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内科患者发生肺栓塞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
摘要】肺栓塞(
pulmonnary embolism
,
PE
) 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
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症,包括肺血栓栓塞 、脂肪栓
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75% ~90%
的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栓。 肺栓塞病死
率高,严重的肺栓塞会使患者短期内死亡,病死率在美国高达
20%
。肺栓 塞病因
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误治。研究显示:死亡前诊断为肺栓塞
的仅32%
,被临床考虑肺栓塞的仅
45%
。
PE
后果严重,给病人 带来痛苦并增加病
人的费用和住院时间。
【关键词】心内科患者;肺栓塞;相关因素;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63.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867
(
2016
)
-07-328-02
心血管患者常常具备以下高危因素:各种介入治疗 本身及术后伤口疼痛的应激反应容易
形成血栓;危重患者需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各 种介入治疗引起血管内
皮受损易形成血栓;同时患者高龄且合并肺部疾患,均为
PE
的 高危因素。因此,为提高护
士对肺栓塞的认识、掌握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并能积极处理和抢救肺栓塞,特综 述如下:
1
、肺栓塞发生的相关因素
1.1
各种基础疾病导致的长期卧床
连续卧床
7
天,血流速度减慢到最低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与卧床时间相关。年
龄的致栓塞机制尚不 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肌张力减低、基础疾病增
加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弱等因素 有关。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恶性肿瘤等疾病增多,制动及疾病本身均导致血 液高凝状态,使得老年
PE
的发生率明显升
高。慢性心肺疾病是肺血栓栓塞的主要危险 因素,
25%
~
50%
肺栓塞患者同时有心肺疾病,并
发于心血管疾 病者占
12%
,特别是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尤易发生。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上80%以上肺栓塞属于 血栓栓塞,其中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的血栓占95%以
上。来自于静脉系统的
PE
为 血液淤滞、血液粘滞度增加和静脉壁损伤三种组合参与的的结
果。国外报道约
82%
的
PE
患者发现有深静脉血栓。近年来,国内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
(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已成为
PE
发病的主要基础病因。有 资料表明,
PE
患者合并
下肢
DVT
的发生率
44%
,其中
76%
发生于近端深静脉内;而下肢
DVT
患者合并
PE< br>的发生率
63%
。由于心血管疾病中,特别是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缺陷,加之病情的特 殊性卧床时间
相对较长,提高了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因素。
1.3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脏病为我国肺栓塞的最常 见原因,占
40
%。遍及各类心脏病,合并房颤、心力衰竭和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 发病率较高。以右心腔血栓最多见,少数亦源于静脉系统。细菌性
栓子除见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外, 亦可由于起搏器感染引起。前者感染性栓子主要来自
三尖瓣,偶尔先心患者二尖瓣赘生物可自左心经缺损 分流进入右心而到达肺动脉。目前急性
冠脉综合症(
acute coronary synd romes
,
ACS
)合并急性肺栓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ACS
患 者
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部分患者进食少、血容量不足、血流缓慢等均使血栓形成的风险增
加 ,患者下床活动早期血栓脱落形成
APE
;大部分
ACS
患者同时伴有高脂血 症,具备高凝状
态,加上手术刺激,容易引起血栓形成。
ACS
患者伴慢性心力衰竭常 由于入院前长期卧床休
息,双下肢出现水肿,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
、临床护理
2.1
紧急救治
立即置病人于平卧位,高流量吸氧,严密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予溶栓治疗,
溶栓治 疗可使急性
PE
受阻的肺动脉全部或部分再通,恢复肺组织灌注。采用尿激酶溶栓时
用
0.9%
氯化钠溶解,现配现用;低分子肝素必须在脐上下
5cm
、脐左右< br>10cm
范围内,注射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7: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2623.html
-
上一篇:肺栓塞的心电图改变S1Q3T3
下一篇:预防“深静脉”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