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DNA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8 15:59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会阴长疖子)
DNA
人类基因组
DNA
的提取

【实验目的】

1
、学习人类基因组
DNA
的提取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应用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仪器。


【原理】
< br>哺乳动物的一切有核细胞都可以用来制备
DNA
,除特殊要求外,白血球、肝或脾组织是

最常用的材料。
原始材料较少或较难获得时(如羊水细胞)
,还必须经过细 胞培养来获得足

够量的细胞;有时为了简便易行起见,还可以无创伤地采集材料,如用口腔上皮脱落细胞、

发根细胞。

一般真核细胞基因组
DNA

107-9bp
,可以从新鲜组织、培养细胞或低温保存的组织细胞中提取,
常是采用在
EDTA以及
SDS
等试剂存在下用蛋白酶
K
消化细胞,
随后用酚抽提而 实现的。
这一方法
获得的
DNA
不仅经酶切后可用于
Souther n
分析,还可用于
PCR
的模板。



一、材料

一份提取总
DNA
的细胞或组织





1.5ml
Eppendorf
管、微量移液器与 吸头、
15ml
离心管、三角瓶(
500

1000ml



二、设备


离心机、电子天平、恒温水浴箱、紫外分 光光度计、电泳仪、电泳槽、凝胶成像仪、微波炉或
沸水浴、透射紫外灯。

三、试剂


1
.细胞核裂解液
(STE)

0.1 mol/L NaCl

10mmol/L Tris-HCl

1mmol/L EDTA
2

0.8%

W/V
)标准琼脂糖;

3

0.5×
TBE
缓冲液

4
.其他试 剂:
TE
缓冲液或重蒸水、氯仿
/
异戊醇(
24:1
V/V

、异丙醇或无水乙醇、电泳加样缓冲
液、溴化乙锭(
EB


四、操作步骤(酚法抽提染色体
DNA


(一)
DNA
的提取

1.
采集口腔粘膜脱落细胞,用舌 头舔颊粘膜上颚、用牙刮颊部,嘬咀,用分泌出的唾液反复漱口;
将唾液吐到杯中。用生理盐水洗涤,< br>2000rpm
离心
10
分钟,倒掉上清;重复
1
次。

2.

沉淀中加
1ml 1
×细胞核裂解液
(
STE
)
,混匀,再加
350
?
l STE

150
?
l 10% SDS
,摇匀,至出现
粘稠透明状。加
10
?
l 20mg/ml< br>蛋白酶
K
,摇匀。
37
℃温箱过夜或
50


3~4
小时。

3
.加等体积饱和酚,轻摇混匀
10
分钟,室温
2000rpm
离心
10
分钟,去除蛋白和
SDS的沉淀。

4.

小心移上清至另一离心管,加等体积氯仿混匀
5
分钟,室温
2000rpm
离心
5
分钟。

5.

小心移上清,若上清不清亮透明,则用等体积氯仿再抽提一次。

6.

将上清移入另一离心管中,
沿离心管壁向
DNA
溶液 中加入
2.5
倍体积的无水乙醇,
轻轻摇动离心
管混和至体系完全均一,见白 色絮状
DNA
。用移液器吸头挑出
DNA
沉淀,在新配制的
70%< br>乙醇洗
二次,室温干燥
5
分钟,再将
DNA
溶于
20 -100
?
l TE
中,测
OD
值。

7. TE
溶解的
DNA
,在
4
℃下可保存一年,如要求长期保存,则需加2
倍体积无水乙醇置
-70
℃保存。

2.

电泳鉴定

取样品
1
μ
l
、电泳缓冲液
5
μ
l

6
×加样缓冲液
1
μ
l
( 含溴酚蓝和二甲苯青
FF
指示剂及甘油)
,混
匀,在
0.8%
琼脂糖凝胶上进行水平板微型电泳,用噬菌体
λ
DNA
作为标准。
DNA< br>区带应比较集中,
泳动速度与
λ
DNA
相同或稍慢,证明分子量均
>50kb
。一般见不到泳动速度比溴酚蓝快的
RNA

带。
如果
DNA
不成区带,
而是散开分布在
λ
DNA
与 溴酚蓝之间,
则说明
DNA
已经被降解成小分子,
不能再用来进行限制性内切 酶图谱分析。

五、

注意事项

1.

酚抽提时如果上清液太黏,不能和蛋白质分开时,可加入适量
STE
稀释,然后再用酚抽提。< br>
2.

保温可在
45~55

范围内进行。

3.
真核生物的
DNA
分子很大,机械张力极易引起
DNA
分子的断裂,因此 抽提
DNA
时动作不可
过猛;溶液转移次数要尽量减少,而且转移时一定要用粗口径滴 管,

以防机械力(震动)将
DNA
分子打得太碎。

4.

沉淀
DNA
时要小心操作,勿使纤维网断成小丝。

5.

DNA
溶于
TE
溶液时可先浓一点,
发现太 浓时再加些
TE
溶液。
这样能保证
DNA
样品不至于太
稀而 无法使用,一般来讲,
DNA
浓度为
0.4~0.6mg/ml
最为理想。< br>
6.

溶于
TE
溶液中的
DNA
样品比较 稳定,可在
4

冰箱中存放
1
年而不会降解。

DNA
的鉴定及定量

1.
比色法
:

DNA

260nm
处有最大的吸收峰,蛋白质在
280nm
处有最 大的吸收峰,盐和小分子则
集中在
230nm
处。
因此,
可以用260nm
波长进行分光测定
DNA
浓度,
OD
值为
1
相当于大约
50μg/ml
双链
DNA

如用
1c m
光径,


H
2
O
稀释
DNA
样品
n
倍并以
H
2
O
为空白对照,
根据此时读出的
OD
260
值即可计算出样品稀释前的浓度:
DNA

mg /ml

=50×
OD
260
读数
×
稀释倍数/1000



DNA
纯品的
OD
2 60
/OD
280

1.8
,故根据
OD
260< br>/OD
280
的值可以估计
DNA
的纯度。若比值较高说
明含 有
RNA
,比值较低说明有残余蛋白质存在。
OD
230
/OD260
的比值应在
0.4-0.5
之间,若比值较高
说明有残余的盐存在 。

用重蒸水将比色杯冲洗干净,用重蒸水或
TE
把提取的样品稀释
100
倍。将紫外分光光度计的
波长设为
260nm
,以重蒸水或
T E
做为对照,测定
OD
值。

OD
260
=



DNA
的浓度
=
50 OD
260

稀释倍数
=

将波长换成
280nm

230nm
,用同一样品再次测定
OD
值:



OD
280
=

OD
230
=


OD
260
/
OD
280
=

OD
260
/
OD
230
=



结论:所提取的
DNA



2.

电泳鉴定

取样品
1
μ
l
、电泳缓冲液
5
μ
l

6
×加样缓 冲液
1
μ
l
(含溴酚蓝和二甲苯青
FF
指示剂及甘油),混
匀,在
0.8%
琼脂糖凝胶上进行水平板微型电泳,用噬菌体
λDNA
作为标准。
DNA
区带应比较集中,
泳动速度与
λ
DNA
相同或稍慢,证明分子量均

>50kb
。一般见不到泳动速度比溴 酚蓝快的
RNA

带。
如果
DNA
不成区带,
而是 散开分布在
λ
DNA
与溴酚蓝之间,
则说明
DNA
已经被降 解成小分子,
不能再用来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原理及方法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知识

①来源及化学本质
:

是识 别
DNA
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
DNA
的一类内切酶。

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②作用:催化 作用,可用于
DNA
的切割获取目的基因和载体的切割,切割的化学键为磷
酸二酯键。

③作用特点:特异性
,
即限制酶可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 br>切割特定位点。

④切割方式:错位切
--
产生两个相同的黏性末端, 平切
--
形成平末端。如果是错位切则
将一个基因从
DNA
分子上切 割下来
,
需要破坏
4
个磷酸二酯键
,
同时产生
4< br>个黏性末端,
增加
4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类:

根据限制酶的结构
,
辅因子的需求切位 与作用方式,
可将限制酶分为三种类型,
分别是第
一型(
Type I

、第二型(
Type II
)及第三型(
Type III



切割原理及方法


限制性内切酶能 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
DNA
序列之内或其附近
的特异位点上, 并切割双链
DNA
。它可分为三类:

Ⅰ类和Ⅲ类酶在同一蛋白质分子中兼有 切割和修饰
(甲基化)
作用且依赖于
ATP
的存在。
Ⅰ类酶结合于识 别位点并随机的切割识别位点不远处的
DNA
,而Ⅲ类酶在识别位点上
切割
D NA
分子,然后从底物上解离。

Ⅱ类由两种酶组成:

一种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
,它切割某一特异的核苷酸序
列;
另一种为独立的甲基化酶,它修饰同一识别序列。Ⅱ类中的限制性内切酶在分子
克隆中得到了广泛应 用,它们是重组
DNA
的基础。绝大多数Ⅱ类限制酶识别长度为
4

6
个核苷酸的回文对称特异核苷酸序列(如
EcoR
Ⅰ识别六个核苷酸序列:
5'-
G↓AATTC
-3'

,有少数酶识别更长的序列或简并序列。Ⅱ 类酶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中,
有的在对称轴处切割,产生平末端的
DNA
片段(如Sma
Ⅰ:
5'-
CCC↓GGG
-3'

;有的切< br>割位点在对称轴一侧,
产生带有单链突出末端的
DNA
片段称粘性末端,

EcoR
Ⅰ切割
识别序列后产生两个互补的粘性末端。

示意图:

5'…G↓AATTC…3' →5'… G AATTC…3'

3'…CTTAA↑G …5' →3'… CTTAA G…5'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5:5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2430.html

DNA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