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呼吸诊疗指南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10:04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系统性红斑狼疮能活多久)

急乳蛾(急性扁桃体炎)

一、定义

1
、中医:因 风热邪毒侵犯引起的后河红肿疼痛、表面或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
一年四季可发, 多见于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2
、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以发热 、咽痛、腭扁桃体红肿甚至化脓为主要特点,常伴有
一定的咽黏膜及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

二、诊断依据

1
、中医诊断标准:


1
)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2
)以发热、咽痛、或伴有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
3
)咽部检查:喉核
红肿或表面有脓点,严重者有小脓肿。(
4
)血常规检 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减少。细菌感
染着,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
、西医诊断标准:


1
)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 ①症状:发热,咽痛,或伴见轻咳,鼻塞等;②体征:咽黏膜及扁桃体充
血、水肿,表面无渗出物;③实 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或抗“
0
”升高。


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①症状:畏寒,高热,咽痛剧烈,吞咽困难;②体征:咽部充血,扁桃体
红 肿,表面有脓性渗出物,或连续成片如伪膜状,易拭去,不易出血,或下颌淋巴结肿大或压痛;③实验
室 检查: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抗“
0
”升高。

三、症候分类

1
、风热外袭:发热恶风,咽痛,喉核红肿,尚未化脓,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
、肺胃蕴热:壮热不退,咽痛剧烈,喉核红肿,有脓点,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或 滑数。

3
、阴虚内热:热势渐退,咽痛隐隐,神倦乏力,盗汗,口渴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四、入院指征


体温≥
38.5
℃,常规退热疗效欠 佳;一般状况差;门诊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病情不能缓解者。

五、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
、发热外袭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利咽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薄荷、荆芥、芦根、牛蒡子、桔梗、射干等。


加减:热入少阳者,用小柴胡汤加减和解少阳。


中成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或院内制剂三阳清解茶、夏菊茶。

2
、费胃蕴热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利咽


方药:轻咽利膈汤加减:黄芩、玄参、牛子、栀子、大黄、白芷、甘草等。


加减:高热烦渴加生石膏、天花粉、柴胡;咽痛剧加制乳香、没药;痰黄量多加浙贝、瓜蒌。


中成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及院内制剂三阳清解茶等。

3
、阴虚内热


治法:滋阴清热,生津利咽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生地、麦冬、玄参、薄荷、丹皮、生甘草等。


加减:纳差食少的加麦芽、山楂,盗汗的加浮小麦等。


(二)辩证静脉使用中成药:炎琥宁、喜炎平、热毒宁、痰热清、双黄连等。


(三)外治法

1
、超声雾化吸入:急性期的用清热利咽合剂( 二花、薄荷、胖大海、金钗、石斛、麦冬、生甘草);
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再发者,可用于恢复期用散结立 咽合剂(木蝴蝶、玄参、夏枯草、三棱、莪术等。)水
煎取汁,日
2
次雾化吸入。
2
、针灸推拿:高热不退的,也可考虑耳尖或十宣放血,或针刺大椎、风池 、曲池、合谷,或推三关、
透六腑、青天河水、推脊,拿凤池、肩井,各数次。

3
、中药直肠滴注:口服中药困难者都可辨证选择合适药物直肠滴注。发热不退的,可考虑用三阳清解煎剂直肠滴注。

4
、中药熏洗:发热不退的均可用风热煎剂熏洗。

5
、微波治 疗: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再发者,可于恢复期微波治疗颈部照射,每日一次,每次
20
分钟,十天为一疗程。配合口服我院制剂夏菊茶,口服汤剂困难者,可配合散结利咽合剂超声雾化吸入。

6
、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疗法:适用于扁桃体炎反复发生的。


(四)基础治疗:对症及支持,必要时可用抗生素。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

一、定义

1
、中医:由不同原 因引起肺失宣降,出现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系疾病。好发于婴幼儿,四季
均可罹患,冬春季节多见 。

2
、西医: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或过敏反应等)所致的气管、支气 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
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征。

二、诊断依据

1
、中医诊断标准:



1

好发于冬春二季,
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2

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3

咳嗽为主要症状。

4

肺部听诊: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干、湿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湿啰音为主。(< br>5
)辅助检查:外周血象检查
一般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升高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胸部< br>X
线检查多阴性或仅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2
、西医诊断标准:



1
)症状:以咳嗽 为主症。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出现明显的咳嗽,也可忽然出现频
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 支气管分泌物,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可有发热、头痛、胸痛、纳差、乏力,
也可伴有腹痛、呕吐、腹泻 等消化道症状。



2
)体征:肺部呼吸音粗,可闻 及干、湿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湿啰音为主。



3
)辅助检查:外周血象检查一般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升高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胸部
X
线检查< br>多阴性或仅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一氧化氮检测升高者提示存在过敏状态。

三、症候分类

1
、风寒袭肺证: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或伴恶寒 ,无汗,咽部不红。苔薄白,脉浮数,指
纹红或青。

2
、风热犯肺证:咳 嗽,痰黄而稠,鼻塞,流浊涕,发热恶风,咽红而肿。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
脉浮数,指纹紫红。
3
、痰热雍肺证:咳嗽,痰黄白粘稠,咯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喉 痛。舌质红,
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4
、痰湿蕴肺证:咳嗽,痰多色 白如泡沫,咳时喉有痰声,或呼吸气粗,多不发热。苔白腻,脉滑,
指纹滞。

四、入 院指征: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发热不退,肺部呼吸音粗或有干啰音或
/
及大中水泡音。胸片
纹理增重。

五、常规治疗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
、风寒袭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杏苏散加减:杏仁、紫苏、荆芥、白前、金沸草、姜半夏、桔梗、生姜、大枣等。


加减:恶寒无汗加麻黄;苔腻、痰多加陈皮、莱菔子;腹胀便秘加全瓜蒌 、枳壳;有化热之势
加黄芩、大青叶。


中成药:午时茶、杏苏止咳冲剂、儿喘茶等。

2
、风热犯肺证


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前胡、大青叶、杏仁、连翘、桔梗 、薄荷、芦根、甘草
等。


加减:肺热重加金银花、黄 芩;咽红肿痛加土牛膝根、玄参;咳嗽重加枇杷叶、桑白皮;痰多
加浙贝母、瓜蒌皮;便秘加牛蒡子、莱 菔子;风热夹湿证,加薏苡仁、半夏、茯苓。


中成药:肺力咳、急支糖浆等,

3
、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桑白皮、杏仁、前胡、款冬花、黄芩、鱼腥草、浙贝母、法半夏、
桔梗 、莱菔子等。


加减:有汗而喘加炙麻黄;痰多色黄,粘稠难咯加 瓜蒌皮、葶苈子;发热加生石膏、虎杖;心烦
口渴加生石膏、栀子、竹叶;大便秘结加瓜蒌仁、制大黄。


中成药:急支糖浆、金振口服液等。

4
、痰湿咳嗽


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和二陈汤加减:炙麻黄、杏仁、苏子、白前、姜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等。


加减:痰涎壅盛加白芥子、莱菔子;湿盛加苍术、厚朴;咳嗽重加款冬花、百 部、枇杷叶;纳谷
不香加焦神曲、麦芽、焦山楂。若面色不华加党参、白术。


中成药:橘红痰咳液、半夏露等。


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


一、定义

1
、中医:是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症。好发于婴幼儿,四 季均可罹患,冬
春季节多见。、

2
、西医:是由不同病原体感染 或其他因素(吸入或过敏反应等)所致的肺部炎症,其临床以发热、
咳嗽、气促为主要表现。病变起始于 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扩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的呈灶
状分布的急性炎症,为支气管肺炎; 病变主要发生在毛细支气管,可波及肺泡、肺泡壁、肺间质,临床表
现为阵发性憋喘为主的,为毛细支气 管炎。


二、诊断标准

1
、中医诊断标准:


①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 ,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②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
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 退,③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新生儿患本病时,可
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 状。

2
、西医诊断标准:


①有外感病 史或传染病史。②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
煽动,严重者出 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
期内肝脏增大。 ③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啰音,常常伴干性啰音,或管状呼吸音。④实验室检查:胸

X< br>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周围血象检查:
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病原学
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
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肺功能检测:对于肺炎患儿的肺功能进行监测,及时早期发现肺损伤及重症患
儿。一氧化氮检测:对于肺炎患儿进行过敏指标评估,尽早进行抗过敏干预治疗,对于提高肺炎治愈率有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0: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138.html

呼吸诊疗指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