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传染病临床
三、
败血症的病原学及发病机制
(
总分
64,
考试时间
600
分钟
)
一、选择题
A
型题
1.
下列关于败血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发病率明显上升,首先以大肠杆菌为主
B.
均有寒战、高热、皮疹及休克
C.
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D.
真菌败血症常为院内感染的疾病
E.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常以条件致病菌致病
2.
病原体侵入血流,在血中繁殖产生毒素,表现严重的中毒症状,诊断为:
()
A.
毒血症
C.
败血症
B.
菌血症
D.
脓毒血症
E.
变应性亚败血症
3.
革兰阳性败血症,最具有参考价值的一项是:
()
A.
时间长
B.
近来有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
D.
病程中出现迁徙病灶,脑脓肿,肝脓肿
C.
肝脾肿大
E. WBC
增加,
N
升高
4.
关于大肠杆菌败血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见双峰热和稽留热
C.
迁徙性病灶少见
E.
皮疹及关节症状明显
5.
关于败血症的病原学检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及寒战、高热时进行血培养
B.
宜反复多次送检
C.
采血不宜多,成人
2
~
3 ml
,婴儿
1
~
2 ml
D.
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可加对氨苯甲酸等以破坏抗生素
E.
有条件时可同时进行真菌和厌氧菌的培养
6.
下列抗菌药物中均可用于绿脓杆菌败血症,除外:
()
A.
氧哌嗪青霉素
C.
氨苄青霉素
E.
头孢哌酮
7.
快速鉴别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比较有意义的实验是:
()
A.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C.
血沉
E.
鲎试验
8.
对于败血症和变应性亚败血症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
A.
畏寒、发热
C.
皮疹
B.
显著的中毒症状
D.
肝、脾肿大
D.
凝集试验
B.
血培养
B.
羧苄青霉素
D.
头孢他啶
B.
常有原发病
D.
中毒性休克多见
E.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
9.
诊断败血症最重要的依据是:
()
A.
畏寒、发热、明显中毒症状
C.
肝、脾肿大
E.
血或(和)骨髓培养阳性
10.
医院内败血症与静脉导管留置位置有关的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
A.
表皮葡萄球菌
C.
克雷伯杆菌
E.
肠球菌
11.
坏死性皮疹症见于:
()
A.
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
E.
厌氧菌败血症
12.
宿主对微生物感染的全身反应称为:
()
A.
毒血症
C.
败血症
B.
菌血症
D.
脓毒血症
B.
产检杆菌败血症
D.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C.
铜绿假单胞杆菌败血症
B.
大肠杆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皮疹
D.
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
E.
变应性亚败血症
13.
下列败血症病死率最高的是:
()
A.
金葡菌败血症
E.
念珠菌败血症
14.
产气荚膜杆菌败血症常发于:
()
A.
烧伤后
B.
口腔感染
D.
血液病过程中
C.
肺部感染
B.
绿脓杆菌败血症
D.
大肠杆菌败血症
C.
脆弱类杆菌败血症
E.
不洁流产和外伤后
15.
用广谱抗生素控制肠道菌群,引起葡萄球菌肠炎或真菌性肠炎,称做:
()
A.
重复感染
C.
潜在性感染
E.
再感染
16.
下列诱因中,易致新生儿败血症的是:
()
A.
母乳喂养不定时
C.
未定期洗澡
E.
及时更换尿布
17.
治疗败血症的关键是:
()
A.
充足的营养和维生素
B.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D.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C.
适量输血、血浆和白蛋白
B.
人工喂牛奶
D.
吸入感染羊水
B.
隐性感染
D.
二重感染
E.
肾上腺皮质激素解除毒血症症状
18.
使用抗毒血清治疗发生过敏性休克,首选药物是:
()
A.
氢化可的松
C.
抗毒素
E.
扑尔敏
19.
引起深部真菌病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
A.
新型隐球菌
C.
曲霉菌
B.
念珠菌
D.
放线菌
B.
去甲肾上腺素
D.
细胞免疫促进剂
E.
毛霉菌
20.
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属于:
()
A.
血浆凝固酶
C.
神经氨酸酶
E.
脂多糖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特征应除外:
()
A.
多见于男性,病前一般情况良好
B.
原发病灶以呼吸道感染及皮肤黏膜为主
C.
急起发热、寒战、高热
D.
关节症状明显,皮疹形态多样化,易发生迁徙病灶
E.
感染性休克较多见
22.
下列症状中,不属于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的是:
()
A.
寒战、高热
C.
皮疹
E.
肝脾肿大
23.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酶和毒素不包括:
()
A.
血浆凝固酶
C.
杀白细胞素
E.
肠毒素
24.
治疗败血症抗菌药物的适用原则应除外:
()
A.
早期、足量、杀菌剂为主
B.
一般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C.
治疗败血症的疗程一般不少于
3
周
D.
临床诊断败血症先要通过血培养明确病原菌后,再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
E.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抗生素
25.
容易产生血栓性静脉炎与黄疸的败血症是: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C.
脆弱类杆菌败血症
E.
念珠菌败血症
26.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最常见的迁徙性损害是:
()
A.
脑脓肿
C.
肺脓肿
E.
骨髓炎
B
型题
第
27
~
30
题
A
回归热
B
间歇热
C
稽留热
D
消耗热
E
弛张热
27.
体温持续在
40
℃左右,一天内体温波动在
1
℃内是:
()
28.
短期发热持续
1
天至数天,间歇体温正常
1
天至数 天后高热又重复出现是:
()
29. 24 h
体温波动超过
1
℃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是:
()
B.
肝脓肿
D.
皮下脓肿
B.
绿脓杆菌败血症
D.
大肠杆菌败血症
B.
α
溶血素
D.
内毒素
B.
关节痛
D.
急性肾损害
B.
肠毒素
D.
胞壁酸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4:4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786.html
-
上一篇:第20章 真菌学总论
下一篇:《无处不在传染病》期末部分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