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好吃的食物》
以科学领域为主的主题探究活动
目录
一、主题说明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三、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四、主题活动计划的预设
五、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周计划表
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七、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八、主题探究活动完成网络
九、主题探究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十、主题探究活动资料超市
1
一、主题说明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对幼儿园的伙食还有许多 的不适应。有的幼儿不爱吃
蔬菜,有的幼儿不爱吃某一类的水果,而大家对甜甜的糖果却情有独钟。因< br>此,我们预设了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
,旨在利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丰富
的教育资源 ,以糖果、水果、蔬菜为情景脉络,设计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
看、做、吃、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吃的愉 快,形成不挑食、文明进餐等良好
的饮食习惯。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带领幼儿走进种植园,让孩子们在大自 然中
体验真情与欢乐。
“菜叶上有小青虫!
”
“茄子长在这样的小树上呀?” 使他们
在自然的、生活化的情景中不断探索,获得关于蔬菜瓜果的丰富经验。
二、教育目标的预设
1
、情感目标:加强家长和孩子的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成人更多的关爱。
2
、态度目标: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积极地进行主动探究。
3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整理资料,能在成人的引导下进行制作活动。
4
、技能目标:能通过科学活动、绘画活动等大胆主动的运用多种方式表征对各种食
物的热爱。< br>
5
、知识目标:能使幼儿在看、做、吃、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吃的愉快,形成不挑食、
文明进餐等良好的饮食习惯。
2
三、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我爱我家
祖国妈妈的生日
会跳舞的跳跳糖
糖果小屋
咕噜噜
糖宝宝不见了
小鹅吃草
棒棒糖
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
水果宝宝大聚会
摆水果花篮
水
果
精
灵
糖果屋
蔬
菜
宝
宝
我的蔬菜宝宝
买菜
好吃的食物
我是中国人
毛毛虫挠痒痒
苹果歌
种个蒜宝宝
水果宝宝穿新衣
大西瓜
两个娃娃
蔬菜印画
手工
水果
小白兔种青菜
猫捉老鼠
创意印画
拔萝卜
3
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1
、
在日常生活中,
组织幼儿用香皂洗手,
并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
2
、吃水果时,鼓励幼儿尝试自己剥皮,
并随时把果皮放入垃圾桶中。
3
、
收集各种蔬菜的图片,
感知蔬菜的特
征及多样性。
1
、按大小分类
2
、按长短分类
3
、按高矮分类
4
、糖果小屋
5
、种个蒜宝宝
1
、
音乐:
会跳舞的跳跳
糖
2
、美术:棒棒糖
3
、音乐:苹果歌
4
、
美术:
水果宝宝穿新
衣
5
、美术:手工
水果
6
、
音乐:
毛毛虫挠痒痒
7
、美术:蔬菜印画
日常生活
艺术
科学
语言
1
、
给妈妈的妈
妈送甜蜜
2
、两个娃娃
好吃的食物
家园合作
健康
1
、小鹅吃草
2
、小白兔种青菜
3
、咕噜噜
4
、猫捉老鼠
社会
家长与幼儿共同收
集糖纸、水果蔬菜图片
带入幼儿园进行相应的
手工操作。
区域活动
4
1
、
水果宝宝大聚会
2
、我的蔬菜宝宝
1
、美工区:折纸、绘画、橡皮泥、
色卡纸、实物水果蔬菜。
2
、表演区:准备若干水果蔬菜头饰。
3
、自然角:种植大蒜放在 自然角中,
引导幼儿观察其生长变化,
并与教师一起
做简单生长记录。
五、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1
、整体计划
展
示
总
结
阶
段
调
查
积
累
阶
段
谈话活动:你喜欢吃什么
样的食物?
共同收集不同的糖纸、蔬
菜、水果图片。
主
题
探
究
进
程
预
设
操
作
实
施
阶
段
资料整理:
1
、整理各种图片图书光盘等
2
、布置与主题相对应的环境
领域活动:语言
社会
科学
艺术
健康
师生共同进行墙饰布置
主题探究活动反思
5
2
、周计划预设
第一周教育活动计划
本
周
重点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桌面游戏
第三次
看图书
早操
第四次
韵律操
第五次
投沙包
晨间
拍
球
学
习
活动
户外
餐前
生
活
学
习
活动
户外
离
园
跳跃
跑步
钻圈
复习歌
体育小竞
音乐欣赏
投球
图片欣赏
经典故事
精彩儿歌
午餐、午睡、叠被子
游戏
玩大型玩
跳跳球
玩大型玩
游戏
收拾好衣物,准备离园
6
第二周教育活动计划
本
周
重点
时间
晨间
学
习
活动
户外
餐前
活动
生
活
学
习
活动
户外
第一次
拍
球
第二次
桌面游戏
第三次
看图书
早操
第四次
韵律操
第五次
投沙包
跳跃
跑步
钻圈
复习歌
体育小竞
音乐欣赏
投球
图片欣赏
经典故事
精彩儿歌
曲
午餐、午睡、叠被子
游戏
玩大型玩
跳跳球
玩大型玩
游戏
离
园
收拾好衣物准备离园。
7
第三周教育活动计划
本
周
重点
时间
晨间
学
习
活动
户外
餐前
活动
生
活
学
习
活动
户外
第一次
拍
球
第二次
桌面游戏
第三次
看图书
早操
第四次
韵律操
第五次
投沙包
跳跃
跑步
钻圈
复习歌
体育小竞
音乐欣赏
投球
图片欣赏
经典故事
精彩儿歌
曲
午餐、午睡、叠被子
游戏
玩大型玩
跳跳球
玩大型玩
游戏
离
园
活动
收拾好衣物,准备离园。
8
六、利用的教育资源
次主题一
糖果屋
(一)
、环境创设
1
、墙面上布置大糖 果的轮廓作为“超级糖果屋”
(可用皱纹纸围成)
。教师与幼儿一起
将贴有糖纸的“糖果小屋”布置在墙上的“超级糖果屋”内,引导幼儿相互交流,丰富有
关糖果的经验。
2
、拍摄一些幼儿品尝或制作糖果时的照片,贴在墙面或相应的区域,供幼儿观看。
(二)
、生活活动
1
、在进餐前,认真组织幼儿用香皂洗手。可给 幼儿提供各种动物形象小香皂,以“我
和小企鹅握握手”等方式,引起幼儿主动用香皂洗手的欲望。
2
、饭后请幼儿用自己的口杯漱口,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让水在嘴巴里“咕噜噜”地< br>唱歌,然后吐出脏水。
(可让幼儿用矿泉水漱口,防止吐下生水。
)
(三)
、家长与社区工作
1
、家长和孩子一同逛糖果超市,观察、 收集不同种类、不同味道的糖果,如棒棒糖、
巧克力糖、跳跳糖、软糖、硬糖等,感知糖果的多样性,让 孩子在进行相应活动时带到幼
儿园。
2
、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多拥 抱、多交谈,让孩子感受到成人更多的关爱,也
可给孩子讲述充满爱的故事。
引导孩子体会别人 对自己关爱的同时,
主动表达对他人的爱,
学会分享。
3
、家长教 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鼓励孩子天天刷牙。学习刷牙时可配合儿歌《刷牙
歌》
:
“拿 起小牙刷,早晚要刷牙,一上又一下,一下又一上,里外刷干净,不会有蛀牙。
”
饭后要引导孩 子及时漱口。
次主题二
水果精灵
(一)
、环境创设
1
、布置“水果园”墙饰,供幼儿挂、贴“水果 ”
。
(收集的水果图片、
“给水果宝宝穿
新衣”的作品等。
)
2
、有条件的可与当地果园联系,带领幼儿参观果园,采摘水果。
(二)
、生活活动
1
、在活动室墙面低处,教师引导幼儿用小印章 记录一周食谱中的水果品种,并与幼儿
一起说说其营养、味道等。
9
2
、吃水果时鼓励幼儿尝试自己剥皮,并随时把果皮放入垃圾桶中。
3、利用散步时间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的植物,重点观察秋天树叶的颜色变化。可组织幼
儿捡拾落叶,在 叶子上系上绳子,在户外活动时间玩“小小叶片来追我”游戏。
(三)
、家长与社区工作
1
、带幼儿去水果店观看各种水果,鼓励孩子自己选购不同品种的水果。
2
、在家给孩子提供参与洗水果、切水果的机会,与父母一起做水果沙拉或水果拼盘
3
、与孩子一起收集各种水果的图片,在相应的活动时带到幼儿园。
4、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摆一摆、比一比人和椅子、人和杯子、碗和勺子等一一对应
的比较活动,获 得比较两组物体的方法。
次主题三
蔬菜宝宝
(一)
、环境创设
1
、请幼儿收集各种蔬菜的图片,在活动室布置 成“蔬菜宝宝舞会”主题墙饰;与幼儿
一起将收集的蔬菜布置成蔬菜展,感知蔬菜的特征及多样性。
2
、把幼儿用水果、蔬菜印制的桌布及别的印章作品布置在墙饰上。
3
、自然角:种植大蒜放在自然角,引导幼儿观察其生长变化,并与教师 一起做简单生
长记录。
(二)
、生活活动
1
、每天进餐前,由教师向幼儿介绍食谱,引起幼儿食欲。
2
、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用餐方法,不挑食、不剩饭,养成良 好
的用餐习惯(如吃饭时要一手扶碗、一手拿汤匙。要细嚼慢咽,不要乱掉饭粒,轻拿轻放
等)
,可播放轻音乐,使幼儿能安静、愉快的进餐。
(三)
、家长与社区工作
1
、家长经常带孩子到菜市场买菜,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蔬菜。
2
、在家中多让孩子帮忙择菜,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凉菜和蔬菜沙拉。
3
、在家烹调饭菜时,家长可制作有微辣味道的食物,鼓励幼儿品尝。
4
、
与孩子共同进餐,
与孩子一起说一说菜的名称,< br>注意培养孩子荤素搭配的良好习惯。
5
、< br>孩子与家长一起准备多种蔬菜和辅助材料。
可先请幼儿想像某种蔬菜可以做成什么,
家长 再与孩子一起制作各种蔬菜玩偶,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蔬菜玩偶做完后,于
第二天带到幼儿园供 幼儿欣赏。
6
、在家里进行“什么都爱吃”的统计 活动。比一比周末两天内,爸爸妈妈和孩子谁吃
的食物品种最多最全。
10
七、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次主题一
糖果屋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活动五
活动六
活动七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活动五
活动六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活 动五
活动六
活动七
科学活动——糖果小屋
音乐活动——会跳舞的跳跳糖
美术活动——棒棒糖
数学活动——按大小分类
语言活动——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
健康活动——咕噜噜
体育活动
----
小鹅吃草
次主题二
水果精灵
社会活动——水果宝宝大聚会
音乐活动——苹果歌
数学活动——按长短分类
美术活动——水果宝宝穿新衣
体育活动
----
猫捉老鼠
美术活动——手工水果
次主题三
蔬菜宝宝
社会活动——我的蔬菜宝宝
音乐活动——毛毛虫挠痒痒
科学活动——种个蒜宝宝
体育活动——小白兔种青菜
数学活动——按高矮分类
语言活动——两个娃娃
美术活动——蔬菜印画
11
次主题一
糖果屋
教学活动一
糖果小屋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受糖果的多样性。
2
、尝试用糖纸打扮糖果小屋。
3
、体验分享糖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幼儿自带
2~3
种不同的糖果。
2
、每组一 张不同颜色的“糖果小屋”轮廓图(
4
开大小)
,做糖纸展板用。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糖果,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
说说糖果宝贝。
“糖果小屋”里的宝宝可真多呀!
(每位幼儿拿一颗糖果。
)你手中拿的是什么糖?(有
各种各样的糖,如棒棒糖、棉花糖、巧克力糖、水果糖、奶糖等。
)
2
、引导幼儿品尝甜甜的糖果,并用糖纸打扮糖果小屋。
(
1
)吃糖果。你吃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糖果吃到嘴里有什么变化?(变小了。
)
(2)
教师念儿歌:花纸包里,有个宝宝,剥开尝尝,宝宝变小。
(3)
请幼儿用糖纸打扮糖果小屋。
(4)
贴糖纸。请幼儿将糖纸贴在桌上“糖果小屋”的展板上。
(5)
幼儿与教师一起欣赏漂亮的“糖果小屋”
,体验共同布置
“糖果小屋”的乐趣。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喝水、漱口。引导幼儿养成吃糖后要漱口的卫生习惯。
区域活动
:
糖宝宝不见了
活动经验
知道在相同的水温中,白绵糖融化的速度比水果糖块要快。
活动材料
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杯、白绵糖、水果糖块、搅拌棒。
区域规模
设
2
个区,每个区
6
名幼儿。
活动指导
为幼儿提供白绵糖和各种水果糖糖块,引导幼儿观察其溶解变化。
12
活动延伸或生成: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13
教学活动二
会跳舞的跳跳糖
活动目标:
1
、能用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跳跳糖。
2
、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
《会跳舞的跳跳糖》歌曲磁带、挂图。
2
、实物跳跳 糖若干。
(
如果没有跳跳糖,可引导幼儿表现爆米花。
)
3
、幼儿用书第
1
册第
22~23
页。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品尝好吃的跳跳糖,充分感受跳跳糖在嘴里跳的感觉。
(出示跳 跳糖让幼儿品尝。
)这是什么?吃在嘴里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跳跳糖在嘴巴里是
怎样跳的?(幼 儿品尝后,与同伴相互交流吃跳跳糖的感觉,提示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
)
2
、放《会跳舞的跳跳糖》音乐,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跳跳糖跳舞的姿态。
(1)
欣赏歌曲《会跳舞的跳跳糖》
。
跳跳糖会怎样跳舞呢?
(2)
尝试用动作表现跳跳糖跳舞的姿态。
鼓励幼儿想出各种跳的方法,注意要有节奏,体现出跳的感觉。
(鼓励同伴间相互模仿
学习。
)
(3)
随音乐有节奏地模仿跳跳糖跳舞。
3
、带幼儿玩“开心跳跳糖”游戏。
(
1
)
(在 场地上已经画好一个圆圈。
)
“巨人”的嘴巴好大呀,今天“巨人”要邀请跳跳糖
到它 的大嘴巴里做游戏,一定很好玩。
(
“巨人”的大嘴巴可用彩虹伞代替,效果更好。
)
(
2
)教师和部分幼儿示范游戏的玩法。注意提醒幼儿要用各种跳的动作表 现跳跳糖跳舞
的姿态,听清音乐中跳跳糖什么时候跳进、跳出大嘴巴?(当唱到“跳到嘴里”时,幼儿< br>跳进大嘴巴;当唱到“不见了”时幼儿跳出大嘴巴。
)
(
3
)幼儿游戏。可分组游戏,便于调整幼儿的活动量;音乐可用《会跳舞的跳跳糖》
,也
可用《土 耳其进行曲》的第一段。
14
活动延伸或生成: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15
教学活动三
棒棒糖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压扁的技能,巩固团圆技能,发展手部肌肉动作。
2
、引导幼儿学习插棒、包纸等辅助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
1
、每位幼儿
1
团橡皮泥(或粘土、面粉团)
,
1
份牙签、糖纸,< br>1
块泥工板。
2
、每组
1
根棒棒糖,
2< br>块抹布,
1
只大盒子。
活动过程:
1
、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昨天,玩商店游戏的大班小姐姐 告诉我,她们商店里的棒棒糖快卖完了。我告
诉她,我们班小朋友的小手很能干,会做好多棒棒糖,大家 愿不愿意帮助小姐姐的商店做
些棒棒糖啊?
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一根棒棒糖,让幼 儿仔细观察,棒棒糖是什么的形状的?幼儿
观察、议论后,教师小结。
2
、引导幼儿回忆团圆技能,学习压扁、插牙签、包纸。
3
、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
、总结评价,作品展评。
活动延伸:
教师可安排在美术角活动中做烧饼、饼干等物品,以巩固压扁技能。
16
活动延伸或生成: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17
教学活动四
按大小分类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三个物体的大小,找出其中最大的和最小的。
2
、学习在三个物体中按大小分类。
活动准备:
故事《三只熊》的道具,三只大小不一的熊、盘子、汤勺、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1
、教师讲述“三只熊”的故事,引出课题;大小不等的三只熊 。教师依次出示大熊、
二熊、小熊向幼儿提问;哪只熊最大?哪只熊最小?教师再次提出三个汤勺哪个最 大?哪
个最小?
2
、引导幼儿说出三只熊该怎样分餐具,为什么这样分?
不这样分行不行
,
为什么
?
3
、请幼儿给三只熊正确的分餐具,并且一一说你是按什么分的?
活动延伸:
“给娃娃穿衣服”三个大小不一的布娃娃和三件衣服,请幼儿按大小给娃娃穿上。
18
活动延伸或生成: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19
教学活动五
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拥抱、亲吻、关怀是一种甜蜜的亲情。
2
、学习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
活动准备:
长围 巾、记录纸张、幼儿用书第
1
册第
24~25
页、
《给妈妈的妈妈送 甜蜜》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猜一猜小松鼠会送什么礼物?教师做简单记录。
(
1
)小松鼠要给她的妈妈送甜蜜,你们猜猜她会送什么礼物?
(
2
)教师用简单的图示加以记录。如:
“可能是糖”
,就画一颗糖,将幼儿讨 论的结果展
示在记录纸上。
2
、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感受甜蜜的亲情。
(
1
)教师结合挂图讲述故事。
妈妈的妈妈是谁?
妈妈送给外婆什么礼物?外婆心里觉得怎么样?(出示长围巾)
小松鼠送给外婆什么礼物?外婆心里觉得怎么样?
(
2
)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教师再次完整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教师讲述故事时速度可放慢,注意用语气、语调等方式来建立味觉的甜与情感体验的
“甜”之 间的联系。
)
(
3
)小松鼠并没有送给外婆圆糖、巧克力等礼物, 外婆为什么还那么高兴?(结合记录
纸上的小朋友猜到的礼物谈)
3
、拓展、迁移经验,鼓励幼儿把甜甜的爱送给更多的亲人。
(
1
)老师拥有你们这些可爱的小朋友,好幸福呀!你们可以送给老师什么样的甜甜的爱
呢?(鼓励 幼儿给老师送甜蜜的礼物:拥抱、亲吻、说一说甜蜜温馨的话等。
)
(
2< br>)说一说:甜甜的爱还可以送给谁?送给他们什么样的甜甜的爱?(鼓励幼儿回家后
向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
)
区域活动:
我爱我家
活动经验
感受歌曲温馨的情感。
活动材料
《我爱我家》歌曲磁带。
区域规模
全体幼儿。
活动指导
请幼儿听音乐自由地做动作,也可跟唱,感受歌曲温馨的情感。
20
活动延伸或生成: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21
教学活动六
咕噜噜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多吃甜食对牙齿不好。
2
、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养成饭后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漱口杯、黑芝麻糖若干、脸盆若干个。幼儿用书第一册第
26
——
27
页。
活动过程:
1
、
欣赏故事《小熊拔牙》
1~3
段后提问:
妈妈为小熊买了多少糖?
妈妈对小熊说了什么?
小熊是怎么做的?
2
、引导幼儿边品尝芝麻糖边自由讲述。
小熊吃了一块糖,真香呀!老师也给每位小朋友带来了一块糖,请小朋友品尝呢。
引导幼儿边品尝芝麻糖边自由讲述:芝麻糖香不香?黑忽忽的颗粒是什么?
3
、欣赏故事
4~5
段,并提问:
小熊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小熊的牙齿怎么了?
(
请幼儿学一学牙 疼的样子。
)
为什么会这样?(多吃甜食对牙齿不
好。
)
4
、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幼儿发现吃完东西会有残渣留在牙齿上,掌握正确的漱口方
法。
(
1
)小熊吃糖多了引起了牙痛。小朋友刚才也吃糖了,怎么办呢?(引导幼儿 观察同伴
的嘴巴和牙齿,发现芝麻糖粘在牙齿上的现象。
)
(< br>2
)引导幼儿用漱口的办法把粘在牙齿上的东西吐出来,让幼儿观察吐出的残渣。
①“咕噜噜”漱漱口。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
;
让水在嘴巴里“咕噜噜”地唱歌,< br>然后吐出脏水。
(可让幼儿用矿泉水漱口,防止吞下生水。
)
②让幼儿看看自己吐出的残渣,告诉幼儿吃完东西后要漱口。
22
活动延伸或生成: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23
教学活动七
小鹅吃草
教学活动七
小鹅吃草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在斜高
15
—
20
厘米的斜坡上走上走下,发展幼儿平衡能 力。
2
、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
、斜高
15
—
20
厘米的 长斜坡二至四块。
(用平衡板代替时,宽度不少于
25
厘米)
2
、在斜坡的一端画上小草。
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
幼儿四散跟着老师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小白鹅,扑通扑通跳下 河”边做模仿动作:小
鹅走,小鹅叫,小鹅游泳,小鹅理毛,小鹅转圈,小鹅捉鱼等。
2
、基本部分
(
1
)新授游戏“小鹅吃草”
。
分配角色,交代游戏玩法。幼儿站成两路纵队扮演小鹅,教师扮演鹅妈妈,提醒“小
鹅”看清“ 鹅妈妈”是怎样走过斜坡的。
“鹅妈妈”
:
“小鹅,小鹅叫哦哦,摇摇摆摆走上
坡,脚步走稳下了坡。
”边念儿歌边做示范动作。
(
2
)
“鹅妈妈”
:
“孩子们,你们走过斜坡到草地上去吃草吧!
”
“小鹅”依次 走上斜坡
并模仿小鹅吃草的动作。
“鹅妈妈”
:
“天黑了,小鹅快快回来吧!
”
“小鹅”回到原处。
(
3
)游戏 反复进行
2
—
3
次。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上坡下坡时身体不要摇晃。
(
4
)小结。
表扬本领练得好的幼儿。
3
、结束部分
游戏“小鹅小鹅真爱玩”
。
游戏开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
“小 鹅小鹅真爱玩,摸摸围墙(或大门、攀登架等物)
走回来。
”说完,幼儿向指定方向 游去,必须摸到指定物体再走回到老师身边。游戏进行
1
—
2
次结束。
活动延伸:
此游戏可在户外体育活动时继续进行,或在散步时间利用自然地形练习。
24
活动延伸或生成: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25
教学活动七
次主题二
水果精灵
教学活动一
水果宝宝大聚会
活动目标:
1
、能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了解其颜色、味道等特征。
2
、能够自己剥香蕉和橘子,喜欢吃多种水果。
活动准备:
1
、请幼儿自带
1~2
种水果来园。教师准备当地可见的其他水果。
2
、篮子若干个。
3
、切好的水果拼盘一个。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观察几种常见的水果的典型特征。
(
1
)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苹果、橘子、香蕉、梨等)
。
鼓励幼儿正确说出其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几种常见的水果的典型特征。如:
xx小朋
友带来的是什么水果?(香蕉)向香蕉宝宝问个好吧!香蕉宝宝长得什么样?是什么颜色
的?什么味道的?
(
2
)共同观赏几种其他水果。
出 示几种水果,如:猕猴桃、哈密瓜、火龙果等。
(此环节教师可结合当地情况来选
择)你认识它 们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2
、组织幼儿按名称将水果分类。
送水果宝宝回家。请幼儿将苹果、橘子、 香蕉、梨等分类放在相应的篮子里。
(如:
教师可在一篮子前放置苹果,幼儿就将所有的苹果都 放在此篮子中。
)
3
、鼓励幼儿练习剥香蕉皮、橘子皮等,并品尝多种美味的水果。
(
1
)说说水果的吃法。
这些水果怎么吃?请幼儿说出苹果、橘子、香蕉、梨等吃法。
(香蕉、橘子要剥皮以后才能吃,苹果、梨要洗干净后要吃或洗干净后削皮吃)
。
(
2
)教师和幼儿一起洗手。
(
3
)幼儿自己练 习剥香蕉、橘子并品尝。
(也可请幼儿品尝事先切好的水果拼盘或现场
洗、切火龙果、猕猴桃等 让幼儿品尝)
。
(
4
)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品尝了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活动延伸:
制作水果沙拉
26
活动延伸或生成: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27
教学活动二
苹果歌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
、感受、表现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均匀节奏。
活动准备:
苹果树墙饰
活动过程:
1
、出示苹果树墙饰,学唱新歌。
(
1
)出示苹果树墙饰 ,教师一边有节奏的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
来”
,一边做采摘苹果状。
(
2
)教师带着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
3
)教师带着幼儿随琴声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
4
)教师带着幼儿歌唱。
2
、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充分感受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
(
1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做摘苹果的动作。
(
2
)引导幼儿边唱边拍身体的有关部位,如拍头、拍肩等。
活动延伸
:
可引导幼儿替换歌词。
(
1
)
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是什么样子的?
(
2
)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名称编进歌曲中,并与大家一起唱出来。
28
活动延伸或生成: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29
教学活动三
按长短分类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分物体长短的差异,学习按长短分类。
2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3
、引导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工具。
活动准备:
1
、动物卡片即事物片若干,塑料小筐两个
2
、长短不同的雪糕棒,铅笔若干,长短不同的玩具
活动过程:
1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铃声做拍手游戏,通过活动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戴上 动物头饰做谁的脖子长,谁的脖子短的游戏,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设计问题,提
出问题让幼儿回答,初步 感知物体长短。
2
、出示实物贴绒卡片,引导幼儿观察。
“卡片上的物体谁 长谁短?请小朋友找一找,
然后把长的贴在一起,把短的贴在一起,让幼儿辨别怎样分长短。
3
、引导幼儿做“给物品找家的游戏”
。教师把准备好的长短不同的物品放在一起,然
后让两个幼儿把长短不一样的物品拣出来分类放在指定的筐内,看谁找的又对又快,并及
时鼓励 ,此有戏可轮番进行,以此认识对长短的概念认识。
4
、教师讲评小结:
活动延伸
: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哪些东西长、哪些东西短。进行实际感知。
30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3: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324.html
-
上一篇:食物的性能和饮食作用
下一篇:饮食与健康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