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眼科 名解、问答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8 07:34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妇科整形医院)
眼科学

1.

视觉器官:
眼球、眼眶、眼的附属器、视路、视皮层以及眼的相关血管神经结构等。

2.

角膜缘:
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
由透明的角膜嵌入并逐渐过 渡到不透明的巩膜内,
在眼球表面和组织学上

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其前界位 于连接角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
后界位于经过房角

内的巩膜突或虹 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的平面。
它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所在部位,
又是许多内眼

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3.

前房角:
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的根部的连接处。

其前外侧壁为角膜缘,从角膜后弹力层止端至巩膜突;后内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

在前房角可见如下结构:
Schwalbe
线、小梁网和
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4.

黄斑: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无血 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为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其中央有一小凹称黄斑中心

凹,是视网膜上 视觉最敏感的部位。黄斑区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淡,

中央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中央凹反射。

5.

视盘:
又称视 乳头,是距黄斑鼻侧约
3mm
,大小约
1.5mm×
1.75mm
, 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竖椭圆形的

盘状结构,
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 经,
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
视盘中央有

小凹陷区称视杯或杯凹, 视盘上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通过,并分支走行在视网膜上


6.
眶上裂综合征:
眶上裂有外伤或炎症时,可以同时累及第的Ⅲ、Ⅳ、Ⅵ脑神经和第Ⅴ脑神经第一支、 眼上神

经和部分交感神经纤维,使眼球各个运动方向受限,但不累及眼神经。

7.

视路:
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
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
经视

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8.
< br>视交叉:
是两侧视神经交汇处,呈长方形,此处的神经纤维分为两组,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 交叉至对

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视交叉前上方为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两侧为颈内 动脉,下方为

脑垂体,后上方为第三脑室。

9.

睫状 神经节:位于视神经外侧,总腱环前
10mm
处。节前纤维由三个根组成:长根为感觉根,由鼻 睫状神

经发出;
短根为运动根,
由第Ⅲ脑神经发出,
含副交感神经 纤维;
交感根,
由颈内动脉丛发出,

支配眼血管的舒缩。节后纤维即睫状短神经。眼内手术施行球后麻醉,即阻断此神经节。

10.

瞳孔近反射:
为视近物时瞳孔缩小,与调节、集合作用同时发生的现 象,系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其传入路

与视路伴行达视皮质。
传出路为视皮质发出的 纤维经枕叶—中脑束至中脑的
E

W
核和动眼神

经核的内直肌核,再随动眼神经到达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和内直肌,同时完成瞳孔缩小、焦点

移近的调节和眼球内聚的集合作用。

11.

眼动三联征(近反应)


看近物时,
眼会产生增加晶状体的曲率的调节。同时调节还会引起双眼内转的集合

作用以及瞳孔缩小。调节、集合和瞳孔缩小为眼的三联动现象。

12.
< br>盲:
一个人的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
0.05
为盲视力;
WTO规定视野半径≤
10
°,
即使视力正常也属于盲。

13.

视野:
是指眼向正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 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锐度。

距注视点
30
°以内的范围称为
中心视野

30
°以外的范围为
周边视野


14.

睑腺炎
/
麦粒肿:
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 起的一种以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为主的急性炎症。

位于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皮脂腺或变态汗腺的感染,称为
内睑缘炎


位于睑板腺的感染,称为
外睑缘炎


15.

睑 板腺囊肿
/
霰粒肿:
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炎症。它有纤维结缔组织包裹, 囊内含有睑板腺分

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在病理上类似结核结节,但不形成干酪

样坏死。

16.

睑内翻:是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17.
上睑下垂:指上睑的上睑提肌和
Muller
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 下垂。

18.

泪溢:
泪液排出受阻,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19.
< br>流泪:
泪液分泌过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之外,表现为眼充血、疼痛、怕光、情绪反 应。

20.

慢性泪囊炎:
是最常见的泪囊病,多继发于鼻泪管狭 窄或阻塞,泪液滞留于泪囊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多

为单侧起病。
常见致病菌为肺 炎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
多发于中老年女性,
特别是绝经期妇女。

主要症状为泪溢。用手指挤压泪囊区,有粘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

21.

眼表:是指位于上、下眼睑缘灰线之间的眼表全部的黏膜上皮,包括角膜上皮 、角膜缘上皮和结膜上皮。

22.

干眼
/
角结膜干燥症 :
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

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损害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23.
沙眼:
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炎,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

24.

翼状胬肉:
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常 发生于鼻侧的睑裂区,不仅影响美观,

而且导致视力下降。多发生于热带地区的居民及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

25.

角膜瘘:
角膜炎溃疡期形成期若病情未得到控制,
浸润继续 加重,
浸润区角膜组织因细菌分泌的毒素或组织

释放的酶的损害及营养障碍而发生变 性、
坏死,
坏死的组织脱落形成角膜溃疡。
若溃疡穿破弹力层,

即 发生角膜穿孔。若穿孔口位于角膜中央,常引起房水不断流出,导致穿孔区不能完全愈合,可形


~


26.

角膜云翳:
角膜炎愈合 期,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浑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称
~


27.

角膜斑翳:
角膜炎愈合期,混浊较厚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者称为
~


28.

角膜白斑:
角膜炎愈合期,混浊很 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称为
~


29.

粘连性角 膜白斑:
角膜炎愈合期,若角膜瘢痕组织中嵌有虹膜组织,便形成
~
,提示有角膜穿孔 史。

30.

角膜葡萄肿:
角膜炎愈合期,在高眼压作用下,混杂 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称
~


31.

角膜刺激征:
角膜炎最常见症状为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可持续存在直到炎症消退。

32.

巩膜葡萄炎:
由于巩膜的先天性缺陷或病理损害使其变薄、抵抗 力减弱时,在眼内压作用下,巩膜及深层的

葡萄膜向外扩张膨出,并显露出葡萄膜颜色而呈蓝黑色,称为
~


33.

白内障:
是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

34.

Morgagnian
白内障:过熟期晶状体纤维分解液化呈乳白色 ,棕黄色晶状体核沉于囊袋下方,可随体位变化

而移动,上方的前房进一步加深,称为
~


35.
外伤性白内障:眼球钝挫伤、穿透伤和爆炸伤引起的晶状体混浊称
~
,多见于儿童或年轻人 ,常单眼发生。

36.

并发性白内障:由于眼部炎症或退行性病变,使晶 状体营养或代谢发生障碍,而导致其浑浊。常见于葡萄膜

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眼内肿瘤、高度近视等。

37.

后发性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包括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或晶状体 外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

增生,形成混浊,称为
~
,它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38.

青光眼:
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
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因素。
眼压升

高水平和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 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它是主要

致盲病之一,有一定遗传倾向。

39.

正常眼压:
眼压 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
~
是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眼压范围。正常人眼压平均
值为
15.8mmHg
,标准差
2.6 mmHg
40.

高眼压症
/
可疑青光眼:
部分患者眼压虽已经超过 统计学正常上限,
但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经、
视野损害,

房角开放,称为
~


41.

NTG/
正常眼压青光眼:
部分患者眼压在正常范围内,却发生了典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称
~


42.

Vogt
斑:
表现为晶状体前囊下有 时可见小片状白色混浊,代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过急性发作

43.

睫状 充血:
急性葡萄膜炎时,可出现位于角膜缘周围的表层巩膜血管的充血,但角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br>
也可引起此种充血。












44.

KP/< br>角膜后沉着物:
急性葡萄膜炎时,炎症细胞或色素纤维素随房水对流,角膜虹膜在温差、重力作用 ,渗

出物沉积于角膜后表面,排列成基地向下的三角形,称为
~
,常见的有 尘状、中等大小、

羊脂状。

45.

前房闪辉:
活动性前葡萄膜炎时,由于血
-
房水屏障功能破坏,蛋白进入房水造成裂隙灯检查时表现为前 房

内白色光束,
称为
~/
Tyndoll
现象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眼部钝伤也可引起血
-
房水屏障功能破坏,

因此前房闪辉并不一定代表活动性炎症,也不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指征。

46.


-
房水屏障:
无色素睫状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虹膜组织的连接和虹膜血管构成血
-
房水屏障。脂溶性物

质如
O
2

CO
2
可高速通过,而蛋白质和大分子物质则受到抑制。

47.

虹膜后粘连:
前葡萄膜炎时,
虹膜后表面与晶状体前表 面的纤维蛋白性渗出和增殖可使二者黏附在一起,



~



48.

瞳孔闭锁:
前葡萄膜炎时,
虹膜后表面与晶状体前表面的纤维蛋白性渗出和增殖可使二者黏附在一起,
称为

虹膜后粘连。
若粘连后不能拉开,
散瞳后常出现多种形状的瞳孔外观。如虹膜发生
360
o
的粘连,

则称
~


49.

瞳孔膜闭:
前葡萄膜 炎时,
虹膜后表面与晶状体前表面的纤维蛋白性渗出和增殖可使二者黏附在一起,
称为

虹膜后粘连。
若粘连后不能拉开,
散瞳后常出现多种形状的瞳孔外观。
如纤维 膜覆盖整个瞳孔区,

则称
~


50.

Behcet
病:
一种以复发性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 受累的疾病,是一

种自身炎症性疾病。

51.

交感性 眼炎:
是指发生于一眼穿透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 br>另一眼

被称为交感眼,多发生于外伤或手术后
2

~2
个月内。

52.

玻璃体液化:
凝胶状的玻璃体逐渐脱水收缩,水与胶原分离。

53.

视网膜屏障:
正常视网膜有两种血—视网膜屏障使其保持干燥而透明 ,即视网膜内屏障和视网膜外屏障。

视网膜外屏障:
视网膜色素上皮、
Br uch
膜、
脉络膜、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闭合小带构成
~


视网膜内屏障:
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闭合小带和壁内周细胞构成
~


54.

视网膜脱离:
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
rpe
)的分离。根据发病原理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

55.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在视网膜裂孔形成的基础上,
液化的玻璃体经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 膜神经上皮下,
使视

网膜神经上皮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分离。

56.

视交叉综合征:
视交叉病变引起的视力障碍、双颞侧视野缺损及原发 性视神经萎缩三联征。

57.

屈光不正
/
非正视: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没有准确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

而不能产生清晰像,称为
~


58.

正视:< br>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正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而产生清晰像,称


~


59.

调节:
为了看清近 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

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
~


60.

近视:
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
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聚 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之前,
这种屈光状态称为

~
,其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61.

远视:
在眼 调节放松的状态下,
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之后,
这种屈光状态称为

~
,其远点在眼后某一点。

62.

散光:< br>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
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不能聚焦在一个点,
这种 屈光状态称


~
,平行光线经过规则散光眼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

63.

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称为
~
。双眼屈光差异不超 过
1.00D
者称为生理性屈光差异,当双眼屈光差

异超过
1.0 0D
者,在双眼矫正或非矫正状态下就有可能出现各种视觉问题。

64.

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降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 下

降。
大约在
40~45
岁开始,
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 困难,
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


~


65.

斜视:
在正常双眼注视状态下,被注视的物体会同时在双眼的视网膜 黄斑中心凹上成像,在异常情况下,双

眼不协同,在双眼注视状态下出现的偏斜,称为
~


66.

双眼视觉:外界同一物体分别投射到两眼的黄斑中心凹,经大脑视觉中枢加工 整合为单一生物的生理过程。

67.

复视:
斜视后,
外 界同一物体投射到两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
即投射在注视眼中心凹和斜视眼周边视网膜上,
< br>中心凹的物像在正前方,
周边视网膜的物像在另一视觉方向上。
因此一个物体被感知为两 个物像,

~


68.

混淆视:
斜视 后,
外界不同物体分别投射到两眼的黄斑中心凹,
两个不同的物像在视皮质无法融合,
称为
~


69.

弱视:
是视觉发育期由于异常 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脱)引起的单眼或

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70.

眼球震 颤:是一种非自主性、有节律的眼球摆动,它是一种同时影响交互神经供应两方面协调功能的病变,

是由于某些视觉的、神经的或前庭功能的病变导致的眼球运动异常。

71.

角膜血染:
前房积血、高眼压、伴角膜内皮损伤,含铁血黄素进入角膜基质,导致基质呈棕黄色 ,中央呈棕

红色盘状混浊。


1
、眼球的动脉供应




⑴视网膜中央动脉: 来源于眼动脉眶内段的分支,分为颞上、颞下、鼻上、鼻下
4























营养视网膜内
5





⑵睫状动脉:来源于眼动脉,分为睫状后短动脉:营养脉络膜及视网膜外
5


睫状后长动脉:营养虹膜、睫状体、前部脉络膜

睫状前动脉:营养虹膜睫状体、角膜缘、前部球结膜


2
、眼球的静脉回流




①视网膜中央静脉:与视网膜中央动脉伴行,经眼上静脉或直接回流到海绵窦

②涡静 脉:汇集脉络膜及部分虹膜睫状体的血液,在直肌之间距角膜缘
14~25mm
处斜穿出巩膜,

经眼上静脉、眼下静脉回流到海绵窦

③睫状前静脉:收集虹膜、睫状体的 血液。上半部静脉血流入眼上静脉,下半部血流入眼下静脉,

大部分经眶上裂注入海绵窦,一部分经眶下裂注入面静脉及翼腭静脉丛,进入颈外静脉。


3
、房水循环途径

房水自睫状体睫状突产生,经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然后通过下列三个途径外流:

①小梁网通道:经前房角小梁网进入
Schlemm
管,再通过巩膜内集合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 膜表面的睫状前静

脉,回流到血循环;


10~20%
葡萄膜巩膜通道:通过前房角睫状带进入睫状体间隙,然后进入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最后穿过巩

膜胶原间隙和神经血管间隙出眼;


5%
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

④玻璃体视网膜微量吸收。


4
、治疗内、外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的切口方向及原因




睑腺炎:

①外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皮肤面,切口与睑缘平行,使其与眼睑皮纹相一致,以尽量减少瘢痕;



如果脓肿较大,应当放置引流条。






②内睑腺炎的切口常在睑结膜面,切口与睑缘垂直,以免过多伤及睑板腺管。




睑板腺囊肿:






手术用尖刀切开囊肿,切口与睑缘垂直,用小锐匙将囊肿内容物刮出干净,剪除分离后部囊壁。

5
、怎样通过泪道冲洗判断有无泪道阻塞及阻塞部位

泪道冲洗常可揭示泪道阻塞的部位。

采用钝圆针头从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根据冲洗 液体流向判断有无阻塞级阻塞部位。通常有几种情况:

①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畅

②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

③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由上泪小点反流,为泪总管、泪囊或鼻泪管阻塞

④冲洗有阻力,大部分自泪小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

⑤冲洗液自上泪小点反流,同时有黏液脓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6
、结膜充血与睫状充血的鉴别









7

沙眼的分期、
诊断、
并发症、治疗原则

分期:

Ⅰ期(进行活动期)
: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模糊不 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退行期)
: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

Ⅲ期(完全瘢痕期)
: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诊断:

①上睑结膜
5
个以上滤泡

②典型的睑结膜瘢痕

③角膜缘滤泡或
Herbert
小凹

④广泛地角膜血管翳

并发症:

①睑内翻与倒睫

②上睑下垂

③睑球粘连

④角膜混浊

⑤实质性结膜干燥症

⑥慢性泪囊炎

治疗:
包括全身和眼局部药物治疗及对并发症的治疗。

局部用
0. 1%
利福平药水、
0.1%
酞丁胺眼药水或
0.5%
新霉素眼药水等 滴眼,每天
4
次。

夜间使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眼膏,疗程最少
10~12
周。


8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分三类,即皮质性、核性以及后囊下白内障

(1)
皮质性白内障,此型最常见,分四期:

①初发期:晶状体皮质中可见空泡、水隙形成、板层分离

②膨胀期:晶状体浑浊加重、体积增大、前房变浅,

有闭角型青光眼体质的患者此时有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

虹膜投影:
晶状体 呈灰白色浑浊,
斜照法检查时,
投影侧虹膜在深层浑浊皮质上形成新月形阴影

③成熟期:晶状体完全混浊,患者视力可降至手动或光感

④过熟期:前房加深,虹膜震颤,
Morgagnian
白内障,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晶状体皮质被巨噬细胞吞噬后阻塞前房角形成

(2)
核性白内障:
核硬化是生理现象,
由于晶状体终身生长,
随年龄增大晶状体核密度逐渐 增加,
颜色变深,

但对视力无明显影响,可表现为黄瞳征

(3)
后囊下白内障:由于混浊位于视轴,所以早期就会出现明显视力障碍

治疗原则:

(1)
白内障药物治疗

(2)
白内障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通常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9
、玻切术适应证




















①视网膜血管病的并发症

②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③复杂性眼外伤

④黄斑病

⑤葡萄膜炎、玻璃体炎

⑥眼前段手术的并发症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7:3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535.html

眼科 名解、问答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