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口腔、法医、预防、医检、妇幼、医技、护理、基医等)
四
华西临床医学院
川
大
学
二
00
六年三月
·
1
·
内科教研室
目
录
前言………………………………………………………………………………………………
绪论………………………………………………………………………………………………
常见症状…………………………………………………………………………………………
一、发热………………………………………………………………………………………
二、疼痛………………………………………………………………………………………
三、呼吸困难………………………………………………………………………………
四、咳嗽、咳痰、咯血……………………………………………………………………
五、水肿、心悸、紫绀……………………………………………………
六、腹泻、腹痛……………………………………………………………………………
七、消化道出血………………………………………………………………………………
八、黄疸………………………………………………………………………………………
问诊、书写病历………………………………………………………………………………
检体诊断…………………………………………………………………………………………
一、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
二、头、颈部检查…………………………………………………………………………
三、胸廓、肺部检查………………………………………………………………………
四、心、血管的检查……………………………………………………………………
五、腹部检查………………………………………………………………………………
六、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
七、神经系统检查…………………………………………………………………………
八、病历编写及诊断方法概述……………………………………………………………
器械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二、超声波检查……………………………………………………………………………
三、实验诊断学、血常规检查(讲、习)…………………………………
前
言
一、诊断学是一门桥梁课,但它的内 容以及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位置都更偏向为一门临床课,重点内
容包括:问诊、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心 电图诊断、超声诊断。其它部分,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供
学生自学参考。
二、
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
90
学时,
其中检体诊断
60
学时,心 电图检查
15
学时,
超声波检查
6
学时。
·
2
·
实验诊断
5-6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6
学时,临床见习
45
学时,电教
9
学时。
三、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转换角色,互相实践,应尽可能地多运用电子模具,录象片及接触临床,
参 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
识 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
业 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
床 课程打下基础。
四、学习诊断学的要求:
1
、学会问诊了解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
2
、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 br>3
、熟悉实验诊断讲授内容的基本理论,临床意义和应用指征,并了解血液检验操作方法。
4
、熟悉心电图各波形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形及各波的测量方法, 并了解心电
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其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表现。
5
、熟悉超声波检查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6
、初步学会对各方 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写完整
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 诊断的能力。
绪
论
《教学要求》阐述诊断学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化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 究,达
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课程。学习本课程,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发扬“救死 扶伤,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学内容》
一、学习诊断学的指导思想。
二、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祖国医学对诊断学的贡献。
四、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 ,化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病历编
写与诊断思维方法,并概要介绍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五、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
3
·
常
见
症
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症状学 是机体在病理生理学或病理解剖学改变的基础上,病人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感觉。重点了解常见
症状的临床 表现,启示学生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症状,并掌握其出现
的原因,发 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发热、疼痛、呼吸困难、咳嗽与咯血、心悸、紫 绀、水肿、腹泻、腹痛消化道出血,黄
疸。
一、发热(自学)
(一)发热的原因:
1
、感染性发热;
2
、非感染性发热。
(二)发热的起病方式(急缓)
,过程和临床 常见的几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
。
二、疼痛(自学)
(一)在分析疼痛时应注意:
1
、疼痛的位置与传播;
2
、疼痛的特点与程度;
3
、疼痛延续时间、频度或间期;
4
、诱发、加重或减轻的原因;
5
、伴随症状与体征。
(二)临床常见几种疼痛的特点:
1
、头痛
2
、胸痛
3
、腹痛
4
、腰痛
5
、关节肌肉痛
重点了解疼痛的病因、发生机理及特点。
三、呼吸困难
重点了解呼吸困难的病因、机理与临床意义及表现:
(一)肺源性(呼气性、吸气性及混合性)
;
(二)心源性(左心或右心功能不全)
;
(三)其他原因(如中毒性、神经精神性等)
。
四、咳嗽、咳痰、咯血
(一)咳嗽的性质、时间及伴随症状;
(二)咳嗽与咳痰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
4
·
(三)咯血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五、紫绀:
(一)定义;
(二)中心性紫绀和周围性紫绀的特点和病因。
六、水肿
(一)病因、分类及特点;
(二)心源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七、心悸:常见的病因和发生机理。
八、腹泻
(一)腹泻的概念及发生机理;
(二)急性与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及特点。
九、消化道出血
(一)呕血:
1
、呕血常见的病因;
2
、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3
、消化性溃疡出血与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鉴别。
(二)便血:便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
、鲜血便;
2
、柏油样便。
十、黄疸
溶血性、阻塞性、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呼吸困难、心悸、紫 绀、水肿、
[
咯血,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自学
]
。
结合临床实习及典型病例示教,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常见症状进行观察、讨论和分析。教
材中 的其他症状,供实习中结合临床自学与参考。
问
诊
《教学目的与要求》
问诊是采集病史,了解病情发 生发展的重要方法,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因此讲授时,要求学生充分
认识问诊的重要性,并掌握问诊的 主要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一、问诊的重要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问诊的内容:
·
5
·
(一)一般项目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庭史。
(五)各系统的问诊要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障碍性疾病。
《教学时数》
,习
3
学时。
< br>《教学方法》教师在见习课堂中讲授
:
问诊内容、方法、病历书写格式及方法,并将举例 说明如何问诊,
写病历。
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方法。
二、熟悉一般状态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检查方法。
二、性别、年龄及疾病的关系。
三、体温(测量体温的方法,正常范围及变异,以及引起差错的原因)
、呼吸(见肺部检查)< br>、脉搏及
血压(见血管检查)
,并综合分析上述四项内容的临床意义。
四、发育及营养的判断方法,常见的意识障碍,精神状态,不同疾病的特殊面容及表情、姿势、体位
( 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与疾病的关系。
五、皮肤的弹性、颜色、皮疹、出血点、瘀瘢、蜘蛛痣、水肿等的辨认以及临床意义。
六、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分布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七、头颈部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头部、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并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头颅外部一般检查
二、眼、耳、鼻检查
三、口腔检查:唇、口腔粘膜、牙及牙龈、扁桃体、咽和腭、舌等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四、颈部检查:颈部活动情况及外形检查,甲状腺及气管位置检查,颈静脉怒张及静脉或动脉搏动的
临 床意义。
《教学时数》
6
学时,
(示教
1
,实习
5
)
。
《教学方法》
·
6
·
一、通过示教进行讲授,然后学生相互检查,反复练习检查顺序、方法及认识正常状态。
二、通过临床实习,检查病人,识别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胸廓、肺部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视诊、 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及肺部检查中的应用,通过相互检查,能获得
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 。
二、通过临床实习,熟悉肺部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胸部常用的骨骼标志、划线及分区的意义。
二、胸廓:正常及病态胸廓。
三、肺部检查。
(一)视诊:肺叶在体表的投影,呼吸的类型,节律、深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二)触诊:语颤的检查方法,产生机理,正常胸部语颤的特点。
(三)叩诊:叩诊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间接与直接叩诊法,重叩诊与轻叩诊法。
叩诊音的种类: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及实音。
肺界叩诊法及临床意义。
(四)听诊:
1
、正常肺部呼 吸音的种类(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特点及分布。
2< br>、病理性呼吸音及临床意义,肺泡呼吸音的增强、减弱或消失。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3
、啰音:啰音的发生机理、分类、特点和临床意义。
湿性啰音(水泡音)
:大、中、小水泡音,捻发音。
干性啰音:哨笛音、鼾音。
4
、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5
、语音传导:语音传导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五)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大叶性肺炎,肺气肿,胸腔积液等。
《教学时 数》
12
学时(课堂讲授
4
、实习
6
,电教
2)
《教学方法》
一、教师指导学生相互检查,掌握检查的顺序和方法以及正常肺部体征。
二、在临床实习中示教典型体征,使学生熟悉肺部各种异常体征。配合电子模拟人实习。
三、通过实习达到独立写出呼吸系统疾病问诊及肺部检查记录。
心血管的检查
·
7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0: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