表情淡漠。


2
)足废不能用,行走不稳。


3
)小便淋漓不尽,甚至便溺不知。


4
)慢 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有明确病因如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
脑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等。

2.
西医诊断标准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

参 照
2013
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
分会制定《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


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
:
根据原发病的不同,参照特发 性正常压力
脑积水诊断标准。


1
)起病年龄≥
60岁,缓慢起病并逐渐加重,有时症状可波动性加重或缓



2
)临床表现:

①步态障碍,发生率为
94.2

100
%。典型的三联征为步幅小、抬腿困难和
步距宽,走路缓慢且不稳,有时会 跌倒,尤其在起身站起或转向时更明显。引流
一定量的脑脊液后,
步态改善的特征性表现为步幅 的增大及转向时所需步数的减
少,其他方面则无明显改善。

②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为
69

98
%。轻度患者可有额叶相关功能如注意
力、
思 维反应速度、
语言流利程度、
执行能力和记忆力的障碍。
在记忆障碍方面,
回 忆记忆障碍要比识别记忆障碍相对严重。
重度患者可表现为全部认知功能的障
碍。
少数 者也可有行动笨拙及书写困难的表现。
分流术后言语记忆和思维反应速
度障碍的改善较明显。< br>
③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
54.0

76.7
%。患者膀 胱内压力测定时,显示
膀胱机能亢进。

④其他临床表现包括也可见上肢运动功能减退 ,
表现为抓物上抬时因指尖抓
力的减退而导致抓起动作缓慢。
CSF
引流测试 可使上举动作得到改善。





⑤其他神经系统表现有 运动迟缓、运动技能减退、过伸强直、眉心反射、撅
嘴反射、掌颏反射出现频率较高。约
88< br>%的患者有精神症状。其中包括易疲劳、
不耐心、情绪不稳定、瞌睡、冷淡。


3

头颅
CT

(

)MRI
检查显示脑室增大
(Evans
指数
>0

3)

并且无其他
引起脑室增大的病因存在,
脑室周围可有/无低密度
(CT
扫描上
)
或高信号
(MRI
的眨加权像上
)
征象,大脑凸面脑沟 变窄;腰穿
(
侧卧位
)
或脑室内
ICP
监测证实
I CP

200 mmH
2
0

CSF
常规和生化检 查正常;临床、影像学和生化学检查排除可
能引起上述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疾患存在;
符合发病年龄,临床三联征中的
2
个结合影像学即可确诊。


(二)证候诊断

1.
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情淡 漠;小便不利,甚
至便溺不知。头胀痛,痛有定处,视物模糊,颜面色暗,舌体或舌下脉络瘀斑,
舌质暗,脉沉涩或弦滑。

2.
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 情淡漠;小便不利,甚
至便溺不知。精神倦怠,头面色淡,头沉重,视物模糊,睁眼自感眼皮沉重,食< br>欲不振,口淡无味,双下肢活动不灵,自感四肢无力,肢体浮肿,舌质淡,舌体
胖大有齿痕,苔白 滑,脉濡滑。

3.
脾肾阳虚,瘀阻脑窍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情淡漠;小便不 利,甚
至便溺不知。
自感头沉重,
善忘或痴呆,
反应迟钝,
听力下降 或耳聋,
视物模糊,
语音不清,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舌质淡或暗,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涩。< br>
4.
肝肾亏虚,髓海失养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情淡漠;小便不利,甚
至便溺不知。形体消瘦,头晕或头昏,盗汗,失眠健忘,耳聋耳鸣,腰膝酸软,
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 ,脉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
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

治法:化瘀利水,通络开窍

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川芎、桃仁、丹参、红花、人工麝香、
茯苓、泽泻、全蝎、地龙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
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

治法:健脾利水,芳香开窍

推荐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减。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猪苓、
泽泻、人参、薏苡仁、山药、 车前子、人工麝香、郁金、菖蒲等。或具有同类功
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
脾肾阳虚,瘀阻脑窍证

治法:温补脾肾,化瘀开窍

推荐方药:
金匮肾气汤合真武汤加减。
熟地黄、
山药、
山茱萸、
茯苓、
附子、
肉桂、白术、泽泻、菟丝子、 人工麝香、郁金、菖蒲、川芎、红花等。或具有同
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4.
肝肾亏虚,髓海失养证

治法:补益肝肾,填髓开窍
推荐方药:
六味地黄汤加减。
熟地黄、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br>茯苓、菟丝子、
枸杞、肉苁蓉、牛骨髓、鹿角胶、冰片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 br>注射剂)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
外治法



1
)外用中药膏

外用皂角膏

药物组成:红花、艾叶、皂角、麝香等。

操作:将患者剃光头发,将药膏均匀涂于头 上,绷带包裹。每早晚用温水湿
敷绷带各
1
次,保持一定湿度,每周换药
1< br>次。



2
)中药洗头


药物组成:仙鹤草、赤茯苓、白茅根、苍术、独活、天麻、荆芥、防风、木
通、苍耳子、川牛膝 等。

操作:水煎后,用两条毛巾浸药液,轮流热敷头部,每日
2

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


3
)中药浴足

药物组成:黄芪、花椒、桂枝、川牛膝、陈艾叶、 路路通、川芎、泽泻、桑
枝、威灵仙、透骨草等。煎汤取汁,早晚温浴双足。

2.
针刺疗法

取穴:百会、四神聪、平衡区、人中、风池、肾俞、血海、足 三里、三阴交、
太溪等穴位随证加减。补泻兼施,每次
30
分钟,每周
3
5
次。

3.
拔罐疗法

取穴:肝俞、肾俞 、脾俞、肺俞、膈俞、命门等背部腧穴及督脉为主的穴位
上施术。每次
5
分钟,每天< br>1
次。

(三)康复疗法





依据患者的运动、
智力等功能障碍经过康复师评定其功能现状,
选择针对性
的 治疗方法。

(四)诊疗设备

根据病情选择超声药物离子导入、经络导平、脑功能治疗仪等。

(五)西医治疗

根据
2013
年《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 》可选择性采用手术分流治

,
如侧脑室
-
腹腔分流术、颅底造漏术 。

(六)护理调摄要点

1.
一般护理:中医脑病科常规护理。

2.
尿失禁护理。

三、疗效评价

1.
评价标准

中医证候评定标准: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
2002
年)疗效评定 标准,制定相应的疗效指数标准。

治疗指数=(治疗后积分
-
治疗前积分) ÷治疗前积分×
100
%。


1
)临床痊愈:治疗后,症 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治疗指数≥
70
%)



2
)显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
50
%≤治疗指数<
70
%)



3
)有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有改善,

30< br>%≤治疗指数<
50
%)



4
)无效: 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治疗指数<
30
%)


2.
评价方法


1
)采用国际公认的量表评分标准评分,以判定疗效。

步态不稳评定:采用国际通用
Berg
平衡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BBS



认识障碍:采用国际通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国际通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Barthel Index




2
)影像学表现:正常、好转或无加重。



(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3:3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519.html

脑病科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 (年版)的相关文章

脑病科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 (年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