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的一般检查分为病史采集和临床检诊两部分;后者包括视诊和扪诊。临检时应在光线明
亮处 ,
嘱病人坐位端正,
解开上衣,
双臂下垂,
使双侧乳房充分显露,
以 便对比观察。
(一)
病史采集
由于科普卫 生知识的普及宣传,患者自己发现乳腺异常情况就医者明显增多,
检查患者乳腺之前采集病史十分必要。
患者的年龄、经产情况、哺育史、绝经史和家族
史等皆很重要。另据近年 国内外的研究报导,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明显上升与
脂肪摄入量增加有直接关系,故饮食习 惯与成分在病史采集中亦日益重要。由于很多乳腺的
病变在月经周期中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因此了解月经 初潮年龄和目前月经情况是很重要的。
采集病史中,应特别注意询问乳腺有无肿物 或肿块以及是否疼痛、病程长短、乳腺的肿胀和
沉重感、外伤史、月经期间大小的改变情况,以及既往有 无相似情况等。当乳腺有肿物时,
应询问其生长速度、腋窝有无肿块,皮肤表面曾否有过炎症或颜色改变 。还应问及乳头有无
溢液、溢液的性质、次数多少及病程长短。患者用药史中,特别应注意激素的使用情 况;涉
及避孕药的服用,应详细了解用药时间的长短、药品名称、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及末次检查
乳腺的日期。
(二)
临床检查
1.
视诊:
细致的视诊可获得很有诊断意义的体征。
(
1
)
外形观察:双侧乳房的大小、位置和外形一般应是对称的,否则,则提示可能有病 变存在。
乳房内有较大肿块时,
其外形可显示局限性隆起;
肿瘤在乳腺深层侵犯
Cooper
氏韧带,
使之
收缩而产生该相应部位的皮肤凹陷、皱褶或皮肤收缩现象 。观察皮肤凹陷时让病人取坐位,
双臂交叉于颈后或前俯上半身,或用手抬高整个乳房时更为明显。观察 皮肤凹陷尤为重要,
因此种体征在良性病变中,除脂肪坏死外是很少见的。有时还可以发现在临床上扪不 到肿块
的微小乳癌。单侧乳房浅表静脉扩张,常是晚期乳癌或乳腺肉瘤的征象。妊娠、哺乳或颈根
部静脉受压(例如患有胸骨后甲状腺肿时)也可引起乳房浅表静脉扩张,但后者常是双侧性
的。
(
2
)乳头:正常乳房的乳头双侧对称,其方向指向前方并略向外下。 若其附近有癌
肿或慢性炎症,乳头可向病灶处偏斜,例如乳头上方有癌肿,则被上牵而显示双侧乳头高低
不一,若癌肿位于乳头深部,则乳头被牵而内陷。乳头内陷亦可因发育不良而发生的先生性
缺陷 ,但短期内乳头内陷则需高度警惕。初产妇哺乳期间可因婴儿的吸吮或咬破而出现乳头
糜烂和破裂,但非 哺乳期妇女乳头糜烂脱屑,乳晕周围湿疹,则可能是湿疹样癌,即
Paget
氏病的表现。
(
3
)乳房皮肤:皮肤有否红、肿、热、痛?乳房皮肤红肿,应首先 考虑乳
房的化脓性炎症,但范围广泛的皮肤发红。充血水肿应警惕是否特殊型乳癌,即炎性乳癌的
可能。癌细胞侵入乳房浅表淋巴管引起癌性栓塞,可导致淋巴水肿而使乳房皮肤呈现“桔皮
样”改变。
2.
触诊:触诊的要点是了解乳房有无肿块及肿块的性质;区域淋巴结有 无肿
大。触诊时医生坐在患者侧方,或嘱患者平卧,肩下垫一小枕。扪查乳房内侧半时嘱患者举
臂,
扪查外侧半时嘱患者上臂下垂身旁。
正确的触诊手法是以手掌在乳房上依内上、
外 上
(包
括尾部)
、外下、内下、中央(乳头、乳晕)循序轻轻扪按乳房。忌用手指抓捏 乳房,以免误
把正常腺体组织认为乳房肿块。小的中央区肿块不易扪到,可用左手将乳房托起,用右手扪
查,
就比较容易发现。
乳房下部肿块常因乳房下垂而被掩盖;
可托起乳房或让 病人平卧举臂,
然后进行扪查。乳房深部肿块若扪摸不清,可嘱病人前俯上身再扪查之。乳房触诊后,必 须
扪查区域淋巴结。
(
1
)乳房肿块:前胸部的肿块是 否来源于乳房,应首先注意鉴别。来
自前胸壁的肿块(如肋软骨炎、肋骨肿瘤、胸壁结核等)在推移乳房 时,肿块不会因乳房位
置的变动而移动。
当扪到明确的乳房肿块时,
应注意其大小、< br>位置、
数目、
质地、
有否压痛、
外形是否整齐、边缘是否清楚、表面是 否光滑、与周围组织如皮肤、胸大肌、前锯肌等是否
粘连等情况。轻柔捻起肿块表面皮肤,可以获知肿块 是否与皮肤有无粘连;如果有粘连而无
炎症表现,则尤应警惕乳癌的可能。扪查肿块是否与深部组织粘连 时,先分别在水平方向和
垂直方向测试肿块的活动度,然后采用胸大肌收缩试验:嘱患者以患侧上肢用力 叉腰,借以
紧张胸大肌,再作同样测试。比较两次测试时肿块在胸大肌表面的活动度,可以获悉肿块是< br>否与胸大肌筋膜、胸肌粘连。扪查乳房外下象限肿块时,因其可能已超过胸大肌下缘,可采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0: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317.html
-
上一篇:乳腺自检方法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种猪的体型外貌评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