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
话题:健康养生
传统文化
科学知识
温度
“
温度
”
是一个温暖人心的词!我们常常可以在电视剧 里看到
这样的镜头:一句有温度的话语悄然地打开了冰封的心扉;
一个有温度的动作感化了走上 不归路的浪子;一双有温度的
手抚平了满是创伤的心灵;一个有温度的眼神让绝望的人重
燃希望 的火花
……
人是有温度的,人身体的温度一般保持在
36.8°
左右,这个温 度恰到好处,过高则热,过低则凉,这样
的温度能让人处于一种最自然、最舒服、最正常的生命与生活状态,
于是我们一般说体温为
36.8°
的人是健康的人,
否则
就是病灶出现的直接体现。而我们医患之间又何尝不是需要
这样适宜的温度,惟有在这样适宜的温度里 才能达到和谐。
不久前,北京大学举办了一场名为
“
画布上的医学
”
的画展。
一幅幅名画,如同一面面镜子,映射出浓浓的医患亲情。其
中有一幅英国画家路克的代 表作《医生》让人肃然起敬,这
幅画源于画家的一段亲身经历:
1987
年,
画家的孩子身患重
病,请了当时的名医穆瑞来诊疗,尽管孩子因为病情恶化而
不治身亡,但穆瑞 的医技和医德深深打动了画家。画面中,
穆瑞大夫的身体微微前倾,一边用深情的目光抚慰着患儿,一边苦苦思考着治疗方案。据说,这是我国医学前辈黄家驷
教授毕生最钟爱的一幅画,无论走到哪里 ,他都挂在办公室
中,
以勉励自己。
还有一幅画是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代表作
《 我
和阿雷塔医生》
,这幅作品向我们呈现了画家本人病痛中的
真实写照。画面上,戈雅 身体佝偻着坐在床上,双手拉扯着
被褥,阿雷塔医生从背后支撑着戈雅的病体,右手托起一杯
水 ,
脸上流露着关切和悲悯,
让人们感到医患之间亲如兄弟。
艺术家的情感是最丰富、最 细腻的。一名画家,若非真的动
情,绝不会有传世之作。而能够让画家燃起激情的医生,必
定有 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百年之前,医生没有白大褂,也没
有多少器械和药物,但他们内心虔诚,与病人生死 相依。因
此,医生常常成为画布上的
“
风景
”
。令人遗憾的是,今天 的
医学进步了,医患之间的情感却疏远了,医生也日渐从画布
上消失了。我们在欣赏这些名画的 同时又何尝不是在怀念已
经逝去的医学人文本质的回归呢?因为医学是人的科学。离
开人文的关 怀,医学就失去了灵魂。因此,医学要有人的温
度,而我们现在的医务工作者更需要用自己的温度来温暖 医
学、温暖患者。那么我们要如何做一个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
呢,如何才能传递这份温情呢?心 灵要有温度作为医务工作
者,首先我们要怀抱一颗有温度的心灵,这样才能把温度传
递给患者, 从而温暖患者,这是很重要的逻辑起点。我们如
何才能做到
“
心灵有温度
”< br>呢?这就需要回归传统文化中。我
们都知道
“
仁爱
”
是儒家思 想的核心和精髓,
“
仁
”
这个字在
《论
语》中出现了不下百 次,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去
问孔子什么叫
“
仁
”
?孔子告 诉他两个字:
“
爱人
”
,
也就是说,
“
爱别人”
就叫做
“
仁
”
;樊迟又问什么叫
“
智
”
?老师说:
“
知
人
”
,
也就是说
“< br>了解别人
”
就叫
“
智慧
”
,
道理看似就这么 简单,
但却意味深远。孔子的这段话无疑告诉我们,我们要怀抱爱
人之心,用爱心去了解和关心 别人,并将这种爱推广和传递
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位有温度
的人。
试想如果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能常怀
“
仁爱之心
”
,
用 实际行动关爱患者,了解和理解患者,并把对亲人的爱,
推及到每一个患者身上,那我们的医患关系该多 么融洽呢?
怀抱一颗
“
仁爱
”
之心,才能铸就一颗有温度的心灵,这 是成
为一个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的前提。
1940
年,
裘法祖正式开
始外科生涯,在德国担任住院医师。一年以后,他的导师才
允许他做第一例阑尾切除手术。接受第三例阑 尾切除手术的
病人是一位中年妇女,术后第五天突然去世。尽管尸体解剖
没有发现手术存在什么 问题,
但导师对他说:
“
裘,
这是一位
4
个小孩子的妈妈。
”
这句话,裘法祖记了一辈子。
“
医学不
是一门完美的科学,
但必须要有人的温度
”
,
裘法祖时时用自
己的经历提醒学生,
要作 一个合格医生,
首先要有仁爱之心。
裘法祖有一句名言:
“
做一名好医生一定 要有仁爱之心,
医学
要有人的温度,
要温暖病人。
”
他自己更是身体 力行,
虽早已
名闻天下,著作等身,但从没有架子,不论病人身份高低贵
贱,凡预约的 病人,他必提前到诊室等待;病人的来信,他
每封必回。他会诊从不收费,
90
多岁高 龄的他,不管是白天
还是深夜,一个电话过来,风雨无阻,马上就走。上世纪
50
年代 的南京鼓楼医院老院长陈祖荫教授,在病人术后喊冷
时,他把病人的脚放在自己的怀里捂热。武汉协和医 院心内
科主任涂源淑教授,冬天接诊病人一定要把听诊器放在手心
捂热了,再隔着一层秋衣听诊 ;询问病情时,她也必定微微
弯腰,俯身倾听患者的诉说;她乘电梯时遇到患者,一定会
让患者 先进,在办公室写病历时,只要有患者前来咨询,就
会放下手中的事情,起身相迎。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医 ,之所
以成为患者心目中可信赖的白衣天使,
就是因为他们常怀
“
仁
爱
”
之心,
他们用心灵的温度,
温暖了每一位患者。
心灵的温
度是需要长期修炼的,比如那种表情自然的会心微笑,不仅
会给人带来被关心、被呵护的温暖感受,同 时也给大家营造
出一个舒适和谐的气场。试想,一个内心纠结拧巴的人,怎
么可能会有一个自然 顺畅的微笑?怎么可能会有一个敞亮
阳光的面容?怎么能会有清净安宁的心境?相反,一个内心
充满温暖的人,一定会自然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一定会展现
出阳光的面容,一定会保持宁静的心态。这就 是我们常说的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4: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