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传染病学
一、名词解释
1
、传染病:
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 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
、感染性疾病:
是指由病 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
、感染:
又称 传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
要素。
4
、隐性感染: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 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
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 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5
、显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 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
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 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6
、病原携带状态: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 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按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
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与慢性携带者 。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
状而携带病原体,且在体内繁殖并能排出体外; 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
肝炎等,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7
、
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
由 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
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 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
染。
11
、传播途径:< br>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
播、接触 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9
、流行:
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10< br>、传染源:
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
:
患者、隐性感染者、病
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12
、易感者: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
在某一特定人 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
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
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br>
13
、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 br>14
、前驱期:
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
。
2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
:
急 性
HBV
感染时,当
HBsAg
已消失,而抗—
HBs
尚未 出现之前的
时期称为“窗口期”
。此期在血中只能检出抗—
HBc
(或同时尚 有抗—
HBe
)
,因而抗—
HBc
是
HBV
感染的
唯一指标
,
常作为急性乙肝诊断的证据。
26
、艾滋病(
AIDS
)
:
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所引起的主要经性接
触和体液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29
、 干性霍乱:
即暴发型霍乱。以休克为首发症状,而吐泻不显著或缺如,病情急骤发展迅猛,多死于循环衰竭。患者可表现为极度不安,面色青灰,皮肤、肌肉枯萎,昏迷、高热、病情重,病死率高。
41
、黑尿热:
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裂解,可引起高血红蛋白血症,出 现腰痛、酱油色尿,
严重者可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称为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亦称黑尿热。此种情
况亦可由抗疟药物所诱发。
45
、伤寒再燃:
部分患者于缓解期,体温还没有下降到正常时又重新升高,持续
5~7d
后退热,称为再燃。< br>
散发:某传染病在某地区近几年来发病的一般水平
暴发: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内的现象
伤寒细胞:伤寒杆 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
时巨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 细胞和细胞碎片,而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尤为明
显。这种巨噬细胞称为伤寒细胞
疫源地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
病原体
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
范围
称为疫源地
二简答题
1
传染病感染过程有哪些表现?
答:病原体通 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就开始了感染过程。感染过程可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即①病原体被
清除;②隐性 感染;③显性感染;④病原携带状态;⑤潜伏性感染。上述五种表现形式中,一般来说,以
隐性感染最为 常见,显性感染最容易识别。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
、试述常见的间日疟的主要临床特点。
答:⑴寒战期:突起畏寒,寒战,面苍白,唇指发绀,脉速有力。寒战持续
10min
至
2h
;
⑵高热期:寒战开始后,体温迅速上升,常达
40
℃或更高。全身酸痛,口渴,烦躁甚至谵妄,面色潮
红,皮肤干热,脉搏有力,此期持续
2< br>~
6
小时
⑶大汗期:高热后期全身大汗淋离,大汗后体温骤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
⑷间歇期:在两次典型发作之间有缓解间歇期,症状缓解,可有乏力。
3
、
急性期黄疸性肝炎的分期和临床表现?
(
1
)
黄疸前期
起病较急,
可有发热,
平均热程
3
天,
突出症状为全身乏力、
胃肠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 、
厌油、恶心、呕吐等)和尿色逐渐加深。此期血清转氨酶,尤其是丙氨酸转氨酶(
ALT)已明显升高。本期
平均
5
~
7
天。
(
2
)黄疸期
尿色继续加深呈浓茶状,巩膜、皮肤出现黄染,全 身乏力和胃肠消化道症状可有所好转。血
清转氨酶和胆红素等指标升高。可有肝脏肿大,部分可出现轻度 脾大。本期持续
2
~
6
周。
(
3
)恢复期
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平均
1
月。
4
、试述艾滋病各期的临床特点
本病潜伏期较长,一般认为< br>2
~
10
年左右可发展为艾滋病,
HIV
侵入人体后可分为四 期。
(
1
)急性感染(
I
期)
感染
HIV
后,小部分(约
10%
~
15%
)病人可出现发热、 全身不适、头痛、厌食、
肌痛、关节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类似血清病的症状,一般持续
3< br>~
14
天后自然消失。
(
2
)无症状感染(Ⅱ期)
可由原发
HIV
感染 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可无任何症状,此阶段可
持续
2
~
10年。
(
3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Ⅲ期)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 ,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
直径
1
厘米以上,质地柔韧,可自由活动,无 压痛,持续肿大
3
个月以上。
(
4
)艾滋病(Ⅳ期)①全 身性症状,即发热、乏力不适、厌食、体重下降、持续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
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 有肝脾肿大。②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③
免疫缺陷所致的机会性感 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隐球菌、念球菌、结核杆菌、巨细胞病毒、
EB
病毒、疱疹病 毒等感染,可造成肺部、胃肠道、神经系统、皮肤粘膜、眼部等系统的机会性感染。
④免疫
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氏肉瘤、非霍奇金病等。
5
试述急性普通型菌痢的临床表现
答:
①
起病急,
高烧可伴寒战;
②
全身中毒症状:
头痛、
乏力。
食欲减退等;
③
肠道表现:
症状:
腹痛、
腹泻及里急后重。
大便每日
十余次或数十次,
量少,
始
为稀水便,后呈粘液脓血便。重者(老幼患者)可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体征:左
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
④
病程:
1
~
2
周。
⑤
演变:少数可转为慢性。
6
试述中毒型菌痢的临床表现
答:①
发生年龄:
2
~
7
岁体质较好的儿童
②
起病急骤;
③
严重中毒症状:高烧、抽风、昏迷、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
④
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无肠道症状
7
试述典型伤寒极期的临床表现
答:
(
1
)持续发热
(
2
)神经系统中 毒症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耳鸣耳聋,重者嗜睡谵妄,颈项强直,昏
迷。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4: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