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各类型起搏器的心电图特点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8 03:44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导针)
各类型起搏器的心电图特点

北京军区总医院

作者:
崔俊玉


2011-3-3
不同类型的起搏器,
依其本身性能、
电极所在部位与自身心搏关系的不同可
有不同的心电图表现。如安置非 同步心室起搏器(
VOO
)的患者心电图出现室性
竞争心律图形,并非起搏器故障,而 对于安置
R
波抑制型起搏器(
VVI
)患者来
说,
出现上述 心电图图形则是感知功能不良的表现。
因此,
分析起搏心电图之前
首先应了解患者所安 置起搏器的类型及其可能出现的心电图表现,
以免将一些正
常现象误认为起搏器故障,或将起搏 器故障心电图误认为正常。


1
单腔起搏器


起搏与感知仅涉及一个心腔。


1.1
心房起搏器


分为非同步与同步两大类。


1.1.1
非同步心房起搏器
(AOO)

此型起搏器仅设有输出电路,
能 发出固定频率的脉冲起搏心房。
由于未设计
感知电路故无感知功能,
不能与
P
波同步,
它所产生的脉冲与心脏自身
P
波节律
无关,
即不论 心房本身有无自身搏动以及自身搏动的快慢,
均按固定的频率
(或
起搏间期)发放脉冲 刺激心房,见图
15

16





15 AOO
起搏系统示意图

电极位于右心耳,起搏器仅有输出电路
(OC)



起 搏器输出电路犹如一个计时器,
定时发放脉冲,
反应
AOO
的时间间期仅有< br>起搏间期,起搏间期内只有起搏不应期,见图
16





16 AOO
起搏时间间期示意图

起搏器不应期占据整个心 动周期,

3
个为自

P
波提早出现,不能被起搏器感知, 起搏脉冲如期发放,落在
P

R
之间。


AOO
在不同自身心律情况下,可有不同的心电图表现。

①当自身心房频率 慢于起搏器的频率
(如窦性心动过缓)
或心房停搏时
(如
持久性窦性停搏、Ⅲ 度窦房阻滞等),心电图表现为连续的心房起搏心律,见图
17





17 AOO
连续心房起搏

刺激信号规律出现,
每个刺激信号后紧跟一相关的
P
波及
QRS-T
波。


②自身心房搏动早于起搏器时
,
由于不能被感知,脉冲如期发放,将出现 一
过性房性竞争搏动,见图
18





18 AOO
起搏呈一过性房性竞争搏动

在心房起搏基础上 ,

3
个心搏为房早

AP
处),未被感知,其后脉冲(< br>S
3
)如期发放并起搏心房。


③当自身心房频率快于起 搏器发放的频率时,
由于无感知功能,
故起搏器照
常发放刺激脉冲,出现连续心房竞争 心律,见图
19
。刺激脉冲是否起搏心房取
决于心房肌的应激性,
如脉冲出现 在心房肌不应期之内不能起搏心房,
反之可以
起搏心房。如刺激脉冲落入心房肌易损期时可引起 房性心动过速或房颤。




19 AOO
起搏呈持续性房性竞争心律

S
1
在心房肌不应期内,故未 起搏;
S
2

S
4
在心房肌不应期外,均起搏心房。



④自身心房搏动较晚出现时
(如一过性窦性停搏、
Ⅱ度窦 房传导阻滞、
显著
窦不齐等),便出现一次(或数次)心房起搏搏动的图形,见图
20





20 AOO
在长间隔后起搏心房


5
个心搏及
S
4
后无自身搏动,出现长间隔,

S
5
起搏心房。


AOO
起搏器仅适用于永久性窦性心动过缓或永久性窦性静止的患者。
目前已
不用于永久起搏,但常用作临时起搏,是心电生理检查不可缺少的刺激方式。


1.1.2
心房同步起搏器


此类起搏器除有起搏功能外 ,
还具有感知功能,
能与心房波同步,
可以避免
房性竞争心律的发生。
依其感知
P
波后对下一脉冲的作用又可分为
P
波触发型与
P
波抑制型两种。


1.1.2.1 P
波触发型起搏器
(AAT)

AAT
有输出电路可起搏心房,有感 知电路,可感知自身
P
波或其他心房波,
感知后能触发输出电路发放脉冲,见图
21

22





21 AAT
起搏系统示意图

导管位于右心耳,
SC
为感知电路,T
为触发反应,
OC
为输出电路。


AAT
在起搏后形成起搏间期,在起搏间期中有起搏器不应期和警觉期。在警
觉期内可感知自身
P< br>波,
自感知点开始形成逸搏间期,
由于感知后立即发放脉冲
致使逸搏间期被触放 后的起搏间期所替代,见图
22





22 AAT
起搏时间间期示意图


3

P
波为窦性 搏动,
发生于警觉期内并被
起搏器感知,触发输出电路释放脉冲于
P
波之上。



在不同的自身心律状态下有不同心电图表现:
①当自 身心房率慢于起搏器的
频率或无自身心房律时,
起搏器便以预定频率发放脉冲起搏心房,
心电图表现为
连续、规则的心房起搏图形,见图
23





23 AAT
连续心房起搏

脉冲规律出现,每个脉冲后均可见
P-QRS-T



②在连续起搏中,
如有一个
(或数个)
自身心房激动早于起搏器并落在不应
期 之外,
起搏器在感知提早的自身房波后立即触发脉冲发生器释放刺激脉冲,

脉冲落于 提早的
P
波之中,
由于正值心房绝对不应期,
成为无效刺激脉冲,
形 成
伪性心房融合波。
以后自身心房率又慢于起搏器时,
又可恢复规则的心房起搏心律,见图
24





24 AAT
感知单次房性早搏


3
个搏动为心房起搏心律,

4
个为房性早搏,

P
波被起搏器感知,所触发的脉冲落入
P
波下降支。

③当自身心房律快于起搏器的频率时,
每个
P波或其他心房波均被感知并立
刻触发脉冲发生器发放刺激脉冲,
该脉冲落在
P波之上,
虽然脉冲频率与
P
波频
率一致,但并非起搏心律,见图
25





25 AAT
连续感知自身心律

自身心律较快且不齐,
每个
P
波顶峰均可见无效
刺激脉冲(
S
处)。


④在自身心房 率较快的情况下,
如出现长
P-P
间隔
(如窦性停搏、
窦房阻滞、< br>房性早搏或窦性心律不齐)
时,
则表现为在自身心律伴无效脉冲的基础上突然出
现一次或数次心房起搏,此后又恢复自身心律,见图
26





26 AAT
在长间隔后起搏心房


3
个 心搏后出现长间歇,
之后出现心房起搏

S
4
)。



AAT
起搏器适用于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窦综合征。
虽可避 免心房竞争心律
的发生,
但由于此种起搏器在自身心房律较快时有浪费能源的缺点,
故 已不用
(被
AAI
替代),但近几年开始用于预防和治疗房内传导阻滞伴发的快速房性 心律失
常的患者,也用于肌电干扰较大无法应用
AAI
的患者。


1.1.2.2 P
波抑制型起搏器
(AAI)

AAI

AAT
相似,既有输出电路可起搏心房,又有感知电路可感知自身的
P
波。

AAT
不同之处是在感知自身心房波后抑制输出电路发放刺激脉冲,
这种起
搏方式,可以节省能源,故临床应用较多,见图
27

28



AAI
也有起搏间期和逸搏间期,在起搏间期中有起搏不应期和警觉期。在警
觉期内可感知自身
P
波,
并自感知点开始周期重建,
形成逸搏间期。
在逸搏间期
内有起搏器(感知)不应期和警觉期,见图
28




27 AAI
起搏系统示意图

电极位于右心耳,
I
为抑制反应,
SC
为感知电路,
OC
为输出电路。




28 AAI
起搏时间间期示意图

3
个心搏为提前的自身搏动,
位于不应期之
外,其
P
波被起搏器感知,产生节律重整,抑制脉冲发放。




在不同的自身心律状态下,
心电图可有
4
种表现:
①当自身心房波频率慢于< br>起搏器或无自身心房波时,起搏器以其预定脉冲频率起搏心房,心电图呈连续、
规则的心房起搏图 形,见图
29





29 AAI
连续心房起搏

起搏频率快于自身频率,每个脉冲均起搏心房。


②在心房起搏的基础上,当一次(或数次)自身
P
波(如房性早搏、窦性 夺
获、
窦性心律不齐等)
早于起搏器时,
提早的自身
P
波被 感知并抑制预期的脉冲
发放并出现节律重建,
以后自身
P
波又慢于起搏器时,
又会出现连续的心房起搏
图形,见图
30





30 AAI
感知房性早搏


2
个为心房 起搏搏动,
2
个脉冲间为心房起搏间期,

3
个搏动(
AP
处)为房性早搏并被起搏器感知,预期的脉冲被抑制,自
P

开始至下一脉冲 之间的间隔为逸搏间期。



③当自身
P
波频率快于起 搏器频率
(窦速、
房速等)
时,
每个
P
波均被感知,
连续的心房节律重整,从而抑制了脉冲的发放,心电图呈自身心律,见图
31





31 AAI
连续感知自身搏动

自身 窦性心律较快,
每一个
P
波均被感知,
呈自
身窦性心律。


④在自身心律中有个别
P
波(或其他心房波)晚于起搏脉冲(如窦性停搏 、
窦房阻滞、显著的窦性心律不齐等)时,将出现一次(或数次)心房起搏搏动,
见图
32





32 AAI
在长间隔后起搏心房


2
个搏动为自身窦性搏动,
之后出现长间歇,

3
个搏动(
S
处)为心房起搏搏动。


AAI
起搏器最适用于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窦
(
窦性过缓、窦 性停搏或窦房
阻滞
)



在心房起搏器中,
无论
P
波触发型还是抑制型的心房同步起搏器,
刺激部位
为心房,能使房室顺序收 缩,属于生理性或半生理性起搏器的范畴。
P
波触发型

P
波抑制型 在起搏效果上是相同的,
但后一种可节省能源,
延长起搏器的使用
寿命。

1.2
心室起搏器


心室起搏器也包括非同步和同步两大类型。


1.2.1
非同步心室起搏器
(VOO)

VOO
的性能与
AOO
基本相同,仅有输出电路,可发出刺激脉冲起搏心室,由
于无感知电路故不能感知自身
R
波,
对心室自身激动无反应,
总是按设定频率
(或
起搏间期)发放 脉冲,与自身心率快慢无关。
VOO

AOO
一样,仅有起搏间期,
起搏间期内只有起搏器不应期,而无警觉期,见图
33

34






33 VOO
起搏系统示意图

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起搏仅有输出电路
(OC)




34 VOO
起搏时间间期示意图




起搏器不应期占据整个起搏间期;
无警觉期,
因此无感知功能。

3
个搏动
为自身搏动,未被感知,预期脉冲落在
T
波顶峰。


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心电图表现:①当自身心室率慢于起搏器频率时,起
搏器依其 固有的频率发放脉冲起搏心室,
心电图表现为连续的心室起搏图形,


35





35 VOO
连续心室起搏

刺激信号规律出现,每个脉冲后均跟有
QRS
波群。


②起搏心律中个别自身心室搏动早于起搏器
(如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或心室
夺获等)时 ,由于不被感知脉冲如期发放,可见到一过性室性竞争心律,见图
3
6





36 VOO
一过性室性竞争搏动

第< br>4
及第
6

V
处)为自身搏动,
R
波未被起 搏
器感知,如期发放的脉冲位于
T
波前肢上(↑所指处)。

< br>③当自身心室率快于起搏器时,
起搏器照常发放脉冲,
与自身节律点竞争心
室, 引起室性竞争心律,见图
37
。能否起搏取决于刺激脉冲落入心室肌的时相。
如脉冲位 于心室肌不应期内,不起搏心室;如位于警觉期,则可起搏心室;如脉
冲落在
T
波上可 能诱发室速或室颤,尤其在低血钾、心肌缺血或
QT
延长时更易
诱发。




37 VOO
连续室性竞争心律

NP
处脉冲出现较早,心室肌处于不应期,故不
起搏;
VP
处脉冲出现较晚,位于 不应期之外的警觉期引起心室起搏;
VF
脉冲出
现更晚,与窦性
P
波 共同激动心室形成室性融合波。



④当个别自身搏动一旦晚于起搏搏动 时,
如窦性停搏、
窦房传导阻滞、
显著
窦性心律不齐、
Ⅱ度房室传导 阻滞、
房颤伴有长
R-R
间隔等,
起搏器如期发放脉
冲起搏心室,见 图
38





38
持续性室性竞争心律


2

V

S< br>后出现长间隔,
之后出现心室起搏。



VOO
仅适用于心室率缓慢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

于这种起搏器可发生心室 竞争心律,
故其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但在心室电生理
检查中,可采用
VOO
起搏方式。


1.2.2
心室同步起搏器


心室同步起搏器与心房同步起搏器一样,
具有起搏与感知双重功能。
因有感
知功能可避免室性竞争心律的发生。
根据感知心室波后对脉冲发生器的作用不同
又可将 其分为
R
波触发型与
R
波抑制型两种。


1.2.2.1 R
波触发型起搏器
(VVT)

VVT
的性能与
AAT
相似,有起搏输出电路可起搏心室;也有感知电路可感知
自身
R
波;感知后立即发放一次脉冲,由于此时心室正在激动,脉冲重叠于
QRS
之中,此 脉冲不能起搏心室,形成伪性融合波,见图
39

40





39 VVT
起搏系统示意图

电极位于右室心尖 部。
SC
为感知电路,
T
为触发反
应,
OC
为输出 电路。


VVT
有起搏间期和逸搏间期,其中起搏间期包括起搏器不应期 和警觉期。逸
搏间期出现后迅速被触发的起搏间期所替代,见图
40





40 VVT
起搏时间间期示意图

起搏器有不应期和警觉期,

3
个为自身搏动,
发生于警觉期,被起搏器感知 并发放脉冲于
R
波之中。



不同情况下的工作状态及 心电图表现:
①当自身心室率慢于起搏器或无心室
搏动时,起搏器以其本身频率激动心室,呈现 规则的心室起搏图形,见图
41





41 VVT
连续心室起搏

起搏信号规律出现,每个起搏信号后均有相关
QRS
波群,其后可见逆行
P
波。



②在起搏心律 中,如有一次(或数次)自身
QRS
波群提早出现,起搏器即可
感知这个自身搏动,< br>经放大后触发脉冲发生器立即发放一个脉冲且落入
QRS
波群
之中成为无效刺激 脉冲,形成伪性室性融合波,见图
42





42 VVT
感知自身单次
R



3
个心搏(窦性搏动)提前出现,
R
波中重叠
一个无效刺激脉冲。



③当自身心室率快于起搏器预定频率时,
每次
QRS
波均被感知并发放刺激脉
冲,
此时每个自身
QRS
波群上均可见一刺激信号,
即连续伪性室性融合波,
见图
43





43 VVT
连续感知自身心律

自身心率快于起搏频率且不 齐,
每个
R
波上均可
见一刺激信号。


④在连续感知自身心律的基础上,当有一次自身
QRS
延迟出现形成长
R-R间期时,如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显著窦性心律不齐、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房颤
伴有长
R- R
间隔等,便会出现一次或数次心室起搏,见图
44





44 VVT
在长间隔后起搏心室

3
个搏动后出现长 间隔,
其后出现一心室起搏
搏动。


由于
VVT
在自身心率快的情况下,
有浪费能源的缺点,
故已不用,
但近几年
开始用此 种类型起搏器起搏双室来治疗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伴左心衰竭的患者,

可用于肌电干扰较大无法 使用
VVI
起搏方式的患者。


1.2.2.2 R
波抑制型起搏器
(VVI)

VVI

AAI
相 似,既有起搏功能又有感知功能,感知了自身
QRS
波群后能抑
制脉冲发生器发放脉冲 ,
并从自身
QRS
波开始
(或感知点)
重新安排刺激脉冲的
周期,这点与
VVT
型起搏器截然不同,见图
45

46





45 VVI
起搏系统示意图

电极位于右室心尖 部。
SC
为感知电路,
I
为抑制反
应,
OC
为输出 电路。



VVI
起搏器有起搏间期和逸搏间期,在起搏间期中 有起搏器不应期和警觉
期。
在警觉期内可感知自身
R
波,
并自感知点 开始周期重建,
自感知点至其后第
一个脉冲之间间隔为逸搏间期。
在逸搏间期内有起搏 器
(感知)
不应期和警觉期,
见图
46





46 VVI
起搏时间间期示意图

3
个为 窦性搏动,提前出现,被起搏器感知,
抑制如期脉冲的发放(
R
波中无脉冲出现)并产 生周围重建。


在不同情况下,
有不同的心电图表现:
①当自身 心室率低于起搏频率或无自
身心室搏动时,
则起搏器按其设定的频率起搏,
表现为连续 的心室起搏心律,


47





47 VVI
连续心室起搏


②在心室起搏心律中 ,如有一次自身(室性早搏、心室夺获等)
QRS
早于起
搏脉冲时,

QRS
可被感知而抑制下一次脉冲发放,
并自该
QRS
感知点开始,

新安排脉冲发放周期,
若随后自身心室率又低于或慢于起搏器时,

QR S
后规定
的时间内(一个起搏间期)无自身
QRS
发生,则起搏器发放脉冲起 搏心室,见图
48
。起搏器在感知一次自身
QRS
后,在尚未发放脉冲前如再 出现一次自身
QRS
可使之再感知,形成连续感知。




48 VVI
感知单次自身搏动


2
个搏 动为起搏搏动,第
3
个搏动提前出现,
被起搏器感知,抑制预期脉冲的发放,产生周期 重建。此周期内未再出现自身
Q
RS
,之后便出现一次心室起搏。



③当自身心律快于起搏频率时,每个
QRS
均被感知(连续感知),起搏器 连
续被抑制而不发放脉冲,心电图呈自身心律,见图
49





49 VVI
连续感知自身心律

自身窦性心率快于起搏频率,完全呈自身心律。



④在自身心 律较快的状态下,有个别
QRS
波延迟出现,形成长的
R-R
间期,
如自身
QRS
晚于起搏脉冲时,将出现一次或数次心室起搏搏动,见图
50





50 VVI
在长间隔后起搏心室
前< br>2
个心搏为窦性,

2
个窦性搏动后出现长间
隔,之后发生一 次心室起搏。



VVI
起搏器是临床应用最普遍的一种起搏器 ,凡具有起搏器适应证的患者,
均可采用
VVI
起搏器。
但目前主要用于持续 性房颤或房扑伴心室率缓慢者。
由于
VVI
起搏器不符合生理要求,因此其他心动过缓 患者,尽量选择
AAI

DDD
起搏
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单腔起搏器的心电图,
现将单腔起搏器的时间间期及
其心电图表现综 合如下:


①起搏间期:
起搏间期或称自动起搏间期,
是指在起 搏时,
连续两个刺激信
号之间的时间间期,见图
30

48

AOO

VOO
的起搏间期均为起搏不应期。
AAI
或< br>VVI
的起搏间期包括起搏不应期和警觉期。
起搏器不应期分为绝对不应期与相
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内对心脏自身
P

QRS
或心外电信号不发生感知; 在相
对不应期内可发生部分感知。
在警觉期内则可完全感知。
如在起搏器埋藏处皮肤< br>上放置磁铁或用程控器程控为磁频率后,
两个连续刺激信号之间的间期不能被程
控器改变 ,故称固定起搏间期,实际为磁频率状态下的起搏间期,见图
51
。固
定起搏间期相当 于
AOO

VOO
的起搏间期。




51
自动起搏间期与固定起搏间期



②逸搏间期:逸搏间期是指自被感知的
P

QRS
或心外电信号感知点至其后
第一个刺激信号之间的间期。凡同步型起搏器感知后均可形成逸搏间期,由于
A
AT< br>、
VVT
的逸搏间期形成后立即被触发后的起搏间期重整并覆盖,所以,无真正
的逸搏间期,
只有
AAI

VVI
才有真正的逸搏间期。
逸 搏间期包括感知不应期和
感知后警觉期,
感知不应期也分为绝对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
在绝对不应期内对
心脏自身
P

QRS
或心外电信号不发生感知;在 相对不应期内可发生部分感知。
在感知后的警觉期则可发生完全感知,见图
30
48



理论上逸搏间期应与起搏间期相等,
如自
P
波或
QRS
波起点测起,
大多数起
搏器的逸搏间期略长于起搏间期 。
这是由于起搏器的感知并非在
P

QRS
波的起
始点,而 是在
QRS
波开始后某一点(感知点),究竟在何处,从体表心电图上不
易确定。由于 自激动开始至兴奋波到达电极顶端(右室尖部)的距离较远,感知
开始点就较晚,
故逸搏间期较 起搏间期为长,
多在
QRS
开始后
0.05s
以上,
如异< br>位搏动的起源点在左心室后上壁时,这个时间延迟会更多。



2
双腔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活动涉及心房与心 室两个心腔,
需在心房和心室内
各放一电极导线。
心房电极导线常用
J
型电极置于右心耳,
也可用主动螺旋电极
固定于心房的任何部位,
还可用冠状窦电极 置于冠状窦内。
心室电极常经静脉置
于右室尖部,
也可用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右室流出 道或其他部位,
还可经冠状窦
将电极置于左室后侧壁的静脉内,
需开胸置于心室外膜者 已极少。
常用的双腔起
搏器包括
VAT

VDD

DOO

DVI

DDI

DDD
等几种类型,它 们都属于生理性起搏
器。

2.1
心房同步型心室起搏器(
VAT


VAT
是最早使用 的一种双腔起搏器,相当于
VAT+VOO
的功能。起搏器内仅有
一个心房感知电路和 一个心室输出电路。心房电极仅用来感知心房波
(P

F

f

)
,而心室电极仅用于起搏心室。这种起搏器的心房感知电路通过心房电极感
知自 身心房波后,经过一段时间
(120

240 ms)
的延迟后触发心室输出 电路发放
脉冲,再经心室电极刺激心室,见图
52




52 VAT
起搏系统示意图

心房感知电路(
SC
);心室输出电路(
OC
)。


这种起搏器用于正常窦性心律伴有Ⅱ、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就像 在房
室间架起的一座“电子学桥梁”,能将窦性
P
波经延迟后传给心室,保持了心房< br>先收缩心室后收缩的生理顺序,
有利于心脏排血。
在不同心律状况下有不同心电
图表现。

2.1.1
心室起搏心律

当自身心房率慢于起 搏器设定的频率或无心房波时,
无论
A-V
长短,
起搏器
便自动以设 定的频率来起搏心室,相当于
VOO
工作方式,见图
53




53
心室起搏心律

持续性窦性停搏及心室起搏心律。


如果个别自身心房波较晚出现而形 成的长间隔超过预定的低限频率间期时,
仅出现
1
次或数次心室起搏搏动,即起搏性逸 搏,见图
54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3: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201.html

各类型起搏器的心电图特点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