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按时作息,规律生活
睡眠是最有效的休息方法亦张亦弛,劳逸结合
。与所有的动物一样,人必须
保证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就是所谓的
吃喝拉撒睡
,人的一生有将近三分之一 的
时间花在睡眠上,可见睡眠对我们多么重要。良好的睡眠质量是人体消除疲劳、恢
复体力的重 要保证,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
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 ,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因如此,有人
说:睡眠是要利用一天
1/3
的时间修 补心灵活动。
人的睡眠包括两部份:快眼动与非快眼动睡眠 。人类睡眠分为两个非常重要的
部份,当睡眠时眼皮下方的两颗眼球呈现出规则性的左右摆动,这种特殊 睡眠称为
快眼动睡眠。另一种睡得很沉静、眼睛不动的睡眠,我们称为非快眼动睡眠。这两
种睡 眠涵盖不同的健康机能,
整夜有规律地交错进行着,
睡眠医学上叫做睡眠循环。
一个晚 上会有
4
至
5
次的睡眠循环,非快眼动睡眠在前半夜维持较多,后半夜几乎< br>没有;但快眼动睡眠到后半夜则是愈来愈多。
非快眼 动睡眠在前半夜较多,主要是常人经过一天的用脑后,脑力消枆很大,
对于脑细胞与脑组织都是压力与伤 害,生理时钟自然会诱使我们睡觉,让脑部温度
降下,进入修护阶段,这对生命的维系相当重要。后半夜 睡眠快眼动睡眠会较多,
则是与学习工作有关,
当一天中经历了许多不管是好是坏的景物,都要纳入记忆中,
而快眼动睡眠就包含了学习新事物、整合日间情绪等作用。
人在进入睡眠时,全身肌肉都呈现放松状态,有些行为与生理会随之改变。睡眠时
体温会下降, 生长激素一定会上升,肾上腺皮质素等内分泌激素也会降低。一旦睡
眠出现问题时,这些内分泌激素会产 生改变,对身体带来某些不同程度的影响,同
样的,当体内内分泌激素发生改变时,也会对睡眠造成影响 。
一般在熟睡期会有血流下降、呼吸减缓、肌肉松弛、无意识身体转动,这是属于 非
快快动眼期,
眼睛动也不动,
一晚上约有
3/4
的时间属于这种完 全得到休息的时期;
而当一个人在睡眠中眼睛不断转动,此阶段是属于正在作梦的快快动眼期,这时候< br>除肌肉松弛外,其余的状态则与白天清醒时一样,如血压上升、阴茎勃起等等都会
发生。
(二)亦张亦弛,劳逸结合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固定的 时间需要睡眠,在固定的时间醒来,这就是人
类生理时钟的一部份。而人体中枢体温代表脑部活动量:从 清晨
6
点钟开始,人大
脑的温度会逐渐上升,午后趋于缓和,再继续升高, 黄昏时达最高点,然后在天黑
入夜后的
2
、
3
个小时开始下降,直至凌晨出现当天脑部温度的最低点,
这就是所谓
的人体中枢体温。这种脑部温度变化其实 就是大脑活动的表现,如钟表一样可告诉
人们何时该睡、何时该醒。大脑是人类对外、对内的重要指挥部 ,人们只要是清醒
着,脑部活动就无法停止。而脑部温度代表着脑部从早上醒来后的活动量,温度逐渐攀升,显示活动量愈来愈高,到达黄昏时是脑部活动最亢奋,此刻提醒着人类应
当进入调养脑部< br>
的时候了。
如果脑部无法得到适度休养,
就可能会引起很多身心问
题 。
(三)如何远离睡眠障碍
正当的良好睡眠,可调节生理机能,维持神经 系统的平衡,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
睡眠不良、不足,第二天就会头昏脑胀、全身无力。睡眠与健康工作 和学习的关系
甚为密切。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睡眠过度和觉醒障碍,失眠是睡眠障碍中最常
的一种。
案例
1
因担心失眠而失眠
患者女,
23
岁,大学毕业生,性格较急躁好胜,高考时发挥失常 仅升入大专,
当时就设定了升本科、考取研究生的目标,在本科最后一学年来天津准备考试。
患者清楚记得
第一次
失眠的情景。在高考两天里,患者因 压力巨大导致夜间入睡
困难,虽然高考结束后睡眠恢复正常,但此次经历给她留下了
阴 影
。此后每
逢较
重要考试的前夜,
就担心失眠影响次日考 试,
越接近晚间越紧张,
而当晚肯定失眠,
但考试过后睡眠即恢复正常。
她逐 渐得出
考试前夜肯定失眠
的结论。
此后
1
~
2
年
间,此
规律
屡试不爽,并逐渐发展到需办理重要事务 的前夜也经常失眠。
患者来津后某日出现失眠,次日极度忧虑,并再次出现入睡困 难。患者开始关注睡
眠,担心因此导致考试失利。担忧越严重,失眠也越频繁。患者向医师强调,既往< br>仅在有心理压力时才出现失眠,而目前自己并未感到有压力,却仍出现失眠,因此
格外紧张,担心 失眠加重甚至无法治愈。
评析:心理生理性失眠
该患者的失 眠属于较典型的心理生理性失眠。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
(第
2
版)
的诊 断标准,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条件性入睡困难和(或)卧床后高度的唤醒水平,
如过度关注失眠和为睡眠焦 虑等。
心理生理性失眠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约为
1%
~
2%
,在各种失眠中约占
15%
。患
者的失眠主诉往往持续存在,有很高的慢性化风险。 该病也是抑郁症发病的高危因
素。
对这种失眠的治疗,应特别重视非药物疗法,如不 在卧室内和床上作睡眠和性生活
之外的活动、放松训练、限制卧床时间等,目的是降低患者对睡眠及睡眠 环境的条
件反射性焦虑水平。还可以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以促进自我心理成熟,建立
不依 赖于外界、相对独立的自我评价标准,这对长期康复更有利。
案例
2
睡眠时间短
患者男,
61
岁,主诉睡眠时间短。
患者
5
年前 出现失眠,并伴有明显情绪低落,被诊断为
抑郁症
,经系统治疗后情
绪、精力等好转,但睡眠时间无法恢复正常。近
3
年每天睡眠时间一般在
3
~
4
小
时,
曾服用几乎所有镇静催眠药,
并多次接受中医治疗,但睡眠时间并未明显延长。
患者体健,觉醒后并无睡眠不足感觉。白天情绪稳定,无明显 困倦、疲乏。其祖母
97
岁去世,生前睡眠时间较短;父亲现年
91
岁,每天 睡眠时间也多短于
5
小时。
评析:睡眠时间个体差异
该患者虽有睡眠时间短的主诉,但不完全满足失眠的诊断要件。
对主诉失眠的患者, 不能仅仅根据其睡眠时间长短,更要注意患者在睡眠结束后是
否感到清醒、疲劳解除,白天的情绪及工作 生活状态如何等。如果患者无明显睡眠
不足感觉,日间状态无明显异常或痛苦,则不宜诊断失眠,不宜处 方镇静催眠药,
应通过睡眠卫生知识教育来消除患者的顾虑。
案例
3
对婚姻不满引发失眠
患者女,
41
岁,失 眠病史
2
年余。
2
年前,患者可能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发病,但
工作 问题解决后,失眠现象未消失。病情严重时,患者白天心情烦躁,情绪低落,
易紧张、忧虑。为帮助患者 入睡,家人在晚间尽可能保持安静。患者因在卧室反而
不易入睡,故近
1
年常独自在沙 发上睡眠。
患者称其失眠与配偶有一定关联,
配偶不在家时其睡眠情况较好。
通过进一步晤谈,
医师了解到患者在婚后不久就开始对婚姻不满,又无法决定离婚,心态矛盾。
评析:长期心理冲突
该患者失眠的起因有工作压力这一
< br>偶然
因素,但更与其关于婚姻关系的长期心理
冲突有关。失眠带来的获益(如以 失眠为理由不与配偶同床并获得关怀)也是她失
眠持续的原因。
治疗 应以心理行为治疗为主,帮助患者面对而非回避内心冲突,了解内心真正需
求,还可以请其配偶、子女参 与家庭治疗。
同时,因患者在严重失眠时有较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应注意防治抑郁、焦虑
障碍。
案例
4
间断性严重失眠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0: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240.html
-
上一篇:健康教育知晓率知识题库
下一篇:幼儿园孩子午睡多长时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