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氰化浸出碘化提金方法
摘要:非氰提金方法是近年来黄金 提取研究的重要课题。综述了非氰提金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碘化提金方
法的研究现状和作者对碘 化提金的研究结果。
Newmont
公司
1988< br>年改造成闪速氯化系统,提高
6
%的金提取率,并降低
25
%的氯气消 耗。
最近,
秘鲁和法国报道了一种金的盐水浸出法新工艺,
即 用高浓度的
NaCL
作氧化剂,
在溶液中产生元素氯。
在水溶
液的作 用下后者就能很快溶解金
[4]
。
美国研究的名为炭氯浸的方 法是将粗粒活性炭与碳质难浸金矿一起搅拌。氯气在酸性条件下与矿浆作用。金溶解为
金氯配合物,然后 在炭粒表面还原成金属金。浸出完成后,载金炭从细磨矿浆中筛出,进行金回收处理。该法的特
点是:< br>难浸矿石的预处理、
浸出与回收金在同一系统中进行。
美国还发明了一种与之相近的方法 ,
采用氯化物浸出、
离子交换树脂提金,适用于处理碳质矿石或碳质矿与氧化矿的混合矿石。< br>
南非投产了一座大型水氯化法处理重选金精矿试验厂,精矿在
800℃下氧化焙烧脱硫,焙砂在通气的盐酸溶液中浸
出,金的浸出率高达
99
%
[3,5]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对从贵州苗龙砷、
锑、硫、
碳含量较高的细粒嵌布金矿石中所得的含
Au
为
65g
/< br>t
的浮选金精矿,
焙烧脱除杂质后的焙砂采用水氯化法浸出,金浸出率达
91< br>.
48
%,浸出时间仅为氰化浸出时的
5
%。
用溴及其化合物作为浸金试剂同用氯一样,
因为卤素变为卤离子时氧化电位高,
足以溶 解金,
而且卤离子
(x-)
是
Au+
和
Au3+
的 强配位体,从热力学上来说,有利于浸金反应的发生。
早在
1881< br>年
Shaff
就发表了用溴提金工艺的专利,但直到近
10
年由于环保 和矿石性质变化等原因,才开始重新进
行认真的研究。
1990
年前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发表了很多文章,宣称要以生物浸出
-D
法和
K -
法等溴化浸出法与氰化浸
出法相抗衡,强调这些新方法具有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6]
。
在生物浸出
-D
法中,采用了一种称之为
Bio-D
的浸出剂,它是一种由溴化钠与氧化剂配置的浸出剂,可用来浸出贵
金属,
对密度较大金属的亲和力大于对密度较小的金属,
可用于弱酸性至中性溶液中,
其稀溶液无毒,
试剂易再生,
并具有生物降解作用,多数矿石浸出
2
.
5 h
浸出率就可达到
90
%。但因在反应过程中会有相当多的溴蒸汽由溶液
中逸出,这样不仅增加了试剂消耗,
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腐蚀和健康问题,
故目前仍处于实验室与半 工业试验阶段。
K-
浸出法是由澳大利亚
Kalias
公司发明的 ,
实质是利用一种采用溴化物作浸出剂的新工艺,
可在中性条件下从矿石
中浸金,但目 前仍处于开发试验阶段,工业上推广使用尚有一定困难。
另据报道,美国亚利桑 那州的
Bahamian
精炼公司于
1987
年开发了一种浸出金银矿石的新 方法,用于替代氰化法。
使用的浸出剂实质上就是溴化钠和卤素。它除了具有浸出速度快的优点外,还能 在较低的温度下浸出。
溴化法提金工艺的优点可归纳为:
浸出速度快、
无毒、
对
pH
变化的适应性强、
环保设施费用低。
对难浸金 矿处理时,
因为溴能在酸性介质中溶解金,所以在加压氧化后可将溴直接加人矿浆中,省去了预先中和处 理工序。
1
.
3
硫代硫酸盐提金
硫代硫酸盐一般为硫代硫酸的钠盐和铵盐,它们价格便宜,浸金速度快,无毒,对杂质不敏感 ,浸金指标高。该法
提金的化学反应为:
巴格达萨良等人对 硫代硫酸钠溶液溶金动力学研究表明,
温度在
45
~
85
℃范围内,
金的溶解速度与温度呈直线关系,
但为了避免硫代硫酸盐剧烈分解,浸出温度应控制在
65
.
75
℃。罗杰日科夫等人用含氨和氧化剂的硫代硫酸盐溶液
从矿石中浸 金的动力学研究中得出另一种结论,即只有在热压浸出器中较高的温度条件下
(130
~
140
℃
)
,才能达到
满意的速度和回收率。
卡科夫斯基等人还发 现,
铜离子对硫代硫酸盐溶金有催化作用,
可使金的溶解速度提高
17-19
倍。我国的姜涛、曹昌琳等人对硫代硫酸盐提金的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7-8]
。
但由于硫代硫酸盐法要求得太高,且硫代硫酸盐化学上不稳定,此法至今未得到推广应用。
1
.
4
多硫化物法浸金多流螯合离子
对金离子 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在合适氧化剂的配合下,或者借助于多硫离子自
身的岐化,多硫化合物能有效地溶解 金。如果浸出过程能产生元素硫,硫化物也能浸金,因为硫化物和元素硫很容
易转化为多硫化物。多硫化 物一般有多硫化钠、多硫化钙、多硫化铵等,它们适用于含砷、锑的含金硫化精矿的处
理。多硫化物的特 点是选择性强,浸出速度快,几个小时为一个浸出周期,浸出率高,也适用于低品位金矿石。
多硫化物浸金过程
(
以多硫化铵为例
)
,
是将< br>40
%的多硫化铵溶液,
在常温下浸出
1-24h
,
金以NH4AuS
的形式进入溶
液,
锑以
(NH4)2SbS3
的形 式进入溶液,
砷固定在渣中,
然后用活性炭从溶液中回收金。
溶液热分解生成
sb2S3
和硫,
放出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并与升华硫一道再生为多硫化铵。此法金的浸出率达
80
%
-99
%,得到的三硫化二锑含砷
只有
0.07%。
我国龙炳清等人进行过用多硫化物浸金的研究。张箭等人研究了石硫合 剂,实质就是多硫化物和硫代硫酸盐的混合
体,他们认为,使用石硫合剂,金银浸出率可分别达到
96
%、
80
%以上,金浸出周期为常规氰化法的
1
/
8 -1
/
2
。
多硫化物法的主要缺陷是自身的热稳定性差,分解产生 硫化氢和氨气,恶化生产环境,工业生产时对设备的密闭性
能要求严格。
1
.
5
其它非氰试剂浸金
其它非氰浸金试剂主要有氨基酸类、类氰化合物和腐植酸类等。
氨基酸 类分子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氮氧两个配位原子,从热力学上看,它们可以与金形成有利的可溶螯合络合物,
因此可以作为浸金试剂。氨基酸浸金也必须在适合的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一般情况下氨基酸浸金的最好氧 化
剂是高锰酸钾,它可以使氨基酸部分氧化为胺类化合物,并且破坏阻碍金溶解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浸 金的浓度必
须高于
5
g
/
L
,高锰酸钾的最佳浓度为2-4g/L
,最佳的
pH
值、温度、矿浆浓度分别为
9
~10.5
、
90
~
95
℃、
20
%~
25
%
o
类氰化合物药剂有丙二腈、溴氰、硫氰化物、氨基 酸钙等。这些药剂的毒性比氰化物要小,虽如此,人们对这类药
剂研究得不多,在我国基本无人研究。< br>
腐植酸类浸金试剂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一般在
DH
值为
10
以上的碱性条件,在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浸金液中
金浓度可达
10 mg< br>/
L
。经磺化或硝化后的改性腐植酸比天然腐植酸的浸金容量高
15
~
16
倍,金浸出率可达
87
%。
此法研究的人虽然不多,但不失为一 种经济的浸金方法之一。
2
碘化提金方法及实验研究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6: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