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 发布
.1993
年,中华医学会中
医妇科专业委员会编著《中医妇科诊疗指南》
。
(
1
)主要症状:月经周期及经量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
7
天以上但少于
15
天,连续
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 br>2
)次要症状:①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②或色
鲜红 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③或经
色深红,混杂黏液 ,阴中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腹胀痛,四肢沉
重,全身乏力;④或经色淡红, 质清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
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
3
)舌质淡红或红、或舌紫黯有瘀点,
苔薄白或黄或少苔或黄腻,脉沉弦涩,或细数,
或脉滑数,或沉细弱。
具备疾病诊断中(
1
)
,和
/
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
1
~
2
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
.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
.2002
年,
《临床诊疗指
南
-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年,
《妇产科学》
.
乐杰主编
.
人民
卫生出版社
.2009
年。
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 出血—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月经周期有排卵,
黄体发育良好,
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
下降缓慢。
(二)证候诊断
1
.血瘀证:经行时间延长,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 ,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
舌紫黯,有瘀斑,脉沉弦涩。
2
.阴虚血热证 :行经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
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 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3
.湿热蕴结证: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深红, 混杂黏液,阴中灼热,或伴有阴痒,
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舌质偏 红,苔黄腻,脉滑数。
4
.气虚证:经行时间延长,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面色 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
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
.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调经。
推荐方药:桃 红四物汤(
《医宗金鉴》
)合失笑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加减。桃仁、
红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蒲黄、五灵脂等。
中成药:益母草颗粒、龙血竭胶囊、云南白药胶囊等。
2
.阴虚血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推荐方药 :两地汤(
《傅青主女科》
)合二至丸(
《医方集解》
)加减。生地、地骨皮 、玄
参、麦冬、阿胶(烊化)
、白芍、女贞子、旱莲草等。
中成药:裸花紫珠片、葆宫止血颗粒、宫血宁胶囊等。
3
.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调经。
推荐方药 :固经丸(
《医学入门》
)加减。龟甲、黄芩、白芍、椿根、白皮、黄柏、香附
等。< br>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等。
4
.气虚证
治法:补气健脾,固冲调经。
推荐方药:举元煎(
《景岳全书》
) 加减。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等。
中成药: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二)针灸治疗
1
.艾灸
取穴:艾灸隐白(双)
、大敦(双)
、三阴交(双)
。可同时取三个穴位或隐白、大敦可
交替灸治,每日< br>3
次。适用于经期延长月经期气虚型。
2
.针灸
(
1
)针刺断红穴:
断红穴是经外奇穴,在手背第二、三掌骨间,
即八穴之上 都穴取穴。
常规消毒后,
用毫针快速刺入断红穴,
进针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
1 .5
~
2
寸,
留针
2O
~
25min
,< br>每日
1
次。针刺断红能减少阴道出血,适用于各种证型经期延长。
(
2
)体针疗法:
取穴:虚证则补虚扶正:关元、三阴交、肾俞。 气虚加气海、脾俞、膏肓俞、足三里;
阴虚加然谷、阴谷。针刺用补法,酌情用灸。
实证则泻其实邪:气海、三阴交、隐白;血热加血海、水泉;湿热加中极、阴陵泉;血
瘀加地机、气冲、 冲门。针刺用泻法。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疗 效评价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卫生部发布,
2002
年)
1
.疾病疗效评定
疗效指数
(
n
)
=
治疗前积分
-
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
×
100%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20: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