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录一:
病原微生物学病例分析题
一个
23
岁 男子因尿痛、
尿频,
尿道有黄绿色脓性排出物或分泌物而入院。
脓性分泌物涂片镜检显 示有大量
多形核白细胞,其内有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
1.
病人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
脑膜炎球菌
B.
杜克嗜血杆菌
C.
溶脲脲原体
D.
淋病奈瑟菌
E.
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
【题
1
】
D
,
尿痛、尿频,尿道流出脓性分泌物 为尿道炎症状。脓性分泌物细胞内存在革兰染色阴性双球
菌,
强有力支持是淋球菌感染。
淋病的诊断还可通过从分泌物中培养出淋球菌,
或采用核酸杂交技术或
PCR
技术检 测淋球菌。杜克嗜血杆菌引起软性下疳,病人有溃疡性生殖器病变和腹股沟淋巴结炎,但不会引起
尿道炎 。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主要侵犯淋巴组织,引起腹股沟慢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肿,
不会引 起尿道炎。脑膜炎球菌是流脑的病原菌,但其生物学特性与淋球菌相似,不会侵犯尿道炎。
2.
治疗首选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头孢曲松与强力霉素联用
C.
强力霉素
D.
磺胺增效剂
-
磺胺甲基异噁唑
E.
万古霉素
【题
2
】
B
,
淋球菌曾一度对青霉素
G
敏感。目前许多淋球菌菌株产生青霉素酶,对青霉素产生耐药 性,
故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被用来杀灭淋球菌。同时,由于大约
50%
的病 人同时感染了非淋菌性尿
道炎,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强力霉素)加入此治疗方案,以杀死沙眼衣 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型
支原体等。
3.
该病原体在缺乏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具有抗吞噬作用,这主要是由哪种抗原所致:
A.
荚膜
B.
菌毛
C.
外膜蛋白
蛋白酶
E.
脂多糖
【题
3
】
B
,目 前无证据表明淋球菌荚膜有明显的抗吞噬作用。对人类有毒力的淋球菌具有菌毛。有菌毛
菌可粘附至人类 尿道粘膜,不易被尿液冲去,并且抗吞噬作用明显,即使被吞噬,仍能寄生在吞噬细胞内。
保护性免疫主 要是针对菌毛抗原,但由于染色体重排(基因转换)和经转化摄取新的基因,菌毛不断改变
其抗原性。因 此,淋球菌的再感染普遍存在。
4.
如果在患者脓性分泌物中查不到病原菌,你人认 为尿道炎最常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的:
A.
溶脲脲原体
B.
梅毒螺旋体
C.
单纯疱疹病毒
D.
沙眼衣原体血清型
D
~
K
E.
沙眼衣原体血清型
L1
、
L2
或
L3
【题
4
】
D
,
沙眼衣原体可分为沙眼生物亚种、 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和鼠亚种三个亚种。沙眼生物亚种包
括
A
~
K
共
14
个血清型,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包括
L1
、
L2
、L2a
和
L3 4
个血清型。经性接触传播引起的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 染,其中有
50%
~
60%
系沙眼衣原体,涉及的主要是
D
~
K
血清型。在非淋菌性泌
尿道炎中,除衣原体外,溶脲脲原体是一种很重要的病原体 。非淋菌性泌尿道炎通常发生于淋球菌感染后
2
~
3
周,可能因淋球菌损伤泌 尿生殖道粘膜,有利于衣原体或支原体的粘附和侵入,这也是淋病治愈后有
些人仍有症状遗留的原因。< br>如果需要确诊,
可用经放线菌酮处理的单层
McCoy
细胞作衣原体分离培养; 或
采用
Giemsa
染色镜检,检查上皮细胞内有无包涵体;或采用
PCR< br>检测。
一个
1
岁女孩因阵发性严重咳嗽而入院。发作时, 连续咳嗽
5
~
20
次,呼吸困难,口鼻流出大量粘液性带
泡分泌物。 患者咳嗽终止前,随着空气最后涌入肺部,发出喘鸣音。其它临床症状有:鼻和眼结膜出血,
眶膜水肿, 淋巴细胞性白细胞增多。病人无发热,咽喉部无假膜。该女孩尚未接受常规计划免疫。
5.
引起患者疾病的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
百日咳杆菌
B.
流感嗜血杆菌
C.
呼吸道合胞病毒
D.
流感病毒
E.
白喉杆菌
【题
5
】
A
,
病例中描述的阵发性剧咳等是典型 的百日咳临床表现。百日咳病程分为三期:卡他期、痉挛
期和恢复期,其中卡他期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症 状。流感嗜血杆菌能引起会厌炎和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
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常发生在
6个月以内的婴儿。白喉杆菌引起白喉。
6.
已与病孩密切接触的未受免疫儿童和成人,应采取哪种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A.
白喉抗毒素
B.
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
C.
红霉素
D.
头孢曲松
D.
金刚烷胺
【题
6
】
C
,
接触百日咳杆菌的未经免疫的儿童 和成人,应给予
10
天的红霉素预防性治疗。
7.
病人发病过程中所见的过度分泌是由于:
A.
灭活延长因子
2
的毒素
B.
激活膜结合
Gi
蛋白而提高胞内
cAMP
水 平的毒素
C.
降解
SIgA
抗体的
IgA
蛋白酶
D.
切断上皮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神经氨酸与相邻糖基的联结链的一种表面酶
E.
病理免疫损伤
【题
7
】
B
,
百日咳毒素分解
NAD< br>,破坏
ADP-
核糖与
Gi
蛋白连接,灭活的
Gi
蛋 白不能下调
cAMP
的产
生,膜结合腺苷环化酶的效应蛋白被激活,导致大量
cAMP
的产生,引起分泌过度。霍乱肠毒素、产气荚
膜梭菌肠毒素、肠产毒型大肠杆菌耐热肠 毒素则是通过激活膜结合
Gs
蛋白,上调
cAMP
的合成,同样引
起 分泌过度和水样腹泻。
8.
分离培养该病原体应采用:
A.
鲍
-
金培养基
B.
巧克力培养基
C.
鸡胚接种
D.
吕氏血清培养基
E.
罗氏培养基
【题
8
】
A
,
百日咳的诊断以分离百日咳杆菌为 主。
卡他期取鼻咽拭或咳碟法接种于鲍
-
金培养基分离培养,
35
~
37
℃培养
3
~
5
天后形成细小、光滑、隆起的菌落,有不 明显的溶血环。
一个患镰状细胞性贫血的
5
岁男童入院治疗。他母亲诉说儿 子发病
3
天,发热、恶心、呕吐和各种疼痛,
包括头痛。病人目前苍白无力,病情在加 重。他母亲说她女儿曾患此病
10
天,但与她儿子不同的是,女儿
全身有花斑样红疹, 面颊通红。她女儿无镰状细胞性贫血,恢复很快。检查结果显示,该男孩血红蛋白水
平极低,血中未检测 到网状细胞,常规血培养为阴性结果。
9.
引起该男孩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的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
流感嗜血杆菌
B.
伯氏疏螺旋体
C.
麻疹病毒
D.A
族溶血性链球菌
E.
微小病毒
B19
【题
9
】
E
,
微小病毒
B19
可引起儿童的传染性红斑。病毒主要攻击骨髓中的红系前体细胞,产生溶细胞
感染而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 。发病
1
周后,病毒与相应的抗体在血循环中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面颊及四
肢皮肤的 红斑性斑丘疹。网状细胞的短暂丢失对大部分儿童无危险,因为他们的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120
天。
但患有慢性溶血性贫血儿童循环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
15
~
20
天。
这些慢性溶血性贫血病人感染微小病
毒
B19
后,因红系前体细胞大量 破坏和网状细胞减少,促发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麻疹病毒能降低
患者免疫力,但不会引起再生障 碍性贫血危象。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伯氏疏螺旋体均不会影响
骨髓产生红细胞。
10.
男孩的姐姐可能患有:
A.
莱姆病
B.
猩红热
C.
麻疹
D.
传染性红斑
E.
幼儿急疹
【题
10
】
D
,
传染性红斑有二个阶段。在侵入 阶段,病人出现中度发热,持续
3
天,血液中血红蛋白水平
降低。在病程
17
~
24
天,疾病再次发作,出现特征性的花边红斑和
“
面颊掌击综合 征
”
。大约
10
天后,红
斑消退。猩红热患者常常病情严重,以点状 浸润性红斑为特征,常从颈部开始扩散到全身。红斑在腋窝和
腹股沟处最明显,面部除口周围均为红斑, 舌头有乳头状突起,俗称
“
草霉舌
”
。幼儿急疹为点状斑,暗红
色, 仅持续数分钟、几小时或
1
~
2
天。麻疹及莱姆病分别参见题
67< br>~
69
和
64
~
66
。
一个27
岁妇女手臂上有一个浅蓝色溃疡,查体发现伤口周围有许多小水泡,感染部位的软组织出现脓肿 、
水肿,并有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问及近期活动时,患者说刚从墨西哥和美国中部旅游回来,她买了许 多
纪念品,包括一些皮革制品和一件羊皮夹克衫。
11.
患者最有可能感染了哪种病原体:
A.
产气荚膜梭菌
B.
布鲁菌
C.
炭疽芽胞杆菌
D.
鼠疫耶氏菌
E.
单纯疱疹病毒
【题
11
】
C
,炭疽芽胞杆菌由颜面、四肢等皮肤小伤口 侵入,经
1
天左右局部出现小痂,继而周围形成水
疱、脓疮,最后形成坏死、溃疡并形 成特征性的黑色焦痂,故名炭疽。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气性坏疽为大
面积创伤感染,患者应出现剧烈疼痛 ,感染部位有水肿、气肿,大块组织坏死,并有恶臭。单纯疱疹病毒
感染参见题
48
~
50
。
12.
患者是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
A.
接触动物皮毛
B.
消化道
C.
吸入含病菌的尘埃
D.
皮肤接触
E.
鼠蚤叮咬
【题
12
】
A
,
炭疽芽胞杆菌主要为草食动物炭 疽病的病原菌,人因接触患病动物或受染皮毛而引起皮肤炭
疽。
13.
如何进一步确诊:
A.
直接涂片镜检查找革兰阳性大杆菌,是否伴有杂菌感染
B.
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病原菌
IgM
抗体
C.
直接涂片镜检查找有荚膜呈竹节状排列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D.
噬菌体裂解试验
E.
用组织培养法分离培养病毒,并观察特征性细胞病变
【题
13
】
C
,皮肤炭疽取水疱、脓疱内容物涂片进行革 兰染色,发现有荚膜的呈竹节状排列的革兰阳性大
杆菌,或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镜检,结合临床症状可 作出初步诊断。
一位
7
岁男孩因突然高热(
40.5< br>℃)来看急诊。他母亲诉说儿子颈项强直,嗜睡,胸腹部出现红疹,逐渐
融合成一片片淤斑,并出 现喷射状呕吐。腰穿刺检查显示脑脊液混浊,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革兰阴性菌。
14.
最可能感染的病原菌是:
A.
肺炎链球菌
B.
流感嗜血杆菌
C.
脑膜炎球菌
D.
破伤风梭菌
E.
伤寒沙门菌
【题
14
】
C
,引起
5
岁以上儿童脑膜 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引
起
2
个月至
5
岁儿童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结果有力地支持脑膜炎球菌感染的诊断。
15.
治疗首选药物是:
A.
红霉素
B.
磺胺药物
C.
诺氟沙星
D.
四环素
E.
头孢曲松
【题
15
】
B
,
未经治疗的流脑病例中死亡率高达
85%
,
但是,
如果使用抗生素治 疗及时,
死亡率可降至1
%
以下,因此应立即首选磺胺类药物治疗。磺胺类药物能透过 血
-
脑脊液屏障,有效地杀死脑膜炎球菌。
16.
目前预防该病发生应接种哪类疫苗:
A.
单价荚膜多糖疫苗
B.
多价荚膜多糖疫苗
C.
类毒素
D.
减毒口服活疫苗
E.
基因工程疫苗
【题
16
】
B
,
对儿童注射多价流脑荚膜多糖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
一个
27
岁< br>AIDS
患者剧烈头痛已有
2
个月,目前出现发热,恶心,说话含糊不清,颈项 强直。脑脊液中含
淋巴细胞和有荚膜酵母菌。
17.
患者上述症状和体征最可能是哪种病原体感染:
A.
荚膜组织胞浆菌
B.
白假丝酵母菌
C.
新生隐球菌
D.
卡氏肺孢菌
E.
黄曲霉
18.
该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
B.
消化道
C.
直接接触
D.
性接触传播
E.
输血
【题
17
,
18
】
C
,
A
,新生隐球菌的主要传染源是鸽子,人因吸入鸽粪污染的空气而感染, 特别是免疫低
下者,可发生血行播散而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引起肺和脑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 白假丝酵母菌
和卡氏肺孢菌亦是
AIDS
患者常见的机会致病菌,前者主要引起口腔念 珠病,后者主要引起间质性肺炎。
某 医院收治了一名中年男性
“
肺炎
”
患者,经对症处理好转出院。一个月后,又 因
“
感冒引起肺炎
”
而入
院。查体:体温
38.2
~
39
℃间,已持续一周,无明显诱因,乏力,伴有腹泻,后转入传染科治疗。转科不
久,医生发现其全身淋巴结肿大,背部出现皮肤卡波氏肉瘤,视力下降,后左眼失明,体重减轻。实验室
检查:
CD4+T
细胞减少,
CD4+
/
CD8+
为
0.5
(正常范围为
1.8
~
2.2
)。六个月后患者死亡。病史 记载患者
生前于
5
年前被排往非洲工作,有不良性行为史,无输血或静脉吸毒史。
19.
患者死于什么疾病:
A.
肺炎
B.
白血病
C.
艾滋病
E.
肺结核
E.
梅毒
【题
19
】
C
,
< br>HIV
感染至发展为典型艾滋病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潜伏期)、中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晚期)。在艾滋病前期,病人出现明显与艾滋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50%
的感染者持续低热(
38
℃左右)或呈周期性,长达数月,发热时伴有疲倦 无力、全身不适、肌肉疼痛、
盗汗、口腔念珠菌病。约
1/3
的病人体重减轻达
10%
,有的腹泻。典型艾滋病期又称为致死性艾滋病,具
有三个基本特征:①严重的细胞免 疫缺陷,尤其
CD4
+细胞严重缺损;②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③
发生各种恶性 肿瘤,尤其是
Kaposi
肉瘤。
20.
患者是如何感染上该疾病的:
A.
输血
B.
呼吸道飞沫传播
C.
性交
D.
饮用消毒不彻底的水
E.
皮肤接触感染
【题
20
】
C
,患者是通过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而感染 。一般的社交接触,包括握手、共同进餐、礼节性
接吻、游泳,以及昆虫(蚊子等)叮咬是不会传染HIV
的。因此,对
HIV
不必抱有恐惧心理。
21.
患者生前反复出现肺炎的主要原因是:
A.
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B.
潜伏感染
C.
引起肺炎的病原体多
D.
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易发生抗原性变异
E.
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易变为
L
型
【题
21
】
A
,
AIDS
患者因严重的 细胞免疫缺陷,易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其中引起间质性肺炎的
病原体主要有卡氏肺孢菌、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22
~
26
选项:
A.
波浪热
B.
登革热
C.
流行性斑疹伤寒
D.
腺鼠疫
E.
炭疽
F.Q
热
G.
钩体病
H.
伤寒
I.
肾综合征出血热
J.
莱姆病
K.
肺结核
下述临床表现分别与上述哪种疾病最为相关:
22.
一名
35岁牛皮加工厂工人因突发严重呼吸窘迫而急诊入院,查体发现,喘鸣,紫绀,呼吸困难,胸膜
腔积液 ,脸部及颈部皮下水肿,患者妻子陈述其夫此前曾有数日流感样症状,已自行消失,虽经积极抢救。
患者 仍于
24
小时内死亡。
【题
22
】
E
,
病人因吸入含大量炭疽杆菌芽胞 的尘埃而感染。肺炭疽的典型症状分为两期,初期患者表现
为流感样症状,可自行缓解,疾病加重是炭疽 毒素在起作用,症状包括组织水肿,很快出现肺部损害及大
量的肺组织坏死,肺炭疽患者的体液中可查到 病原菌,该病常常是致死性的。过去肺炭病很常见,目前炭
疽病例则多为皮肤炭疽。
23.
一位
65
岁住院病人,新近从苏丹移民。高热、前额及肌肉剧痛、咳嗽、肺部罗 音、腹泻、躯干出现斑
丘疹并向周围扩散,逐渐发展为昏迷,极度低血压,常规血培养呈阴性,脊椎抽液 未见脑脊液异常。
【题
23
】
C
,
流 行性斑疹伤寒由胞内寄生菌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经体虱传染给人类。非洲多见,美国也有
报道,患者常出 现皮疹,起初见于躯干,后向周围扩散,其他症状有: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浓缩,外周
血管萎陷。
24.
一位
18
岁农民入院前
4
天在田间劳动时,突 然头痛、发烧、周身不适,小腿酸痛。入院前3天开始咳
嗽、痰中带血,症状逐日加重。病前曾参加稻田 抢收,同村有5人患同样症状疾病。体温
41
℃,脉搏
132
?
次< br>/
分,呈急性重病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腓肠肌压痛阳性,右肺有少许湿啰音。
X
线胸片,两
肺布满模糊之絮状斑影。
【题
24
】
G
,
钩端螺旋体病的特点是起病急、 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
巴结肿大等。重者可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 经系统损害,肺大出血,甚至死亡。钩端螺旋体的主要储存
宿主是猪和鼠,人类与带菌鼠(猪)尿污染的 水或土壤接触而受感染。
25.
一名
22
岁大学毕业生在火车上突 发高热,不久就出现头痛、腰痛、烦燥不安。火车一到站,他即被送
往医院。检查发现患者眼球结膜、面 部充血水肿,已出现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题
25
】
I
,
出血热是一组由病毒引起的急性 传染病,
患者常有发热、
出血、
休克等,
可分为有肾损害
(如
肾综合症出血热)和无肾损害(登革出血热)两大类。肾综合症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主要有高热、出血、肾脏损害和免疫功能紊乱。一个典型的病人,通常需要过
“
五期
”
,即发热、休克、少尿、多尿和恢
复期,
病程
1
~
2
个月。
患病期间,
有
“
三痛
(头痛、
眼眶痛、
腰痛)”
、
“
三红
(眼球结膜、
面部、
颈胸部)
”< br>。
传播途径:汉坦病毒随着受感染老鼠的尿液、粪便等排至地面,与尘埃微粒飞扬形成
“
气溶胶
”
,在空气中
漂浮,人吸入后就有可能经呼吸道感染。
26.27
岁牧羊人,表现为高热、咳嗽、胸痛、恶心、呕吐、腹泻。患者自述起病时发热寒颤、头 痛、肌痛、
眶后痛及全身不适。
问及近期活动情况,
患者陈述本季度一直在牧场忙于孕 羊助产。
体检发现其肺部炎症,
肝大、质软。
【题
26
】
F
,
Q
热是由贝纳柯斯体引 起,常由接触受染的羊或猫的胎盘传播至人类。柯斯体对外环境的抵
抗力较强,
人类亦可通过饮 用病畜的奶制品或吸入污染的尘埃而感染。
急性
Q
热的典型症状为高热、
头痛 、
腰痛等,部分重症病例可并发心内膜炎。补体结合试验或
ELISA
法可检测抗体, 以确诊
Q
热病。
27
~
32
选项:
A.
轮状病毒
B.
鼠伤寒沙门菌
C.
肠致病型大肠杆菌
D.
肠产毒型大肠杆菌
E.
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F.
霍乱弧菌
G.
痢疾志贺菌
H.
空肠弯曲菌
下述临床表现,最可能由上述哪种病原体引起:
27.
一幼儿日前在
5
岁生日时得到一只宠物龟
,
之后出现低热、寒颤、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粪便 培养查
到革兰阴性杆菌,该菌有动力,不发酵乳糖,硫化氢试验阳性。
【题
27
】
B
,
鼠伤寒沙门菌是引起肠炎的常见 病原体,常由摄入未经煮熟的家禽或污染的奶制品而感染,
也可经抚弄宠物龟而感染。沙门菌为有鞭毛的
G
-杆菌,不发酵乳糖,硫化氢生成试验阳性。
28.27
岁女患 者,新近从墨西哥返回,恶心、腹部绞痛、低热、大量水样泻。粪便标本查到可发酵乳糖的革
兰阴性杆菌 ,此菌在伊红
-
美蓝琼脂上呈绿色。
【题
28
】
D
,
肠产毒型大肠杆菌
(< br>ETEC
)
常引起婴幼儿和旅行者腹泻,
由摄入污染的水或食物所致,
ETEC
在小肠中繁殖,产生耐热及不耐热肠毒素,导致水样泻,
ETEC
为
G
-杆菌,发酵乳糖,在伊红
-
美蓝琼脂
上呈现蓝绿色或紫黑色。
29.9
个月的婴儿出现严重水样泻及呕吐,病程持续
5
天,粪便标本未见致 病菌、寄生虫及虫卵。
【题
29
】
A
,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
6
~
24
个月龄婴幼儿腹泻的病原体,
每年所致的死亡人数为
85
~
100
万。经粪
-
口传播,该 病毒损害成熟的肠绒毛细胞,引起多糖类吸收障碍及渗透性腹泻,伴有呕吐,持
续
4
~
5
天。大量腹泻的易感幼儿粪便标本检查未见病原菌及寄生虫支持本病的诊断。
30.
一名在印度某水电站工作的
44
岁工程师,突发大量水样泻,由于每小时约
0.5L
液体的丢失,患者很快
出现紫绀及重度脱水症状,肠鸣音减弱,低血压,血容 量减少,其排出物呈等渗,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
现逗点状微生物。
【题
30
】
F
,患者所患为霍乱,该病在孟加拉国和印度 流行。霍乱由饮用污染的水传播。潜伏期
8
~
72h
,
然后突发大量 水样泻。起病的最初
24h
,患者丢失的体液可达
1L/h
,由于极度脱水, 患者可濒临死亡。水
样泻由霍乱肠毒素引起,
该毒素激活一种膜结合
GS
蛋白 ,使腺苷环化酶活性增高,
cAMP
大量产生,
病人
肠液分泌大量增加。该病 的诊断可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患者排泄物中的弧菌,也可用碱性蛋白胨水快速培
养。治疗关键是及时大量 补充水及电解质,同时可用四环素等抗生素抑菌。
31.
一个
4
岁 女孩在随母亲旅游中,
吃小店出售的汉堡包,
回家
3
天后,
出现剧烈 腹部痉挛疼痛和多次血便,
伴发热、呕吐。入院后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常规粪便培养发现有革兰阴
性杆菌,有动力。
【题
31
】
E
,
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E HEC
)的储存宿主主要是牛、鸡、猪、羊等动物。病原菌随粪便排出,
通过粪
-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可引起轻度水泻至伴剧烈腹痛的血便。约
10%
<
10
岁患儿可并发有急性肾衰竭、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32.
一名
5
岁女孩因高热,意识模糊而入院,查体发现病孩面色苍白,昏迷 ,时有惊厥,两瞳孔不等大,呼
吸微弱,粪检有脓细胞
4
个,白细胞数
16×
109/L
,脑脊液正常。常规粪便培养发现有革兰阴性杆菌,无动
力。
【题
32
】
G
,
中毒性痢疾以小儿为多见,无明 显的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在患者腹泻粪
便中可找到粘液、脓血及聚合多形白细胞。痢 疾志贺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
一个
5
岁女童低度发热,口咽部疼痛, 口腔粘膜、牙龈、咽部、嘴唇,以及手和脚后跟边缘有无数水疱状
病变。小泡不含巨细胞或异常细菌。此 病在
7
天后自愈。
33.
患者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
麻疹病毒
B.
恙虫病立克次体
C.
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
D.
柯萨奇病毒
E.
单纯
疱疹病毒
【题
33
】
D
,
5
岁病孩,在口腔粘膜 、手和足跟出现小泡状病变,未查到巨细胞,强有力支持手
-
足
-
口病
的诊断。手
-
足
-
口病可由柯萨奇病毒
A16
和肠病毒< br>71
型引起,常常在
1
周左右痊愈,仅极少数病例可伴有
无菌性脑膜炎 和心肌炎。若病变部位存在巨细胞,则提示是疱疹病毒感染。
34.
患者感染的途径是:
A.
呼吸道飞沫传播
B.
粪
-
口途径
C.
皮肤直接接触
D.
母
-
婴传播
E.
恙螨叮咬
【题
34
】
B
,
柯萨奇病毒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可侵犯多种组织,引起许多不同的临床症状。柯萨奇 病毒
亦可经母
-
婴传播,引起先天性心脏病。
35.
一位
44
岁妇女出现肌痛、低烧、恶心、呕吐、腹部痉挛和腹泻等症状。粪便检查无病原菌、寄生虫 卵
或寄生虫,但免疫电子显微镜显示许多小型、无包膜、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病毒。经负染色可见病毒衣 壳
表面有杯状结构。该病毒是:
A.
轮状病毒
k
病毒
C.
冠状病毒
D.
汉坦病毒
E.
戊型肝炎病毒
【题
35
】
B
,
汉坦病毒和冠状病毒不会引起胃 肠炎。腺病毒
40
、
41
、
42
型和轮状病毒可导致幼儿胃 肠炎,
但不好发于成人。相反,
Norwalk
病毒在各个年龄阶段皆可导致胃肠炎。
Norwalk
病毒是一种杯状病毒,无
包膜,有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核衣壳,具有特 征性的杯状凹陷。
22
岁的大学生因发热,荨麻疹、关节痛和关节炎前来就诊。检查 时,未发现任何病因,症状自动消退。几
周后复诊时有恶心、呕吐、头痛、厌食、萎靡不振、发热、强烈 的骚痒感和右上腹部疼痛。检查发现肝大
及黄疸。病人自述尿液颜色变深,粪便已变成粘土色。验血报告 血清中转氨酶、胆红素和总丙种
γ
-
球蛋白
升高,且
HBsAg、
HBeAg
和抗
-HBc
阳性,抗
-HBs
和抗-HBe
及抗
-HAV
阴性。
36
、该病人最有可能患:
A.
原发性乙型肝炎
B.
慢性持续性乙型肝炎
C.
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
D.
亚临床型乙型肝炎
E.
原发性丙型肝炎
【题
36
】
A
,
病人有抗
-HBc和高滴度的
HBsAg
、
HBeAg
,而查不到抗
-HBs和抗
-HBe
,同时排除了甲型
肝炎,故疑为原发性乙型肝炎。无论患慢性持续性 乙型肝炎或慢性活动型肝炎,病人体内都可能出现乙型
肝炎病毒的抗原或相应的抗体,但根据已有的临床 症状,可排除慢性持续性乙型肝炎或慢性活动型肝炎。
亚临床型乙型肝炎病人没有
HBsAg< br>、
HBeAg
,故可排除亚临床型乙型肝炎。确诊可做
HBVDNA
的 斑点杂
交和
PCR
等。
37.
该病痊愈后,机体内针对< br>HBV
的保护性抗体可对下列哪种病毒产生免疫保护:
A.
甲型肝炎病毒
B.
丙型肝炎病毒
C.
丁型肝炎病毒
D.
戊型肝炎病毒
E.
庚型肝炎病毒
【题
37
】
C
,
HDV
是已知最小的动 物
RNA
病毒。
HDV
核心为单负链
RNA
,是
H BV
的卫星病毒。
HDV
能在
HBV
感染的细胞中复制,在其核心外 包以
HBsAg
。
HBV
和
HDV
双重感染发展为肝炎,< br>20%
的病人
可致死亡。因为
HDV
是包裹在
HBsAg内,所以针对
HBV
的免疫可保护机体免受
HDV
的感染。
38.
在美国,感染
HBV
的高危人群主要是:
A.
输血中的受血者
B.
饮了未经氯气清毒过的水
C.
新生儿
D.
静脉注射药物者
E.
接受放射治疗者
【题
38
】
D
,
在美国,接受静脉注射药物者是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
)高危人群。其它高危人群包括护
工,与
HBV< br>感染者有性接触的人,接受多种药物输血或进行过血液透析的病人和母亲为
HBV
阳性的 新生
儿。在血液、血清、唾液和精液中可检测到
HBV
,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受< br>HBV
病人的输血,与
HBV
感染者有性接触以及通过胎盘的垂直传播和产道传 播。在我国,母
-
婴传播为
HBV
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3 9.
该病人痊愈,血清检查结果为:
HBsAg
和抗
-HBc
阳性, 抗
-HBs
阴性,极可能发展成:
A.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B.
肝硬化、肝细胞癌或两者兼有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肝脓肿
E.
猪霍乱沙门菌二重感染而导致贫血
【题
39
】
B
,
慢性活动性肝炎
(CAH
)
包括一个长期的再生性肝细胞坏死、
纤维化过程,
最后导致肝硬 化,
使病人有可能发展到肝细胞癌。
大约
1%
~
5%
免疫力 低下的成年人、
80%
~
95%
的婴儿和免疫耐受的成年人
最初无症 状或呈轻微肝炎,
但这些病人比最初中等或重型肝炎的病人发展成
CAH
的可能性大。
此外,
HCV
感染在流行病学上也与急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展有关。
一名刚从海地移民到美国的
5
岁男童因发热、腹泻、腹部痉挛及压痛而就诊。大 便检查为粘液血便,镜下
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大便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不发酵乳糖,无鞭毛。
40.
最有可能的病原菌是:
A.
空肠弯曲菌
B.
伤寒沙门菌
C.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D.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
痢疾志贺菌
【题
40
】
E
,
在腹泻粪便中找到粘液、脓血及 聚合多形白细胞,提示该男童患痢疾。空肠弯曲菌引起急性
肠炎伴血便或水样便;伤寒沙门菌引起全身性 的疾病伤寒;肠致病型大肠杆菌引起婴儿水样腹泻便;肠出
血型大肠杆菌在各年龄段的病人中引起血样腹 泻便,但这些菌不会引起痢疾。痢疾可能由寄生虫(尤其是
溶组织性阿米巴原虫)或志贺菌属某些菌引起 。在粪便样本中发现不分解乳糖、无动力的革兰阴性杆菌,
提示志贺菌感染。
41.
病程第
5
日,婴儿出现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血小板减少。这种临床 三联症被称为溶
血性
-
尿毒症是起因于:
A.
志贺神经毒素的反应
B.
耐热肠毒素的反应
C.
肠壁广泛性受损
D.
不耐热肠毒素的反应
E.
细菌入血并释放内毒素
42.
患儿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可因下列哪组病原菌感染所致:
A.
肠致病型大肠杆菌或痢疾杆菌
B.
痢疾杆菌或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C.
伤寒沙门菌或痢疾杆菌
D.
肠产毒型大肠杆菌或结肠弯曲菌
E.
溶血性弧菌或痢疾杆菌
【题
41
,
42】
A
,
B
,
志贺神经毒素和埃希大肠杆菌志贺样毒素 (由肠出血型大肠杆菌产生)都与引起溶
血性尿毒综合征有关,其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引起肠上皮 损伤有关。
男性,
55岁,烟瘾严重,患有肺气肿,因急性肺部剧烈疼痛、干咳、高热和水泻而入院。病人严重
嗜睡和精神 混乱。在随后几天里,他开始不间断地咳出粘液性脓痰,
X
线胸片显示
单侧肺炎
,肺下叶呈模
糊状阴影,在痰液中亦发现含有嗜中性白细胞,用革兰染色法镜检,未发现病菌,气管引 流物在普通血平
板和巧克力平板培养未见细菌生长,
但在富含
L-
半胱氨酸的 活性炭
-
酵母浸出液琼脂培养基上培养
4
天后长
出菌落,呈蓝绿色, 含有革兰阴性短杆菌。
43.
最可能的病原菌是:
A.
肺炎克氏菌
B.
百日咳杆菌
C.
嗜肺军团菌
D.
结核杆菌
E.
流感嗜血杆菌
【题
43
】
C
,
嗜肺军团菌常规染色不易着色。
患者脓痰革兰染色阴性结果,
这表明肺炎与支原体、
衣原体、
嗜肺军团菌或病 毒感染有关。军团病主要发生于那些患有潜在疾病,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和有心肺疾病的
人群中,最常见 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的增大、吸烟、慢性梗阻性肺病、气管插管和毛发细胞性白血病等。
在本病例中, 患者烟瘾严重,伴有肺气肿。对军团病的确诊是从气管引流物中分离培养出嗜肺军团菌,可
见,气管引流 物是最好标本,其检出率为
90%
,相比之下,痰液标本检出率为
70%
。对 急性和恢复期患者
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也常用于军团病的诊断。
44.
该病菌在供水设施中可大量生长繁殖,如果水中:
A.
被粪便污染
3+
浓度高
C.
被寄生虫污染
D.
含有腐烂的树叶碎屑
含量高
【题
44
】
C
,嗜肺军团菌为胞内寄生菌。自由活动的阿米巴虫和纤毛虫通过提供军团病菌生长所需的营养而促进其生长。当寄生虫存在于水管设施中时,军团菌将会繁殖到很高的浓度,而当水中没有寄生虫时,军团病菌生长很差。
45.
患者治疗应首选:
A.
青霉素
B.
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C.
第三代头孢菌素
D.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利福平
E.
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联用
【题
45
】
D
,
嗜肺军团菌感染常用红霉素治疗 ,对治疗反应迟缓的可合用利福平。另外,这两种药物也可
分别与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复方新诺明 、四环素或强力霉素配合使用。免疫力正常的患者用四环素
治疗
10
~
14< br>天见效,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治疗。大多数有免疫力的患者对治疗很敏感,
但是 ,患有严重潜在疾病的患者死亡率可达
50%
。通常治疗失败是由于诊断不及时而延迟了治疗。
46.
目前控制该病流行的措施是:
A.
对医院供水系统和雾化治疗器定期监测和消毒
B.
流行期间给易感者预防性服用青霉素
C.
注射疫苗
D.
给免疫力低下患者服用免疫增强剂
E.
流行期间用乳酸熏蒸灭活空气中的病菌
【题
46
】
A
,
至今尚无有效的军团菌疫苗。预防应强调水源的管理,包括对人工管道系统的消毒处理。
47.10
日龄婴儿,颈项强直、抽搐、脑脊液查到中性细胞,最不可能的病原体是:
A.
单核细胞李氏菌
B.
大肠杆菌
C.
脑膜炎球菌
D.
无乳链球菌
E.
流感嗜血杆菌
【题
47
】
C
,
脑膜炎球菌是引起
1< br>岁以下幼儿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但不是引起新生儿脑膜炎的主要菌。
新生儿脑膜常由侵犯生殖系 统和消化道的病原体引起,包括单核细胞李氏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流
感嗜血杆菌。
一名
17
岁的摔跤队队员因最 近肩部有一大水泡前来就诊。他说以前从未得过水痘,
2
年前接种过水
痘疫苗。他觉得 身体很不舒服,水泡区所属的淋巴结肿大。从损伤的皮肤处采取的碎片可看到有多核巨细
胞。
48.
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带状疱疹
B.
巨细胞包涵体病
C.
疱疹性湿疹
D.
传染性软疣
E.
羊痘疮
【题
48
】
C
,
斑丘疹是由
HSV1< br>或
HSV2
引起的,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破损皮肤而感染。与之类似的疱疹
指头 炎,易通过损伤的皮肤感染而在医务工作者之间流行。用组织培养法分离培养病毒,可将斑丘疹与带
状疱 疹区分开来。在本病例中,因患者没有患过水痘,且近期接种过疫苗,故不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 病毒引
起的皮损。传染性软疣通常是生殖器上的粘膜损伤,不含多核巨细胞。羊痘疮是一种罕见的痘病毒 病,在
绵羊或山羊之间传染,损伤处是红斑疹。巨细胞包涵体病是新生儿病。
49.
采用哪种方法可确诊:
A.
检测患者血清标本中抗病毒抗体
B.
在组织培养中分离培养病毒,并观察特征性细胞病变
C.
从病人疱疹处取材,接种于小鼠,观察病变的发生
D.
用
ELISA
法鉴定血液标本中的病毒抗原
E.
从病人疱疹处取材,经姬姆萨染色镜检,观察巨大细胞和包涵体
【题
49
】
B
,
由
HSV
引起 的损伤很难与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区分开。疱疹损伤处应有多核巨细胞。水疱液
接种于 人胚肾等易感细胞,经
24
~
48
小时培养后,细胞出现肿大、变圆,形成多 核巨细胞等病变。然后可
用
HSV-1
和
HSV-2
的单克隆抗体作 免疫荧光染色鉴定。
50.
治疗该患者的首选药物是:
A.
无环鸟苷
B.
干扰素
C.
盐酸金刚烷胺
vir
E.
丙氧鸟苷
【题
50
】
A
,
无环鸟苷
(
acyclovir
,
ACV
)
无活性 ,
但可被疱疹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磷酸化,
形成
ACV- MP
,
再被细胞酶作用而形成
ACV-TP
。
ACV-TP
与
dGTP
竞争而抑制病毒
DNA
合成。因此,无环鸟苷只在疱疹
病 毒感染的细胞内有活性,
能有效控制
HSV
感染,但仍不能彻底防止潜伏感染的再发。
对无环鸟苷治疗无
效的患者可服用
foscarnet
。女婴,
11
个月,入院时,低热,皮肤全身性红斑。
48
小时后,全身大多数皮肤
松驰起 皱,继以大片脱落。女婴所患的不是急性病,但看起来像刚被烫伤过一样。从她皮肤中未分离出不
寻常的 细菌,但在其外耳道分离出葡萄球菌噬菌体Ⅱ群菌株。住院
10
天后,女婴全愈,没有留下疤痕 。
51.
该女婴最可能患有:
A.
绿脓杆菌感染
B.
麻疹
C.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D.
猩红热
E.
风疹
52.
皮肤发红和易剥落是由于病原体能产生:
A.
葡萄球菌溶素
B.
表皮剥落毒素
C.
致热外毒素
D.
弹性蛋白酶
E.
毒素样物质
【题
51
,
52
】
C
,
B
,
噬菌体Ⅱ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 生表皮剥落毒素,从局部的感染部位蔓延,并导致患
者皮肤呈弥漫性红斑和水疱形成,继以表皮上层大片 脱落,无疤痕。表皮剥落毒素通过分解和破坏表皮颗
粒层的细胞连接处而导致表皮剥落。
男性,
55
岁,
农民,
因肌肉高度紧张和唾液分泌过多而入院。他妻子说 他最近出现发热和寒颤,
身体虚弱,
拒绝进食,因不明原因脾气暴躁,难以自控。他是一个狂热 的户外运动者和洞穴探险者。病人入院后不久,
便有吞气症、恐水症和癫痫发作,神志清醒和幻觉交替。
4
天后,病人死亡,常规血和脑脊液细菌培养均
为阴性。大脑尸检表明有内基小体的存 在。
53
.病人最有可能患什么病?
A.
流行性乙型脑炎
B.
脊髓灰质炎
C.
疱疹性脑炎
D.
狂犬病
E.
破伤风
【题
53
】
D
,
病人有攻击性行为和恐水症,这 是急性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不到
20%
的病人患有瘫痪狂犬病
或隐性狂犬病。内基小体 在脑炎患者的大脑尸检中存在,证实了狂犬病。此外,狂犬病的诊断还可用聚合
酶链反应检测唾液、眼睑 及皮肤标本中的病毒
RNA
,或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查病毒抗原。
54.
如果病人没有被动物咬伤史,那么他被病原体感染最有可能的途径是
:
A.
近期的一次输血
B.
洞穴探险时暴露于气溶胶化的蝙蝠唾液中
C.
徒步旅行时喝下被粪便污染的池水
D.
露宿旅行时被吸血昆虫叮咬
E.
洞穴探险时被铁锈钉刺破足底
【题
54
】
B
,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
50,000
人死于狂犬病,虽然大多数是因被带有狂犬病毒的狗或猫
的咬伤,但洞穴探险者 若吸入狂犬病蝙蝠的气溶胶化的唾液,也会被感染。在美国,臭鼠是狂犬病毒的一
种重要贮存宿主。
55.
应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
注射免疫血清
B.
服用无环鸟苷
C.
无特效疗法
D.
注射抗毒素
E.
接种狂犬病疫苗
【题
55
】
D
,
被野生动物或狂犬病宠物咬伤后 ,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并用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于伤口周围与底部行浸润注射及肌注,然后接 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是用二倍体细胞培养制备的灭活
疫苗,注射应在感染后的第
1
、
3
、
7
、
14
和
28
天进行。但是, 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为
100%
。
一名
27
岁的女性患有胸膜炎性胸痛,咳嗽、发热、头痛、夜间盗汗、厌食、肌痛、关节痛和胫骨上有小肿
块。 她说一周前从某沙漠旅游胜地渡假回来后便开始感到不适,有时严重的胸痛就像是心脏病发作,胫骨
上有 小肿块,是在其他症状发作
5
天后才出现的。检查显示小肿块压痛、红肿,略显淡青并充满浆液 ,胸
部
X
线显示胸膜有渗出。常规痰及血培养未查到病原菌,但在痰样本中可见球状真 菌。
56.
病人所患疾病最有可能是什么引起?
A.
荚膜组织胞浆菌
B.
皮炎芽生菌
C.
新声隐球菌
D.
白假丝酵母菌
E.
严酷球孢子菌
【题
56
】
E
,
患者去过干燥的沙漠地区,加上 临床症状,提示为厌酷球孢子菌引起的地方流行性真菌病,
痰中的球状真菌亦证实了这一点。
57.
病人吸入含有哪种真菌孢子的土壤时最易感染:
A.
芽生孢子
B.
关节孢子
C.
厚膜孢子
D.
孢子囊孢子
E.
分生孢子
【题
57
】
B
,
厌酷球孢子菌大量生长在噬齿类动物的穴附近,产生大量关节孢子。土壤因人类活动受到破
坏, 真菌孢子可通过空气扩散而被人吸入。组织标本中真菌对实验室工作人员亦有感染性。
58.
最好采用哪种方法确诊:
A.
痰标本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
B.
通过皮肤试验,用真菌抗原检查是否存在特异的抗真菌细胞免疫
C.
用补体结合试验或
ELISA
法检测抗真菌的抗体
D.
给小鼠接种感染组织标本,并检测小鼠血液中的抗真菌抗体
E.
组织活检是否有特征性的菌丝或厚膜孢子。
【题
58
】
C
,
因为在地方性厌酷球孢子菌感染 流行的地区,所有成人的皮试都是阳性的,故皮试无用,因
该菌极易感染,故实验室培养应在严格密闭的 条件下进行,不能在常规条件下培养。不过,可通过免疫学
试验检测患者体内抗厌酷球孢子菌
I gM
或
IgG
抗体。
一位患有囊性纤维化的
11
岁男孩,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反复感染肺部,出现喘息、咳痰、发热、呼吸
急促和体重减轻而入院。检查发 现患者支气管扩张,肺膨胀不全并伴肺部纤维化,细菌培养发现在肺部有
革兰阴性杆菌,该菌氧化酶阳性 ,有动力,能产生带萤光的水溶性色素。
59
.最有可能的病原菌是:
A.
肺炎克氏菌
B.
绿铜假单胞菌
C.
结核杆菌
D.
流感嗜血杆菌
E.
百日咳杆菌
【题
59
】
B
,
虽然绿脓杆菌不是囊性纤维病的 原始病原,但对于长期伴有金黄色葡萄和流感嗜血杆菌的感
染的囊性纤维病患者,绿脓杆菌可引起危险的 肺部反复感染。病例中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与绿脓杆菌相符。
60.
该病原菌产生的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物质是:
A.
脂多糖
B.
鞭毛
C.
藻酸盐
D.
弹性蛋白
E.
毒素
A
【题
60
】
C
,只有
0.8%
~
2.0%
绿脓杆菌产生藻酸盐,但是,在囊性纤维 病患者的肺中,
80%
~
90%
绿脓杆
菌能产生藻酸盐。该菌最初能 感染病人是因为具有菌毛而非藻酸盐,感染后才在病人的肺中产生藻酸盐。
藻酸盐具有抗吞噬作用。
一个
4
岁女 孩因发烧、
游走性关节炎和心肌炎而入院,
其父母陈述大约两周前,
该女孩出现严重的 喉
痛,伴发烧和胃痛,但病情几天后自然地消退。入院前两天,她开始出现面部、颈部和四肢奇怪的运动 。
这些在检查中发现是无意识、无目的、不适当的运动,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蛋白水平升高,血 沉
速度升高,常规血培养结果阴性,但患者血清中发现高滴度抗链球菌溶素
“O”
抗体 。
61.
该小孩最可能患的是
。
A.
急性风湿热
B.
链球菌性的心内膜炎
C.
破伤风
D.
白喉
E.
小儿麻痹症
【题
61
】
A
,急性风湿热可由
A
族
β
-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该菌细胞壁中有< br>M
蛋白,与心瓣膜组织的某些
蛋白抗原非常相似,因此感染该菌后可激发自身免疫反应, 导致心脏损伤。急性风湿热的临床诊断是基于
修正的
Jones
准则,要求出现
2
种主要症状或
1
种主要症状和
2
个次要症状。主要症状包括:心 肌炎、皮
肤红斑、多个关节炎、皮下结节和
Sydenham’s
舞蹈症;次要症状 包括:关节痛、发热、曾患风湿热,蛋
白水平升高,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多,
P-R
间 期延长。
62.
患者出现心脏损害的主要原因是:
A.
链球菌溶素
O
介导的心脏组织的直接损伤
B.
白喉毒素侵犯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
C.
破伤风痉挛毒素侵犯心瓣膜和神经细胞
D.
由抗链球菌抗体与心瓣膜抗原结合引起的免疫损伤
E.
细菌在心瓣膜上生长繁殖
【题
62
】
D
,
溶血性链球菌
M
蛋白可导致机体产生与心瓣膜抗原有交叉反应的抗体。急性风湿热患者所
感染的溶血性链球菌的
M
蛋白血清型为
1
、
3
、
5
、
6
、
14
、
18
、
19
、
24
、
27
和
29
,这些菌株形成粘液样的
菌落,具有强大的抗吞噬作用,在感染咽 部时,诱发强烈的免疫应答。由
M
蛋白诱导产生的抗肌球蛋白抗
体被认为在急性风湿热 发生中起有重要作用。
M
蛋白也可作为超抗原,加强自身抗体的产生。
63.
最易患该病的是:
A.
新生儿
B.
与患者密切接触者
C.
严重免疫缺陷者
D.
人工瓣膜者
E.
曾患过同样疾病的人
【题
63
】
E
,
在患有链球菌所致的咽炎而未经 治疗的患者中,急性风湿热的发生率为
3%
,而有急性风湿
热病史的患者中,发病率高 达
40%
~
50%
,原因是由于
A
组
β
溶 血性链球菌所产生的记忆性自身免疫应答
所激发的。
一名
27< br>岁男青年因心悸、严重头痛、过度疲劳与不适,游走性肌肉关节痛,以及周围神经根神经症状来就
医,他自述已患病
6
周,丝毫没有缓解迹象,因不能工作而感到很沮丧。病历记录显示他以前有 过相同病
史。
他
3
个月前有过一次野营旅游,
回来
2
周后腿上出现红疮,
但他记忆中未被硬蜱叮咬过
.
红疮微微隆起,
逐渐扩大 形成一片圆形皮损,外缘鲜红,中央呈退行性病变,发热,直径大约
5cm
,约
3周后消退。在皮
损刚出现后,检测患者伯氏疏螺旋体抗体,结果呈阴性。在本次检查过程中,医生决 定让病人住院治疗,
对他进行脊椎穿刺和系列检查,结果显示脑脊液中有淋巴细胞,没有发现中性粒细胞 。
64
.最可能的疾病是:
A.
猩红热
B.
恙虫病
C.
麻疹
D.
莱姆病
E.
皮肤炭疽
【题
64
】
D
,
病人的早期皮损是典型的人类慢 性移行性红斑(
ECM
),其它症状是典型的莱姆病二期。病
人的病史并不异常:①他 不能回忆起是否被虫叮咬过,原因是莱姆病的传播媒介大多是硬碑的若虫,若虫
非常小(大约铅笔芯大) ,许多病人不会注意它,难以回忆起被虫叮咬过;②早期疏螺旋体的血清抗体为
阴性,
直到莱姆 病一期晚期,
即在慢性移行性红斑出现后
2
~
4
周,
IgM
抗体才形成,
IgG
抗体出现则更晚。
皮损的特点与其它病原体感染症状明显 不同。
65.
哪项检查可用于确诊:
法检测病原体抗体的存在
B.
在特殊培养基上分离培养该病原体
C.
直接镜检
D.
用凝集实验检测脑脊液或尿液中病原体抗原
E.
通过皮肤试验检测病人对病原体产生的细胞免疫
【题
65
】
A
,
由于伯氏疏螺旋体生长速度太慢 ,在莱姆病的整个病程中数量较少,因此直接镜检和分离培
养一般不做,
主要依靠血清学试验和 分子生物学技术。
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中的非特异性鞭毛抗原的抗体,
在 莱姆病后的
3
周和
6
周出现最大值。但是,针对高特异性
OspA
、
ospB
等抗原的抗体一直到病程一期或
更晚才出现。
66.
病人最可能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
A.
恙螨叮咬
B.
接触传播
C.
硬蜱叮咬
D.
吸入含病原体的尘埃
E.
鼠蚤叮咬
【题
66
】
C
,
莱姆病的传播媒介是鹿蜱。此蜱生活史可达
2
年以上,夏末时
6
条腿 的幼虫孵出,秋季幼虫
寄生于白足田鼠并具有传染性。来年春季,幼虫蜕皮成为
8
条腿 的若虫,若虫寄生于人和田鼠,将伯氏疏
螺旋体传播给宿主。夏末若虫再度蜕皮为成虫并寄生于白尾鹿和 人体。成虫携带的伯氏疏螺旋体为若虫的
二倍多。人被若虫或成虫叮咬均可感染,但被这些微小的若虫叮 咬时不易察觉。
一个
5
岁的男 孩因发热、红疹来就诊,他祖母说他患
“
重感冒
”
多天,畏光,疹子从小孩的 耳后、前额、
颈部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分,为红色斑丘疹,有些地方已脱屑,变成棕色。查体发现小孩还 患有细支气管
炎。尿检和颊部疹子刮取物镜检发现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咽喉拭子常规细菌培养阴性,未 检出抗链球菌
溶素
O
抗体。
67.
该小孩所患疾病最可能是:
A.
猩红热
B.
伤寒
C.
风疹
D.
麻疹
E.
莱姆病
【题
67
】
D
,
麻疹病人前驱症状有:咳嗽、鼻炎和眼结膜炎(畏光)。发病
2
天,口腔粘膜出现Koplik
斑(周围绕有红晕的灰白色小点)。由于
Koplik
斑是暂时性, 发生于前驱期,易被忽视。麻疹病人的皮损
为斑丘疹,从耳后、前额、颈部开始,并在随后
3< br>天后播散到胸部、躯干和四肢。当疹子播散时,老的区
域变棕色。麻疹最常见的并发征是肺炎。大 约
5%
~
10%
的病人会发展为细支气管炎、咽喉炎或气管支气管
炎 。普通的麻疹最容易辩认,诊断时可采取呼吸道、尿沉淀物用免疫荧光法检查病毒抗原、观察多核巨细
胞 及包涵体,亦可用
ELISA
法检测麻诊病毒的抗体。
68.
预防该疾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是:
A.
对病人和带菌者及时治疗
B.
接种减毒活疫苗
C.
注射丙种球蛋白
D.
接种灭活疫苗
E.
防止硬蜱叮咬
【题
68
】
B
,
鸡胚细胞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是 当前最有效疫苗之一。初次免疫我国定在
8
月龄,接种后,
抗体阳转率达
90 %
以上,
但免疫力仅维持
10
~
15
年,
因此7
岁时必须进行再次免疫。
对接触麻疹的易感者,
可紧急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 白进行人工被动免疫,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69.
该患者会暂时缺乏免疫力,这是因为:
A.
病毒感染并杀死干细胞
B.
病毒与单核细胞表面的
CD46
结合,下调
IL-1 2
的产物
C.
病毒引起抑制性
T
细胞多克隆的迅速激活
D.
病毒与
B
细胞上的
IL-1
受体结合,阻碍抗体的产生
E.
病毒外壳有一个
FC
受体能与
IgG
分子结合,使之不能参与免 疫应答
【题
69
】
B
,
感染麻疹病毒 或刚刚用麻疹疫苗免疫的人会暂时缺乏
IL-12
,故暂时免疫力下降。这种免疫
抑制 使麻疹病人易受其它病原体二重感染,出现严重的并发征。麻疹病毒通过破坏呼吸粘膜上皮组织而增
加感 染的易感性。例如,营养失调的麻疹病孩可出现角膜结膜干燥症、角膜溃疡以及失明。
70.
出现初始症状后
5
到
7
年,
200,000
个病人 中会有
1
个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它是:
A.
附睾丸炎合并不育
B.
急性脑脊髓炎
C.
亚急性硬化型全脑炎
D.
海绵状脑病
E.
风湿热
【题
70
】
C
,
这种疾病是由于麻疹病毒在脑组 织中有限增殖引起。亚急性硬化型全脑炎(
SSPE
)患者的
脑脊液中有高滴度的抗麻 疹中和抗体。这种抗体能调节病毒的复制,病毒在神经细胞中产生有缺陷的核衣
壳。
SSPE< br>的症状包括:个性的改变、肌阵挛病和局部神经障碍症状,如记忆力丧失,判断力下降、不适宜
的 行为、走路困难和瘫痪,病人会逐渐丧失知觉,最终昏迷和死去。
SSPE
只是麻疹的后遗症之 一,另一种
后遗症是脑脊髓炎。大约
0.1%
的病人在出现麻疹后
3
~
4
天会发展为脑脊髓炎,其中约
15%
~
25%
病人会< br>死去,幸存者中有一半会发展为永久性神经缺陷。
—
位
22
岁女子主诉:咽喉痛、鼻塞、头痛、寒颤、干咳和发热( 体温
38.5
℃),已持续
8
天。近期
不间断地咳痰,并伴有无胸膜 胸痛。胸部有啰音,
X
胸透显示支气管肺炎浸润但无实变。常规血和痰液培
养
2
天后未见细菌生长,抗
O
型红细胞抗体冷凝集试验阳性。
71.
引起该病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
肺炎链球菌
B.
肺炎克氏菌
C.
肺炎衣原体
D.
肺炎支原体
E.
嗜肺军团菌
【题
71
】
C
,
支原体是引起支气管炎和原发性 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在美国,每年有
250,000
~
300,000
感 染性肺炎的病例与支原体有关,占全部肺炎的
15%
。有些患者体内产生抗
O
型红细胞抗体。该抗体被称
为冷凝素,因为它只能在
4
℃而非
37
℃ 时结合抗原。虽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产生冷疑素,但它在肺炎或支
气管炎患者血清里的出现支原体感染的 有力证据。支原体可从痰液或咽喉拭子分离培养出,但往往需要
2
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获得 阳性结果,故不适用于快速诊断。可引起免疫力低下的成人的非典型性获得
性肺炎的病原体还包括:病毒 、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
72.
对该患者最有效的药物是:
A.
阿莫西林
B.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C.
青霉素
D.
第三代头孢菌素
E.
阿奇红霉素
【题
72
】
E
,
支原体支气管炎和原发性非典型 肺炎大多可自愈。虽然抗生素不能根除支原体,但可减少临
床病症的持续时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 红霉素是首选治疗药物。如不能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用
强力霉素。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 素和头孢菌素不能用,因为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4: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755.html
-
上一篇:结核病的影像诊断及潜伏感染的诊断
下一篇:病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