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芒果的生物学特性、育苗特点,及栽培管理技术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23:52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治)

?

芒果的生物学特性、育苗特点,及栽培管理技术

1.

生物学特性

芒果是世界五大名果之一,
享有热带果 王之美誉。
由于采收期适逢高温季节,
一般采后
5

8
天自 然黄熟,运销期不长。又因为炭疽病和蒂腐病的潜伏感
染,尽管低温可延长贮运时间,但黄熟过程也会出 现病害,因而限制了芒果
商品化生产的发展。

芒果是热带水果,对低温比较敏感。芒 果也是呼吸跃变型水果。由于芒果的
花序是圆锥花序,自中下部渐次向上开花,结果期有先后之分,因此 ,成熟
期也不一致。果实成熟过程产生一系列变化:果皮先由绿转黄,果肉中胡萝
卜素增加由白 变黄;同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提高,促使果肉中的淀粉
和原果胶降解,于是糖分增加,果实变软变 甜,并产生特有的香味,值得特
别指出的是随着果实成熟的生理生化变化,使果实的抗性大大减弱,微生 物
侵入迅速出现,
如炭疽病在呼吸跃变期的高峰之前就已发生菠萝果实在发育
期的一系 列物理化学及性状的变化。

2.

育苗特点





床催芽。

芒果收种后,要集中存放在阴凉潮湿处,勿让太阳暴 晒,防止失去生命力,
降低发芽率,催芽前先剥壳取仁,放在沙床上进行催芽。据试验,剥壳催芽
出苗率达
96
肠以上,而且出苗快
10

15
天,催芽时 要早晚各淋一次水,
防止表土干裂。

二、苗圃育。

出芽后转移进入苗圃,苗圃应选择土壤肥沃、

湿润、疏松、排水方便的沙
壤或壤土,播种前每亩要施
2000
~
2500
公斤农家肥。精细整地,泥土要细
碎,起畦一米宽,然后将种芽均匀摆好,种芽间距 离
30
厘米左右为宜,播
后覆上一层薄土,盖草保温,播种畦四周要开好排水沟,预防 暴雨渍涝。



、苗期管理。

种芽移入苗圃后,要加强 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遇上天气干旱要淋水抗旱,
此时正值高温日照强的三伏天,出苗后枝叶较嫩,要搭 棚遮荫,防止太阳曝
晒。芒果苗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半年后茎粗达
8-10
厘米可进行 嫁接或移植。



、防虫治病



芒 果幼苗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
白粉病、
叶疫病、
钻心虫、
果实蝇、
天 牛女,
由于幼苗抵抗力较弱,要注意观察,当发现危害,应及时施药防治,减少损
失。


3.

栽培管理技术

1)

选地

选择阳坡
,
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壤为微酸 性至中性的壤
土和砂壤土
,
花芽分化期天气适当干旱,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
2)

嫁接换种

嫁接换种可利用原芒果树的强大根系吸 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接
穗的迅速生长。嫁接时间
2---9
月均可,但以2

4
月最佳,而在夏秋季
应注意防暴晒及保湿,冬季应注意保温保湿。 嫁接时将原芒果树距地面
50

60
厘米处锯断,视树桩大小用嫁接刀在树桩 上辟
2

4
个开口,将
良种接穗嫁接于开口处;
大数可等树 桩长出新枝后,
选取
2

4
条粗壮的
枝条进行嫁接。嫁接时 一定要将嫁接口包扎好,以免受感染。高接换种
的芒果一般次年即可开花,但最好不要让其挂果,到第二 、第三年才挂
果有利于树体恢复。

3)

小苗种植

目前,许多果场都用本地芒或扁桃等作砧木培育优良种苗,果农可购买
小苗进行种植,种植季节 以初夏为宜,雨季(
6

7
月)最佳。因芒果树
体较大,生长较快, 因此,株行距应以
3
米×
4
米为好,即每亩种植
55
株左右 。植穴为
1
米×
1
米×
1
米,种植前先将
20
30
千克腐熟有机肥
与底土充分混合放入穴内,
再回填表土
2 0

30
厘米厚,
种植芒果后半月
内每
3
天淋水< br>1
次。

4)

花期管理

芒果授粉强 度稍弱,大小年稍明显,因此,促花保果措施应做足,包括
采果后及时对树体进行整形修枝、施足基肥, 秋梢老熟后可用激素进行
控梢促花。



a



花及摘除早花



采用的方法是:每株树留
7 0
%末级梢着生花序,其余的从基部去除整个
花序,留下的花序以中等长度,花期相近且健壮为 标准。另一种疏花方
法就是剪去花序基部
1/3-1/2
的侧花枝。生产上可结合各种 方法疏花。
芒果花期过早,盛花期在
1-2
月,若遇阴雨天气应注意摘花调整花期。< br>花序长度未超过
6
厘米时就及时摘去,既延迟了花期,又保证了开花质
量。

b
)利用植物激素调节花量及花质



增加花量用
1000

4000
毫克
/
升的矮壮素喷施;用
200-300
毫克
/
升乙
烯利十
1
%硝酸钾喷洒 叶面,可以促进花芽分化,提高两性花比例。喷
乙烯利,
每隔
20
天喷
1
次,
可增加芒果的花量。
在芒果花芽形成期喷施
2

4 -d
,萘乙酸
(naa)
,也可促进两性花的增多。对于早春花量不足,在
嫩 梢长度不超过
5
厘米时马上喷施
0

08-0.1
%的pp333

0

03
%一
0.035
的乙烯利,在低温的配合下可使春梢停止生长,嫩叶卷曲脱落,顶芽侧
芽转为花芽。
控制花 量在芽休眠期用
200
毫克
/
升的赤霉索处理,
可阻止
花芽 的形成,这在花量过多,花期过早的情况下使用,具有一定的实际
意义。可采用疏花的方法提高花质,因 为疏花可降低畸形花的发生率,
保证花序的正常生长。另外采果后的中度修剪,再抽新梢不会消耗太多< br>的养分,也不会降低该年度内树体总的养分贮藏水平,提高花芽分化的
质量,提高两性花的比率, 从而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商品性。另外,当早
春干旱,正值芒果开花期,为保证花的质量,在果园内浅灌水 或喷水,
可改善果园环境,增加湿润性,利于芒果的授粉受精。



c
)施促花和壮花肥



①促花肥



芒果从花芽分化至现蕾期以施钾肥为主,且增施钾肥对两性花的形成有
促进作用[3]
。海南芒果的正常花芽分化一般在
12
月至翌年
1
月,实 施
化学药物催花的花芽分化可提早到
10

11
月。因此,
9
月可施促花肥,
以钾肥为主,每株施硝酸钾
500 g
、硼砂
100 g
。施肥方法除了根施外,
根外追肥也是一个重要手段。< br>催花时,
用硝酸钾
300

500 g+
植保素
2 mL+
复硝酚钾
4 mL+
细胞分裂素
10 mg
,混合对水
15 kg
,均匀喷洒叶面与叶
背。



②壮花肥



芒果开花时已经消耗了大量的养分,会直 接影响坐果率和保果率,合理
施用肥料,对花穗的生长发育和分化有极大的影响。要提高坐果率,必须解决好壮花肥的施用问题
[4]
。现蕾时,及时根施足够的肥料,每株施
复合肥
1.5

2.0 kg
以及沤制好的花生饼肥
10 kg

花穗抽出时,
及时进行
根外追肥,喷洒核甘酸或芒果先锋
800
~< br>1 000
倍液,使花穗在盛花期保
持更长时间放花授粉的活力,提高受精率、坐果率。



5)

结果管理



a



果母枝培育



芒果 花穗大多数从上一年最后抽生的枝梢顶端或叶腋抽生。上一年生枝
无论是一年抽
1
次, 如春梢、夏稍、秋梢,或者一年抽
2
次者,如春一
夏梢、夏一秋梢;或是一年抽
3
次梢的,如春一夏一秋梢、春一秋一秋
梢;
夏一秋一秋梢;
一般都能抽穗 开花。
但连续抽梢
4
次者,
抽穗率低,
应把最后
1
次抽生的梢
(
晚秋梢或冬梢
)
摘除,使留下的枝梢老熟,累积
养分, 利于来年抽穗开花。虽有调查结果表明,在夏秋冬梢与结实力相
关分析中,夏梢的结实力最强,秋梢次之 ,冬梢最弱,但在我国大部分
芒果种植区,春夏梢抽生时期正值开花结果及果实发育期。因此,丰产树春夏梢抽得很少甚至不抽,次年的结果枝就靠秋梢。芒果栽培上无论
哪一个品种、都要重视调节生 殖与生长的平衡,使开花结果的同时仍能
抽梢。促发适时停长的秋梢或早冬梢是培养优良结果母枝的关键 。丰产
树因为结果太多、负重多而下垂,采果后就应及时结合施肥给以适当的
修剪,促使抽发健 壮秋梢。丽江种植期争取末次梢在
11
月底至
12
月中
旬老熟,进入 花芽分化,
(如末次梢在
12
月底或
1
月初仍未老熟,花芽
分化的风险就很大。
)因此,采果后的修剪一般都要在
8
月底—
10
初以
前完成,
并保证有充足的水肥供应,
使枝梢在花芽分化前有
1-2
次抽生,
确保结果母枝。现在有许多方法控制秋梢的抽生以保证花芽的分化:如
前期灌水促梢 ,后期控水减少抽梢次数等。

b


疏果、保果
< br>疏果、
保果技术正常年份座果率较高,
每穗花座果数可达
20

30
个、

果数达
5

10
个,
应进行 人工疏果,
每穗花只保留
1

2
个果,
以确保果
实 大小和品质,提高果实商品价值。若遇灾害年要保果。

芒果从开花至果实的成熟需
100-150
天,整个果实发育期有两个明显的
生理落果期,第一次是开花后
15< br>天内,由于授粉受精不良引起的落果;
第二次是开花后
45-60
天,小果发育 约花生至橄揽大小时落果。经历
2
次落果后,果实转入迅速膨大期,此时也会引起第三次落果, 这是因为
此时树体经大量开花结果消耗过多养分、果较多或因抽夏梢造成养分竞
争而落果。因此 ,通过喷施化学药剂、摘除夏梢、增施肥料等方法调节
树体养分,减少落果,达到保果目的。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23: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192.html

芒果的生物学特性、育苗特点,及栽培管理技术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