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量
元素
:
钙、磷、钠、钾、氯、镁、硫(
7
种)
。
微量元素
:1
、必需:
铁、碘、锌、硒、铜、氟、铬、锰、钼、 钴
(
10
种)
。
2
、可能必需
:镍、硅 、
硼、矾(
4
种)
。
3
、低剂量有功用
:
铅、镉、汞、砷、铝、锡、锂(
7
种)
绪论部分: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
是在
RDA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
每 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由
4
项指标组成:
平均需要量
(
EAR
)
、推荐摄入量(
RNI
)
、适宜摄入量(
AI
)
、可耐受最高摄入
量(
UL
)
3. 营养
: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
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1
.
必需氨基酸:
是之人 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集体需要,必
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2、
必需氨基酸模式
:
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计算 方法:以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为
1
,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
氨基酸的相应比值
。
7.
食物中蛋白质中一种或者几种必须氨基酸含量较低,导致其他 必须
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
造成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
这种
含量 较低的氨基酸称之为限制氨基己酸。
其中含量最低的成为
第一限
制氨基酸
。< br>
7
优质蛋白
:
当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约接近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
模式时,
必须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成都也越高,
则食物蛋白质的营养
价值越高 。
这样的蛋白质与鱼,鸡蛋,
奶,肉等动物性蛋白和大豆蛋
白,被成为优质蛋白质
3
、
谷类蛋白质中的
限制性氨基酸
多为赖氨酸;非谷类蛋白质 中的
限
制性氨基酸
多为蛋氨酸。
4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限制氨基酸含量不同的食
物适当混合食用,
使它们之间相对不足的限 制氨基酸互相补偿,
从而
使混合后的必需氨基酸比例更接近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提高了
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5
、蛋白质的消化
起始于胃,消化 吸收的主要场所为小肠;碳水化合
物的消化起始于口腔,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为小肠。
7.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优劣可从三方面评价
: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利用率
6
、蛋白质摄入严重 不足:
导致
“
蛋白质恶性营养不良症,
主要表现:
水肿;
蛋白质和热能同时严重缺乏:
导致
“
干瘦型营养不良;
主要表现:< br>消
瘦。
(四大营养素缺乏症:
干瘦型营养不良
,
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
状腺肿(地克病)
;
V
A
最具有营养价值的必须脂肪酸:
n3
系列不饱和脂肪酸
n6
系列不饱
和脂肪酸
10.
必需脂肪酸
(essential fatty acid, EFA)
①概念:< br>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不能合成,
必须由食物
供给的脂肪酸。
[
按双键位置
]
②
n-3
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
EPA DHA
)
n-6
系列
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
③生理功能
ⅰ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因
EFA
是磷脂的重要成 分,而磷脂是
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成分。
ⅱ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因亚油酸 可合成花生四烯酸,
再由花生四
烯酸合成前列腺素。
ⅲ与胆固醇 代谢有关:与胆固醇脂化,有利于胆固醇分解代谢,防
止在体内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iv.
可保护皮肤免受
x
射线的损害;
v.
与乳汁的分泌密切相关,缺乏时泌乳困难;
vi.
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和智力发展;
vii.
改善血管功能,增强免疫力;
viii.
维持正常视觉功能。
DHA
是视网膜的受光体
人体直接吸收和利用的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淀粉
11.
脂肪的营养价值评价
:
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及组成;
消化率的高低;
油脂的稳 定性;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
14.
膳食纤维
:木质素与不能被人体消化道分泌的消化酶分解的多糖
的总称。
膳食纤维的作用
功能
:①
吸水作用,增强肠道蠕动、有利粪便排出,控制体重和减
肥
②螯和血胆固醇,抑制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治心血管疾病。
③改变消化系统中的菌群,诱导产生大量好气菌群,预防结肠癌
(争
论)
。
④改善血糖生成反应。
水溶性膳食纤维可降低餐后血糖生成和胰岛素升高的反应。
15.
摄入的能量主要用于:
人体摄入的能量主要用于满 足维持基础代
谢、体力活动(主要)和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消耗的能量需要。
1
6.
基础代谢
(basal metabolism, BM)
①定义: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
②测定方法:空腹
12
~
14h
、睡醒静卧、环境温度
18
~
25
℃时的能
量消耗。
③意义:维持体温、心跳、呼吸、血液循环、各组织器官和细胞的基
本功能。
基础代谢率(
BMR
)
: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
18.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SDA
)
,
现称食物热效应(< br>TEF
)
:
是指人体摄
食过程中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蛋白质最突出 。
19.
三大产热营养素在热能供给中应按一定的比例供能的原因
:
蛋白
质
10-12
脂肪
20-30
碳水化合物
55-65
三种产热营养素在人体的代 谢中既各有特殊生理功能,又相互影
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很大程度上可相互转化,并对蛋白质有节约作用。长期摄取单一会造成营养不平衡,影响健康。
20.
常量元素生理功能
:
①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②维持细胞渗透压、
酸碱平衡和神经肌
肉的兴奋性。
③构成酶的成分或激活酶的活性。
21.
微量元素生理功能
①酶和维生素必需的活性因子;②构成某些激素或参与激素的作用;
③参与核酸代谢;④协助常量元素和宏量营养元素发挥作用。
22.
钙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元素。
23.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⑴
膳食成分对钙吸收的影响
①
抑制钙吸收的因素
植酸和草酸、膳食纤维、脂肪酸、某些碱性药物(苏打、黄连素、
四环素等)
、饮酒过量②
促进钙吸收的因素
Vit D
、乳糖、某些氨
基酸、磷肽、某些抗生素(青霉素、氯霉素、新霉素等)
⑵
机体生理状态对钙吸收的影响
①婴儿、孕妇、乳母的钙吸收率增高②年龄增长钙吸收率明显降
低
③长期卧床的老人、病人钙吸收率也会降低
24.
钙缺乏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佝偻病。成人:骨质
疏松症。
25.
钙的食物来源奶及奶制品
;
虾皮;
海带;
大豆及其 制品;
.
芝麻酱,
油菜
26.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⑴铁在食物中存在的状态
⑵
铁吸收的抑制因素
(
inhibitor
)
① 植酸盐、
草酸盐、
磷酸盐、
碳酸盐
(粮谷、
蔬菜)
。
②多酚类物质,
如鞣酸(茶叶、咖啡)
③胃酸缺乏或过多服用抗酸药物。
⑶
铁吸收的促进因素
(
enhancer
)
①
VC
、有机酸(柠檬酸、乳酸、丙酮酸、琥珀酸)能与铁螯合成
小分子可溶性单体,阻止铁的沉淀。
VC
可使
Fe3+
还原为
Fe2+
,促
进铁吸收。
②
单糖(乳糖、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原理同上。
③
动物肉类、肝脏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原因未明,暂称为肉
因子(
meat factor
)或肉鱼禽因子(
MFP factor
)
。
④
钙(结合植酸根、草酸根、磷酸根)
⑤
核黄素缺乏时,铁吸收、转运与肝、脾储铁受阻
⑷
体内铁需要量和储存量影响铁吸收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
范例,
面色苍白,
心悸,
指甲脆薄,
食欲不振,
四肢无 力,
免疫力下降,
耳鸣,
记忆力减退,
最严重是缺铁行心脏病,
心脏 体积比正常人大的多
27
.
铁的良好来源
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禽畜肉类、鱼类。
28.
锌缺乏可引起伊朗侏儒症。植酸和钙大量存在时可干扰锌的吸收
29
.
硒缺乏
是克山病重要病因。
碘缺乏
:成人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克病)婴幼儿:呆小症(克丁病)
锌缺乏导致伊朗侏儒症
注意钙铁锌不能同补,锌钙不可同补,钙铁可同补
脂溶性维生素
:
ADEK
水溶性
:
B1B2B6B12C
泛酸叶酸烟酸胆碱生
物素
类胡萝卜素包括植物体内的维原即
a-
胡萝卜素,
B-
胡萝卜素
干瘦型营养缺乏症,缺铁性贫血,维
A
缺乏,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是四大营养缺乏病
食物来源
:
⑴
V
A
:动物肝脏,奶及制品,禽蛋,鱼卵,鱼肝油。
⑵
V
A
原:深色蔬菜和水果
31.
V
e
生理功能:
1.
有抗氧化作用;
2.
可以对某些合成代谢尤其是对
DNA
的合成起促进作用;
3.
可以抗衰老和防癌;
4.
与动物的生育有关(性器官成熟、胚胎发育、流产)
缺乏症
:大细胞性溶血性贫血,水肿、血小板增多、产生老年斑
V
e.
食物来源
: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麦胚油、棉籽油
33.
硫胺素缺乏症脚气病;核黄素缺乏表现为口角炎、唇炎、舌炎、
眼部症状、脂溢性皮 炎(口腔
-
生殖综合症)
;烟酸缺乏引起癞皮病,
典型症状为皮炎
( dermatitis)
、
腹泻
(diarrhea)
和痴呆
(de mentia)
,
又称
“
三
D”
症状。
叶酸缺乏巨幼红细胞贫血;
VC
缺乏:
坏血病
(
scurvy)
;
玉米中烟酸为结合型,需加碱处理后,游离烟酸才易被机体吸收
35.
维生素
c
生理功能
1.
维持细胞正常的能量代谢
2.
促进胶原组织的合成
3.
参与机体的造血机能
4.
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保护
DNA
、蛋白质和生物膜。
5.
解毒作用
6.
维持心肌机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缺乏症
:坏血病(骨质疏松,齿龈出血,伤口愈合慢)
维生素在食品加工时 的损失的情况:
氧化,
食品添加剂,
加热,
碾磨,
金属离子,
ph
值,酶的作用,水分,照射。
第二章
1.
营养价值:
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2.< br>谷皮(
bran
)
:
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组成,含较高灰分和< br>Fat
。
3.
糊粉层(
aelurone layer)
:介于谷皮与胚乳之间,
含较多磷和丰富的
B
族维生素及无机盐,有重 要营养意义。
4.
胚乳
(
endosperm
)
:
是谷类的主要部分,
含大量淀粉和一定量的
Pro
(在胚乳周围较高,越向 胚乳中心越低)
5.
胚芽(
embryo
)
:位于谷粒的 一端,富含
Fat
、
Pro
、无机盐、
B
族维
生素 和维生素
E
,胚芽在加工时因易与胚乳分离而损失
第三章特殊人群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23:5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