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如何观察发热病人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8 01:41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什么是子宫内膜移位)
如何观察发热病人

测体温前,应用拇、食指握紧体温表上端,手腕急速向下向外甩动 ,将水银柱甩到
35
℃以
下,再用酒精棉球将体温表消毒干净备用。


通常将体温表置于腋下、口腔或肛门内。腋下法测体温简便、安全又卫生舒适。昏迷病人或婴幼儿可用肛表置于肛门中测体温。

腋下测温时,让病人解开胸前衣扣,如腋下有汗, 要先擦干,再将体温表置于腋窝深处,并
夹紧,
10
分钟后取出体温表,横握着体温表 作缓慢转动,观察水银柱所指的温度刻度。

肛门测温时,
应先在体温表的水银端涂上 少量油类润滑,
再慢慢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插入肛门
3

5
厘米,并用 手握住体温表上端,
3
分钟后取出,观察体温表水银柱所指示温度刻度。


口腔测温时,应在进食、喝水或吸烟后半小时,将体温表放在舌下,让病人紧闭口唇,牙
齿不能 咬合,
3
分钟后取出,观察体温表水银柱所指示的温度刻度。


正 常人体温:口测法为
36

2

37

2
℃,肛测法较口测法高
0

3

0

5
℃ ,而腋下法通常
较口测法低
0

5
℃。

发热是内 科疾病带有共性的常见症状,
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内科疾病涉及面广,
临床表现错
综复 杂,
尤以老年和生活能力低下的病人,
往往不知如何处置,
使患者和家属感到棘手和不
安,从而对访视护理的要求上升了。

家庭护理要详细记录、严密观察并采取以下措施。

降温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 br>4
次,必要时可重复再测,并作好记录。当体温高达
39

以上时,应 给病人降温。

1

高热时先采用物理降温法
(高热发抖或刚服过退 热药病人不可冷敷或擦浴)

用冷湿毛巾
或冰冷湿毛巾敷于额部,
同时用温水 湿毛巾(或酒精加一半水)揉擦颈部,
四肢自上而下擦
至腋窝、腹股沟处,并反复揉擦直至皮肤 发红,动作不宜过重,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2
.疾病诊断明确,但物理降温效果不明 显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药,若出现大汗
淋漓,则多饮糖盐水,更换内衣,以防着凉;如有面色 苍白、皮肤湿冷和呼吸急促等症状,
是虚脱表现,应及时电话汇报访视护理的护士和主治医生,以便及时 处理。

治疗指导遵照医嘱,
定时用药。
在症状控制后的一段时间内,
若细菌感染病人需继续使用抗
生素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务必坚持治疗。

饮食护理

1
.发热期间选用营养高易消化的流质,如豆浆、藕粉、果泥和菜汤等。

2

体温下降病情好转,
可改为半流质,
如面条、
粥,
配以高 蛋白、
高热量菜肴,
如豆制品、
鱼类、蛋黄等以及各种新鲜蔬菜。

3
.恢复期改为普通饮食,食欲好可给鸡、鸭、牛肉、鱼、猪肉、蛋、牛奶和豆类等。

老年及生活能力低下的病人希望在家护理,
通过访护控制疾病以及家属的温情看护,
且 无强
制性措施和限制性行为,
常能改善病人在饮食、
睡眠和排泄等方面的障碍。
一些医院开设的
家庭病床每年都有增加,
但由于随访制度不健全,
使家属对并发症如 发热后会感到恐惧或束
手无策,故应先期给予指导,使其在新症状出现时能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发热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
均可导致体温升高称发热。
发热是一种症状,
以 感染性发热为
多见。
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
恶性肿瘤、
理化因素等。< br>体温在
38
℃以下为低热,
38

——
39
℃为中热,
39
℃——
40
℃为高热,
40
℃以上为超高热 。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血管收
缩,
皮温下降表现皮肤苍白,
无汗,
畏寒,体温升高后,
皮肤潮红而灼热,
呼吸及心率加快,
退热时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 低。高热可出现谵妄、惊厥、错迷及水、电介质紊乱等合并
症。

(一)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多,进食少;体弱,此时应减少活动。

(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三)入院后尽早留取大、小便标本及血培养送检。

(四)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 生素、可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鼓励病人每日饮水
3000ml
以上;对不能进食可按 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
饮食。

(五)测量
T

P

R
:每
4
小时测量
T

P

R
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可改可为每日测
量二次。
(六)
体温达
38
℃以上时行头部冷敷,
体温达
39 .5
℃时给予物理降温,
行温水或酒精擦浴,
降温后
30
分钟测量并 记录于体温单上。

(七)体温骤退者,注意保暖,防出汗过多而导致虚脱。

(八)
口腔护理:
因发热致唾液分泌减少,
口腔粘膜干燥,
口内食物残渣易 发酵致口腔溃疡。
故对不能进食或昏迷病人行口腔护理日三次。

(九)皮肤护理:对出汗较多的病人应勤换内衣裤,加强皮肤护理,防褥疮发生。

(十)高热出现谵亡,应及时用床档防坠床,出现昏迷时,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之一,
小儿的正常体温存在个体差异,
特别是新生儿及婴幼< br>儿,
因体温中枢发育尚不完善,
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通常小儿的体温在
36~37
度之间为正
常。早晨
2-6
点稍低,下午
5-7
点稍高也属正常。当体温在
37-38
度为低热,
39-40
度为高
热,超过
40
度为超高热。连续发热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家庭的一般护理包括:

(一)环境:清洁、安静,温度在
18-20
度,每天至少通风一次(可暂时将患儿移至其他房
间)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亲友探视 ,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也有利于患儿休
息。

(二)体温观察:每
4
小时测体温一次,高烧患者
1-2
小时测一次。

(三)
特 征观察:
观察精神状态、
面色、
呼吸、
是否有皮疹,
腹泻患者可留大 便标本做化验。

(四)用退热药的观察:用药后
40
分钟测体温,以观察用 药效果。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
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五)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

(六)衣服: 发热的患儿衣服不易过厚,特别是婴幼儿裹的不可过紧,否则就会影响散热,
使体温降不下来。

(七)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到舒适。

(八)
物理降温:是一 种可以反复多次使用的、安全有效的降温措施。
可用于高热或有高热
惊厥史的早期家庭护理。物 理降温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
.头部冷敷或枕冰袋

头部冷敷方法:将冷毛巾敷于头部,待毛巾变暖后更换;

枕冰袋方法:将冰袋置于额 头上或枕于脑后,若没有冰袋可将冰块放入暖水袋或塑料袋中,
如果情况紧急或没条件也可用冰棍代替。

注意:
冰袋与皮肤之间以毛巾或手绢隔开,
以免患儿不舒服或局部组织冻伤 。
胸部及腹部不
可放冰袋以防心率减慢或腹泻。

2
.温水浴:将门 窗关好不可有对流风或直吹的风,室温在
24-26
度之间。水温应比体温低
1
度,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头肩部,身体卧于盆中,以
5-10
分钟为宜,半小时后测< br>体温。

注意:水温不可过冷过热,浴中需加水时应在远离患儿处搅动,病情重或精神、 面色、呼吸
情况不佳时不可做,浴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

3

湿毛巾湿敷:
30
°左右温水沾湿大毛巾裹住患儿身体
10
分钟左右,
只露出面部及足底注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1: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899.html

如何观察发热病人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