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
理
生
理
学
问
答
题
总
结
精品资料
病理生理学问答题总结
1
.试比较低渗性脱水与高渗性脱水的异同。
2
.为什么低渗性脱水比高渗性脱水更易发生休克
?
3
,在低渗性 脱水的早、晚期尿量有何变化
?
阐述其发生
机制。
4
.为什么低渗性脱水的失水体征比高渗性脱水明显
?
5
.试述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6
.
ADH
分泌异常综合征为什么能引起等容性低钠血症
?
7
.试述高渗性脱水发生局部脑出血的机制。
8
.在高渗性脱水早、晚期尿钠有何变化
?
阐述其机制。
9
.试述扎紧动物一侧后肢
2
小时后局部的变化及其机
制。
10
.简述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引起水肿的机制。
11
.低钾血 症和高钾血症对骨骼肌影响有何异同
?
其机
制如何
?
12
.在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的变化有何
异同
?
阐述其机制。
< br>13
.试述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心肌自律性的变化有何异
同
?
阐述其机 制。
14
.试述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心电图的改变极其机制。
15
.简述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16
.肾脏是如何调节酸碱平衡的
?
17
.动脉血
pH
值正常的代表意义有哪些
?
18
.哪些情况下易于发生
AG
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
?
为什
么
?
19
.简述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及血气变化特
点。
20
.代谢性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为何降低
?
1
.低渗性脱水与高渗性脱水的异同: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血清
Na
+
浓度
血浆渗透压
主要表现
尿钠浓度
低渗性脱水
体液丢失而单纯补水
失
Na+
多于失水
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明显减少
<130 mmol
/
L
<280mmol
/
L
早期多尿,晚期少尿脱水征明显,易发生
休克,脑细胞水肿
肾性失钠,尿
Na
+
>20 mmol
/
L
肾外原因,尿
Na
+
<10 mmol
/
L
高渗性脱水
水摄人不足或丢失过多
失水多于失
Na+
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150 mmol
/
L
>310 mmol
/
L
口渴明显,尿量明显减少,脑细胞脱
水,严重时出现局部脑出血
早期增高,晚期减少
21
.简述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机制。
22
.酸中毒和碱中毒对血钾的影响有何不同
?
为什么
?
23
.剧烈呕吐易引起何种酸碱失衡
?
为什么
?
24
.代谢性碱中毒与低钾血症互为因果,试述其机制。
25
.血氯、血钾与酸碱失衡的类型有何联系
?
为什么
?
26
.代谢性酸中毒与代谢性碱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
响有何不同
?
简述其 机制
?
27
.心衰发生时,心脏本身的代偿形式是什么?
28< br>.试比较心功能不全时,心率加快和心肌肥大两种代
偿反应形式的意义及优缺点。
29
.试述持久的神经一体液代偿反应引发心力衰竭的主
要原因。
30
.试述心衰时血容量增加的发生机制。
31
.试述心力衰竭时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有关因素。
32
.简述心肌肥大转向衰竭的一般机制。
33
.简述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主要发生机制。
34
.心力衰竭的临床主要表现有哪些
?
35
.试述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机体代谢的变化。
36
.简述急性肾功能不全出现少尿的原因。
37
.简述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多尿发生的机制。
38
.简述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出现多尿的机制。
39
.急性肾功能 不全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什么
?
主要发
生机制是什么
?
40
.简述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出现高血压的机理。
41
.试述急性 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管细胞
ATP
产生减少的
原因及后果。
42
.简述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
2
.低渗性脱水时,体液 丢失使细胞外液减少且低渗,水向细胞内转移;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不能主动饮水而
补充体液,
ECF
渗透压降低,
ADH
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早期病人尿量增 多。上述原因均可使
ECF
进一步减
少,低血容量进一步加重,故低渗性脱水易发生休 克。在高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虽使细胞外液减少,但
ECF
呈高渗,
水由细胞内转向 细胞外;
ECF
高渗,引起口渴,机体能主动饮水而补充体液;
ECF
渗透压 增高,
ADH
分泌增多,肾小管重
吸收水增加。上述原因均可使
ECF
得到补充,故高渗性脱水血容量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明显,发生休克者较少见。
3
.在低渗性脱水的早期尿量增多,晚期尿量减少。其机制:在低渗性脱水的早期,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抑制 渗
透压感受器,使
ADH
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因此早期病人尿量增多;在 低渗性脱水晚期或严重脱水时,由于
血容量明显减少,
ADH
释放增多,肾小管对水重 吸收增加,因此出现少尿。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2
精品资料
4
.所谓
失水体征
主 要是指由于组织间液明显减少,而出现的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和婴儿囟门凹陷。在低渗性脱水时,
体液丢 失使细胞外液减少且呈低渗,水向细胞内转移;
ECF
渗透压降低,
ADH
分 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早期尿
量增多;以上原因使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组织间液明显减少;加 之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浆胶渗压升高,组织
间液进入血管,使组织间液更加减少,出现明显脱水 体征。在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的水转向细胞外;
ECF
高渗,使
ADH
分泌 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加。上述原因均可使
ECF
得到补充,故高渗性脱水组织问液减少不如 低渗性脱水明
显,失水体征较低渗性脱水轻。
5
.
水中毒对机体的 影响
主要有:①细胞外液增加,且呈低渗状态,组织水肿,血容量增多,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
②细胞水肿。③脑细胞肿胀和脑组织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意识障
碍等,严重者发生脑疝而导致呼吸心跳停止。④水潴留使血液稀释,使血浆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 。⑤
ECF
低渗,抑制
ADH
释放,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早期尿量增加,尿 比重降低。
6
.
ADH
增多使水潴留,体液容量扩张,血钠浓度降 低。但当容量增加到一定限度时,通过利钠作用,使容量被限制在一
定范围。由于
ECF
渗透压降低,水向细胞内转移,所潴留的水
2
/
3
分布在细胞内,
1
/
3
分布细胞外液,而仅
1
/
12
分
布 在血管内,故血容量变化不明显,称之为等容性低钠血症。
7
.高渗性脱水时,细胞 外液高渗使脑细胞脱水,脑体积因脱水而显著缩小时,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增大,因
而可导致静 脉破裂而出现局部脑内出血。
8
.在高渗性脱水早期,由于血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 酮分泌不增多,故尿中仍有钠的排出,尿钠浓度还可因水重吸收
增多
(
高渗性脱水时, 细胞外液高渗,使
ADH
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多
)
而增高。在高渗性 脱晚期,血容量明显减
少,醛固酮分泌增多,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多,而使尿钠减少。
9
.扎紧动物一侧后肢
2
小时后,后肢会发生水肿。其机制:①后肢静脉回流受阻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使平均实
际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②局部静脉淤血,组织缺氧,微血 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壁
滤出,血浆胶渗压降低和组织间液胶渗压升高,促使溶 质及水分滤出。③淋巴回流受阻,使含蛋白的水肿液在组织间隙
中积聚,形成水肿。
10
.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将会导致钠水潴留,发生水肿。其机制主要是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肾球—管 失衡所致。①肾
小球滤过率下降:如不伴有肾小管重吸收减少,就会引起钠、水潴留。见于广泛的肾小球 病
变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等。②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近曲小管对钠水重吸 收增加。见于心
房肽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
(FF)
增加。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 吸收钠水增多: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
少,
RAAS
激活,使醛固酮分泌增 多。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通过容量感受器使
ADH
分泌增加,以及醛固酮增多造成的
钠重吸收增加,血浆渗透压增高,使
ADH
分泌增加。当醛固酮和
ADH
增 多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导致钠
水滞留。
11
.在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
时,均会出现明显的肌肉松弛无力,重者出现骨骼肌麻痹。但发病
机制不同。在低钾血症时,由于
[K
+
]
。减小,细胞内外的钾浓度差增大 ,钾外流增多,使
E
。负值增大,
E
m
至
E
t的距离增
大,骨骼肌的兴奋性降低,严重时发生超极化阻滞,出现肌麻痹。在高钾血症时,细胞内外 的钾浓度差变小,钾外流减
少,使
E
m
负值减小,
E
m至
E
t
的距离减小,骨骼肌的兴奋性升高,出现肌肉刺痛,感觉异常及肌无力;当 严重的高钾血症
时,当
L
负值明显减小时,快钠通道失活,肌细胞处于去极化阻滞而不 能兴奋,出现肌麻痹。
12
.在
低钾血症和轻度的高钾血症
时,< br>心肌兴奋性
均升高;但在严重的高钾血症时,心肌的兴奋性降低。其机制;在低
钾血症时 ,
[K
+
]
:降低,膜对
K
+
的通透性降低,K
+
随化学浓度差移向细胞外的力受膜的阻挡,达到电化学平衡时形成的电
位差较 小,即
E
m
负值减小,
E
m
至
E
t
的距离减小,心肌的兴奋性升高。在高钾血症时,细胞内外的钾浓度差变小,钾外流
减少,使
E
m
负值减小,
E
m
至
E
t
的距离减小, 心肌的兴奋性先升高;但在严重的高钾血症时,当
E
m
负值明显减小时,快钠
通道失活,兴奋性降低。
13
.低钾血症心肌自律性
升高,
高钾血 症心肌自律性
降低。其机制:低钾血症时,膜对
K
+
的通透性降低,钾外流减 少,
形成相对的
Na
+
内向电流增大,自律细胞的
4
相自动 去极化速度加快,自律性增高。高钾血症时,膜对
K
+
的通透性增高,
使4
相的钾外向电流增大,延缓了
4
相的净内相电流的自动去极化效应,自律性降低 。
14
.低钾血症心电图变化
:
T
波低平,
U< br>波增高,
ST
段下降,
QRS
波压低、增宽,心率增快和异位心律,其 机制:低钾血
症时,膜对
K
+
的通透性降低,
3
相复极延缓 则
T
波低平;低钾血症使
Purkinje
纤维的复极化过程大于心室肌复极 化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9: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