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10:34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青年是几岁到几岁)
诊疗方案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

指南
(
2016
年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
:
年龄
18
周岁及以上非免疫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
患者。

以下临床情况,
本指南仅作参考,
包括人免疫缺


病毒
(HIV)
感染、粒细胞缺乏、血液系统肿瘤及实

体肿
瘤放化疗、器官移植、接受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

子桔抗
剂治疗者罹患的肺炎。

本指南的修订方法
:
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呼吸


学分会感染学组牵头修订。经过
3
次现场工作会

议和
2
次网络视频会议,确定了指南的整体框架和

主要更新内

,
并由方法学专家对所有参加指南编

写的专家进行文
献检索和证据等级评价的规范化培

训。证据等级和推荐
等级参照美国感染病学会
/


国胸科 学会
2007

CAP


[
。证据等级是对研< br>
究证据质量的评价
,
推荐等级是
对一项干预措施利

大于弊的确定程度的评价。一般来讲
,
证据等级越

高,推荐等级也越高,但证据等级和推荐等
级并不完

全对应’还需要权衡患者意愿、价值观和资源
消耗作

出判断
(
表ェ
)


指南内容分为
8
个部分,
由核心成员带领
8
个小

组,
以统一标准査阅国内外文献、评价证据等级并完

成初稿。
推荐等级由指南全体编写成员投票决定。

初稿完成后

总执笔人负责汇总并修改,
先后召


6
次现场工作会议讨论修订稿,并先后
3
次征求

中华医


1
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
1]
学会呼吸病 学分会其他学组以及感染病学、

临床微生物
学、急诊医学、重症医学、临床药学等相

关学科专家和
美国、欧洲专家意见,根据讨论及反馈

意见
6
次修改指
南修订稿。

最终修改稿得到了全体执笔专家和咨询专家的


意。

第一部分
CAP
的定义和诊断

一、定义

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
(
含肺

泡壁
,
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

期的病原
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二、成人
CAP
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欧洲及北美国家成人
CAP
的发病率为
5 ~ 11
?

1ooo
人―
.

-
,
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美

国成
人住院
CAP
的发病率平均为
2.
5
?
1
000
人―
.
^-',
65
~79
岁为
6. 3. 1 000

.

-
,
年龄》
80
岁发病率
最高,达
16. 4. 1 000
人―
.

-
3. 4
?
1 000
人―
?年
-10. 7
?

1

000
人―
.

-

42. 9 ?
1 000

?年
-
1
1
1[4]
1< br>1
1[3]
M
1
1
1
im


日本的研究结
果显示:
15~64

65
~74
及為
75


CAP
的发病率分别为


我国
目前仅有
CAP
年龄构成比的研究,尚无成人

CAP
的发病
率数据
, 2013
年一项国内研究结果显


, 16 585
例住
院的
CAP
患者中名
5
岁(
37. 3% )

>65
岁(
28. 7%)
人群的构成比远高于
26 ~ 45


证据等级与推荐等级
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RCT)
、权威指南以及高质量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有一定研究局限性的
RCT
研究
(如无隐蔽分组、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报道、专家意见及无临床资料
证据等级

等级
I
(
高等级)

等级

(
中等级)


级Ⅲ
(
低等级)


荐等级
a(
强推
荐)

b(
中度推荐)

c(
弱推荐)





设盲、未报告失访)、队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及
的抗菌药物体外药敏研究

该方案绝大多数患者、医生和政策制定者都会采纳

该方案多数人会采纳
,
但仍有部分人不采纳
,
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作出体现其价值观和意愿的决定

证据不足,
需要患者、医生和政策制定者共同讨论决室

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青壮年
(9_2%)[
51


CAP
的病死率随患者年龄增加而升高。日本

报道
15 -44, 45 -64, 65 -74
岁和≥
75
岁住院
CAP
患者的
病死率分别为
1. 4%

3. 3%

6. 9%

9. 3%
[6]

CAP
的病死率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德国

CAP
监测网
数据显示,成人
CAP
患者的
30 d
病死

率为
8. 6%
,门
诊及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
0. 8%

12. 2%
[7]
。而多
项研究结果表明,
ICU
中重症

CAP
患者的
30
d
病死率达
23% -47%


目前,我国缺少
CAP
年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数

据。

2013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记载
: 2008
年我

国肺炎
2
周的患病率为
1.
1%
C
,较
2003
年(
0.
9%c)
有所上升。
2012
年我国肺炎的死亡率平均为
17. 46/10
万,
1
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
32. 07/10
万,
25 -39
岁人
群的死亡率
<
1/10
万,
65 ~69
岁人

群的死亡率为
23.
55/10
万,
>
85
岁人群的死亡率

高达
864.
17/10

[
12]


三、成人
CAP
病原学特点

CAP
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


区之
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

迁。目前
国内多项成人
CAP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


:
肺炎支原体
和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
CAP
的重

要致病原。
其他常见
病原体包括流感嗜血杆

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
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但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少
见。我国









西









CA- MRSA)

















道。
2009-2010
年进行的中国成 人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
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未发现
CA-
mrsa
。对于特 殊人
群如高龄或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

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糖尿
病等),肺炎克雷伯菌

及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则更
加常见。

随着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呼吸道病毒


我国成人
CAP
病原学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近期发表
的几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成人

CAP
患者中病毒
检出率为
15. 0% -34. 9%
,流感病毒占首位,其他病毒
包括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

毒、人偏肺病毒及呼吸
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检测阳

性患者中
5. 8% ~ 65. 7%
可合并细菌或非典型病原


感染?'華
'
主要病原体耐药方面,
我国成人
CAP
患者中肺炎链
球菌对大环内酯 类药物的高耐药率是有别于欧美国家的
重要特点。
2003

2005

2
项全国多中
心成人
CAP

查结果显示
:
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
药率为
63. 2%
?
75. 4
%
。近

期我国
2
项城市三级医院
多中心成人社 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
测(
CARTIPS)
结果表明,肺炎链球菌对阿 奇霉素的
耐药率高达
88. 1% ~ 91. 3%
(
最低抑菌浓度
MIC

32
-256 mg/L
)
,对

克拉霉素耐药率达
88. 2%
。而欧 美
国家肺炎链



















12. 9% ~ 39%

4. 3%
~
33. 3%
[■]
。另外,
我国




球< br>菌








药< br>率

24. 5%
~
36.
5%,












39. 9% ~ 50.
7
%

但对注射用青霉素和三代头 孢菌素的耐药率较低
(分别为
1.9%

13.
4%
)
[23

28]
0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高耐药率是我


CAP
病原学有别于其他多数国家的另一特点。


究结果显示,我国成人
CAP
患者中分离出的支原


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
58. 9% -71.
7%
,对阿奇霉

素的
耐药率为
54. 9% ~ 60. 4%
[35_37]
,而耐药支原体

感染
可使患者发热时间及抗 感染疗程延长
[
36]
。除我国外,
日本成人和青少年
CAP
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
耐药率可达
25% ~ 46%,
法国、加拿大、美国、西班牙
及德国亦有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

物耐药的报

[
3M3
]
。虽然我国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 耐药
率高
,
但仍对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敏感。< br>
四、
CAP
的临床诊断标准

1.

社区发病。

2.

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

1)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

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
伴或不伴脓痰、


痛、
呼 吸困难及咯血;(
2)




3
)
肺实 变体征和

(
或)
闻及湿性啰音
;

4)
外周血白细胞
>
10
x
10
9
/L

<4
x
10VL
,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3.

胸部影像学检査显示新出现的斑片状浸润

影、叶或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

伴胸腔积液。

符合
1

3

2
中任何
1
项,并除外肺 结核、肺


肿瘤、
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
肺水肿、
肺不张、
肺栓

塞、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
,
可建
立临

床诊断。

五、
CAP
的诊治思路


1

:
判断
CAP
诊断是否成立。对于临床疑


CAP
患者,要注意与肺结核等特殊感染以及非感


病因进行鉴别。


2

:
评估
CAP
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治疗
场所。


第二部分
CAP
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住院标准

及重

CAP
诊断标准



3
步:推测
CAP
可能的病原体及耐药风险
(

2):
参考年龄、发病季节、基础病和危险因素、症

状或
CAP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

场所、

体征、胸部影像学(
X
线胸片或
CT)
特点、实验

室检查、
经验性抗感染药物和辅助支持治疗至关重要。


CAP
病情严重程度、既往抗菌药物应用

史等。



CAP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4< br>步
:
合理安排病原学检查
,
及时启动经验性


CAP
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各具特点(表
3)
,可



感染治疗。

为辅助评价工具
,
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但医生应

结合
[M]


5

:
动态评估
CAP
经验性抗感染效果,


始治

















(
H
A
)


疗失败时査找原因
,
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CURB45

CRB>65(C
:
意识障碍,
U:
尿素

氮,
R:
呼吸频


6

:
治疗后随访,并进行健康宣教。

率,
B:
血压
,65 :
年龄)和肺炎严重指数
(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PSI)
评分低估流感病毒




2
不同类型病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


可能病原体

临床特征


细菌

急性起 病
,
高热
,
可伴有寒战,脓痰、褐色痰或血痰,胸痛
,
外周 血白细胞明显升高,
C
反应蛋白(
CRP)
升高
,
肺部实< br>
变体征或湿性啰音
,
影像学可表现为肺泡浸润或实变呈叶段分布


支原体、衣原体年龄
<60
岁,基础病少
,
持续咳嗽,无 痰或痰涂片检查未发现细菌
,
肺部体征少
,
外周血白细胞
<

0
x10
/L
,影像学

可表现为上肺

野和双肺病灶、小叶中心性结节、树芽征、磨玻璃影以及支气管壁增厚,病情进展可呈实


L 15,46,30-52]


病毒

多数 具有季节性,可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群聚性发病
,
急性上呼吸道症状,肌痛,外周血白细胞正常 或减低,降钙素


原(
PCT) <0. 1 pg/L
,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多叶间质性渗出,磨玻璃影,可伴有实变



3
常用的
CAP
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及其特点


风险评分

评分系统

预测指标和计算方法


简洁,
敏感度高,


CURB>65
评分共< br>5
项指标,满足
1
项得
1
分:(
1)
意识障 碍;(
2)
尿素氮
> 7 mmol/L;(3)
评估死亡风险

0~1

:
低危
; 2
于临床操作






30

/min;(4)



<90 mmHg



压矣
60


:
丰癌;
3~5
9


CRB*65
评分共
4
项指标,
满足
1
项得
1

:

1)
意识障碍;

2)
呼吸频率
5


30

/min;
<3)
收翁生
<90 mmrig
或舒张运矣
60 mmHg

(4)
年龄≥
65





PSI




(
女性
-10

)
加所有 危险因素得分总和:(
U
居住在养老




+
10




2)
基础疾病
:
肿 瘤(

+
30
分);肝病(

+
20
分);


充血性心力衰竭(

+
10
分);脑血管疾病(

+
10
分);肾病

(+

0




3)
体征:
意识状态改变

+
20
分)

呼吸频率安
30

/min(
+

20
分);收缩压
<90 mmHg( + 20
分);体温
< 35 t
或多
40


+ 15
分);脉搏多
125

/min( + 10




4)
实验

室检查
:

动脉血
pH
35(
+
30
分)

血尿素氮》
丨〗
mmol/L
(+
20
分)


血钠
< 130 mmol/L( + 20
分);血糖為
14 mmol/L ( + 10
分);
红细胞压积(
Hct) <30%( + 10*);Pa0
<60 mmHg(
或指氧饱和度

<90% ) ( + 10




5)
胸部影像
:
胸腔

积液(
+ 10
分)

2
irnnHg;(5)
年龄≥
65



:
高危

评估死亡风险,

0

:
低危,门诊治疗;

I

:
中危,建议住院或

严格
随访下院外治疗;


3

:
高危,应住院治疗

评估死亡风险

低危:
I


<50
岁,无基

础疾病);
n
级(名
7
0
分级
(71
?
90
分)
;
中危:
IV

(91 ~ 130
分)
;
高危:
V


>130
分〉
;

IV

V
级需要住院治疗






便











机构

判断患者是否需要

住院的敏感指标,

且特异性高,评分

系统复杂

CURXO
评分
主要指标:(
1)
动脉 血
pH

<
.30 (2)
收缩压
<90 mmHg


次要指标:(
1)
呼吸频率
>30

/tniri;
(2)
意识障碍;(
3
)
血尿


素氮
>30 m
/L

(4)Pa0
<54 mmHg
或氧合指数
< 250 mmHg;(5)
年龄≥
80
岁;(
6) X
线胸片示多叶或双侧肺受累


SMART-COP


下列所有危险因素得分总和
:
收缩压
<90 mmHg( + 2
分);
X
线

胸片



多肺叶受累(
+
】分
h
血清白蛋白
<35 g/L( + l





吸频率彡
30

/min(
>50
岁)或≥
25

/min(

50
岁)(
+
1
分);

心率


125

/min(
l
分)。新发的意识障碍分);低氧

血症(
+ 2
分)

Pa0
<70
mmHg
或指氧饱和度名
93%
或氧合

指数
<333
mmHg
(


50
岁);
Pa0
<60 mmHg
或指氧饱和

度矣
90%
或氧合指数
< 250
mmHg( > 50
岁);动脉血
pH

<7. 35( + 2
分)


58
j
7
&
2
+
2
2
符合
1
项主要指标或
2
项以


次要指标为重症
CAP










CAP
的简单评分




0~2

:
低风险
3
?
4

:
中度风险
5
?
6

:
嵩风险
7

:

高风险

?3

提示有
需要




















注:
1 mmHg = 0. 133 kPa

肺炎的死亡风险 和严重程度,而氧合指数结合外周血淋
巴细胞绝对值减低预测流感病毒肺炎死亡风险优于
CUR B45

PSI[
] ( n B)


二、
CAP
住院标准

建议使用
CURB45
评分 作为判断
CAP
患者是否需要住
院治疗的标准
,
评分
0
~
1

:
原则上门诊治疗即可
;2

:
建议住院或在严格随访下的院外治


;3 ~5

:应住院
治疗

IA)

但任何评分系统都应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
病、社会经济状况、胃肠

功能及治疗依从性等综合判断
[66]
65
学检查。

2.

住院
CAP
患者
(
包括需要急诊留观的患者)


常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
,
病原学检查项目的选择

应综
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免疫状态、临床

特点、
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先期的抗感染治疗情况等。

当经验性
抗感染疗效不佳需要进行调整时
,
合理的

病原学检查尤
为重要


]( I A)


3.

CAP
特定临床情况下病原学检查项目的建议参见

4


4.

侵人性病原学标本采集技术仅选择性适用


以下患 者:(
1)
肺炎合并胸腔积液
,
尤其是与肺部

感染
病灶同侧的胸腔积液,
可通过胸腔穿刺抽液行胸

腔积液
病原学检查
;(2)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经支气管
镜留取下呼吸道标本
[
包括气管内吸出物
(ETA)
BALF

防污染毛刷(
PSB)

]
进行 病原学检


;

3)
经验性治疗
无效、怀疑特殊 病原体感染的
CAP
患者,采用常规方法
获得的呼吸道标本无法明确致病

原时,
可经支气管镜留
取下呼吸道标本(包括
ETA

< br>BALF

PSB

)
或通过经皮
肺穿刺活检留取肺 组织标

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4)
积极
抗感染治疗后病情无好

转,需要与非感染性肺部病变
(如肿瘤、血管炎、间

质病等
)
鉴别诊断者(
DIB)


[1
2
68
(n B)


三、重症
CAP
的诊断标准

重症
CAP
的诊断标 准
:
符合下列
1
项主要标准或
>3
项次要标准者可诊断为重 症肺炎,需密

切观察,积极救

,
有条件时收住
ICU
治疗(
n A)


主要标准:
(1 )
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

(2)
脓毒症休克经积
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

药物治疗。< br>次要标准:

1)





30

/min


2





250

mmHg(1mmHg = 0. 133 kPa)

3
)多肺叶浸润;(
4)
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


(5)
血尿素>
14 mmol/L

(6)
收缩压
< 90 mmHg
需要
积极的液体复苏。

第三部分
CAP
病原学诊断

一、
CAP
病原学诊断方法选择

1.

除群聚性发病或初始经验性治疗无效外,在


诊接受治疗的轻症
CAP
患者不必常规进行病原



4
CAP
特定临床情况下建议进行的病原学检查

临床情况

痰涂
血培
片及


b

培养
a



群聚性发病
W

初始经验性治疗无效
:
1
-
重症
CAP:
1
-
2

6
8
]
特殊影像学表现
:


坏死性肺炎或合并空


合并胸腔积液

双肺多叶病灶

基础疾病

77
合并慢阻肺十
2

24
.
25

]
二、
CAP
致病原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CAP
致病原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相应的诊断

标准见

5






培养





支原

/


#:/
军团
V

呼吸
道病




d

V

LP1
尿

抗原
e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SP
尿



f



















g

V

V



V

V

V

V


V
1

V

V



V








V

V


V







V

V

V










合并结构性肺疾病

免疫缺陷
0
8_
80
]

发病前
2
周内外出旅行史
■2]

:
12
53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D
注:可采用的标本除痰外,还包括气管内吸出物(
endotracheal aspiration,ETA)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



污染毛刷(
protected specimen brush, PSB)
等下呼 吸道标本及组织活检标本
;
b
血培养应包括需氧菌培养和厌氧菌培养
;
e
支原体、衣原体和
军团

菌筛査项目为核酸及血清特异性抗体
;
1
筛查项目为呼吸道病毒核酸、抗原或血清特异性抗体
;
e
LPl:
嗜肺军团菌
1
M;
f
SP:
肺炎链球菌结


筛查首选痰涂片查 抗酸杆菌,有条件者可进行痰分枝杆菌培养及核酸检测;免疫缺陷患者除应比较全面地进行表
3
中所列的各项病原
学检

查外
,
还应进行人肺孢子菌、巨细胞病毒、 非结核分枝杆菌等机会性感染的筛查涂片检查应包括涂片查细菌、真菌,痰培养应同时进
行细菌和真菌培 养
P
有特殊疫区旅行史时还应进行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筛查




5 CAP
致病原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需氧菌和


兼性厌

氧菌

可作为病原学确定诊断依据的检测结果
:

1)

合格下呼吸道标本中
,
痰标本需满足:


< br>直



痰、
ETA

BALF


PSB










液、



染色)

胸腔积液、










常规培养

标本、
肺活检












尿


尿


(ICT)







血、胸腔





积液




染色)

厌氧菌

厌氧培养





分枝杆菌

片镜检

(




-




痰、
ETA

BALF


PSB





标本、胸腔



光染色


液、
支气管黏


检)

活检标本、




分枝杆菌培养

检标本


核酸检测(建












菌培养)


7-





全血标本






(IGRAs)













(TST)

军团菌属










及恢








双份血清
(IFA'EUSA)








尿液

1

尿







(ICT)


核酸检测

痰、
ETA

BALF


PSB





标本、胸腔



(BCYE

液、
支气管黏







_
标本、肺





GVPC

IS



MWY






基)








本抗原检
测(
DFA)




肺炎支原体








急性期及恢复期






双扮血样


(CF

PA


MAG

EIA



IFA)

口咽拭子、鼻咽拭


核酸检测





ETA


培养
(专用培

BALF,
PSB


本、
养基)

胸腔积液、










标本、
肺活检




或其他无菌标本
(如胸腔积液、
肺活检标本


)
培养到病原菌
[
8
1]

;(2)
合格下呼吸道标本

分离到
土拉热弗朗西斯菌、鼠疫耶尔森菌、炭

疽芽胞
杆菌
;

3)
肺炎链球菌尿抗原检测(
ICT
法)阳

(
儿童患者除外)
[
_
]

对病原学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检测结果:

(1)
合格下呼吸道标本培养优势菌重度生长
(&+ +
+)(
正常定植菌群除外);(
2)
合格下

呼吸道标
本细菌少量生长
,
但与涂片镜检结果

一致
(
肺炎
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





3)

格下呼吸道标本涂片镜检时可见

明显的中性粒
细胞吞噬细菌现象

可作为病原学确定诊断依据的检测结果
:
血、



积液培养到病原菌

1
、可作为病原学确定诊断依据的检测结果< br>:

1

涂片镜检结果发现抗酸杆菌,但不能鉴别结核分
支杆 菌(
MTB
)与非结核分支杆菌;(
2
)分枝杆
菌鉴别阳性,可鉴别 结核分支杆菌与非结核分支
杆菌。

2
、对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检 测结果:
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可鉴别结核分支杆菌
与非结核分支杆菌

1
、可作为病原学确定诊断依据的检测结果
:

1
)

格下呼吸道标本、
胸腔积液、
支气管黏膜活










分离



军团


[
8
1

90- 94];
(2
)
嗜肺军团菌
1
型尿抗原检测

(ICT
法)
阳性
;
(3)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

血清嗜肺军团

1








EUSA
法)滴度

4
倍或
4倍以上变化
[9
M4
]

2

对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检测结果:

(1)
单份血清嗜肺军团菌
1
型特异性抗体滴








(2)





1
型之外
的其他嗜肺军团菌血清型或其他军团菌属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
4
倍或
4
倍以上增高
190
'< br>94
1
(3)
合格下呼吸道标本、胸腔

积液、支
气管黏膜活检标本或肺活检标本嗜肺

军团菌
抗原检测阳性

DFA
法)
(4)
合格下呼吸道标本、
胸腔积液、
支气管黏膜活检标


肺活










测阳



1

可作为病原学确定诊断依据的检测结果
:

1
)

咽或鼻咽拭子、
合格下呼吸道标本、
胸腔积

液、
支气管黏膜活检或肺活检标本分离培养到


炎支原体
; (2)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

血清肺炎
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滴度呈
4
倍或
4
倍以上变化
W'
9
7
]

2
、对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检测结果:

(1)
口咽或鼻咽拭子、合格下呼吸道标本、胸

腔积液、
支气管黏膜活检或肺活检标本肺炎支

原体核酸检测阳性?'
9
5]
; (2)
单份血清肺炎


原体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
[
97
]

状上皮细胞
< 10

/
低倍视野,多核细
胞细胞
>25/
低倍镜视野,
或者二者比例<
1:25

1
、荧光涂片镜检敏感度髙于萋
-
尼染


[85,86]

2
、分枝杆菌培养的敏感性优于涂片镜

检,可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但耗时


长、操作较复杂,对实验室有
较高生

物安全要求
[
85
.
86
]

3

Xpert MTB/RIF

WHO
推荐的分枝


菌核酸检测方法,可同时提供利福

平的耐药信息
[
85

87]
。目前商用试














(CFDA)
批准上市

4

IGRAs
阳性提示宿主已被结核分枝


菌抗原致敏
,TST
阳性提示曾感染

0
均不建议用于活动性结

核的
诊断

1
、军团菌培养阳性是诊断军团菌感染

的金标准,但阳性率低
,
先期的抗感

染药物使用可能造成假
Ji
性采


BA
8ALF
..........
和肺活检标本可提高阳性率

......


2

嗜肺军团菌
1
型尿抗原检测可用于


期快速诊断
,
结果不受先期抗感染

治疗影响
[
90
'
%i

3
、合格下呼吸道标本军团菌抗原检测

虽然具有快速、简便、可进行属种


定、可区分亚型等优点
,
但敏感
度、特

异度较差
[
处叫

4
、军团菌属核酸检测可用于军团菌肺

炎的早期诊断
,
敏感度较高,可检测

嗜肺军团菌各亚型
[90]
,
但目前尚未

被美国、欧洲认可为确诊标准
M.
9
4
]

1
、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可以确诊,但


时长、阳性率偏低
[9
8]
;

2

CF
法和
PA
法测定的血清特异性抗


滴度受
IgG
的影响较大,
早期诊断


值有限。
MAG
法、
EIA
法或
IFA










M

I#


血淸
特异性
IgM
出现较草
,
但阴径不

能排
除急性
i
染。双份血清特异性

抗体
4
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

意义
[98]

3

炎支原体核酸检测巳批准用于临


,
可作为早期快速诊断的重要手

g[81,95]


肺炎衣原体












(MIF)

核酸检测





(细

胞培
养)









双份血清

口咽拭子、
鼻咽拭

子、痰、
ETA


BALF

PSB


本、
胸腔积液、








检标本、
肺活检

标本


1)
口咽或鼻咽拭子、合格下呼吸道标本、
1

512
[99,100]
胸腔积

液、
支气管黏膜活检或肺活检标本分
1.

肺炎衣原体为专性细胞内致病原,
离培养到

肺炎衣原体
t8
U

|0
0]
; (2)
急性期和恢


须采用细胞培养技术才能进行
复期双

份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
IgG
抗体
体外

分离,技术复杂,一般不建议

MIF
法)

滴度呈
4
倍或
4
倍以上变化
; (3)
用于临

床诊断
t
10
0
]
血清

肺炎衣原体特异性
IgM( MIF
法)身
2.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对早期诊断意

1:16[
1
00
]

义有限,特异性
IgM
升高或双份血
2.

对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检测结果:



特异性
IgG
抗体呈
4
倍或
4
倍以
(1)

口咽或鼻咽拭子、合格下呼吸道标本、


变化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

10
0]



腔积液、
支气管黏膜活检或肺活检标本肺
3.

肺炎衣原体的核酸检测技术已批准

1.

可作为病原学
9
5]
确定诊断依据
炎衣

原体核酸检测阳性
[8
1
*

;(2)
单份血清肺
的检测结果:


衣原体特异性
IgG
抗体滴度(
MIF
法)


伯氏考克斯体







下呼吸道标本


肺活



中伯



核酸检测



双份血清

1.

可作为病原学
斯体核酸检测阳


591

94< br>];
。)肺活检标
确定诊断依据
本免疫组化染色发现










有相应炎症反应
⑼,
94
1
(4)
急性期和恢复
期双份血清伯氏考克斯体







:

1)
口咽或鼻
II

相抗原特异性
I§G


1
抗体

IFA
法)
滴度呈
4
倍或
4
倍以上变化
T
9
'
9
41

IFA

(CF
抗体检

EUSA)

MAT


咽拭子、合格
下呼吸道标本
分离培养


2.
< br>对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检测结果:

单份血清伯氏考克斯体

II
相抗原特异性
子、

拭子、




IgG3=
1:128(IFA
法)

ELISA
dot-EUSA'MAT






cf
法检测结果显示单份 血清伯氏考克斯
ETA












n
相抗原特异性抗体(
91
/
IgG

IgM
或补体结
BALF

PSB
标本






合抗


)
滴度升高
[
^

:94
i
; (2)
合格
合格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伯氏考

克斯体或肺
病毒
核酸检测

口咽拭子、
鼻咽


合胞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人偏肺病


夺、鼻卩自
毒等核
吸引

物、气管
血清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

酸检测阳性
;(2)
急性期和恢复期

双份


吸引

物、痰等
毒特异性
IgG
抗体滴度呈4
倍或
4
倍以上



UaH_
;< br>(3




呼吸道

本中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阳性(
)
口咽或鼻咽拭子或合格下呼
DFA

吸道标




测(
DFA


胶体金法),并有相关流行病学史支
K

S

[lm

法)

中副流感病毒
_
ir
a

] (4)
口咽或鼻咽或合格下呼吸道标
1
~4
型、
呼吸道合胞病毒、





血清特异性
毒、






[81
]
人偏肺病毒的快速抗原检测阳性

DFA
法)
(IFA

EUSA








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病毒
;(5)
合格下呼 吸道标本中分离到流感

对病原学诊断

病毒、
CF
、血凝抑



双份血清

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检测结果:

血清流感病
制试验)

毒 、





阳性
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病毒< br>[
I0
M0
3]


特异性
IgM



1.

可作为病原学确定诊断依据的检测结果


1)
口咽拭子、
鼻咽
血或其他无菌标本(如胸腔积液、肺活检组


子、鼻咽吸


标本等)培养到真菌(血培养曲霉阳性






应注意

除外污染)
[
81
'
1
04
1

;
(2)
肺组织标本免
吸引

物、痰液
疫组化

染色发现隐球菌、丝状真菌、人肺



等新鲜

呼吸道
孢子菌
,
且伴

有相应的炎症反应
[
KM
]
;
(3)
合格
下呼吸道标

本涂片镜检发现隐球菌或人肺
涂片镜检
(革

标本

孢子菌
[8
1
'
1
(>
5]
; (4)< br>合格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培


痰液、
ETA

BAL F


养到新型隐球


[
10
5
_
1
0
6
]
;
(
5
)
血清隐< br>球





K0H
PSB
标本、支气

膜多糖抗原阳


[

07]





f
膜或肺活

2.

对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检测结




检标本

果:
Giemsa


(1)


血清或
BALF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阳
色、
GMS


性;
色、
黏蛋白

卡红染色)

(2)


血清
l-
3
_p-D
葡聚糖抗原阳性
,
并能
排除

导致假阳性各种因素

真菌培养

痰、
ETA

BALF


1.

病毒分离培养是确诊呼吸道病毒感

染的金
PSB
标本、、胸
标准,对新发或突发呼吸道传

染病病原的


积液、支气
发现和确诊具有重要意

义,但需时较长、
管黏

膜活
_
标本、
实验条件要求较高,
81

不是临床检测的常规


活檯标未、
项目
t
,101

1


l-3-p-D



血液

2.

逆转录
PCR/
时实定量
PCR
的敏感

度和特异度
糖抗原

较高,是流感病毒、禽流

感病毒等呼吸道
血清

病毒感染快速诊断

的首选方法
[81

95

1GM








3.

合格下呼吸道标本的病毒抗原检测

可作为




血清、
BALF
早期快速诊断的初筛方法,敏

感度低于核






酸检测方法,对其结果的

解释应结合患者





的流行病史和临床

症状综合考虑,必要时
(
乳胶凝集

血清、
脑脊液


使用核酸检测
法,
EIA)



病< br>原


[1(
>1
40
2]

或病毒分离培养进一步确认


检测结果:(





1)
4.

血清特异性病毒抗体检测是回顾性

诊断的






主要手段㈩
1
-
10
21

子、


合格下呼吸





标本中流感
病毒、

1
~4
副流感病
型、
呼吸
1.

除常规革兰染色镜检外,黏蛋白卡红

染色
用于临床,阳性结果对早期快速诊


有重要参考价值〔
8
1

95
]
组织活检标本经免疫组

织化学染
色发现伯氏考克斯体均可

确诊
Q

肺炎
[91,94]
,但敏感度偏低

口咽或鼻
咽拭子、合格下呼吸道标本

中伯氏
考克斯体核酸检测阳性已被

美国
和欧洲列为
Q
热肺炎的确诊依


是早期快速诊断的重要手

^[91,94]
血清伯氏考克斯体
n
相抗原特异性

IgM
抗体检测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


[91.94]
可用于发现隐球菌,
GMS
染色

可用
于发现人肺孢子菌,
K0H
浮载

剂镜
检可以发现真菌菌丝和孢子,



法区别菌种

2.

采用无菌技术从通常无菌部位采集

的标本培养阳性是诊断的金标准,


无菌标本应注意除外定植或污


3.

血清
l-3-p-D
葡聚糖抗原检测对除

隐球菌和接合菌以外的侵袭性真菌





断< br>有







[
10
5

10^08];
血清或
B
A
L
F



露聚糖抗原检测对侵袭性曲
霉感染
10?
]

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105


1
09

4.

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在非

播散性隐球菌感染者中可能存在假

阴性,现有研究不支持其用于疗效


预后评估
[1
0?
]

5.

脑脊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阳性虽

然并非诊断肺隐球菌病的直接依据,
但对于脑脊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阳性患者,应警惕同时合并肺隐球


病的可能






















寄生虫







印片镜检







检查

核酸检测

痰或其他下呼


道标本、胸
腔积

液、肺组
织活检

标本









血液、
脑脊液、

BALF

支气管


膜或肺组织


检标本







补体结合
管内吸出

:


素释放试











(DT'EIiSA


IFA

HA


IHAJSAGA


Western


迹试验)






(ELISA


ICT)

血液、脑脊液、胸

腔积液等

可作为确诊依据的检测结果:(
1)
合格下呼吸

道标本涂片镜检发现寄生虫虫体、虫卵、滋养

体、包囊或卵囊
[8
l
n
<>
]
;
(2)
肺组织活
检标


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寄生虫虫卵、
虫体、
滋养

体、
[
81
I
1D
包囊或卵囊
'
];(3)
血 液、脑脊液、合

格下呼
吸道标本或肺组织标本中刚地弓形虫

核酸 检
测阳性
[
SK
ln
l
;
合格下呼吸道标本或肺< br>
组织标本中
比氏微抱子虫、
隐孢子虫等核酸检

测阳性
[
81
]

;(4)
血液或其他体液中寄生虫循

环抗原阳性

对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检测结果:

(1)
寄生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
2)
特定

寄生
虫相应的血清特异性抗体(
IgG

IgM

IgA)

性夂
1
#
1
]
直接涂片镜检可发现并殖吸虫虫卵、

阿朵
E
虑虫滋养体
;Giemsa
染色可

发现刚地
弓形虫滋养体或包囊
;
改良

抗酸染色
可发现隐孢子虫卵囊
;
改良

三色染色
法可发现比氏微孢子

f|i [81 ]
免疫缺陷患者如怀疑罹患弓形虫病


机会性寄生虫感染,可优先选择核


检测方法以利于早期快速诊


:_
4
]
对免疫功能正常者,血清特异性抗体

检测是最常用的寄生虫感染初筛试

验。
但是,由于寄生虫感染后血清特

异性
抗体持续时间较长,
寄生虫抗原

皮内

验< br>阳








体< br>
(IgGJgM

IgA)
阳性并不能确定

是< br>急性感染
[1
UM
n]
BAL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CYE
营养培养基
:
活性炭酵母浸出物(
buffered charcoal-yeast extract)
营养培养基
;CF:
试验
;DFA:
直接免疫荧光试验
;DT:Sabin-Feldman
染色试验
;ELIS 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IA:
酶免疫测定试验
;ETA:

;Giemsa
染色
:
吉姆萨

染色
;GM S
染色
:Gomori
大亚甲基四胺银
(GMS)
染色
;H A:
血液凝集试验
;GVPC
军团菌筛选培养

-
万古霉素
-
多黏菌素
-
放线菌酮军团

菌筛选培养基
;

CT:
免疫层析法
;IFA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GRAs:
y
干扰

;IHA:
间接 血凝试验
;ISAGA
:免疫吸附凝集试验
;MAG:


粒凝集试验
;MAT:
微量凝集试验
;MIF:
微量免疫荧光分

;MWY
军团菌筛选培养基
:
甘氨酸
-
万古霉素
-
多黏菌素
B
军团菌筛选培养基
;PA:


粒凝集 试验
;PSB:
防污染毛刷;
TST: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第四部分
CAP
抗感染治疗



CAP
要的鉴别诊断
[

°]
(n b)


2.

对于门诊轻症
CAP
患者,
尽量使用生物利用


好的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
建议口服阿莫西林或

阿莫西

/
克拉维酸治疗
I B);
青年无基础

疾病患者或考虑支
原体、
衣原体感染患者可口服多

西环素或米诺环素

]
(IB);
我国肺炎链球菌及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
耐药率高
[

,在耐

药率较低地区可用于经验性抗感
染治疗
( n B);
呼吸喹诺酮类可用于上述药物耐药率较
高地区或药

物过敏或不耐受患者的替代治疗
(n B)


3.

对于需要住院的
CAP
患者,推荐单用
(J-



胺类或联合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大环内酯类或单

用呼
吸喹诺酮 类
[

2
12W27
28
36]
[1
12 3
117
2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在确立
CAP
临床诊断并安排合理病原学检查

及标
本采样后,需要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临床

特点、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疾病严重程度、肝肾功

能、既往
用药和药物敏感性情况分析最有可能的病

原并评估耐
药风险
,
选择恰当的抗感染药物和给药

方案(表
6)
,及
时实施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值得

注意的是
:
我国不
同地区病原流行病学分布和抗菌药

物耐药率可能不一
致,

6
中所列的序号为可供选择

的初始经验性抗感染
药物选择方案,治疗建议仅是原

则性的,需结合患者所
在地区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另外,选择抗菌药物要参考其药代
/
药效学特

点,
对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

素类、
单环
P-
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其杀菌能力


4~5
倍最小抑菌浓度(
MIC)
时基本达到饱


[115]
]( iib)
。但与联合用药相

比,呼吸
[128]
喹诺酮类单药治疗不良反应少
,且不需
,血清药
物浓度超 过
MIC
时间(
T >MIC)
是决

定疗效的重要因
素,
根据半衰期
1
天多次给药

可获得更好临床疗效。
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如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的
杀菌效果随药物浓度升

高而
增加


物峰


越高
效果越好因此通常

每天
1
次用药,可增加药物活性,
减少耐药的发生并

能降低氨基糖苷类药物肾损害的风
险。

本指南对
CAP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推荐意见

如下。

1.

首剂抗感染药物争取在诊断
CAP
后尽早使

用,
以改善疗效,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但需

要注意
的是,正确诊断是前提,不能为了追求“早”
而忽略必


不同人群

常见病原体

抗感染药物选择

备注

门诊治疗
(
推荐口服


给药)

无基础疾病青壮年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流感



血杆菌、肺炎衣原体、流感


毒、腺病毒、卡他莫拉菌











肺 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
年龄多
65
岁)

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菌、肺



衣原体、流感病毒、
RSV


毒、
卡他莫拉菌



需人院治疗、
但不必收住
ICU
(
可选择静脉或口服给药)


流感嗜血杆菌、




无基础疾病青壮年

肺炎链球菌、
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流



病毒、腺病毒、其他呼吸道




(1)
氨基青霉素、青霉素类
/
酶抑制剂

复合物;

2)
—代、
二代头孢菌

素;

3)
多西




诺环

;< br>
(4)
呼吸喹诺酮类;(
5)
大环内

酯类

(1)
青霉素类
/
酶抑制剂复合物;

2)

代、三代头孢菌素(口服);(
3)
呼吸喹诺酮类;

4)
青霉素类
/



制剂复合物、
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联合多西环素、米诺


素或大环内酯类

(1)
根据临床特征鉴别细菌性肺炎、支


体或衣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
(2)
门诊轻症支原体、衣原体和病

毒性
肺炎多有自限性

年龄
>65
岁、存在基础疾病(慢性心

脏、
肺、
肝、
肾疾病及糖尿病、
免疫抑

制)

酗酒、
3
个月内接受
P-
内酰胺类

药物
治疗是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的

危险因
素⑴,不宜单用多西环素、米

诺环素
或大环内酯类药物




(1)
青霉素类
/
酶抑制剂复合物;

2)
三< br>有







肺炎链球菌、< br>流感嗜血杆菌、





(

65

)















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菌、流


物、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
厄他

病毒、
RSV
病毒、卡他莫拉

菌、
培南等碳青霉烯类;(
3)




厌氧菌、军团菌


物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4)

吸喹诺酮类





ICU (













、金








1)
青霉素类
/
酶抑制剂复合物、三代











肺炎
感病毒、腺病毒、军团菌

头孢菌素、头霉素类、氧头孢烯

类、
厄他培南联合大环内酯类;

(2)

呼吸喹诺酮类












肺炎链球菌、
军团菌、
肺炎克雷



(
年龄多
65
岁)

菌等肠杆菌科菌、金黄色葡



球菌、厌氧菌、流感病毒、

RSV
病毒




肺炎链球菌、



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

铜绿假单胞菌,
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






CAP
,需住

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厌氧

菌、

院或入住
ICU(
推荐


流感病毒、
RSV
病毒

脉给药)




(1)
青霉素
G
、氨基青霉素、青霉素


/
酶抑制剂复合物;

2)
二代、


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氧头


烯类;

3)



物联


西










目失
素、米诺 环素或大环内酯类




n

呼吸喹诺酮类;(
5)
大环内

酯类

(1)
我国成人
CAP
致病菌中肺炎链球


对< br>静






率仅
1.9%

中介
率仅
9%
左右。青霉素中介肺

炎链球
菌感染的住院
CAP
患者仍

可以通过提
高静脉青霉素剂量达到

疗效
[23

129] (2)
疑似非典型病原体

感染首
选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或呼

吸喹诺

,
在支原体耐药率较低地

区可选择
大环内酯类

(1)
有基础病患者及老年人要考虑肠杆


科菌感染的可能,并需要进一步


估产
ESBL
肠杆菌科菌感染的风


;

2)













(1)
肺炎链球菌感染最常见,其他要考


的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


[
1
213
(M
34
]
团菌属、
流感病毒等
'
;

(2)
流感
流行季节注意流感病毒感


,
考虑联
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并





[135]








菌感


,必
要时联合治疗
MRSA


炎的药物

(1)
评估产
ESBL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风


; (2)











(1)
青霉素类
/
酶抑制剂复合物、三代

病原菌的药物覆盖















物、
厄他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联合


环内酯类;(
2)
青霉素类
/
酶抑


剂复合物、三代头孢菌素或其


抑制剂复合物、厄他培南等碳


霉烯类联合呼吸喹诺酮类

(1)
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
p-
内酰


;

2)





菌活




诺詷类;

3)
具有




















胞菌活性的喹诺酮类或氨基糖


类;

4)< br>具




胞菌




|
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


i
类三药联合

危险因素包括
:

1)
气道铜绿假单胞菌



;

2)
因慢性气道疾病反复使用

抗菌
药物或糖皮质激素。重症患者

或明确
耐药患者推荐联合用药



:
一代头孢菌 素
:
头孢唑林、头孢拉啶、头孢氨苄、头孢硫脒等
;
二代头孢菌素
:
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克洛、头孢丙烯等
;


代< br>头孢菌素:

1)
静脉
:
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肟等< br>;

2>
口服
:
头孢地尼、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头孢托仑 匹酯等
;
呼吸喹诺詷类
:
左氧氟

沙星、

莫西沙星、吉米沙星
;
氨基青霉素
:
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
青霉素类
/
酶抑制剂复合物(不包括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青霉素类如哌拉西林、

替卡西林):

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阿莫西林
/
舒巴坦、氨苄西林
/
舒巴坦等
;
大环内酯类
:
阿奇霉素、克 拉霉素、红霉素
;
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喹诺

酮类
:
环丙沙 星、
左氧氟沙星
;
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
P-
内酰胺类
: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替卡

西林
/
克拉维酸、头

孢哌酮、头孢哌酮
/
舒巴坦 、亚胺培南
/
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
倍他米隆、比阿培南
;




: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

头孢替坦、头孢米


;
氧头孢烯类
:
拉氧头孢、 氟氧头孢
;
氨基糖苷类
:
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依替米星、奈替米星、妥布霉 素等
;
神经氨酸酶抑制

剂:奥司他韦、扎那

米韦、帕拉 米韦
;
治疗
MRSA
肺炎的药物
: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 考拉宁、去甲万古霉素、头孢洛林
;MRSA:
甲氧西林耐药金

黄色葡萄球菌
;ESBL:
产超
广谱
p-
内酰胺酶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0:3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240.html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的相关文章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