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除极进行时的前面为正电位,
后面为负电位;
复极进 行时的前面为负电位,
后面为正电位。
2
.
探查电极对着正电位时,描出向上的波,对着负电位时,描出向下的波。
3
.
心脏除极时由内膜向外膜除极;复极时由外膜向内膜复极。
4
.
I
导联反映左、右臂的电位差;
II
导联反 映左腿及右臂的电位差;
III
导联反映左腿及左臂
的电位差;
avR
导联反映心室腔内的电压改变;
avL
导联反映心脏左外侧壁的电压改变;
avF< br>导联反映心脏下壁的电压改变;
V
1
V
2
导联反映右心室壁的电压改变;
V
3
V
4
导联反映
左右心室移行的改变;
V
5
V
6
导联反映左心室壁的电压改变。
1
.心电图是利用 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2
.极化状态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保持于极化状态,细胞膜外侧具正电荷,膜内侧具负电
荷,两侧保持平衡,不产 生电位变化。
3
.向量:
(
举例说明
)
物理学上用来表明既有数
量大小,又有方向性的量叫做向量。心肌细胞
在除极、复极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偶,既有数量大小 ,又有方向性,故电偶就是向量。
4
.
综合向量:
每个 心肌细胞激动时都产生一个电偶向量,一定数量的心肌细胞所产生的心电
向量总和称为综合向量。
5
.
何为心电图导联?“标准导联”怎样连接,其实际意义如何?导联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
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 为心电图
导联。
标准导联:
a
即Ⅰ、Ⅱ、
III
导联
Ⅰ导联:将左上肢的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相连,右上肢与心电图机的负极相连。
II
导联:将左下肢的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相连,右上肢与心电图机的负极相连。
III
导联:将左下肢的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相连,左上肢与心电图机的负极相连。
意义: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
6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由窦房结
前中后结间束
房室结
房室束
左右束支
浦氏纤维组
成
7
.
QRS
综合波的命名原则。
Q
波:
P
波后的第一个向下的波;
R
波:
P
波后的第一个向上的波;
S
波:
R
波后的向下的波;
R
’波:
S
波后又一个向上的波;
S
’波:
R
’波后又一个向下的波;
R
”波:
S
’波后又一个向上的波;
S
”
波:
R
”波后又一个向下的波;
QS
波:只有一个向下单向的波。
8
.导联轴
:
在每一个标准导联正负电极之间的假想连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
9
.心率的测量 :测量
P
—
P
或
R
—
R
间期的秒数,然后 被
60
除。
心率
= 60
∕
P
—
P
(
R
—
R
)间期秒数
10
.何为
QRS
波群低电压?有何意义?
肢体导联QRS
波群振幅
(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
<
0.5 mV< br>,
胸导联
QRS
波群振
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0.8mV
,称为
QRS
波群低电压。
常见原因:心肌损害
如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水肿
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心衰;心肌病;传
导阻力增加
肥胖、肺气肿、缩窄性心包炎、胸腔积液、气胸、显著脱水。
新生儿
T
波变异:新生儿期,肢体导联及右胸导联常出现
T
波低平、倒置。< br>
校正的
QT
间期
QT
C
=Q
—
T/ R< br>—
R
就是指
R
—
R
间期为一秒,心率
60< br>次
/
分时的
Q
—
T
间期。
P
-
R
间期与心率、年龄有密切关系。
QT
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密切关系。
ST
段在任何导联压低不小于
0.05mV
,
V
4
—
V
6
导联抬高不大于
0.1mV
。
T
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
R
波的十分之一,
T
波方向与
QRS
主波方向一致。
V
5
导联探查电极安放的位置位于左腋前线
V
4
同一水平处。
测量平均心电轴最简单的方法是目测法
I和
III
导联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
估计电轴是否偏移。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
P
-
R
间期为
0.12
~
0.20
″,
Q
-
T
间期为
0.32
~< br>0.44
″。
正常人
V
1
、
V
2
导联呈
rS
型,
V
3
、
V
4
导联 呈
RS
型,
V
5
导联呈
qRs
、
qR、
Rs
、
R
型;正常人
胸导联
R
波自
V
1
—
V
6
逐渐增高,
S
波逐渐变小。
1
.
心电图的测量,时间以秒(
s
)
,振幅以毫米(
mm
)或毫伏(
mV
)为单位。心电图记录纸上,每一小方格宽为
0.04
秒,高为
0.1
毫伏(
mV
)或
1
毫米(
mm
)
。
2
.
各波、段(间期)测量应注意其准确度,向上的波幅高度自基线上缘量至顶点,向下波自
基线下 缘量至波的底端(最深点)
。
3
.
额面
QRS
平均电轴的测量方法,
可测定
I
和
III
导联中
R
及
Q
或
S
波幅值的代数和,
在各
自导联轴上的该点 作出垂线,自两线交点至中心点的连线,即为平均电轴的方向。
4
.
正常心电轴为
-30
°~
~ +90
°,
-31
°
~ -90
°为电轴左偏,
+90
°
~ +180
°为电轴右偏,
-90
°
~ -180
°为不确定电轴。
5
.
顺钟向转位:正常在< br>V
3
或
V
4
导联出现的波形转向左心室方向,即出现在
V
5
、
V
6
导联
上;逆钟向转位:正常在
V3
或
V
4
导联出现的波形转向右心室方向,即出现在
V
1
、
V
2
导联上。
6
.
左房 肥大
P
波增宽,
时间>
0.12s
,
呈双峰型,
两 峰间距大于
0.04s
,
又称为
“二尖瓣
P
波”
。
7
.
Ptf V
1
如何测定:测量
P V
1
后段负向波的深度及宽度即
Ptf V
1
值=
PV1
后段负向波的深度
(
mm
)×宽度(秒)
。
8
.
右房肥大
P
波高尖,振幅肢导联>
0.25 mV
,胸导联>
0.20mV
,又称为“肺型
P
波”
。
9
.
左室肥大心电图指标:
a)
QRS
波群电压增高
胸导联
R
V5
或
R
V6
>
2.5
mV
;
R
V5
+S
V1
>
3.5
mV(
女
)
R
V5
+S
V1
mV
>
4.0
mV (
男
)
肢导联
R
I
>
1.5mV
;
R
aVL
>
1.2
mV
;
R
aVF
>
2.0
mV
;
R
I
+S
III
>
2.5
mV
;
R
Ii
+R
III
>
4.0
mV
b
)
QRS
时限延长
0.10
~
0.11s s
,但一般不超过
0.12s
c
)
心电轴左偏
d
)
V
5
VAT
>
0.05s
e
)
以
R
波为主的导联
ST
压低,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10
左室高电压指在左胸导联,只有电压增高而 无
QRS
时间增宽,
V
AT
延长,
ST
段压低以及
电轴改变,此种高电压表现很不稳定,可在各种不同情况时发生改变而转为正常。
11.
右室肥大心电图指标:
a
)
V
1
导联
R/S
>
1
呈
Rs
或
R
型,重度右 室肥大
V
1
呈
qR
型
,
右心室流出道肥厚
V
1
—
V
6
呈
rS
型,
aVR
导联以
R
波为主,呈
QR
型,
R/q
>
1
或
R/S
>
1 R
aVR
>
0.5Mv心电轴右偏>
90
°重
症>
+110
°。
12
.心肌梗死分几期,各期心电图的特征是什么?
MI
分四期: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3:4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