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第三章 第二节 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1 06:42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刮宫疼吗)
第三章

第二节

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
导入: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
·
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书 主要写了海
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
虽然大多数幼儿拥有正常的视觉,
听觉这样的感觉 器官,
也会有感
统失调的一些现象,比如不能直线的走路沿,不能分辨红色和绿色等等。

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光的觉察、视觉集中、视敏度和颜色视觉。

补 充:光的觉察:婴儿光的觉察能力出现较早,有研究者用强光照射孕妇腹部,发现
4/5
月的胎儿长生了闭眼反应。
但是婴儿拍照不宜使用闪光灯源于其明适应能力的有限性,
婴儿
眼睛生理解剖结构发育还不完全,
处于不稳定状态,
受到强光吃鸡鸡是,
调节 的能力比较差。
电子闪光灯强烈的电子光束更易对视觉细胞产生冲击性损伤,影响婴儿的视觉能力。





视觉集中:幼儿视觉集中的时间和距离随 着年龄会逐渐增加,用眼睛追随视刺激的能
力逐渐增强。

1
.视觉敏锐度





视觉敏锐度是 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力,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
称的视力。
例 如我们在检测视力时使用的视力表
(E
字型和
c
字型
)
,< br>E
字型视力表设计的依据
就是视觉敏锐度理论:检测表上
E
字形字体越 小,
E
字形的三条横线(细微部分)越趋向于
重合,
越难以辨别。
因 此,
我们可以根据人们报告出不同大小
E
字形开口方向的情况测定他
们的视力 情况。

人们通常认为幼儿年龄越小视力越好,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整个幼 儿期,
幼儿的视觉
敏锐度在不断地提高。
例如,
研究者对
4~7岁的幼儿进行调查,
让幼儿在一定距离内看白色
背景上画有缺口的圆圈,
测量幼儿 能看出缺口的距离,
结果是,
4

5
岁幼儿平均距离为
20 7.5
厘米,
5

6
岁幼儿平均距离为
270
厘米 ,
6

7
岁幼儿平均距离为
303
厘米。如果以
6

7
岁幼儿视觉敏锐度的发展程度为
100%
的话,
那么,
4

5
岁幼儿为
70%

5

6
岁幼儿为
90%

因此,
5
岁是视觉敏锐度发展的转折期。

<
思考
>
现实生活中在照顾幼儿视力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 的地方?




根据幼儿视力发育的特点,
4
岁 以前,不宜让幼儿在光线不足或光线较强的环境中做较
精细的活动,不要让幼儿看画面或字体很小的图书 ;为幼儿准备教具时,应注意年龄越小,
字、画应该越大;上课时,
不要让幼儿坐在离图片或实 物太远的地方,以免影响幼儿的视力
及课堂效果。

小资料


幼儿视力缺陷的检测方法

1
突然地将手或其他物体放在孩子眼前,如不引起眨眼反射,是不正常表现

2
孩子对眼前出现的小玩具,没有追随或去抓拿,是不正常的表现。

3
一只眼被遮挡时,孩子没有用手拨开,也不哭闹,表明该眼视力极差。

4
看东西时歪头,医学上成为“代偿头位”
。表明两眼视力不平衡。如果将孩子的一只眼睛
盖起来 ,
“代偿头位”减轻或消失,证明歪头是因为视力缺陷引起;如果遮住一只眼睛后,
头位不改善 ,则是“斜颈”
,而非视力问题。

5
看东西时,
眼靠得过近;< br>画画或写字时,
鼻子贴近纸面;
看电视时,
要求尽量靠近电视机;
看远 处时,皱着眉头或眯缝眼睛。

6
孩子有畏光现象,在阳光下常常把视力差的眼睛闭上,多是弱视。


2
.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辨色能力。幼儿的视觉发展有如下特点:





(1)
幼儿初期,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 等基本色,但在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和蓝
与天蓝等近似色时,往往比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2)
幼儿中期,大多数幼儿已能区分 基本色与近似色,如黄色与淡棕色。能够经常地说
出基本色的名称。





(3)
幼儿晚期,幼儿不仅能认识颜色,画图时还能运用各种颜料调出需 要的颜色,而且
能经常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橙等颜色名称。幼儿的 颜
色视觉存在个别差异,
适当的练习有利于提高颜色视觉的敏感程度。
在幼儿园中,< br>教师要注
意为幼儿提供色彩丰富的环境,
使幼儿多接触各种颜色,
并经常辅导幼 儿做辨认练习。
在教
学和游戏中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颜色名称。

天津的 幼儿师范学校曾对
3-7
岁幼儿进行颜色辨认能力的综合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3-4

幼儿已经能初步辨认出红、橙、黄、绿、天蓝、蓝、紫
7
种颜色,各年龄组 幼儿按照范例正
确选择颜色的百分率都很高。
但是,
按颜色名称正确选择的百分率稍低 ,
自己选择说出颜色
名称的百分率更低。
幼儿最容易掌握的颜色名称是红,
其 次是黄、
绿,
而是随着年龄增长,
对颜色名称的掌握会不断提高。

幼儿的颜色视觉有个别差异,也有性别差异。
一般说来,
女孩的辨色能力比男孩强。幼儿颜色视觉的能力通过适当的训练可大幅提高。

2
、听觉

胎教音 乐的原理:
胎儿在母体内的四十周,
都活在羊水中,
被妈妈体内的心跳声、肺部呼吸< br>声、血液流动的声音、肠道内消化的声音等等共约
90
分贝的声音包围着。故此使用音乐 作
为胎教的工具,
无疑能令妈妈身心轻快,
情绪稳定,但音乐声却未能传送到胎儿耳中 ,
从而
达到以上提及的胎教效果。
而且,
胎教必需要以简单及胎儿明白的声音 来进行,
妈妈的心跳
声便是胎儿最熟悉的一种声音。





听觉是在特定范围内的声波刺激耳膜后产生的反映。
幼儿通过听觉辨别周 围事物发出的各
种声音,辨认周围人们所发出的语音,进而促进言语的发展。




1
.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 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
小声音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 能力。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
的个别差异,有的高些,有的低些。研究表明,孩子在
12
岁之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
6~8
岁间几乎增加一倍。
在幼儿园中,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教学和音乐游戏来促进幼儿听
觉感受性的发展。


2
.言语听觉




幼儿对语音的辨别是在言语 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言的细
小差别,
到幼儿晚期,
基本 上可以辨别本民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
幼儿园中教师应经常对
幼儿进行听力方面的检查,及时 发现听力有缺陷的幼儿,尤其要注意幼儿的“重听”现象。
小资料


幼儿的“重听”现象

“重听”
现象是幼儿期儿童听力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有些幼儿对别人的话听得不清楚、
不完
整,
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 、
嘴唇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
猜到说话的内容。
这种现象只发生在个别幼儿身上。

中耳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耳病
、它分为非化脓性
(
卡它性中耳炎< br>)
和化脓性两种。中耳炎
的主要症状是耳部有阻塞感,伴有耳鸣、
得了化脓性中 耳炎的病人,鼓膜会发生穿孔,
脓液
流出外耳道后,耳痛会明显减轻、好转,但是随着天气、情 绪变化,病情也变化。在中耳化
脓感染期间,听力可明显下降
,
伴耳鸣,在鼓膜穿孔后 ,听力反稍好转。

发病原因有游泳时擤鼻不当,或潜水、仰游时的方法不好,都可使水从鼻腔 侵入中耳。
初学
跳水如果没有掌握好头部姿势,
使耳对着水面跳下,
可压破鼓 膜。
因此游泳时须注意正确的
姿势,防止鼓膜破裂和中耳发炎。不要用尖锐的东西(如发夹、绒 线针等)挖耳,以免碰伤
鼓膜。最好戒除挖耳的习惯。

3
、触觉




触觉是肤觉和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人在 触摸中感知物体
的大小、形状、软硬、轻重、粗细、光滑和粗糙等属性。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6: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536.html

第三章 第二节 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的相关文章

第三章 第二节 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