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膜腔穿刺抽出不凝血常因为
:(
E
)
A.
肋骨骨折
B.
张力性气胸
C.
心脏损伤
D.
开放性气胸
E.
血胸
高钾血症的心电图特点是
:(
A
)
A.
T
波高尖,
QRS
波群增宽
B.T
波低平,
Q-T
间期缩短
C.
T
波低
平,
Q-T
间期延长
D.T
波正常,
Q-T
间期延长
E.
T
波低平,出现
U
波
判
断
胸
外
心
脏
按
压
是
否
有
效
最
简
便
可
靠
的
方
法
是
:(
A
)
A.
触及颈动脉
B.
触及桡动脉
C.
观察尿量变化
D.
观察瞳孔
E.
观察神志
电
复
律
可
能< br>出
现
的
并
发
症
应
除
外
:(
E
)
A.
皮肤灼伤
B.
心律失常
C.
心肌损伤
D.
动脉栓塞
E.
心室壁穿
孔
人
工
呼
吸< br>的
要
求
下
列
哪
项
错
误
:(
D
)
A.
人工呼吸时患者胸廓扩张
B.
人工呼吸时可闻及肺泡呼吸音
C.
吹气时间占呼吸周期的
1/3
D.
吹气频率快于心脏按压频率
E.
吹
气时在患者上腹适当加压,防止过多气体吹入胃中
开放性气胸的现场急救为
:(
D
)
A.
立即给氧、
输液
B.
胸膜腔穿刺抽气
C.
清创术
D.
立即用清洁物品
填塞伤口
E.
镇静,注射止痛药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因反常呼吸导致呼吸困难时,主要措施
是
:(E
)
A.
肋间神经阻滞
B.
骨折处局部封闭
C.
胸膜腔闭式引流
D.
使用
呼吸兴奋剂
E.
固定胸壁
心
搏
骤
停
时
最< br>迅
速
有
效
的
处
理
是
:(
E
)
A.
口对口人工呼吸
B.
纯氧人工呼吸
C.
胸外心脏按压
D.
胸内心
脏按压
E.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心
肺
复
苏
时< br>行
胸
外
心
脏
按
压
的
正
确< br>位
置
是
:(
E
)
A.
胸骨上
1/3
B.
胸骨下
1/3
C.
胸骨下
2/3
D.
胸骨上
2/3
E.
胸骨上
2/3
与下
1/3
的交界处
现
场
心
肺
复
苏
时
简
单
有
效
的
人
工
呼
吸
法
是
:(
E
)
A.
仰
式
人
工
呼
吸法
B.
伏
式
法
C.
举
腰
压
背
法
D.
轩
轾
板
法
E.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频率比例宜
为
:(
E
)
A.5
:
1
B.5
:
2
C.10
:
1
D.15
:
1
E.30
:
2 院
前
急
救
中
,
早
期
电
除颤
要
求
在
下
列
哪
项
时
限内
完
成
:(
E
)
A.
患者发病
5
分钟内
B.
目击者发现患者
5
分钟内
C.
急救
医师到达现场
5
分钟内
D.
接到求救后
5
分钟内
E.
开始救
助后
5
分钟内
两人进行心肺复苏,一人做人工呼吸,另一人做心脏挤压,其比
例是
:(
D
)
A.4
次心脏挤压,
1
次人工呼吸
B.30
次心脏挤压,
2
次人工呼
吸
C.8
次心脏挤压,
1
次人工呼吸
D.10
次心脏挤压,
1
次人工呼
吸
E .
15
次心脏挤压,
1
次人工呼吸
20
、脑复苏疗法的目的正确的有:
(
BCD
)
A.
增加脑细胞代谢率
B.
提高脑部能量供给
C.
促进脑循环
再流通
D.
降低脑细胞代谢率
E.
减少脑部能量供给
21
、手外伤清创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BCE
)
A.
争取在
6-8
小时内进行
B.
骨折与脱位均尽早予以复位固
定
C.
对未失活的皮肤尽量充分保留
D.
不用止血带
E.
注意保护重要的神经血管
名词解释
:
1
、胸膜反应:往往发生在穿刺早期,常见于紧张、痛觉过敏患
者,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血压下降、出汗、面色苍白。处理:术前
可适当给与镇静药物,
痛觉敏感患者皮丘要打好,
同时胸水不能
放太快。立即停止操作,吸氧,予
0.1%
肾上腺素
0.3-0.5ml
皮
下注射。
2< br>、复张性肺水肿:往往发生在穿刺中、后期,变现为胸闷、气
短、咳泡沫样痰。处理:利尿、扩血 管、强心,糖皮质激素。
简答题:
1
、简述胸腔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
答:适应证: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减压;穿刺给药。
禁忌证:出凝血机制障碍 ,有出血倾向者;对麻醉剂过敏者;剧
烈咳嗽或严重肺部疾病等不能配合者;
胸膜粘连者;病情垂危者;
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者,局部皮肤感染。
并发症:
1
麻醉意外;
2
胸膜反应,出现胸闷、心悸、严重出现
心跳骤停;
3
血、气胸;
4
出血、感染;
5
心血管其它不可预知
的意外情况;
6
如病情需要,需反复胸穿术
/
胸水检查;
7
穿刺
失败;
8
胸腔内组织损伤,神经血管损伤。
2
、简述胸腔穿刺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
核对患者信息;
明确适应证;
排除禁忌证;
签署知情同意书;
嘱患者做好操作前准备;洗手、口罩、 帽子,嘱患者在操作时不
能动,如要剧烈咳嗽应先示意医师;准备物品:消毒物品、穿刺
包、手 套、麻醉药、抢救物品(
0.1%
肾上腺素、注射器)
、胶布、
血压计、听诊 器、污物盒、利器盒、
(必要时)肝素。同时检查
各物品的消毒状态及有效日期
(包括 总有效期和开封后有效期)
。
治疗车及物品放置于右手边。病人床边隔离、清场,测量生命体< br>征
.
3
、胸腔穿刺的操作过程
答: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 ,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
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定位穿刺部位:
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
叩诊时应注意
从上到下,
左右对照。
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
7
~
8
肋间;有 时也选腋中线第
6
~
7
肋间或腋前线第
5
肋间为穿刺
点。
包裹性积液可结合
X
线或超声检查确定,
须注意穿刺时要和
定 位时体位相同。
气胸的穿刺部位为锁骨中线第
2
肋间或腋中线
第
4- 5
肋间。定位穿刺部位、做记号
;
消毒:常规消毒穿刺点局
部皮肤
;
戴手套:
穿刺前用大针筒检查穿 刺针的通畅程度。
铺巾、
避免铺巾的手指触碰到有菌部位。
局麻:
用
2%
的利多卡因
3-5ml
从皮肤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边进针边回抽是否有 血
液,如有血液则停止注射,并更改进针位置和方向。不可先完全
进针后边退针边推注!
退针时右手食指扶住针尾与注射器乳头接
头处,以防注射器和针头脱离。退针后立即用左手纱布按压< br>;
成
人多选择粗长针头。
穿刺方向:
左手食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皮< br>肤,
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方的橡皮管,
右手持穿刺针
(及止血钳)
,< br>垂直胸壁进针
(在后胸部穿刺,
还应注意沿下一肋骨上缘进针)
。
穿刺 过程中注意病人情况,注意与病人适当交流
;
助手戴手套,
接注射器,松血管钳,钳 扶穿刺针近皮肤处,抗凝剂使用:蛋白
量高的胸腔积液或血性胸腔积液,应在注射器内加
1ml
肝素液,
防止胸液凝固阻塞注射器。抽液量: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
诊断性抽液< br>50
~
100ml
;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
600ml
,以后 每
次不超过
1000ml
;若检查肿瘤细胞,应至少
100ml
;若 为脓胸,
应尽量抽尽脓液。儿童:婴幼儿每次不超过
150-200ml
,年长儿每次不超过
300-500ml
,约
20ml/kg
。必要时根据临床情 况调整
抽液量。抽液或抽气结束后拔针、纱布按压,消毒、贴敷料,测
量生命体征。嘱患者卧床 休息。
4
、气胸治疗时,如何选择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
答:
穿刺抽气适用于治疗闭合性气胸,对开放性气胸及张力性气
胸是只是起暂时减压作用。< br>开放性气胸及张力性气胸一般需采取
胸腔闭式引流,
对破口不愈合或肺脏持久不复张者必 要时需持续
负压抽吸治疗。液气胸时宜选择胸腔闭式引流。
5
、胸穿操作过程中,如何避免损伤肺脏?
答
:
穿刺前诊 断明确,
定位准确,
叩诊和辅助检查确定积液位置,
穿刺时嘱患者放松和勿剧烈咳嗽, 穿刺不宜过深。
1
、简述腹腔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
答:适应证: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诊断;进行诊断性或治
疗性腹腔灌洗;
腹水过多引起胸闷、气急难以忍受者,放水减轻压迫症状;行人
工气腹作为
诊断和治疗手段;经穿刺注入药物。
禁忌证:
严重腹内胀气,
肠梗 阻肠管扩张显著者;
大月份妊娠者、
卵巢巨大囊肿者;
躁动而不能合作者;
因 既往手术或炎症引起腹
腔内广泛粘连者;肝性脑病先兆;包虫病。肝功能不良者放腹水
要慎重, 以免诱发肝昏迷。
并发症:
1
麻醉意外;
2
穿刺部位的组织、脏器、血管及神经损
伤;
3
穿刺部位感染、出血;
4
穿刺失败;
5
大量放腹水可能诱
发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6
由于医学
的复杂性,
可能发生心血管意外等其他不可预见的情况;
7
如病
情需要
,
需反复穿刺;
8
穿刺后依然不能明确疾病。
2
、简述腹腔穿刺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
核对患者信息;
明确适应证;
排除禁忌证;
签署知情同意书;
嘱患者做好操作前准备;洗手、口罩、 帽子,排空膀胱,测量腹
围;准备物品:消毒物品、腹腔穿刺包、手套、麻醉药、抢救物
品(< br>0.1%
肾上腺素、注射器)
、胶布、皮尺、血压计、听诊器、
污物盒、利器盒 。同时检查各物品的消毒状态及有效日期(包括
总有效期和开封后有效期)
。治疗车及物品放置 于右手边。病人
床边隔离、清场,测量生命体征,测量腹围
.
3
、腹腔穿刺的操作过程
答:患者取平卧位、半卧位或稍左侧卧位,保持舒 适,急腹症行
腹腔穿刺者,
穿刺前病人侧卧位,
有利于腹腔渗液积聚在穿刺处。
常用的穿刺点有: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
1/3
交点,此
处不易损伤腹壁动 脉,
肠管较游离不易损伤;
脐与耻骨联合连线
中点上方
1.0cm
、 偏左或偏右
1.5cm
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
合;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 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此
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B
超定位。应避免在手术疤痕附近或 肠袢
明显处穿刺。消毒:常规消毒穿刺点局部皮肤
;
戴手套:穿刺前
用大针 筒检查穿刺针的通畅程度。
铺巾、
避免铺巾的手指触碰到
有菌部位。局麻:用
2%
的利多卡因
3-5ml
从皮肤至腹膜壁层进
行局部浸润麻醉,
边 进针边回抽是否有血液,
如有血液则停止注
射,并更改进针位置和方向。不可先完全进针后边退 针边推注!
退针时右手食指扶住针尾与注射器乳头接头处,
以防注射器和针
头脱离。< br>退针后立即用左手纱布按压。
诊断性穿刺针头不宜过细,
否则易得假阴性结果,宜选7
号针;放腹,水时宜选择
8
、
9
号
针。以血管钳钳夹 橡皮管,针以
45
度经麻醉处斜刺入皮肤进入
皮下
1-2cm
后,< br>即在另一手协助下,
稍向周围移动一下穿刺针头,
尔后与腹壁呈垂直角度刺入,
有突破感后,
回抽腹水证实进入腹
腔。
穿刺过程中注意病人情况,
注意与病人 适当交流。
抽吸积液:
放液时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
脉搏、
呼吸和血压等,< br>如发生晕厥、
休克应立即终止放液,并予以输液、扩容等对症治疗。诊断性腹
腔穿刺者, 用注射器抽吸腹腔液
50
~
100ml
,送检培养、常规、
生化、涂 片或脱落细胞学检查。以放液为目的者,速度宜慢,初
次放腹水不宜超过
3000ml
,
以后每次可放
3000-6000ml
。
肝硬化
患者初次不超过< br>1000ml
,以后每次不超过
3000ml
。急腹症行腹
腔穿刺者, 以
5ml
或
10ml
注射器于左下腹或右下腹,保持轻微
负压进针,
若垂直于腹壁处未抽到液体,
可改变针头方向指向盆
腔。进针过程中未抽到液体,则继 续保持轻微负压下缓缓退针。
腹水若系血性,
则在吸取标本后停止放液。
放腹水时若流 出不畅,
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穿刺结束后,拔出穿刺针,
消毒针孔部位,并按住 针孔
3
分钟,防止腹水渗漏,纱布覆盖,
胶布加压固定。
大量放液者需加用腹 带加压包扎,
以防腹压骤降,
内脏血管扩张引起休克。
腹水有漏出时,
可用蝶 形胶布或火棉胶
粘贴。术后应平卧
1-2
小时,必要时穿刺侧向上侧卧。
4
、腹腔穿刺抽得不凝血或混浊液体,应考虑什么病因诊断?
腹腔内脏器损伤,如肝、脾破裂;消化道器官破裂穿孔;宫外孕
破裂出血等。
5
、诊断性腹腔穿刺时,穿得全血样液体,如何辨别是腹腔内出
血液或穿刺本身所造成的出血 ?
腹腔内出血因腹膜的脱纤维作用而使血液不凝,
可将全血样液体
置玻片上 观察。
若血液迅速凝固多系穿刺针误刺血管所致,
若不
能凝固即是腹腔内出血。
6
、大量腹水防止腹水沿穿刺针路外渗有哪些方法?
①迷路穿刺;
②蝶形胶布固定弥合针路;
③术后按摩局部1~2分钟;
④涂火棉胶封闭。
1
、简述骨髓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
答:适应证:血液病的诊断 ,分期和疗效的评估;了解非血液系
统肿瘤有无骨髓侵犯;
临床疑难病例,
疑有隐匿的 造血淋巴系统
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发热待查,病原生物学培养;造血干细胞培
养、免疫分型,细 胞遗传学分析;紧急情况下输液。
禁忌证:血友病;局部皮肤感染;躁动而不能合作者;生命 体征
不平稳。术前应检查出凝血时间。
并发症:
1
麻醉意外;
2
穿刺部位的血管及神经损伤;
3
穿刺部
位感染、出血;
4
穿刺或者活检失败;
5
由于医学的复杂性,可
能发生心血管意外等其他不可预见的并发症;
6
如病情需要
,
需
反复穿刺或者活检;
7
活检和穿刺后依然不能明确疾病。
2
、简述骨髓穿刺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
核对患者信息;
明确适应证;
排除禁忌证;
签署知情同意书;
嘱患者做好操作前准备;洗手、口罩、 帽子;准备物品:消毒物
品、骨髓穿刺包、无菌手套、麻醉药物(小儿多使用普鲁
卡 因,用前须皮试)
、胶布、玻片、血压计、听诊器。同时检查
各物品的消毒状态及有效日期(包括总有效期和开封后有效期)
。
单人操作时需要两副手套,
穿刺成功后立即涂 片,
涂片完成后再
戴第二副手套拔出穿刺针。
治疗车及物品放置于右手边。
病 人床
边隔离、清场,测量生命体征,摆放推片。
3
、骨髓穿刺点的选择
答:髂后上棘穿刺,
2
岁以上患者 采用,患者采用侧卧位或俯卧
位。侧卧位时,双腿弯曲,尽量使腰骶部向后突出,但躯干不可
向 前倾斜;
3
岁以上幼儿可取俯卧位,并在腹下垫一枕头。穿刺
点定位于骶椎两侧,臀部 上方突出的部位。
髂前上棘穿刺,
2
岁以上患者采用,患者取仰卧位。用枕 头将上
背部抬高。穿刺点定位于髂前上棘后
1
~
2cm
。
胸骨穿刺:
年长儿以上采用,
患者采用仰卧位,
颈后及肩部垫高,
脱 去套头衣服,
胸部暴露,
头偏一侧。
穿刺点定位于胸骨柄或体,
相当于第1
、
2
肋间隙的位置。
胫骨穿刺,
1
岁以内 患者使用,仰卧位,腘窝下垫软垫,穿刺点
在膝关节下胫骨粗隆下
1cm
平坦处。
棘突穿刺,患者取坐位。若有局部症状,则可直接穿刺于有症状
部位的骨髓腔,如疼痛及 骨软化部位,
X
线摄片所示的可疑病灶
部位等,常用于多发性骨髓瘤
(MM)
、骨髓内肿瘤转移等。在某些
血液病,为了较全面地了解骨髓的情况,必要时可作多部位的
骨髓穿刺和取材。
4
、骨髓穿刺前局麻要点
答:用
2%
的利多卡因
3-5ml
。进针前左手拿纱布一块。表皮和
骨膜推注量应多,
皮下脂肪组 织不推注或推注量应少。
先在皮肤
表面作一皮丘,骨膜处应以穿刺点为轴心,取左右前后
3
~
4
个点进行推注。在局麻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可大致估
计出从表面到骨膜的深度及穿刺点定位是否正确。
不可先完全进
针后边退针边推注!
退 针时右手食指扶住针尾与注射器乳头接头
处,以防注射器和针头脱离。退针后立即用左手纱布按压。
5
、骨髓穿刺过程
答:调整穿刺针垫片髂骨
1. 5cm
,胸骨
1cm
,同时考虑体型及皮
下脂肪厚度。局麻后稍待片刻,先固 定穿刺针长度,后操作者用
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左右两侧的皮肤,
右手持穿刺针与穿刺部位呈垂直角度缓缓钻刺而入,达骨膜后选择患者不痛部
位,旋转刺入,达骨髓腔时可有空脱感 。成人进针深度约为针尖
达骨膜后再刺入
0.5
~
1.0cm
左右。 小儿胸骨穿刺时,针尖斜面
向下,在胸骨柄体交界处,呈
45-60
度,朝头侧。小儿 胫骨穿刺
时,到达骨膜后针尖向下(足侧)与股骨长径呈
60
度再进针。
若无法进针时,
勿强行进针,
以防断针,
这时要考虑大理石骨病。
穿刺过程中注意病人情况,
注意与病人适当交流。
注射器乳突向
下,注射器内 预留少许空隙。抽吸:取出针芯接上
10-20ml
干针
筒抽吸骨髓液,
骨髓 液较粘稠,
尤其是骨髓细胞极度增生或恶性
肿瘤骨髓转移时,常需用力抽吸,当骨髓液液体出现 于针管时,
即停止抽吸。
骨髓液中有骨髓小粒,
以及抽吸时患者感有瞬间酸
痛是骨髓取材满意的指征之一。
抽吸髓液不宜过多,
以少于
0.2ml
为宜,否则,会稀释骨髓,不能真实地反映骨髓情况。如果需做
骨髓液其它检查,
应在留取骨 髓液计数和涂片标本后再抽取。
细
菌培养需要
1-2ml
。骨髓移植时俯卧位 于髂后上棘多点抽吸可达
3000ml
。拔注射器,插针芯,乳突向下,打于玻片上,助手检查
骨髓质量,推片;单人操作时需要两副手套,穿刺成功后立即涂
片,
涂片完成后再戴第 二副手套拔出穿刺针。
因骨髓中含大量幼
稚细胞,容易凝固,故涂片应迅速。推片时可将骨髓液 滴在倾斜
的玻片上,骨髓液流动部分流下后留在玻片上的骨髓小粒较多。
拔针、纱布 按压,消毒、贴敷料,按压
1-2
分钟。必要时,尤其
当三系变化较大时,应同时采集 末梢血做
2-3
只外周血涂片同
时送检。术后拔针、纱布按压,消毒、贴敷料,测量生命体征。
6
、抽不出骨髓液有哪些可能?如何处理?
穿刺部位不佳,未达到骨髓腔; 针管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某
些疾病可能出现干抽(
drytap
)
,如骨 髓纤维化、骨髓有核细胞
过度增生、
部分恶性肿瘤浸润骨髓。
骨髓穿刺时如因组织块堵 塞
针腔而抽不出骨髓液,重新插入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
或退出少许,
拔出针芯再行抽吸。
如仍吸不出骨髓成分或少许稀
薄血液,则为干抽,需要更换其它部位再穿 ,或者做骨髓活检。
7
、判断骨髓取材良好的指标是什么?
< br>抽取骨髓一瞬间,
病人有特殊的疼痛感。
抽取的骨髓液内含有骨
髓小粒。显微镜 下可见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组
织细胞、原始及幼稚粒、红细胞。骨髓细胞分类计数中杆 状核细
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大于血片细胞分类中的杆状核细胞与分叶
核细胞之比。
8
、胸骨骨髓穿刺有何优缺点?
优点:
胸骨体部位主要是红髓,< br>骨髓液含量较其他穿刺部位丰富,
是骨髓造血的最后堡垒,
当其他部位抽吸失败时,可选择胸骨穿
刺,得到较理想的骨髓标本;尤其对增生低下的疾病,如再障的
诊断有较重要 的诊断价值。
其次,
也是小儿骨穿的穿刺部位之一。
缺点:因胸骨较薄,约
1.0cm
左右厚,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
穿刺时需十分谨慎小心,动作不可粗暴, 严防穿刺损伤,同时该
处不能行骨髓活检术。
该部位穿刺时患者常容易紧张害怕,
需向
患者做好操作前的解释和安慰工作。
1
、腰椎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
答:适应证:主要分为诊断性和 治疗性。具体包括留取脑脊液做
各种检查以助诊断;
测量颅内压或动力学试验以明确颅内压高低
及脊髓腔、横窦通畅情况;动态观察脑脊液变化以助判断病情、
预后及指导治疗;注入放射性核 素行脑、脊髓扫描;注入液体或
放出脑脊液以维持、
调整颅内压平衡,
或注入药物治疗 相应疾病
等。
禁忌证:
颅内压明显升高或已有脑疝,
或怀疑后颅窝 占位性病变;
穿刺部位有感染灶,脊柱结核,或开放性损伤;明显出血倾向,
病情危重不宜搬动 ;
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
状态;脊髓严重畸形;不能配合者;疑有颅内压升 高者必须先做
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瘤先兆者,禁忌穿刺;皮
肤有炎症或颅后窝 有占位而又必须进行脑脊液检查时,
可行小脑
延髓池穿刺。
并发症:
1
麻醉意外;
2
低颅压综合征如头痛,恶心、呕吐、眩
晕等表现;
3
穿刺部位的组织,脏器、血管及神经损伤;
4
穿刺
部位感染、出血;
5
脑疝,心脏呼吸骤停危及生命等情况;
6
由于医学的复杂性,
可能发生心血管意外等其他不可预见的并
发症;
7
如病情需要,
需反复穿刺;
8
穿刺后依然不能明确疾病。
2
、腰椎穿刺的准备工作
答:
核对患者信息;
明确适应证;
排除禁忌证;
签署知情同意书;
嘱患者做好操作前准备;洗手、口罩、帽 子;准备物品:消毒物
品、腰穿包、无菌手套、麻醉药物、胶布、血压计、听诊器。同
时检查各 物品的消毒状态及有效日期
(包括总有效期和开封后有
效期)
。治疗车及物品放置于右 手边。病人床边隔离、清场,测
量生命体征。
3
、腰椎穿刺的体位、定位穿刺点及消毒要点
患者侧卧位,背部近床缘,背平面与床面垂直,头向胸部贴近,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10: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842.html
-
上一篇:高钾血症深度学习
下一篇:2018年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10种误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