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舌象图解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8 21:32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膀胱炎怎么治疗)
正常舌象
:舌体柔软,活动自如,
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 白苔,常描写


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 脉络组织。舌苔,
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

胃中生气

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
消化机能正常)
,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 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
的盛衰,
气血的调和,
津液的 存亡,
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
察舌苔的变化,
即可知脏腑盛衰
(内脏器官病变)
、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

1
)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

2
)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

3
)脾虚湿浸,
多舌质淡白胖嫩,
边有齿痕,
又有裂纹。
治宜滋补阴精,
益气生津;
补脾渗湿;
补阴 泻火;
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 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
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 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
使舌的纵纹 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
舌的深裂纹则
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 br>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
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
·
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 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图解:胖大舌
:
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胖大舌亦有古籍将其与肿胀舌合论。实则,大舌是由脾之阳气 虚衰,或兼寒湿而致舌体胖大,虚浮,
嫩软色淡,常有也痕,属虚,当与肿胀舌区别而论。


胖大舌主病:



1
)脾虚,证见舌体胖 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
腹满便溏,
脉虚缓或 迟弱。
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
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
若谈白胖嫩,
舌面水 滑,
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水湿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气,方宜八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类。


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




2
)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 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
色晦暗或晃白,
脉沉迟或沉细,
治直温阳利水,
用金 匮肾气丸、
真武扬之类,
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
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 ,湿热痰饮上溢所致。治宜化湿逐痰,



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舌象。




图解:齿痕舌
:
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 同见,多属脾虚
,
主虚证。若舌质淡白
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齿痕舌的成因,
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
受齿列挤 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
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 肉松弛,张口不足,
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


——
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


——
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
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丙型:



1
)气虚型:脾气 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
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 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治
则:补中益气。



2
)阳虚型:

主怔:
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 津,
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白
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 ,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
或见浮肿,脉沉微。治则:辛温补阳




图解:薄白苔铺于舌面,颗粒均匀。干润适中。


主病及相关研究:



薄白苔
,
舌色 淡红清润,为正常情况下最常见之舌苔,当为

胃中生气所现




薄白苔的形成,
主要由于口腔咀嚼、吞咽与唾液.饮食的综合作用,
使舌粘 膜丝状乳头间的物质与角
化上皮不断被清除脱落,使舌苔仅有薄白一层。

但当风寒、风湿、
寒湿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
风、寒、暑、湿、燥、
火)

病尚在表(表浅或初期)

还未里传(加重或发展)
,且病邪(病情)较 轻,脏腑之气(内脏功能)未伤时,舌苔多见薄白苔。
故有

薄白苔主表
”< br>之说。


《辨舌指南》中说

凡舌苔白润而薄,邪在卫 分(中医按卫、气、营、血由浅入深划分病情深重的四
个层次,卫分为最轻的层次。

,可汗(发汗法)

......
如麻黄羌活之类


常见 的舌苔薄白而润滑,舌
质正常
,
多属外感风寒症,若伴有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头项强 痛.无汗或少汗,脉浮紧,则可用散
风寒解表的麻黄汤加减;
若舌质红,
苔薄白而润,
属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化热,
可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图解:薄白干苔:白苔薄铺舌面,津液较少而苔偏干燥。

主病及相关研究:



薄白干苔由于肺脏津气两伤,气虚则无以化津,津少则无以润舌.苔势因失濡养而干燥。


主病多为风温入肺,邪气伤肺,或为阳虚不能化津上润,肺之气津两伤;前者当清润化燥,< br>;而后者
当益气生津。




图解:
厚白腻苔:
舌象为苔色白而厚,
颗粒坚紧或疏松,
可布满全舌,
亦可边尖较薄 ,
中、
根部较厚。


主病及相关研究:

厚白腻苔多由中焦脾胃的阳气不振,以致饮食停滞,或为湿浊痰积之候。

《辨舌指南》


舌苔白腻,
胸隔闷痛,
心烦干呕;
时 欲饮水,
水入则吐,
此热因饮郁,
宜辛淡化饮。



厚白腻苔主病:主湿、主痰、主寒。


由外感寒湿之舌苔白腻,
为感受寒湿之邪。寒则令色白,
湿则主腻苔;因寒湿在表,故舌苦可呈薄白
而腻,治当温散寒 湿。


由湿阻膜原之舌苔白腻,
为感受湿热病毒所致,亦可因湿浊内蕴 又复感外邪引发;
湿热由表入里,蕴
伏于膜原之间。阳气被郁,湿浊上泛而见白厚腻而干之舌苔 ,或白如积粉。治宣化湿辟浊兼清热。


由寒饮内停之舌苔白腻,为脾阳不振, 水饮内停所致舌苔白而厚腻,或水滑。治宜温阳醒脾行水。


值得往意的是,热 因饮郁,
水饮湿浊之邪盛于外而上溢于舌,使舌苔白而厚腻,
并不现黄苔;然毕竟
中郁 有热邪,故可见心烦干呕,时欲饮水,当辨这种病变不同于湿热郁蒸之现黄苔。


临床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等重症病人的舌象。


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图解:白苔燥裂舌象为苔色白,可薄可厚,颗粒粗糙而疏松,干燥且质硬,望之如砂石,扪之 糙手,
即为白糙苔,若颗粒较细,质地板硬,巳布有纵横裂纹,称白苔燥裂。


主病及相关研究:

白苔和燥裂两者亦可同现于舌面,故统称白苔燥裂。
总因内热暴起,津液暴伤所致。多见于急性温热
病,燥热暴起,津液暴伤,
真阴将竭,
而苔色尚未及转黄之时,
若苔虽白裂,却不甚干,常见于暑温,
暑热伤气,内夹湿浊。


《舌鉴辨正》


白苔燥裂舌,乃因误服温补,灼伤真阴,无黄黑 色者,真阴将枯竭舌,舌上无津,苔
已干燥,故不能变显他色。



白苔燥裂主病,主暴热伤津;治宜生津泻热;主暑热伤气,内夹湿浊,治宜清暑益气。


临床多见于外感热病和急性传染性疾病人的舌象






图解:黄腻苔:舌象为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加黄色粉末调涂舌面。


主病及相关研究:



黄腻苔由邪热与痰涎湿浊交结而形成。苔黄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


黄腻苔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治宣清热,化湿,祛痰。


另外,辨黄腻苔;尚应注意结合舌质合参。


——
若淡红舌,黄苔满布舌面,苔色润泽不燥;边尖兼少许白苔,因外邪传里化热, 进入阳明胃腑而
生。主病,热入阳明证,气分湿热症,肝胆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种发热疾病.
治 宜清热解毒,疏通表
里。


——
若红舌,黄腻苔,中厚而边薄 ,紧密细腻,根部尤甚,则多因热痰互结,或湿邪入里化热,或温
热之邪结于胃肠,尚未至阳明燥实。< br>

——
若舌色深红发绎,则又为营热深重之候;
主病;热痰互结 .中焦湿热;
胃肠宿食。
治宜清热化湿,
涤淡导滞。


——
若紫舌,灰黄厚苔,苔润而不燥,即为寒热错杂,热从寒化,或寒从热化之危重之候,多因为热< br>病不愈,心阳暴衰,停痰厌饮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热;盛夏炎热,恣食生冷而发中寒霍乱;
阴盛于内,逼热上浮;
素体内有瘀血.又感邪化热;故主病为真寒假热,心肾阳衰,
霍乱吐泻 ,哮喘
诸证。治宜温通心肾,回阳救迎;清热化池;活血化瘀。


——
若紫暗舌,黄腻苔,舌体胖,舌面满布黄苔.夹有白苔,中根较厚,其色黄而厚腻,其形成可因
阴证央食,
可因痰湿内郁,
可因寒邪凝滞,
可因湿食阻滞中焦,气血郁阻,
亦 有湿热与胃肠糟粕搏结
之证。治宜温阳健脾,活血消积。


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胆囊炎,尿毒症等病人的舌象。


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图解:黄燥苔舌象为苔色黄干而少津(津液)
,属邪热伤津之病变。


主病及相关研究:

黄燥苔
:
成因有数种:



1
)苔薄黄而干,为病初外邪化热入里,邪热伤津;



2
)苔黄而干燥,为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3
)舌苔干色黄,满舌厚积,为实热里证;



4
)若苔色老黄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为表邪已解邪气内传.结聚脏腑。



5
)若病后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浅,干而少津,则为邪热虽退,津犹 未生之候。


黄燥苔主病:邪热传里,治直泻热清里。气分热盛津伤,
宜辛寒清气,泄热保津。实热里证,邪热结
脏腑。宜苦寒攻下以泄热救阴。热退津伤,治宜甘寒生津。< br>

因黄燥苔多合并有复杂的主病,所以用药也要根据病情来定。




图解:黄苔是常见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见到黄苔。


主病及相关研究:



黄苔正常人中所见的苔主要为薄黄苔,薄黄腻苔。厚黄腻苔发生随年龄而增长。


黄苔颜色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多分布于舌根及正中间部分,亦可满布全舌,同时,如前所述,黄苔也可与其他苔色如白苔兼见,而各种黄苔中又有厚薄、润燥、腐腻不同。


黄苔主病,主脾胃病、主里证、主热证。
《百鉴辨正
·
黄苔总论》认为黄苔, 表里实热症有之,表里虚
寒证则无。
邪热熏灼令苔现黄色,
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 焦黄为热结。
外感病舌苔由白转黄为表
邪入里而化热,在伤寒则属阳明;在温病则属气分。而表 证、虚寒证亦可见黄苔:若薄白带淡黄苔,
为风热表证或风寒在表化热,若淡黄厚苔,
为胸腔湿 热,气滞不宣;
若舌谈胖嫩,苔黄滑润.为阳虚
水混下化、因此说,黄苔主里是基本的,但不足 绝对的。


黄苔形成机制的现代研究:

1
)黄苔形 成与体温升高有关;

2
)黄苔与炎症感染有关;

3
)黄 苔与消
化道功能紊乱有关;

4
)黄苔与古苔微生物有关。


总之,
研究者们认为,黄苔与感染炎症及发热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关系最大,由干舌 局部丝状乳头的
增殖,口腔唾液腺体分泌减少.加上局部着色作用,舌的局灶性炎症渗出,以及产色微生 物作用,共
同形成黄苔。


由于黄苔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也很多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


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图解:舌上苔呈黄色,薄黄苔薄白中带有浅黄苔,色淡黄。


主病及相关研究:

薄黄苔
:
黄苔是常见的病理舌苔,
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见到黄苔。常见的黄苔主要为薄黄苔,薄黄腻
苔。厚黄腻苔发生随年龄而增长。< br>

薄黄苔多由白苔转来,示病变已由寒(六淫中的寒)化热.由表入里(病情加重 或病期延长)



《伤寒论本旨》中说:

凡现黄苔 浮薄色谈者,其热在肺,尚未入胃。

其中,言肺,指肺气所主之卫
分(中医按卫、气 、
营、
血由浅入深划分病情深重的四个层次,
卫分为最轻的层次。

即病犹在表
(表
浅)
;言胃,指里(深层)证。


— —
若薄黄而润苔,多由表邪初入里,里热不甚(不严重)
,津液未伤;治当清热透表(把病邪从 表
浅的卫分通过发汗驱逐出去)



——
若薄黄而干 苔,则当辨(分辨)病人不恶不怕)寒反恶热(反而怕热)
,为伤寒外邪初入(刚刚
进入)阳明(胃)
之里,或温热之邪欲入(要进入)气分,
为胃家热而未实
(胃中有热但 并不太重)


热邪伤津之证。宜甘寒轻剂以濡养津液;


——
若薄白而带浅黄苔,为风热在表或风寒化热,当辛凉解表。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21:3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2862.html

舌象图解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