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一针一得治百病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8 03:09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胃肠专家)
一针一得治百病


针灸临证秘法


第一秘



1.
摇头:
(即宾努之症)针取屏迫,手法补,穴在长强穴

2.
失音:针孔最。腕上七寸


3.







腰痛:合谷


4.







肢肿:温溜


5.


月水不调:曲池



6.







目视昏昏:灸五里。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
3
寸处


7.







胸中瘀血:巨骨。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手阳明经与
阳跷脉交会穴 )



8.







气硕(颓)
:天鼎。
(天鼎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 后缘,当结喉旁,
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中点。




9.







目痛不闭:大迎(大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
的凹处)



10.




噎病:乳根



11.







心烦:
太乙
(在上腹部,
当脐中 上2寸,
距前正中线2寸)

或针强间
(属督脉。
在头部,当后发际 正中直上
4
寸(脑户上
1.5
寸)




12.







舌强: 滑肉门(足阳明胃经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
1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

或针:中冲(手厥阴心包经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
;或针:风

(督脉穴。
在项部,
当后发际正中直上
1
寸,
枕 外隆凸直下,
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



13.




心悬:外陵(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1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


14.






吐血不愈:取气冲。
(三棱针去血,立愈)位于人体的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

5
寸,距前正中线
2




15.



喉闭:足上、下廉。即上、下巨虚。
(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br>6
寸,距胫
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大肠的下合穴。

(下巨 虚在足阳明胃经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

9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小肠的下合穴。




16.







腹坚大:冲阳(乃是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在足背 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
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17.







面目浮 肿水病:
陷谷
(即董氏门金穴)
别名陷骨。

(木)
穴。< br>在足背,
当第
2

3
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18.







唇裂:厉兑(在足第
2
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
寸( 指寸)
。足阳明胃经的井
穴)


19.







慢惊风:针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
0.1
寸(指寸)
。足太阴脾经的
井穴)



20.







黄疸:商丘


21.



癓瘕:地机


22.







四肢强硬:大横


23.







喉中作声:
(中风痰厥之症)针天溪


24.







项难回顾:少海


25.







遗尿:少府


26.







阴痛:少府

27.







偏坠:少府


28.







手足麻木:肩贞



29.







半身麻木:列缺、太溪


30.







痔漏:天窗



31.







眼动:颧髎。或承泣


32.







翻胃:胃俞或针上脘


33.







津液少:小肠俞


34.







赤白痢:中旅俞


35.







身热怠惰:阳纲


36.







恶血泄注:殷门


37.







大便坚:浮郄



38.







身战不耐久立:金门


39.







身后侧痛:京骨


40.







阴痒
:
然谷或蠡沟


41.







手足冷:太溪


42.







经闭:水泉


43.







近视:水泉


44.







腹胀如鼓:复溜


45.







五种水病(心、肝、脾、肺、肾)复溜


46.







吐舌:筑宾


47.







舌纵涎下:阴谷


48.







阴缩:大赫


49.







心恍:通谷


50.







唾多:彧(
y
ù)中



51.







神气不足:郄门


52.







掌中热:中冲


53.







身如火:中冲


54.







口干:关冲


55.







产后血晕:支沟



56.







嗜卧:三阳络,或针腿五里



57.







四肢不欲摇动:三阳络,或针腿五里


58.







肩臂痛不能举:清冷渊


59.







瘿瘤:臑会



60.







风寒吐沫:丝竹空


61.







唇强:耳门


62.







喘息
:
承灵


63.







吞酸
:
辄筋


64.







语言不正
:
日月


65.






四肢不收
:
日月


66.







百节
(

)
酸痛
:
阳辅


67.







毒犬伤
:
外丘


68.







各处气伤
:
足临泣

69.







诸疮毒
:
窍阴


70.







不孕
:
灸阴廉



71.







腹肿如鼓
:
章门
,
或针水分


72.







难产
:
关元



73.







一切出血
:
阴交
.
或针刺长强

74.







舌缩
:
廉泉

75.







噎水浆不下
:
璇玑


76.







房劳
:
长强


77.







小儿惊悸
:
身柱


78.



身瘦
:
至阳


79.







水谷不化
:
悬枢


80.







舌急不语
:
哑门


81.
恍惚不乐
:
陶道


第二秘



10.
感冒发烧
:
大椎放血
,
严重的
,1-7
节逐节放血
,
效更佳


11.
寒战
:
针后溪



12.
饮食无味
:
灸食关三壮
(
穴在建里旁
1.5
寸处
)

13.
雷诺氏病
:
灸肾俞各一寸处


14.
手颤病
:
灸关元
300




15.
口腔溃疡
:
地仓
.
慢性的针照海


16
水臌
:
偏历



17.
喘息
:
肺经压痛点


18
血淋
:
三阴交


19.
断奶
:
光明



20.
子宫肌瘤
:
灸痞根


21.
小儿疳积
:
针四缝


22.
小儿腹泄
:
针曲池

23.
串腰龙
:
龙眼放血



24.
各种疔疮
:
针身柱或天宗放血


25.
发际疮
:
大椎或委中放血



2 6.
唇风
(
捲疮
):
针合谷
,
用烧山火手法


27.
鹅掌风
:
针劳宫
,
痒甚加刺大陵


28
雀斑
:
针合谷
,
用烧山为手法


29.
白癜风
:
灸侠白


30.
肛门搔痒
:
针公孙



31.< br>痔疮
:
灸十四椎下旁开一寸处
,
或刺龈交出血

< br>32.

(

)
尾炎
:
针阑尾点
(
急性
),
或灸肘尖
(
慢性
)

33.
痢疾
:
针曲池


34.
湿疹
:
针曲池



5.
瘰疬
:
针曲池透臂臑
.
或针肘尖


36.
乳腺炎
:
针足临泣


37.
乳胀
:
温灸鱼际



38.
鼻衄
:
针上星
,
或少商放血


39.
崩漏
:
针或灸隐白


40.
癔病
:
双内关同时进针


41.
癫痫
:
长强周围放血


42.
阳痿
:
大赫或环跳



43.< br>疟疾
:
针大椎
,
可放血
,
并可合并拨火罐


44.
痔漏
:
针阳溪

45.
肛裂
:
针孔最

46.
癜风
:
灸左右手中指节
,
宛宛中


47.
身体反折
:
肝俞


48.
目戴上
:
丝竹空


49.
过经不解
:
期门


50.
咳嗽饮水
:
太渊


51.
引两胁痛
:
肝俞


52.
引尻痛
:
鱼际


53.
呕脓
:
膻中


54.
呕逆
:
大陵

55.
呕哕
:
太渊


56.
喘呕欠伸
:
经渠


57.
数欠而喘
:
太渊


58.
胁下积气
:
期门


59.
小腹胀痛
:
气海


46.







膝痛:风府



47.







转筋:灸承山七壮


48.







面肿:水分(灸禁针)


49.







唇肿症:迎香


50.







唇干:三间



51.







口腔溃疡:针劳宫、照海


52.







鼻流清涕:灸百会


53.







口臭:人中、大陵

咽寒:膻中



54.







秋寒冷痢:灸石门、关元



55.







卒腹痛:青皮灸脐上下左右各开一寸半处三壮


56.







战慄:针鱼际二分深



57.







月经不调,固结成块:间使


58.







月经时漏下:三阴交



59.







堕胎后手如冰厥逆:肩井。针后如觉闷乱急补足三里


60.







产后恶露不止:气海、关元



61.







白虎历节风:针肩井、足三里、曲池、委中、行间


62.







哭笑:百会、人中


63.







目妄视:风府(重)


64.







见鬼:阳溪



65.







小儿夜啼:灸百会三壮


66.







小儿吐乳:灸中庭



67.







小儿囟门不合:灸脐上下五分处,直接灸三壮


68.







小儿牙口蚀烂:针承浆



69.







小儿口舌疮臭气冲人:灸劳宫一壮即可。


70.







小儿偏坠单侧睾丸肿大:灸关元、大敦三壮


71.







吐食反胃:先针下脘,后针足三里



72.







哮吼灸法:用线一根套颈上,至鸠尾尖上截断,转向后脊骨上线头尽处是穴,
灸七壮



73.







中风失语:针鱼际


74.







偏头风:鸠尾。


75.







中风:灸神阙百壮



76.







水谷不化、下利:针悬枢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3:0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054.html

一针一得治百病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