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0
章
真菌学总论
学习要点
一、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真菌
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
常见为酵母菌和类酵母菌两类。< br>前者如新生隐球菌,
后者如白假丝酵母菌。
多细胞真菌
(1)
多细胞真菌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不同种类的真菌其菌丝和孢子的形态不同,
这是鉴别多细胞真菌的重要标志。
(2)
菌丝
----
由孢子出芽长出芽管,并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有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生殖菌丝。有隔 菌丝、无隔菌丝。
(3)
孢子
----
是真菌的繁殖结 构,由生殖菌丝产生。一条菌丝可形成多个孢子。分
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2.
培养特性
(1)
培养条件:
真菌对营养要求不高,
最适
pH4.0~6.0
。
最适生长温度为< br>22~28
℃。
需较高的湿度与氧。深部感染性真菌的培养条件与一般病原性细菌相似。
(2)
菌落类型:酵母型菌落和丝状菌落。
3.
变异性与抵抗力
(1)
易发生形态、菌落及各种生理性状变异。
(2)
抵抗力不强,对
2%
石炭酸、
2.5%
碘酊或
10%
甲醛溶液较敏感。
(3)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
二、真菌的致病性、免疫性与防治原则
1.
致病性
致病性真菌感染
(1)
主要为外源性感染。
(2)
皮肤癣菌感染局部如表皮、
毛发和指
(趾)
甲等部 位,
引起局部炎症等病变。
(3)
深部真菌引起慢性肉芽肿或组织溃疡、坏死。
机会致病性真菌感染
(1)
主要为内源性真菌感染。
(2)
如白假丝酵母菌、
曲霉、
毛霉等。
此类真菌在机体 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调时,
可感染致病。
(3)
深部真菌引起慢性肉芽肿或组织溃疡、坏死。
超敏反应性疾病
(1)
有些真菌对机体无致病作用,但其抗原物质可引起机体发生超敏反应。
(2)
当敏感者吸入或食入某些菌丝或孢子时可导致超敏反应的发生。
毒素中毒性疾病
(1)
某些真菌污染粮食、食品或饲料,在其中产生毒素,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2)
某些真菌的产物与肿瘤有关,如黄曲霉毒素可致肝癌病。
2.
免疫性
天然免疫
(1)
皮肤粘膜的屏障及分泌作用、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
体液中杀真菌物质的作用。
获得性免疫
(1)
真菌感染的恢复主要靠细胞免疫。
(2)
抗体可阻止某些深部真菌(如白假丝酵母菌)的再感染。
3.
防治原则
真菌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
应以避免和去 除诱因,
提高机体抵抗力为
主要措施。
第
21
章
主要致病性真菌
一、皮肤癣真菌
1.
生物学性状
毛癣菌
(1)
菌落表面呈绒毛状、粉末状或蜡样,颜色可为灰白、红、橙、棕或紫色。
(2)
菌丝为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或结节状。
表皮癣菌
(1)
菌落初为白色蜡状,以后转变为草绿色粉末状,培养基常有皱裂为其特征。
(2)
菌丝球拍状和卵圆形或粗棒状薄壁的大分生孢子。
小孢子癣菌
(1)
菌落由初始的绒毛状逐渐转变为粉末状,呈灰色、桔红色或棕色乃至褐色。
(2)
菌丝呈结节状、球拍状或破梳状。
2.
致病性
皮肤癣菌
(1)
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也可经猫、狗等动物或自体传播。
(2)
< br>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部位感染致病,
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
菌引起。3
种皮肤癣菌均可引起皮肤癣病,如手足癣、体癣、
股癣和叠瓦癣。
二、白假丝酵母菌
1.
生物学性状
(1)
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
2
μ
m
×
4
μ< br>m
大小,革兰染色阳性。
(2)
以出芽方式繁殖,形成芽生孢子。可形成较长的假菌丝。
(3)
本菌应营养要求不高。需氧。室温或
37
℃下培养
1~3
天即可长出典型的类
酵母型菌落。培养稍久,菌落增大呈蜂窝状,有大量假菌丝形成。
2.
致病性
皮肤粘膜感染
(1)
好 发于皮肤皱褶、
潮湿的部位,如腋窝、
腹股沟、乳房下、会阴部及指(趾)
间等处。< br>
(2)
表现为表皮糜烂,基底潮红,界限清晰,有少量渗出物。
内脏感染
最常见者为肺炎,一般由口腔或支气管蔓延而来,起病慢,病程长。表现以 低
热为主,咳嗽较剧,痰呈白色粘稠胶冻样。其次为消化道和泌尿道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见于抵抗力极度低下者,可有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脓肿等表现。
过敏性疾病
对本菌过敏者,可发生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过敏症。
三、
新生隐球菌
1.
生物学性状
菌体呈圆形, 在组织中较大,约
5~20
μ
m
,培养后变小,约
2~5
μ
m
。
用墨汁负染色后镜检,可于黑色背景下看到圆形透亮的菌体,外有一层 透明的荚
膜,荚膜可比菌体大
1~3
倍。
在沙保或血琼脂培养基上 于
25
℃和
37
℃下均可生长,数天后生成酵母型菌落。
2
.
致病性
(1)
为外源性感染,人群之间一 般不直接传播,主要传染源为鸽粪,通过污染
的空气经肺部感染。
(2)
主要的致病物质是荚膜多糖。
(3)
最常见者为肺和脑部的感染 。也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如皮肤、粘膜、
淋巴结、骨、内脏。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菌丝体
2.
酵母型菌落
3.
丝状菌落
4.
孢子
5.
皮肤癣菌
二、填空题
1.
多细胞真菌大多可长出
和
两种结构。
2.
真菌的菌丝有
菌丝、
菌丝和
菌丝。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4: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