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病理科三甲资料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01:11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身体虚弱的症状)


3.3.2.1
病理科目前开展项目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3.3.2.1.1
、建立病理检查服务项目目录

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涵

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脑脊液、
各种囊肿穿刺液、唾液、龈沟液的
细胞学检查与诊断

指各种实质性脏器的细针穿刺标本
的涂片(压片)检查与诊断

计价单


价格
(元)

说明

需塑料包埋的




10


270200001
体液细胞学检
查与诊断

细针穿刺细胞
学检查与诊断



36

270200003


50


270200004
脱落细胞学检
查与诊断

包括子宫内膜、宫颈 、阴道、痰、
乳腺溢液、窥镜刷片及其它脱落细
胞学的各种涂片检查及诊断加口腔
黏液 涂片。



40


270200005
细胞学计数

包括支气管灌洗液、脑脊液等细胞
的计数,不含骨髓涂片计数



18












270300001
穿刺组织活检
检查与诊断

包括肾、乳腺、体表肿块等穿刺组
织活检与诊断



50

以两个蜡块为
基价,超过两
个者,每个加

20


以两个蜡块为
基价,超过两
个者,每个加

20


270300002
内镜组织活检
检查与诊断

局部切除组织
活检检查与诊


包括各种内镜采集的小组织标本的
病理学检查与诊断

包括切除组织、咬取组织、切除肿
块部分组织的活检



108
270300003


99



1

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涵

计价单位

价格
(元)

说明

27030000
4
骨髓组织活检检
查与诊断

指骨髓组织标本常规染色
检查




60

27030000
5
手术标本检查与
诊断

部位

99

以 两个蜡块
为基价,
超过
两个者,
每个
加收
10
元;
不脱钙直接
切片标本加

30




27030000
6
截肢标本病理检
查与诊断

包括上下肢截肢标本等

每肢、每指
(趾)

100
27040000
1
冰冻切片检查与
诊断

液基薄层细胞制



包括液基细胞学薄片技术
和液基细胞学超薄片技术



200
27080000
4


162

27080000
5
27080000
6
病理大体标本摄




每个标本

81



每个视野

10


疑难病理会诊

27080000
7



117
















会诊
















普通病理会诊

27080000
8



108


























利川市物价局







2006
年元月



2

能开展常规病理切片、快速冰冻切片、细胞学诊断等项目

1
、病理组织常规石蜡切片诊断

临床病理学最基础的部分就是病理组织常规 石蜡切片诊断,
通过对活
体组织的形态学及组织学的观察,为临床诊断提供诊断及治疗依据。< br>目前我科的年检量达
3
千多例,已能基本满足临床的需要。

常规病理学检查及工作流程

普通活检组织常规病理学检查规范及工作流程

【病理活检标本的签收】

1


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 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
常规活检
)
申请单
和送检的标本。


1
)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

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
(
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
者姓名、< br>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
)
是否一致
;
对于送检的微小标

,
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
疑问时
,
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
)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
)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
,
包括
:
①患者基本 情况
[
姓名、
性别、
年龄、
送检单位
(
医院、科室
)

床位、
门诊号
/
住院号、
送检日期、
取材部位、
标本数量等
];
②患者临床情况
[
病史
(
症状和体

)
、化验
/
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
(
包括内镜检查
)
所见、既往病理学
检查情况
(
包括原病理号 和诊断
)
和临床诊断等
]



5
)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明确地址、邮编及

3

电话号码
,
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
,
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2


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
动。

3


下列情况的申请单和标本不予接收。


1
)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2
)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3
)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4
)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5
)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6

、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


7

、标本过小
,
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
、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
,
不予存放。

4
临床医师采取的标本应尽快置放于盛有固定液
(4%
中性甲醛
,

10%
中性福尔马林
)
的容器内
,
固定液至少为标本体 积的
5
倍。
对于需要做
特殊项目检查
(
如微生物、电镜、免 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
的标

,
应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固定 或预处理。

5


病理医师只对病理科实际验收标本的病理学诊断负责。

6
、病理科应建立与 送检方交接申请单和标本的手续制度。具体交接
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定。




4



活体组织取材】

1.

标本收集后,首先进行编号登记;

2.

标本取材前,应先校对送检标本瓶上的标签号码、患者姓名以
及标本性质、瓶数与送检单所描述的是否相 符,然后才开始取材;

3.

检查标本,观察其大小形态、色泽、硬度及肉 眼病理改变并进
行描述。
检查病变部位应按诊断的实际要求取材,
组织块厚度不超过< br>0.3cm

大小在
22
×
22mm
范围内,
放入用铅笔写好号码的组织脱水盒
内,每合原则上放一块(小块组织例外)
,如放入两块以上 者,应在
组织脱水盒上号码后注明
A

B

C
?? 字样,以便区分;

4.

芝麻或帽针头大的组织,必须用擦镜纸包裹,色泽 灰白色者应
加染伊红,以免在制作过程中失落;

5.

标本必须全 埋者,在送检单上注明全埋字样。皮肤,囊壁或管
状组织必须全埋者亦在送检单上注明全埋字样;

6.

骨及钙化组织应行脱钙处理,取材时要用骨锯忌用凿子,组织
块厚 度通常不超过
0.5cm
,并向技术室当班者交待清楚;

7.
< br>取材完毕,肉眼标本应按顺序排列归档、保留两周,如需要继
续保存者,通知技术室保存;

8.

凡重切重埋或加特殊染色项目的标本,应书面通知技术室当班
者;

9.

取材完毕,工具在稀来苏溶液中消毒
30min
,取出用肥皂 水洗,
然后以自来冲洗、擦干,必要时抹上防锈油,以便下次使用。



5

【常见肿瘤和器官的取材常规】





1







注意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颜色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有无
完整或不完整 的包膜,测量肿瘤的体积,包括长度、阔度、高度(厘
米)
,实质性肿瘤量直径,浅表部的肿瘤 应注意其与皮肤的关系,是
否凸出皮面,与皮肤有无粘连,四周有无正常的皮肤组织。

2







注意肿瘤的质地(硬实、中等、软)各处的坚实度是否一致,有
无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情况。

3






方法:切面应暴 露肿瘤的最大面积,以便较全面观察肿瘤内部,
巨型肿瘤应多作平行切面;

观察:注 意肿瘤切面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在结构上是否均匀一
致,有无出血坏死,有无包膜,有无浸润;

包埋组织块的选择:根据肿瘤的大小决定包埋组织的块数,原则
上选择:


1


肿瘤中央;


2


肿瘤边缘与瘤外组织相连部份,包括瘤外组织;


3


肉眼所见的不同性状的各部份;


4


所有淋巴结作包埋。



6


食道癌

1.


瘤中央;

2.


瘤边缘;

3.


道旁淋巴结组织;

4.


术标本切缘。






1.


疡型者取材包括溃疡中央及溃疡边缘并直达浆膜;

2.


小网膜淋巴结;

3.


常胃壁;

4.


术标本切缘。


结肠癌


1.


肿瘤中央;

2.


瘤边缘;

3.


围淋巴结;

4.


本外科切缘。


宫颈原位癌

1.

宫颈按
12
点钟位置切
12
切;

2.

全宫切除者取宫壁组织
1
块(从宫内膜至浆膜





子宫体癌

1.

肿瘤中心直达宫壁浆膜,因组织块太大可在肌层分成
2
块;

2.

肿瘤边缘包括正常宫内膜相连接的部分;

3.

宫颈组织
1
块;


7

4.

有双侧附件者,均取组织进行检查;

5.

区域淋巴结(根治术清扫)若临床分瓶送检者均应取

材包埋,宫旁组织、阴道穹窿需取材检查。


乳腺癌

1.

肿物中心;

2.

肿物基底部;

3.

与皮肤相连的部分;

4.

乳头部;

5.

乳腺深部淋巴结;

6.

腋窝淋巴结(乳腺深部淋巴结一般不多,应全部取材,腋窝淋
巴结可有 选择地取材)








1.


物中心;

2.


物边缘;

3.


处肝组织
1
块,
(淋巴结一般由外科分别标明部位分瓶盛装送
检,应全部取材包埋)



甲状腺肿瘤


1.


物中心;

2.


膜及包膜外的正常甲状腺组 织(甲状腺肿瘤必须注明有无包
膜及包膜是否完整,
若为一般腺瘤,
可在包膜两侧包括 肿物与肿物外
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共取
1
块即可)

肿物有囊性变者可 再取囊壁
1
块,
若为癌者要在疑有包膜侵润部位多取组织块;


8

3.


淋巴结应全数取材包埋。


骨肿瘤

1.


瘤实质部分带骨和 不带骨的组织尽量分别取材包埋(肿瘤实
质部分尽可能取
2
块以上组织)
;< br>
2.


瘤边缘部分(包括骨质)


3.


瘤外围组织。


脑肿瘤



原则上就包括肿瘤本身,肿瘤和肿瘤处相连组织。


肾肿瘤


1.


瘤在肾盂部位者应取肿瘤中心及肿瘤与肾实质相连部位组织
包埋;

2.


输尿管相关者应注意输尿管内膜情况并切取组织一块,以切
取病变的狭窄或扩张为原则,并注意;


1


中心部分;


2


向肾包膜及与包膜外相邻组织部位;


3


与肾盂相连部位;


4


有出血坏死者应切一块包括无出血坏死及出血坏死部位;


5


肾外组织;


6


输尿管;


7


有淋巴结者应全数取材。


胃溃疡

1.


量胃的长度及宽度;


9

2.

沿
胃大弯剪开;

3.


示溃疡部位,测量溃疡的直径;

4.


未见溃疡则应注意幽门偏外科切口粘膜下层有无粘连,肌层
有无增厚及有无疤痕形成 ,原则上应切取这些有改变的部位;

5.


疡有无穿孔,溃疡的取材应通过溃疡中心,并直达浆膜层。


子宫肌瘤


1.


瘤中心;

2.


瘤边缘(小者取
1
块即可,其中包括肿瘤中心及边 缘与正常
子宫肌相连部位)


3.


宫内膜和宫壁;

4.


颈;

5.


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应记录数目及最大肿物与最小肿物的直
径 ,取材应取
2
块肿物为原则;

6.


肿物切面 编织状条纹结构模糊或消失,质地变软或呈鱼肉样
外观者,则该肿物应多处取材。


输卵管


1.


卵管积水


1


测量输卵管长度及膨大积水部之直径;


2


作纵行切开,
注意检查囊肿是否与输卵管相通,
并作好记录;


3


囊壁部取
2
块,近端输卵管横断面取
1
块。

2.


卵管妊娠


1


测量输卵管长度及膨部直径;


10


2


检查有无破裂出血,管壁侧有无血块附着;


3


沿纵轴剪开;


4


包埋组织选择,应选取血块中包含有灰红色绒毛样组织,另
外在血块与管壁相连部有选择地切取
1
块,
胎盘绒毛常在血块中才能
找到,故应注意检查血块的情况,在怀疑有绒毛处多取几块。


卵巢囊肿

1.


床提示卵巢朱古力囊肿者,
应注意囊肿内是否含咖啡色液体,
囊肿外侧卵巢表面是否粗糙,
囊肿的大小均应作好记录。选取囊壁组

2
块,
1
块向卵巢表面,
1
块向 卵巢深部;

2.


肿内含皮脂毛发及牙齿等,常规记录囊肿直径 及囊内内容物
性质。
包埋组织块的选择原则凡囊内实性部位应取
1~2
块,< br>牙齿和骨
一般不取,但应作好记录;

3.


肿为 多房性,囊内含假粘液块状物或稀粘液样内容物者,常
规作好囊肿大小及囊外形状,
内容物的记 录。
其中包括囊壁厚薄度的
记录,尤其注意有无实性部分、实性部分的色泽、硬度、有无出血坏
死。取材原则:


1


实性部位有选择地取

2


最厚囊壁部位取

3


最薄囊壁部位取
2
块以上;

2
块;

1
块;

4.


肿为单房性的,囊内含清黄色液 体并见囊壁有乳头形成者,
应注意囊肿表面是否也有乳头生长,
作好记录。
卵巢浆液性 乳头状囊
腺瘤有时仅有单个极细的小乳头,
应仔细检查,
并在乳头形成和无乳

11

头形成的囊肿壁取材共
2
块;乳头形成较广泛而且体积较大 较实者,
应切开观察切面有选择地切取
2
块以上,
同时注意有无砂粒体,必要
时先行脱钙处理。


卵巢实性肿瘤



同肿瘤取材。







1.

记录阑尾长度、直径及外表的状态,注意有无穿孔、恶臭;

2.

在病变较明显或穿孔部位取材,一般作横切面取
1

2
块;

3.

慢性阑尾炎在距阑尾末端
1.5
公分附近及有病变处取材。


【脱水】

脱水机的使用和维护

1.

检查升降 机械部分是否正常;
校正各试剂罐的位置,
使标本篮
升降时正好落入罐内;
检 查恒温电源插头是否对号插入插座;
有恒温
水箱者,检查箱内水位;

2.

按选定的脱水方案调整好时间控制装置,
用表盘控制者,
按方
案剪好缺口,并装于机上;
用旋钮控制时间者,按方案拔各调节旋钮
到指定位置;
3.

向试剂罐内注入各脱水剂等试剂。使用过程中试剂挥发较多,
应注意及时添加;

4.

合上电源开关,加热蜡罐和恒温水箱,使达预期温度;

5.

将标本篮挂升降伞的挂钩上,
放入第一个脱水剂中,
按机器设
计的启动顺序,使机器开始工作;


12

6.

有延时装置者,
于需重延时工作时,
按延时装置使用要求使用;

7.

当完成最后一道程序后,
应及时取出标本包埋,
并随时关闭机
器;

8.

使用注意事项及维护:


1


机器应放于清洁、通风、平稳处;


2


应经 常注意机器运转是否正常,时间控制及温度控制是否准
确,恒温水箱水位是否足够;


3


应经常做好清洁除尘工作,并向机械部分加润滑油此时应注
意切断电源,以保安全。

石蜡包埋

1.


埋时先将融蜡倾入模型,然后以钝头热 镊夹取组织块,使病
灶或指定面向下
(包埋分层次的组织在蜡中安放平正。
注意防止混 杂
组织碎屑;

2.


织埋入蜡块中以后,即将该组织的号码小条埋入蜡块一侧;

3.


稍凝后,即移入冷水中加速凝固;

4.


块 的大小,以在组织周围包有
1-2mm
之蜡为宜。蜡块做成正
方形或长方形,以便切片 。

石蜡切片法

1.

将切片刀装在持刀座上,
刀刃与蜡块表面呈
5
0
夹角。
调整后勿
任意变动;

2.

将蜡块固定于持蜡器上,并调整蜡块与刀至适当位置;

3.

移动刀座或持蜡器,使蜡块与刀刃接触,旋紧刀座;


13

4.

以右手匀速旋转机轮,
到组织已全部切出,
或所需的部分已切
出。微小组织应注意勿修切过多。调节厚薄器到
4

6um
,继续切片,
除特殊要求者,一般勿切过厚;

5.
以小镊取完整无划痕、厚薄均匀的切片,将其放入温水中,使
展平无折,每一蜡块多切数个切面,选 择较好的切片裱于载玻片上。
需要多个不同水平切面时,应多选切片。水浴温度以低于蜡熔点
1 0~12
℃上下为宜;

6.

裱片时使切片玻片之间无气泡,切片的位置应端正,
裱成后随
即在玻片上写上号码;

7.

将切片放在烘片板或温箱中烘干;

8.

有特殊要求者应按要求切片。

【苏木紫
-
伊红染色法】


伊红液配制


伊红
1g
,蒸馏水5ml
。溶解后滴冰醋酸于期中,有沉淀生成,至
成浆糊状再加入水数毫升,
并继 续滴冰醋酸,
直至沉不再增加,
过滤,
弃滤液留沉淀物,待其干燥后,溶于
9 5%
乙醇
200ml
即成。

石蜡切片染色法

1.


甲苯去蜡(经二次)
5~10min


2.


水乙醇、
95%
乙醇、
80%
乙 醇、
70%
乙醇各
1~2min
,然后蒸馏
水洗
3min< br>(换数次)


3.


木紫液染色约
5min
(视染液种类和着色情况增减)


4.


洗;
1%
酸性乙醇
(盐酸
1ml

70%
乙醇
99ml



1%
盐酸分化。

14

显策微镜下控制;

5.


水浸洗至少
15min
,至细胞核呈蓝色,也可短时水洗后,浸

40
℃温水使核变蓝。显微镜观察,若核染色过深或不足,应再分
化或重染;

6.


红液染
1~2min
后,
95%
乙醇二次,无水乙醇二次,每次约
1~2min


7.


酚二甲苯(
1:4

1
分钟;

8.


甲苯二次
,
每次
1
分钟;

9.


中性树胶或
DPX
以盖片封片,贴标签。

【镜观检查】

1.
镜观检查前应该对切片号码,标本种类;仔细阅读病史和眼
观检查记录。

2.
要将切片全部检查到,以免漏诊。若曾做过与此次有关的病
理检查,应与旧片做 对比。观察完毕后要提出切片质量的意见。

3.
诊断时密切结合临床,必要时与经 治医师联系。当镜下所见
与临床诊断有重大出入时,更要慎重,并须检查制片过程有无错误。

4.
活体组织的急诊检查时,应以最快速度做出确实诊断,诊断
有困难时,不勉强下 结论,应多做切片观察,并与临床医师联系,提
供检查情况,以便考虑进一步处理。

5.
病变描写要真实、客观、有条理,简明扼要地说明诊断依据。
诊断应经负责医师 复核签署,方可发出报告。

6.
疑难病例应展开讨论,必要时邀请有关单位会诊。


15

2
、针吸细胞病理检查

针吸细胞学即穿刺细胞学,
由于创面小,< br>取材方便、
灵活,
安全可靠,
定位也较准确,无需贵重设备,不需麻药,经济实 用等诸多优点,能
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因此此技术方法在我科应用的较为普及。

要有胸水、腹水、心包液、尿液、痰等脱落细胞以及淋巴结、乳腺、
涎腺、甲状腺、皮肤、软组 织、等针吸细胞病理学的检查,为肿瘤的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吸细胞病理学检查规范及流程


1.
器械准备


1

5ml
一次性塑料注射器。


2

~9
号针头。


3


消毒用的
2.5%
腆酒、
75%
乙醇、棉签或棉球。

2
穿剌部位选择


1


肿块暴露较好
,
操作较方便。


2


邻近无重要神经、血管及脏器


3


淋巴结或 肿块较大、较硬、无液化、坏死或继发感染
,
如怀疑
结核
,
应穿刺陈 旧肿大淋巴结
,
如怀疑转移癌肿
,
应穿刺新生肿物。


4


尽量穿刺原发病灶的淋巴结或肿块。


5


多部位淋巴结肿大
,
首选锁骨上、
颈部淋巴结
,
其次依次为腋下
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


6


穿刺点应避免体表血管、炎症及溃疡等部位。

3
穿刺步骤

(1)
穿刺方法

病人取适当位置
(
一般为坐位或卧位
),
充分暴露淋巴结或肿块。

常规碘酒、乙醇局部消毒。

以左手拇指及示指固定淋巴结、肿块及其邻近皮肤
,
右手持针以
与体表垂直或成
450
的角度
,
由皮肤进针
,
再进入淋巴结或肿块内。

作时
,
应沿淋巴结或肿块长轴 方向进针。进针深度以刺入淋巴结或肿
块假想半径的
1/3~2/3
为宜。










,















0.5~1ml
的负压
,然后前后左右多方向多部位穿刺取材。待抽吸物充
满注射器乳头时
,
将针芯放置原 位
,
即可拔针。

然后将针头拔下
,
再将针管充压
4~5ml,
将针头按上
,
将抽取物涂
在玻璃片上。


16

干后根据不同要求染色
,
如做细胞学检查做全显染色
,(
瑞氏
-

姆萨混合染色
);
如做抗酸菌检查
,
做抗酸菌染色
;
如做组织化学
,
按不
同要求进行组织化学 染色。

做特殊染色检查
,

CD
系列、
基因、< br>凋亡、
DNA
倍体分析等检查
,
需将标本放
0.5ml
生理盐水中待测。

(2)
注意事项

在穿刺过程中
,< br>如注射器已具负压
,
但无吸取物出现
,
可将负压加

(
针芯再向后拉
),
并以右手维持空针负压
,
左手固定淋巴结和肿块
,
将针沿纵轴方向轻轻反复在肿块内进退数次
,
至获得吸取物为止。

如穿刺物过于粘稠或固态物
,
在拔针之前可将注射针头在负压下
在皮下停留数 秒钟
,
取出血液少许
,
以使吸取物稀释
,
并使所需检查的< br>细胞能均匀、弥散地分布于标本中
,
便于涂片检查。

穿刺深部组织或 质地较脆的重要器官时
,
不宜反复抽取
,
以防止
出血及其他合并症发 生。

如一次穿刺不成功
,
或穿刺吸取物细胞成分过少
,
不 能确诊时
,

从原针眼进针
,
改变进针方向
,
再次 抽吸
,
或变换部位重检查。

淋巴结或肿块过大时
,
中心部 位往往易发生出血、坏死、液化
,
为此穿刺针应以刺人边缘硬质部位取材为佳。
如发生休克或晕针时
,
不必慌张
,
针刺人中或将患者放在床上低
头位数分钟即可恢复。

穿刺抽取液应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推注或滴入玻璃片上
,
用推片法
制成涂片
,
染色检查。如抽取物有组织碎片
,
可同时送病 理检查。












17

3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
TCT

。此项技术是近几年才新兴发展起来的,
也属于细胞病理学范畴。
主要是对妇科宫颈脱落细胞以及非妇科标本
如细针抽吸标本、
呼吸道及胃肠道的粘液性 标本、
各种体液
(胸腹水)
等等进行肿瘤筛查,起到一个早期诊断的作用。目前,妇科 宫颈组织
标本的肿瘤筛查应用的较为普及,
在很大程度上免除了原始的宫颈活
检检查, 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液基薄层仪操作规范

1


准备工作:

备份保存液,固定液,溶解液,润滑油。

2


操作步骤:


1

打开 电源开关,
仪器自动复位和自检
,
或再按
“复位”
键复位。


2

按顺序将保存液杯放入标本位,
将过滤器装在过滤器盖
(
预先
湿润
)
上卡入旋转位,将载玻片插在玻片架上,将玻片杯放入< br>玻片杯位。上述四项步骤差一项或未到位时,按“运行”键后
仪器会自动出现红色提示。


3
)在屏幕上选择标本项目,按“运行”键,该键变为黑色,仪器
便自动工 作。
如按
“运行”
键后仪器提示需要复位,
则需按
“复
位” 键,待仪器再次复位后再按“运行”键,仪器即会自动工
作。


4
)仪器运行完成后,制好的玻片被自动抛入玻片杯内,
“运行”
键变为白色。取出玻片放入玻片 架内,轻轻放入固定液内固定

18

10
分钟以上后取出染色。
又可重复操作步骤进行下一个标本处
理。

2


注意事项:


1

制片 前分类出那些标本可直接制片,
那些标本需作前期处理。


2
)该 机运行参数设置好后,有密码锁定,不要随意改动运行参
数。


3
)画面的“复位”按钮用于复位反回或应急处理,当操作过程
中发现过滤器抽液过少时,可按此键复位反 回,将标本前期处
理后再重新操作。


4
)工作完成后,若无标本处理,需关断电源开关。


5
)仪器及过滤器盖应定期清洁处理。


6
)定期清倒废液桶内废液。

4
、冰冻切片(术中活体组织快速制片)病理诊断

冰冻切片是应用于手术中 病理诊断的一种方法。历时较短,在
30

钟内将病理诊断报告给手术台上的临床医生 ,
对其手术方式及手术治
疗有重大帮助及指导意义,
尤其是对肿瘤良恶性的定性判断。
由于此
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外科医生
在手术中很 快了解病变性质已决定下一步手术范围,
降低了再次手术
的比率,减轻医患双方的负担,减少不 必要的纠纷。为临床提供了很
大的方便。




19

冷冻切片技术及诊断工作规范

一、冷冻切片检查的任务

临床上一些疾病在术前无法通过活检确定病变质,
而只能通
过在术中切取病变组织进行冷冻快 速制片后确定病变性质后方
能确定治疗方案。
术中的冷冻切片检查,
本质上是一项特殊 的临
床病理急会诊工作,
要求病理医生在很短时间内向手术医师提供
参考性诊断意见,
由于冷冻切片诊断较之常规石蜡切片有相当的
局限性,因此需严格掌握冷冻切片诊断的使用范围 。

(一)冷冻切片在术中的作用

1.
确定病灶的性质。
首先要确定病灶是炎症还是肿瘤,
病灶
性质的确定和有无转移是手术方案制定的依据。

2.
确定切缘状况。此类冷冻切片诊断主要用于确定手术范
围,
有的肿瘤位于 要害器官,
其切除范围需根据切缘状况来确定,
例如声带鳞癌的切缘状况对手术采用局部切除还 是全喉切除具
有决定性的指导作作。
因组织切缘范围较广,
冷冻切片难以广泛
取材,
故此类冷冻标本应由手术者确立可疑切缘部位,
请病理科
重点检查。

3.
判断组织来源。如隐睾等。

(二)下列情况之一者,一般不宜进行冷冻切片病理会诊。

1.
常规活检或 穿刺活检容易获得病理标本并能明确定病变
性质的病灶,如内窥镜(肠镜、胃镜、支气管镜等)咬取的组 织
标本、多发性皮肤病变标本。

2.
涉及截肢或某些严重影响功能的广泛切除的根治性标本

20

等,其病变性质宜于手术前通过常规活检确定。

3.
病灶或组织过小(一般 小于
0.2cm
)和含水量较多的脑组
织标本。此类标本因取材破碎、量少,常影响冷 冻制片质量。

4.
骨、脂肪和钙化组织标本。

5.
主要 依赖于发现有无侵袭、
转移或血管浸润等恶性生物学
行为证据来判断良恶性者。
此类标 本因限于切片质量、
数量和时
间紧迫,常难以作出可靠的定性诊断。

6.
淋巴结标本要求确定是否为恶性淋巴瘤时。

7.
已知传染性疾 病标本。
此类标本一般不宜作出冷冻切片检
查,应待组织固定后再行常规则制片处理。

二、冷冻切片检查的工作程序

申请:填写术冷冻切片病理会诊申请单(申请单主页)
。冷
冻切片病理检查应由手术医师提前一天向病理科提出书面申请,
并详细说明患者的 病情及要求解决的问题。
病理医师亦应尽量了
解患者各项实验室检验、
影像学检查、< br>即往病理检查结果以及手
术所见等资料。
必要时应于术前亲自复习检查患者。
若 术中临时
要求作冷冻切片诊断时,病理医师应通过电话联系,向手术


师了解病情、术中所见、要求作冷冻切片的理由及目的,发便正
确诊断。

说明:术前病理医师或临床应向病人或其家属说明

冷冻切
片诊断的意义及局 限性,
也可采用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会诊
患者知情同意书”
的书面形式向 病人或家属说明,
并取得病人家
属的理解和签字,发尽量避免减少必要的纠纷。

三、术中冷冻标本的签收


21

要求术中冷冻切片检 查的标本不能添加任何保存液,
直接将
标本连同填写的申请单附页送到病理科,
交值班 病理医师,
由值
班病理医师当面查对申请单与送检标本一致后方能接收。

四、巨检要求

冷冻切片标本送到后,值班病理医师必须立即亲自参与巨
检, 所有巨检及记录要求常规巨检相同。冷冻切片通常选取
1-2
块组织,
如肉眼观察病灶 定位不明时,
可酌情多取数块组织以减
少漏诊;
对组织的包埋面或某些需要特别关注的 部位
(例如包膜
的完整性)
,应当面向技术员讲清。冷冻切片巨检完毕后,巨检
者及记录者应签名。

五、标本处理

诊断一经确定,
标本应立即 固定。
冷冻取材后剩余标本称
“冰
剩”
。申请单上必须注明编号,放置“冰剩 ”标本的容器应标明
患者姓名及编号,以便查对。

技术员接收标本后应于
1 5
分钟内制成切片交病理医师阅
片。
切片应立即贴上有编号的标签。
已冷冻的 组织应保留于切片

机的“冷冻头”上,待诊断确立后再取下。

冷冻切片后 留下的组织称“冰对组织”
。诊断明确后,应立
即置“冰对组织”于组织盒中,与“冰剩”组织 放在同一个固定
容器内,作常规制片,发备作对照之用。



22

六、诊断结果的处理

医师阅片结束后,
检查结果以
“术 中冷冻切片病理会诊意见
书”
的书面报告形式为准,
书面报告送达科室前就电话通知手 术
室,电话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及病理诊断意见。接
电话者必须是护士或医生,< br>接电话时应复述诊断,
心要时应做书
面记录。如需对诊断进行解释,必须请手术医师请自 接电话,发
免误传、误解;如需了解更多的术中情况,可电话向手术医师询
问,
必要时 应亲自赴手术室观察病灶的状况,
并与手术医师商榷
进一步的措施。如诊断确有困难(病变不典 型、交界性)
,不应
勉强诊断,可说明情况,暂停手术,等待常规切片结果。与诊断
有 关的电话内容应及时记录于申请单签名,
同时还应记录诊断报
告的时间。
冷冻切片诊断 报告,
一般应有
2
位或
2
位发上具有冷
冻诊断报告资格的高 年资医师共同签发。

“术中冷冻切片病理会诊意见书”的书面诊断报告一般应在
24

时内送出。

同一患者术后病理送检的标本诊断报告中,应包含术中冷冻病 理会
诊的内容,
若冷冻理会诊意见与常规病理诊断不符,
应及早与医生联
系, 并以常规病理诊断报告为最后诊断。


.
冷冻切片档案管理

冷冻切片所有资料应及时归档,保存时间与常规切片相同



23

3.3.2.1.2
、工作场所及专业技术设备

3.3.2.1.2
病理仪器、设备使用保养符合规定

一、设备仪器使用的操作流程及规范

设备操作总则

1.
操作人员必须先经专业培训
,
培训合格后方能上机操作。

2.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和步骤操作。

3.< br>开机后
,
操作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
,
并密切注意设备的工作状态
,

有异常
,
应立即关机
,
并将其作详细记录
,
然后通知设备维修人员维
修。

4.
每日做好仪器的使用记录和人员交接记录。

5.
按要求做好日常保养工作。

自动组织处理机的使用和维护




机器使用




应熟悉机器说明书中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9.

检查升降机械 部分是否正常;
校正各试剂罐的位置,
使标本篮
升降时正好落入罐内;
检查恒 温电源插头是否对号插入插座;
有恒温
水箱者,检查箱内水位;

10.


选定的脱水方案调整好时间控制装置,
用表盘控制者,< br>按方
案剪好缺口,并装于机上;
用旋钮控制时间者,按方案拔各调节旋钮
到指定 位置;

11.


试剂罐内注入各脱水剂等试剂。使用过程中试剂 挥发较多,
应注意及时添加;


24

12.


上电源开关,加热蜡罐和恒温水箱,使达预期温度;

13.
< br>将
标本篮挂升降伞的挂钩上,
放入第一个脱水剂中,
按机器设
计的启动 顺序,使机器开始工作;

14.


延时装置者,
于需重延时工作时,
按延时装置使用要求使用;

15.


完成最后一道程序后,
应及时取出标本包埋,
并 随时关闭机
器;

16.

使
用注意事项及维护:


4


机器应放于清洁、通风、平稳处;


5


应经常注意机器运转是否正常,时间控制及温度控制是否准
确,恒温水箱水位是否足够;


6


应经常做好清洁除尘工作,并向机械部分加润滑油此时应注
意切断电源,以保安全。



组织处理机脱水程序和时间



1.

10%
福尔马林
1
小时
20
分钟;

2.

85%
乙醇
2
分钟;

3.

95%
乙醇Ⅰ
1
分钟
30
分钟;

4.

95%
乙醇Ⅱ
1
分钟
30
分钟

5.

无水乙醇Ⅰ
1
分钟;

6.

无水乙醇Ⅱ
1
分钟;

7.

无水乙醇Ⅲ
1
分钟;

8.
二甲苯Ⅰ
30
分钟;

9.
二甲苯Ⅱ
45
分钟;


25

10
石蜡
30
分钟;

11.
石蜡
30
分钟。

12.
石蜡
30
分钟

包埋机及冷冻台的使用

5.

检查包埋机内装蜡情况
;
6.

接通电源
,
打开包埋机及冷冻台的开关
;
7.

待蜡缸里的蜡为液态时
,
开始包埋
;
8.

包埋时先将融蜡倾入模型,然后以钝头热镊夹取组织块,使病灶
或指定 面向下(包埋分层次的组织在蜡中安放平正。注意防止混
杂组织碎屑;

9.

蜡稍凝后,即移入冷冻台中加速凝固;

10.

焊上组织块的相应病理标签
;
11.

蜡块的大小,以在组织周围 包有
1~2mm
之蜡为宜。蜡块做成正方
形或长
0
方形,以便切片< br>;
12.

包埋好的蜡块冷冻于冰箱内,待切。

切片机及漂烘仪的使用

1.
漂烘仪里加入适量的清水。

2.
接通电源,打开开关。

3.
设定漂片、烘片、烤片的温度。

4.
待温度到达设定温度后,准备切片。

5.
调节切片机的切片厚 度(
4
μ

~6
μ
m)
,装上刀片,调好倾斜的角
度(
5
0

,备好专用刷子及镊子。


26

6.
将蜡块固定于持蜡器上,并调整蜡块与刀至适当位置。

7.
以右手匀速旋转机轮,到组织已全部切出,或所需的部分已切出。
微小组织应注意 勿修切过多。调节厚薄器到
4

6um
,继续切片,除特
殊要求者, 一般勿切过厚。

8.
以小镊取完整无划痕、厚薄均匀的切片,将其放入温水中,使展 平
无折,每一蜡块多切数个切面,选择较好的切片裱于载玻片上。需要
多个不同水平切面时,应 多选切片。水浴温度以低于蜡熔点
10~12

上下为宜;

9.< br>裱片时使切片玻片之间无气泡,
切片的位置应端正,
裱成后随即在
玻片上写上号 码;

10.
将切片放在烘片板或温箱中烘干;

11.
有特殊要求者应按要求切片。


冰冻切片机的使用

一、开机

1
、打开电源开关。

2
、用“箱体温度设置按钮”将箱体温度设置到切片所需温度。

3
、用“样品头温度设置按钮”设置样品头温度。

二、切片
1
、安装好刀片,用夹紧样刀旋钮固定刀片。待刀片与箱体温度一致
后方能切片。

2
、用“切片厚度调节旋钮”调节切片所需的切片厚度。

3
、将样品放到样品托上,涂敷包埋剂,放到冷台上冷冻。


27

4
、讲冷却透的样品放到样品头上,夹紧样品托的旋钮。

5
、推进刀架使刀接近样品,用样品快进按钮将样品移进刀口。

6
、调节防卷板的位置,使切出的样品平整的进入防卷板与刀片的狭
缝。

7
、摇动切片手轮切片。

三、注意事项

1
、可利用控制面板上的“键盘锁按钮”讲键盘锁定。

2
、当停机时,应将玻璃窗打开,待机器完全干燥后再开机。

3
、严禁随意关闭箱体压缩机,否则会严重影响你的动作。

液基薄层细胞制片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标本

(一)接收

1


核对标本瓶及申请单上的申请号,登记。

2


粘贴实验室编号于标本瓶和申请单的相应位置。

3
、挑选出需要处理的标本:血和粘液过多者;进入下一步处
理。

4
、登记重处理标本,检查后确定是否必要。提前处理,保证
当天传递。

(二)处理(通风)

1
、依次排列,编号


28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1: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387.html

病理科三甲资料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