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二科
张力性气胸
病理病因
张力性气胸指胸膜腔的漏气通道呈单向活瓣 状,
吸气时胸膜腔内压降低,
活瓣开
放,气体进入;呼气时胸膜腔内压升高,活瓣关闭 ,气体不能排出,创伤性气胸
的肺、
支气管,
胸壁损伤创口可呈单通道活瓣膜作用,< br>自发性气胸的胸膜破口也
可形成这样的活瓣作用。
发病机制
由于气体持续进入胸膜腔而不能排出,
使胸膜腔内压力持续升高,
造成以下改变:
① 患侧肺
脏被完全压缩萎陷,
从而完全丧失通气和换气功能;
②纵隔持续向健侧移位,< br>纵隔移位使与
心脏连接的大血管发生扭曲,
影响血液向心流动;
③健侧肺脏部分 被压迫,
影响健侧肺的通
气和换气功能。
当胸膜腔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 br>气体通过壁层胸膜或纵隔胸膜进入纵隔或胸壁,
产生纵隔气
肿或患侧胸部、头、面、颈部 的皮下气肿,皮下气肿标志胸膜腔内气体蓄积的程度,同时亦
可以减低胸膜腔内的压力。如治疗不及时, 会造成气体交换严重受限,
静脉回流受阻,
心排
血量下降,组织缺氧。病人伤侧胸廓饱 满,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和休克。
检查:
辅助检查:
1.X
线表现
胸片是诊断气胸最可靠的方法,可显示肺萎陷的程 度、肺部情况、有无胸膜粘
连、
胸腔积液及纵隔移位等。
胸像上显示无肺纹理的均匀透 亮区的胸膜腔积气带,
其内侧为
与胸壁平行的弧形线状肺边缘。
少量气体往往局限于胸 腔上部,
常被骨骼掩盖,
此时嘱病人
深呼气,使萎陷的肺更为缩小,
密度增高 ,与外带积气透光区形成更鲜明的对比,
从而显示
气胸带。大量气胸时,患侧肺被压缩,聚集在 肺门区呈球形阴影。有些病人在
X
线胸片上
可以见到肺尖部肺大疱;
在血气胸 存在时,可见液气平面;当胸内存在粘连带时,
萎陷的肺
失去均匀向肺门压缩的状态,在
X
线胸像上显示出不规则状压缩或肺压缩边缘呈分叶状;
患侧膈肌明显下移,气管、心脏向健 侧移位;合并纵隔气肿时,可见纵隔和皮下积气影。
根据
X
线胸 像,大致可计算气胸后肺脏受压缩的程度,这对临床处理气胸有一定指导意义。
Kircher
提出简便计算法: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推算,当积气带宽度相当于患侧胸廓宽度
1/4
时,肺被压缩大约
35%
;
当胸内积气带宽度相当于患侧胸廓宽度的
1/3
时,肺被压缩
50%
;当胸内积气带宽度相当
于患侧胸廓宽度的
1/2
时,肺被压缩
65%
。根据气胸量的多少可把气胸分为
3
类 :小量气
胸
(
<
20%)
、中量气胸
(20%
~< br>40%)
、大量气胸
(
>
40%)
。
在临 床上,
气胸有时不易识别。
例如,
急症或外伤病人在仰卧或半卧位时用便携式放射照相
机所摄的胸片可能使气胸征象模糊不清,
尤其在肺尖或肺野外侧区域积气不会显示出气胸征象;
由于胸膜疾病、
胸部外伤或既往手术引起的多处胸膜粘连可表现为局限性气胸,
容易与
肺大疱或大泡性肺气肿相混淆。
2.
胸部
CT
扫描
能清晰显示胸腔积气的范围和积气量 、
肺被压缩的程度,
在有
些病人可以见到肺尖部肺大疱的存在,同时胸部
CT
还能显示胸腔积液的多少。
尤其是对含极少量气体的气胸和主要位于前中胸膜腔的局限性气胸,
在
X
线胸像
上容易漏诊,而
CT
则无影像重叠的弱点,能明 确诊断
症状体征
1.
呼吸困难
气 胸发作时病人均有呼吸困难,其严重程度与发作的过程、气胸的类型、肺被
压缩的程度和原有的肺功能状 态有关。
张力性气胸的病人可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单侧闭合性
气胸,
在年轻的 呼吸功能正常的病人,可无明显的呼吸困难,
即使肺被压缩>
80%
,亦仅能
在活动时稍感胸闷,
而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老年病人,
肺被轻度压缩就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急性发作的气胸,症状可能更明显,而慢性发作的气胸,健侧肺脏可以代偿性膨胀,
临床症状 可能会较轻。
2.
胸痛
常在发生气胸当时出现突然尖 锐性刺痛和刀割痛,与肺大疱突然破裂和肺被压缩的
程度无关,
可能与胸膜腔内压力增高、壁层 胸膜受牵张有关。
疼痛部位不肯定,可局限在胸
部,亦可向肩、背、上腹部放射。明显纵隔气肿 存在时,可出现持续的胸骨后疼痛。疼痛是
气胸病人最常见的主诉,而且在轻度气胸时,可能是惟一症状 。
3.
刺激性咳嗽
自发性气胸时偶有刺激性咳嗽。
4.
其他症状
气胸合并血气胸时,如出血量多,病人会心悸、血压低、四肢发凉等。张力性
气胸时,患侧肺被极度压 迫,同时纵隔亦向健侧移位,病人除了高度呼吸困难外,
临床上还
会出现发绀、血压下降、甚至 窒息、休克。合并皮下气肿时,病人前胸、颜面部肿胀,纵隔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23:1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2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