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肌张力病变鉴别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1 12:41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干扰素栓)
肌张力

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 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
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
但躯体前
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
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
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br>肌肉在运动过程
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 )的重要
因素。

肌张力
muscle tension
主要症状

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状

主要病因

中枢神经系统构造异常,脑代谢和构造异常

多发群体

儿童,新生儿


1
基本概述

肌张力的产生与维 持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其反射弧叫做
“r
-


,包括
r-
袢的传入部
分(肌张力反射的感受器是神经肌梭和神经腱梭)

r-袢的传出部分
(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
运动性神经核内的
a
运动神经元,支 配梭外肌、
r
运动神经元发出
Ar
纤维到达并支配梭内
肌)
。其反射弧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引起肌张力改变。

2
分级

被动活动(
PROM
)肌张力分级标准



轻度 在
PROM
的后
1/4
时候,即肌肉处于最长位置时出现阻力
.


中度在
PROM

1/2
是出现阻力
.


重度在
PROM
的前
1/4
,即肌肉处于最短 位置时出现阻力
.
改良的
Ashworth
分级标准

0


正常肌张力
.
1
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 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
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 1+
级肌张力轻度增加:
在关节活动后
50%
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
50%
均呈现最小阻力
.
2
级肌张力较 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
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br>.
3
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
4
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

3
病因和机理

各种肌病、重症肌无力、末梢神经病、神经根炎或小脑损害等 出现肌张力减低,脊髓传
导本体感受的神经纤维阻断时也可使肌张力下降。
小儿急性偏瘫时在瘫 痪早期可有肌张力低
下,数日或数周后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狭倒症、癫痫 失张力
性发作出现阵发性或间隙性肌张低下。
锥体系疾病出现肌张力增高。
锥体外系、
底节病变肌
张力可降低或增高,
有时表现为齿轮样肌张力增高

去大 脑强直
时肌张力明显增高,
四肢强
直,下肢伸直位,上肢屈曲头向后背。

4
临床表现

肌张力减低

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 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
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
脊髓 前角
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
萎缩、
无感
觉障碍、
有肌纤维 震颤

周围神经
损害时伴肌无力、
萎缩、
感觉障碍、
腱反射 常减退或消失。
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
肌张力降低,
肌无力、
伴或不伴肌萎 缩,
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
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
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 及深反射消失,
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
调步态。
小脑系统
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 调,
步行呈蹒跚步态。
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
动。

肌张力增高

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
锥体系病变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
特点是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
上肢以内收肌、屈肌
与旋前肌为主,
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
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 明显,
被动运
动患者关节开始时阻力较大,
终了时变小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




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 缩。

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
特点是肌张力的大小与肌肉当时的长度 即收缩形态
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均等的< br>阻力。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不伴震颤)
,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
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伴震颤)



肌张力障碍

肌 张力障碍(
dystonia
)是指由于肌张力的改变引起的持续的异常的姿势与正在进行中< br>的动作的阻断,分为全身性,局灶性或节段性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
dy stonia
)是一种不随意运动。是一组由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
调且间歇持续 收缩所造成的部分躯体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位置姿势的症状群。
又称为肌
张力障碍综合征(
DystoniaSyndrome

。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基底核病变) 或引
起原因不明,
前者称为继发性肌张力障碍,
后者称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疾病:

⒈扭转痉挛
(TorsionSpasm
)又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
TorsionDystonia
)或变形性肌张力障碍
( dystoniamusculorundeformans

。临床上以肌张力障碍和四肢、 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随
意的扭转为特征。肌张力在肢体扭转时增高,扭转停止时则正常。

⒉痉挛性斜颈(
Spasmodictorticollis
)是由于颈部肌肉痉挛性 或强直性收缩造成的一种头部
旋转性姿势,颈部的深浅肌肉均可受累,
但以胸锁乳头肌、斜方肌 、三角肌及颈夹肌的收缩
最为常见。起病缓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人起病多见。多见于锥体外系器 质性损害。

3
.麦杰综合征(
Meigesyndrome
)由法 国
HeuryMeige

1910
)首先描述,又称特发性眼睑
痉 挛
——
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
以双眼睑痉挛和
(或)
口面部肌肉 对称性不规则痉挛性
收缩为临床特征。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
50
岁,男女 比例为
1

2

3

30
岁以
前 发病者少见。

4
.手足徐动症
(athetosis
)又称指划运 动、易变性痉挛(
Mobilespasm


它是一个综合征,
为 多种神经系统疾患的一种表现,
是一种由不自主运动和异常姿势复合在
一起的一种异常运动,< br>临床以肌强直和手足发生缓慢不规则的徐动为特征表现。
根据其受累
部位可分为偏侧性和 双侧性。


5
鉴别诊断

肌张力减低

(一)肌原性疾病

⒈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

: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肌肉急
性疾病,
表现为不同程度和分布的骨骼肌进行性加重的无力和萎缩。
其肌张力减低与肌 萎缩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12: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972.html

肌张力病变鉴别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