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感染
)
试题
一.
选择题
A
型题
1
非特异性感染不包括
:
/
D
A
、多菌感染
B
、伤口金葡菌感染
C
、化脓性阑尾炎
D
、肺部隐球菌感染
2
急性感染是指
:
/
A
A
、病变在2周以内的感染
B
、
7
~1
0
天的感染
C、急性炎症为主
,
发病
3
周以内
D、数小时至
1
周的感染
3
外科感染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B
A
、常有明显的局部症状
B
、不会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
C
、一般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性疾病
D
、可以是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4
感染灶近侧皮肤出现“红线”是:
/
D
A
、网状淋巴管炎
B
、浅部静脉炎
C
、深部淋巴管炎
D
、浅表淋巴管炎
5
丹毒的致病菌是:
/
B
A
、金黄葡萄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大肠杆菌
D
、拟杆菌
6
感染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是由于:
/
D
A
、中性粒细胞数量多
B
、中性粒细胞体积小
C
、中性粒细胞可塑性大
D
、中性粒细胞移动迅速
7
面部“危险三角区”的危险在于:
/
B
A、侵入上颌窦
B、颅内化脓性感染
C、内眦静脉炎
D、演变成痈
8
痈切开引流与一般脓肿的切开不同在于
:
/D
A
、切口较大
B
、要多个小切口
C
、切口深
D、做“+”或“++”切口
9
脓性指头炎切开引流的指征是:
/D
A
、掌指功能障碍
B
、红肿热痛
C
、有波动感
D
、搏动性跳痛
10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引起的:
/C
A
、菌血症
B
、局部感染
C
、脓毒症
D
、
MODS
11
破伤风最早出现强烈收缩的肌肉是:
/
C
A
、上肢肌
B
、背肌
C
、咀嚼肌
D
、颈项肌
1
2
自动免疫法预防破伤风时间为
:
/D
A、
1~3
年
B、3
~5
年
C
、
5~10
年
D
、1
0~1
5年
13
破伤风的治疗原则中
,
错误的是:
/D
1 / 1word
文档交流
谢阅
A
、及时正确处理伤口
B
、应用抗毒素中和毒素
C、补充水、电解质
D、常规气管切开保证气道通畅
1
4
破伤风病人注射大量抗毒素的目的是:
/D
A
、控制和解除痉挛
B
、抑制破伤风梭菌的繁殖
C、减少毒素的产生
D
、中和游离毒素
1
5
预防创伤后气性坏疽最可靠的方法是:
/A
A
、彻底清创
B
、使用大剂量抗生素
C
、双氧水冲洗或湿敷伤口
D
、及时气性坏疽抗毒血清治疗
16
临床实践证明,有效及合理的用药静脉滴注在
:
/C
A
、术前
2
小时
B
、术前
2
天
C
、术前
1
小时或麻醉开始时
D
、手术结束时
17
气性坏疽应用抗生素首选
/C
A、红霉素
B
、氨基糖甙类
C、青霉素
D、甲硝唑
18
破伤风的最初症状是:
/C
A、角弓反张
B
、四肢抽搐
C
、张口困难
D
、呼吸急促
19
联合应用抗生素的目的是
:
/
D
A
、避免切开引流
B
、弥补手术操作的不足
C
、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D、主要是控制混合感染
2
0
疖是:
/C
A
、一个毛囊及其附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B
、多个相邻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急性化脓性感染
C
、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D
、毛囊及其附属腺急性化脓性并有全身性症状者
21
真菌性脓毒症的常见致病菌为:
/A
A
、白色念珠菌
B
、曲霉菌
C
、新型隐球菌
D
、表皮葡萄球菌
2
2
下列不是脓毒症的表现
:
/D
A
、寒战高热或低温
B
、头痛呕吐、出冷汗
C
、脉搏细速、呼吸急促D、细菌培养均可发现病原菌
23
创伤后并发气性坏疽的时间为
:
/A
A
、伤后1
~
4
天
B
、伤后
1
周
C
、 伤后
2
小时
D、
12
~
24
小时
24
气性坏疽无下述表现:
/
C
A
、烦躁、唇白、出汗
B、脉搏细速、体温升高
1 / 1word
文档交流
谢阅
C
、呼吸深快
D、黄疸及血红蛋白尿
25
抗菌药的最佳疗效在:
/
B
A
、感染的潜伏期
B、感染早期
C
、感染的头
24
小时
D
、感染的稳定期
26
脓液有甜腥味,细菌可能为
:
/
C
A
、链球菌
B、葡萄球菌
C
、绿脓杆菌
D
、大肠杆菌
27
脓液有粪臭味,细菌可能为
: /B
A
、念珠菌
B
、厌氧菌
C
、葡萄球菌
D
、克氏孢子菌
28
变形杆菌感染
,
首选:
/
B
A
、青霉素
B
、庆大霉素
C、万古霉素
D
、
甲硝唑
29
某 患者检查时,右腿有一5
cm
的伤口,深浅不清
,
皮下有捻发音
,< br>应考虑
:
/
B
A、厌氧性链球菌感染
B
、大肠杆菌感染
C
、气性坏疽
D
、组织自动积气
3
0
破伤风的病人,用冬眠
1
号合剂静脉缓慢滴入,目的在于:
/B
A
、降温
B
、让病人休息
,
使体力恢复
C
、通过镇静、解痉
,
减少痉挛和痛苦
D、防止呼吸抑制
3
1
关于破伤风,下列错误的说法是:
/C
A
、破伤风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
B
、需与化脓性脑膜炎、狂犬病、癔病等鉴别
C、脑脊液检查可发现典型的革兰氏阳性菌
D
、伤口厌氧菌培养很难发现该菌
32
不属于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原因的是:
/D
A
、致病菌数量多
B、毒力强
C
、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
D
、细菌的种类
3
3
脓性指头炎剧烈疼痛、肿胀、全身畏寒、发热、乏力
,
需做的处理是:
/
C
A
、红外线理疗
B
、金黄散外敷
C、切开引流
D、加强抗感染
34
指头炎作切开引流的切口:
/A
A
、在末节指侧面作纵切口
B
、根据有波动点选择切口
C
、常规对穿引流
D、在指腹作纵切口
,
近端不超过指节横纹
35
化脓性腱鞘炎切开引流时
,
切口应
:
/
D
A
、纵行切开手指侧面
B
、沿指掌面中线切开
C
、指掌面中线旁开约
0
.
2cm D
、纵行切开中、近两指节侧面
1 / 1word
文档交流
谢阅
B型题
3
6
~40
A
、粪链球菌
B
、白色念珠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变形杆菌
E
类杆菌
36
)
、疖、痈、急性骨髓炎常见致病菌
/C
37 )
、真菌性败血症常见致病菌
/B
3
8
)
、阑尾脓肿混合感染的常见厌氧菌
/E
3
9
)
、掌深间隙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C
4
0 )
、急性乳腺炎的常见致病菌
/C
4
1
~45
A
、青霉素
B
、氨苄青霉素
C
、多粘菌素
D、两性霉素
E、卡拉霉素
41
)
、真菌性败血症采用
/D
42
)
、胆道感染采用
/D
4
3 )
、绿脓杆菌感染采用
/C
44 )
、急性蜂窝织炎
/
A
45 )
、疖、痈采用
/
A
46~50
A、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
、改变胞浆膜的渗透性导致细菌溶解
C
、直接干扰细菌核酸的形成
D
、抑制叶酸合成而影响细菌的核酸合成
E、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4
6
)
、青霉素抗菌机制
/A
4
7
)
、多粘菌素抗菌作用是
/B
48
)
、磺胺药抗菌作用是
/D
4
9
)
、氨基糖甙类药的抗菌机制
/E
50 )
、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
/C
51~55
A
、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大肠杆菌
D、绿脓杆菌
E
类杆菌
5
1
)
、感染有局限化趋势
,
可发生转移性脓肿
/B
52
)
、可引起假膜性肠炎
/B
53 )
、产生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
,
感染易于扩散而缺乏局限化趋势
/A
5
4 )
、丹毒、淋巴管炎的致病菌
/A
55 )
、对肠道内维生素K合成有重要作用
/C
1 / 1word
文档交流
谢阅
5
6~
6
0
A
、慢性感染
B
、亚急性感染
C、急性感染
D
、二重感染
E
原发感染
5
6
)
、在创伤同时致病菌进入伤口所引起的感染
/
E
57
)
、病程在
2
个月以上的感染
/A
58
)
、使用抗生素后敏感菌被消灭,耐药菌株大量繁殖所引起的感染
/D
59 )
、病程为
35
天的感染
/
B
6
0 )
、外伤后5天发生破伤风感染症状
/C
C
型题
6
1
~63
A
、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B、网状淋巴管炎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61
)
、致病菌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
/C
6
2
)
、病灶鲜红、边缘清楚略高出正常皮肤
/B
6
3 )
、青霉素有较好疗效
/C
64~65
A、急性蜂窝织炎
B
、深部脓肿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64
)
、足癣感染出现向上红线
/
D
6
5
)
、局部大片红肿
,
疼痛和压痛明显,全身症状明显
/A
X
型题
66
革兰氏阳性细菌脓毒症可能有的临床表现:
A
、稽留或弛张高热
,
一般无寒战
B、谵妄和昏迷多见
C、休克出现晚
D、转移性脓肿少见
67
革兰氏阴性杆菌脓毒症的临床表现
,
下列哪项不符合:
A
、寒战,间歇高热
B
、休克出现早而持续时间长
C
、血白细胞增加或减少
D
、转移性脓肿多见
68
外科感染的特点:
A
、大部分由几种细菌感染引起
B
、多数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
C
、病变常比较集中在某个局部引起化脓坏死
D
、可伴有脓毒症
6
9
外科感染的转归有:
A
、局限吸收
B、形成脓肿
C、
]转为慢性感染
D
、感染扩散
7
0
破伤风的治疗原则是
:
A
、消除毒素来源
B
、控制和减轻痉挛
C
、保持呼吸道通畅
D、中和游离毒素
1 / 1word
文档交流
谢阅
71
需与气性坏疽鉴别的疾病有:
A
、脏器破裂致溢气
B、兼性需氧菌感染
C
、链球菌蜂窝织炎
D、自发性气
胸
72
常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致病菌是
:
A
、克雷白菌
B
、肠杆菌
C
、沙雷菌
D
、绿脓杆菌
7
3
真菌性脓毒症的特点:
A
、常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
B
、多有广谱抗菌素应用史
C
、表现类似革兰氏阴性杆菌脓毒症
D
、常迅速恶化
,
出现神志淡漠、休克
7
4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针对病原菌,应考虑的因素:
A、感染部位
B
、感染局部情况
C
、病情发展
D、感染季节
75
脓肿切开引流的指征是:
A
、有波动感
B
、表面红肿、压痛明显
C
、局部穿刺有脓液
D
、血白细胞增多,核左移
二、
填空题
1
外科感染是指
_
_
_
_
__
_
____< br>_的感染
,
包括创伤、
手术、
烧伤等并发的感染。
2
非特异性感染通称__
_
___
_
_
____
或_
___________
感染
,
占外科感染的
大多
数。
常见的致病菌有_
_
_
_______
_
___
等
,
可以由单一菌种致病,
也可由几种病
菌感染共同致病< br>,
称
__
_
__
_
____________
。
3
特异性感染中
,
伤后可能感染的有__
________
_
__
_
_,
人体抵抗力低下时
可
能感染的有__
_
___
_
_
_____
。< br>
4
急性感染一般在_
_
_
_________
__
以内,慢性感染是持续达_
__
_
___
___
___
_
或更久的感染,亚急性感染的病程介于急性与慢性感染之间。
5
病菌的致病作用与其_
__________
__
_____
有关,常通称为 病菌毒性或毒
素。
6
人体受感染的原因包括两方面
__
__
_____
____
____
和__
__
_< br>_
_
___
__
_____
_
_
。
7
在感染用某种广谱或联合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
,
原来的病菌被 抑制
,
但耐
药的金黄葡萄球菌、难辨梭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致使病情加重。称为
1 / 1word
文档交流
谢阅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4: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765.html
-
上一篇:伊曲康唑—潜力巨大的广谱抗真菌药物
下一篇:真菌最新治疗指南(2012中国版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