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心内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一一冠状动
脉发生严重粥样硬 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
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 。
冠
心
病
分
类
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又叫无 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
观证据
(
心电活动、左室功能、 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
)
,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
关的主观症状。
2
.心绞痛型:
是指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 发作性
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3
.心肌梗死型:< br>是指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
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 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
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4
.缺血性心肌病型:
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 生
心脏收缩和
(
或
)
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 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
床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5
.猝死型:
目前认为,该病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
冠状动脉痉挛或微循环栓塞导 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
常
(
特别是心室颤动< br>)
所致。
根据上述分类,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接诊冠心病病人应做出初诊断,尽快转诊至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
接诊冠心病危重病人做出初诊断并进行维持生命的抢救处理,估计转诊时间 延误超过
90
分钟的,有溶栓指征而无禁忌症的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 可以先溶栓治疗再转诊。病情相
对稳定的病人应进行危险分层,择期转诊至有资质开展直接
PC I
的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
危重及病情急性加重的冠心病患者应在 三级医院行
PCI
治疗。经血运重建或药物治疗稳定
的冠心病病人可转一级或二级医院 进行恢复、后续治疗及随诊。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 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
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 起源和
(
或
)
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
(
或
)
节律异常。心律失
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可 突然发作而致猝
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衰竭。
1
.窦性心动过速
(
窦速
)
窦速指成人的窦性心率
>100
次/分,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生理
(
如运动,兴奋
)
或病 理
(
如
甲状腺机能亢进
)
原因引起。但临床所见窦速更常见于合并基 础疾病或其他危急情况,如心肌
缺血、贫血、心衰、休克、低氧血症、发热、血容量不足等。还有一些少 见原因导致的窦速,
如迷走功能减弱会导致不适当的窦速、体位改变时也可引起窦速
(
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
、窦
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是由于窦房结内 或其邻近组织发生折返而形成的心动过速,属于广义室
上性心动过速的范畴
)
2
.室上性心动过速
(
室上速
)
室上速可分为广义和狭义 的室上速:广义的室上速包括起源于窦房结、心房、交接区及旁
路所致的各种心动过速,如房室结双径路 所致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或旁路所致的房
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扑和房颤等。狭义的室 上速主要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旁路
所致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如果室上速患者窦性心律或心动过 速时心电图
QRS
波群上呈现预
激波,这种情况又称为”预激综合征”。
3
.房性心动过速
(
房速
)
是由于心房异位兴奋灶自律性 增高或折返激动所引起。房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
心房明显扩大者,也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 者。特发性房速少见,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药物疗效差。房速时心率一般多在
140
~
220
次/分之间,但也有慢至
140
次/分以下或高至
250
次/分者,婴幼儿可达
300
次/分以上。
如同时伴有房室不同比 例下传,心律可不规则。根据其发生机制的不同,分为房内折返性
心动过速和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发作 时后者的心率通常快于前者,但心率有很多重叠,故临
床上通常不易区分。由于心房不受迷走神经张力增 高的影响,故采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如颈动
脉窦按摩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发作,但可减慢心室率,并在心电 图中暴露房性
P
波,此有助于与
其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4
.心房颤动
(
房颤
)
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 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临床听诊有心律绝对不
齐。心电图窦性
P
波消失,代之 以频率
350
~
600
次/分
f
波,
RR
间期绝对不等。根据合并疾
病和房颤本身的情况,可以出现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房颤是最常见的急性心 律失常之一,可
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后者称为孤立性房颤。按其发作特点和对 治疗
的反应,一般将房颤分为四种类型:首次发作的房颤称为初发房颤;能够自行终止者为阵发性
房颤
(
持续时间
<7
天,一般
<48
小时,多为自限性< br>)
;不能自行终止但经过治疗可以终止者为持
续性房颤
(
持续时间>7
天
)
;经治疗也不能终止或不拟进行节律控
5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与房扑
由于旁路的不应期短,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房 颤或房扑可以经旁路前传而造成非常快的心室
率,患者出现严重的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诱发严重室性心律 失常。心电图可见快速的旁路下传
的宽
QRS
波,伴有极快的心室率,可超过
200
次/分。此种房颤或房扑应予电复律。
6
.室性期前收缩
(
室早
)
室早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典型 的心电图特征:提前发生的宽大畸形的
QRS
波群,其前无
P
波,其后有完全 性代偿间期,
T
波的方向与
QRS
主波方向相反。
7
.宽
QRS
波心动过速
宽
QRS
心动 过速为频率超过
100
次/
min
,
QRS
宽度超过
120ms
的心动过速。以室速最为常
见,也可见于室上性心律失常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束 支或室内传导阻滞、部分或全部经房室
旁路前传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
如预激综合征 伴有房颤/房扑,逆向折返性心动过速
)
。
8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
单形室速
)
室速是指起源于希 氏束以下水平的心脏传导系统或心室肌快速性心律失常。单形室速心电
图出现宽大畸形的
QRS
波,其波形在心电图同一导联中一致,
T
波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节律
在120
次分以上。根据室速的发作情况,分为持续单形室速
(
发作
>30
秒或不到
30
秒因血流动
力学不稳定必须终止
)
和非持续单 形室速
(
不符合上述持续室速的定义
)
。
9
.加速室性自主心律
心室率一般在
55
—
11 0
次/
min
,比较规则,大多为
60
—
80
次/
min
,很少超过
100
次/
min
。最常见于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再灌注治疗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可见于洋地黄过量、
心肌炎、高血钾、外科手术、完全性房 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后出现等。
少数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因。也偶见于正常人。< br>
10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
多形室速
)
多形性 室速是指
QRS
形态在任一心电图导联上不断变化,节律不规则的室性心动过速,频
率
100
一
250
次/。
min
。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持续 性多形性室速可蜕变为室扑或室颤,造
成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根据有否
QT
间期延长 ,分为
QT
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速
(
尖端扭转性
室速,
Td P)
、正常
Q'r
‘间期的多形性室速和短
QT
间期多形性室速。此 种鉴别十分重要,不同
的类型多形室速的抢救治疗措施完全不同。
11
.心 室颤动
(
室颤
)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
无脉性室速
)
室颤心电图特点为连续、不规则且振幅较小波动,
QRS
波群和
T波完全消失,细颤波幅
5 mV
,频率
250
~
500
次/分;无脉性室速指出现快速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不能启动心脏
机械收缩,也 有心室率减慢,心电一机械分离,心排血量为零或接近为零。患者表现为突然意
识丧失,抽搐。听诊心音 及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到,呼吸呈叹息样,继之呼吸停止,是心脏骤
停一种常见形式。
12
.室速/室颤风暴
室速风暴是指
24h
内自发的VT
/室颤≥
2
次,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患者表现为
反复发作 性晕厥,可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血压增高、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焦虑
等。心电监测记录到 反复发作的室速/室颤。室速风暴可见于各种类型的室速和室颤。
13
.缓慢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交界性逸搏 心律、心室自主心律、传导阻滞
(
包
括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心室内传导阻滞
)
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
疾病。轻度的心动过缓可以没有症状,或仅 有轻微症状。严重的心动过缓可造成低血压、心绞
痛、心衰加重、晕厥前兆或晕厥等,需要紧急处理。主 要常见的可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情况
包括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快慢综合征、Ⅱ 和Ⅲ度房室阻滞、心脏停
搏、电机械分离。注意有些心动过缓
(
如Ⅲ度方式阻滞
)
可继发
QT
问期延长而发生快速性室性
心律失常
(TdP),产生心源性脑缺血症状。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接诊到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应仔细评估病情。’如果心动过缓危机病人生 命,应尽快转
诊到有条件实施临时起搏治疗的二级医疗机构。
接诊到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人,应仔细评估病情。如心动过速危及病人生命,有条件的
应
立即抢救待病情好转或立即转诊到二级医疗机构。
二级医院
< br>对于有指征进行射频消融或器械植入
(ICI)
,
CR
’
rD
等
)
的病人应择期转诊到有资质开展射
频消融或器械植入的三级医疗机构。< br>
三级医院
对在三级医疗机构治疗病情稳定的心律失常病人,可以转诊到社区 及一、二级医疗机构进
行恢复及后续治疗。
高血压危象及顽固性高血压
﹡
高血压急症:
指血压短时间内严重升高
(
通常
BP>180
/
120mmHg)< br>并伴发进行性靶器官损害
的表现。高血压急症危害严重,通常需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以阻止靶器官进 一步损害。高血压急
症包括脑血管意外
(
缺血性、出血性
)
、急性心 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伴肺水肿、不稳定性心绞
痛、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亚急症:< br>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通常不需住院,但应立即进行口服抗
高血压药联合治疗,应仔 细评估、监测高血压导致的心肾损害并确定导致血压升高的可能原
因。
高血压急症和 高血压亚急症统称为高血压危象。需要强调的是,靶器官损害而非血压水平
是区别高血压急症与高血压亚 急症的关键。患者血压的高低并不完全代表患者的危重程度,是
否出现靶器官损害以及哪个靶器官受累不 仅是高血压急症诊断的重点,也直接决定治疗方案的
选择,并决定患者的预后。在判断是否属于高血压急 症时,还需要注重其较基础血压升高的幅
度,其比血压的绝对值更为重要。高血压急症是指在原发性或继 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
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
(
一般超过
180
/
120mmHg)
,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
器官功能急性损害 的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
顽固性高血压是指高血压病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 ,应用了足量且合理联合的
3
种
降压药物
(
包括利尿剂
)< br>后,血压仍然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
4
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
标。
一级医院
发现高血压危象患者及顽固性高血压病人,应积极处理,如病情难以 控制及改善,应尽快
转诊至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
可处理顽固性高 血压及高血压亚急症病人;高血压急症患者,积极处理后如病情难以控制
及改善,应转至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
对在三级医疗机构治疗病情稳定的高血压病人,转诊到社区及一、二 级医疗机构进行恢复
及后续治疗。
顽固性心力衰竭
﹡
顽固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常规休息,限制水钠摄入,给予利尿剂和强 心剂后,心力衰竭仍难
以控制者。典型的病人表现为休息或极轻微活动时,即出现心衰症状,往往需要反 复或长时间
住院接受治疗。
一级医院
接诊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应 做出初诊断,积极处理,如病情难以控制,应尽快转诊到二级
医院进行治疗。·
二级医院
接诊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应进行病情评估,积极处理,如病情难以控制,应 尽快转诊到三
级医院进行治疗。
三级医院
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 进行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转诊到一、二
级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及随访。
严重瓣膜病
1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的病因多为风心病,采用
PBMV
或换瓣手术的适应证是相同的,即:①中、重< br>度二尖瓣狭窄且出现左心衰的症状
(I
类推荐
)
;②静息肺动脉压>50mmHg
,运动时肺动脉收缩压
≥
60mmHg(I
类推荐
)
;③如果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即使没有左心衰症状,多数研究结果仍推荐
手术
(< br>Ⅱ
a
类推荐
)
;④如果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出现新发房颤时多数研究结 果也推荐手术
(
Ⅱ
a
类推荐
)
。相反,轻度二尖瓣狭窄没有 左心衰症状时不应考虑手术。手术为时尚早
(
Ⅲ类推
荐
)
。要强调的 是,出现与瓣膜狭窄有关的症状
(
即左心衰
)
是最主要的手术指征
( I
类推荐,
A
级证据水平
)
。另外,
PBMV
的以 往适应证是中、重度狭窄且瓣膜及瓣下组织病变较轻,不存在
中度以上的瓣膜关闭不全。而目前由于技术 水平的提高,
PBMV
的适应证已扩展到分离术后再狭
窄、老年、妊娠、心房颤动、合 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等患者。
2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反流的 病因很多.包括①风湿性损害包括瓣膜增厚、变性、瓣缘卷缩、连接处融合
以及腱索融合缩短;②二尖瓣 环老年退行性变和瓣环钙化;③缺血性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
④二尖瓣脱垂.病因包括二尖瓣原发性黏 液性变、遗传性结缔组织病
(
如
Mar
。
Jan
综合征)
;
⑤感染性心内膜炎破坏瓣叶;⑥肥厚型心肌病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移导致二尖瓣反流; ⑦先天
性心脏病心内膜垫缺损合并二尖瓣前叶裂导致反流.或先天性的腱索病变,如腱索过长、断裂缩短和融合;⑧外伤性的腱索断裂。
二尖瓣反流修复或置换术适应证:①重度反流伴有左 心衰症状
(I
类推荐
)
;②
LVEF
≤
60
%
,
LVESD
≥
40mm(I
类
推
荐
)
;
③
心
脏
超
声
提
示
重
度
反
流
但
尚
无
症
状
,
LVEF> 60
%
,
LVESD<40mm
,或出现房颤时是否应该手术尚有争议
(
Ⅱ类推荐
)
;④中度以下的反流无症状。且
LVEF>60
%、
LVESD<40 mm
不是手术的适应证
(
Ⅲ类推荐
)
。
3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可由风湿热的后遗症、先天性狭窄或老年 性主动脉瓣钙化所造成。钙化性主
动脉瓣疾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每增加
10
岁, 主动脉瓣钙化的危险性增加
1
倍;男性为
女性的
2
倍;吸烟、高血压 、高胆同醇血症均为其危险因素。由于左心室代偿能力较大.即使
存在较明显的主动脉瓣狭窄,相当长的 时间内患者可无明显症状,直至瓣口重度狭窄才出现临
床症状
(
晕厥、心绞痛或心衰< br>3
个症状一旦出现,则预计寿命仅为
2
—
5
年
)。而对于没有出现
临床症状,但心脏彩超检杏明确重度狭窄,并且出现左心室肥厚、增大,主动脉瓣 跨瓣压
差
>60mmHg
的患者,亦应及早治疗,而且在出现临床症状前施行手术期疗 效较好。手术死产率
较低。对于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症主动脉瓣 狭窄的患
者,虽然手术危险相对较高。但手术治疗症状改善和远期效果均比非手术治疗好,所以也应该< br>积极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手术适应证: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出现晕蹶、心绞痛或心衰
3个症状之一者
(
工类推荐
)
;②中度主动脉瓣狭窄要进行冠状动脉
(
冠脉
)
搭桥手术时应该同时行
换瓣手术
(I
类推荐)
;③主动脉瓣狭窄同时
LVEF<50
%也应考虑手术
(I
类 推荐
)
;④重度甚至极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但是没有上述症状时推荐手术
(Ⅱ
b
类堆荐
)
;⑤中度以下的主动脉瓣狭窄不
伴症状时不是手术 适应证
(
Ⅲ类推荐
)
。
4
.主动脉瓣反流:
主动脉瓣反流的病因有:①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主动脉瓣 瓣膜穿孔、破损或瓣周脓肿;②外
伤致升主动脉根部、瓣叶支持结构和瓣叶破损或瓣叶急件脱垂;③主动 脉夹层时夹层血肿使主
动脉瓣环扩大;一个瓣叶被夹层血肿挤压向下;瓣环或瓣叶被夹层血肿撕裂;④风 心病使瓣叶
纤维化、增厚和缩短,影响舒张期瓣叶边缘对合;⑤先天性畸形包括二叶主动脉瓣和室间隔缺
损时由于无冠瓣失去支撑引起主动脉瓣反流;⑥主动脉瓣黏液样变性,或合并主动脉根部中层
囊 性坏死
(
可能为先天性原因
)
;⑦强直性脊柱炎时瓣叶基底部和远端边缘增厚 伴瓣叶缩短;③
主动脉根部扩张引起瓣环扩大,瓣叶舒张期不能对合;⑨梅毒性主动脉炎。
< br>主动脉瓣反流瓣膜置换术适应证:①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合并左心衰症状,或
LVEF<50
%
(I
类推荐
)
;②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并要进行冠脉搭桥手术时应该同时行 换瓣手术
(I
类推荐
)
,而中
度反流时可做可不做
(
Ⅱ
a
类推荐
)
;③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无症状、
LVEF>50%,但是
LVEDD>75
mm
、
LVESD>55
mm< br>时,
可
以考
虑
手术
(
Ⅱ
a
类
推荐
)
;④
LVED[)<70
mm
、
L
V _ESD<50mm
、
LVEF>50
%而无症状时,不应考虑手术
(
Ⅲ类推荐
)
。
一级医院
接诊到严重瓣膜疾病病人应积 极处理,如病情难以控制及改善,或危及病人生命,应尽快
转诊到二级医疗机构心血管专科治疗。
二级医院
接诊到严重瓣膜疾病病人经处理后,病情仍难以控制及改善,或危及病 人生命,应转诊到
有资质开展瓣膜病介入以及瓣膜病心脏外科治疗的三级医疗机构。
三级医院
对在三级医疗机构治疗稳定的瓣膜病病人,可以转诊到社区及一、二级医疗 机构进行恢复
及后续治疗。
重症心肌炎
心 肌炎患者有阿一斯综合征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心源
性休克、急性肾功 能衰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或心肌心包炎等一项或多项表现,可
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br>
根据上述分类,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接诊重症心肌炎患者时,应做出初诊断,积极抢救,尽快转诊到二级医院治疗。
二级医院
接诊重症心肌炎患者时,应进行病情评估,经积极诊疗病情仍难以控制及改 善,危及病人
生命,或需要器械置入治疗,应转诊到有资质开展器械植入的三级医院进行治疗。
三级医院
对重症心肌炎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后,积极处理,给予药物或器械置入治疗。 治疗后病情稳
定的重症心肌炎患者可以转诊到一、二级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恢复及随访。
严重大血管疾病
大血管疾病是一类很凶险的疾病,发病急,进 展快,病死率高。这里所说的大血管主要是
指人体的主动脉及肺动脉,可分为狭窄性和扩张性大血管疾病 。
根据上述分类,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接诊严重大血管疾病患者时,应做出初诊断,积极抢救,尽快转诊到二级医院治疗。
二级医院
接诊严重大血管疾病患者时,应评估病情,积极抢救,如病情危及病人生命 ,应尽快转诊
到三级医院心血管专科治疗。
三级医院
对严重大血 管疾病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后,积极处理,给予药物、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
疗。治疗后病情稳定的严重大 血管疾病患者可以转诊到一、二级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恢复
及随访。
二、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
sdisease
,
AD)
是一种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的中枢神经系统
退行性疾病,临床隐袭起病,表现为记忆力 和认知功能持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
可伴有各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 未明。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疑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转诊至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
1
.阿尔茨海默病的初步诊断、治疗;
2
.已确诊的阿尔茨海默病需长期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患者;
3
.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无其它严重合并症仅需对症支持治疗的患者;
4
.符合以下条件患者,转诊至三级医院:①阿尔茨海默病的初步诊断及治疗困难;②
中、晚期阿 尔茨海默病有其它严重合并症患者。
三级医院
1
.所有阶段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治疗;
2
符合以下条件患者, 可转下级医院:①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及治疗明确;②合并症已有效
控制需长期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患者。
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
﹡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是一组疾病和综合征,以大脑神经元反复突然过
度放电所致的间 歇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特征。患者发作可表现为感觉、运动、意识、精
神、行为、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或兼而有之。每次发作称为痫性发作,持续存在的癫痫易感性所
导致的反复发作称为癫痫;在癫痫中, 由特定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特定的癫痫现象称为癫痫综
合征。癫痫持续状态
(SE)
或 称癫痫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
发作持续
30
分钟以 上不自行停止。长时间癫痫发作,若不及时治疗,可因高热、循环衰竭或
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导致不可逆 的脑损伤。各种癫痫发作均可发生持续状态,但临床以强直一
阵挛持续状态最常见。全身性发作的癫痫持 续状态
(SE)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运动功能障
碍,严重者更有脑水肿和颅压增高 表现。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疑诊痫性发作患者经积极诊疗病情无好转应转诊至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
1
.癫痫病患者的初诊及随访;
2
.癫痫病因诊断明确,二级医院具备实施适宜病因、并发症及合并症治疗条件的;
3
.二级医院具有录像脑电图设备条件的;
4
.癫痫持续状态;
5
.符合以下条件患者,转诊至三级医院:① 痫性发作病因诊断困难;②二级医院不具备
实施特殊治疗方案条件的;③癫痫持续状态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充分评估转院风险后,可转入
上级医院;④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
三级医院
1
.痫性发作的病因诊断;
2
.痫性发作的病因治疗,并发症及合并症治疗;
3
.符合以下条 件患者,可转下级医院:①癫痫诊断明确,二级医院具备实施适宜病因、
并发症、合并症治疗条件的;② 耐药癫痫药物调整后,发作相对得到控制;③癫痫病因诊断明
确,需实施特殊治疗,甚至手术治疗,但患 方拒绝,仅接受基础治疗的;④癫痫持续状态得到
完全控制,生命体征平稳。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MS)
是以中 枢神经系统白质多灶性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时间和空间上的多相性是其最重要的临 床特点。本病急性活动期中枢神经白质有多发性炎性脱
髓鞘斑,陈旧病变则由于胶质纤维增生而形成钙化 斑,以多发病灶、缓解、复发病程为特点,
好发于视神经、脊髓和脑干。视神经脊髓炎
(NOM )
是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
急性脱髓鞘病变,又称
Devic
病,其临床特征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单眼或双眼失明,其前
或其后数周伴发横贯性或上升性脊髓炎 。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疑诊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应转诊至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
1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诊断及随访;
2
.符合以下条件患 者,转诊至三级医院:①复发的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期;
②不明原因的视力障碍,肢体瘫痪, 感觉障碍,复视,排尿障碍,眩晕和平衡障碍,吞咽困难
等;③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感染等严重内科疾病。
三级医院
1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
2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后遗症治疗,如痉挛性瘫痪,发作性症状,抑郁;
3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再发预防。
4
.首次诊断的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
5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期需激素冲击治疗等;
6
.复发的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需激素冲击治疗等;
7
.急性进展的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需呼吸支持等治疗;
8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感染等严重内科疾病;
9
.符合以下条件患者,可转下级医院:①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治疗恢复期;②多
发性 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后遗症康复治疗;③需要长期高级生命支持,但经评估生命体征相对
稳定。
格林一巴利综合征
格林一巴利综合征
(Guilli an
—
Barre
综合征
)
,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 神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3: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228.html
-
上一篇:一 名词解释
下一篇:心血管内科试卷及答案1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