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性雌激素药物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摘要
:< br>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用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
症
(osteoporosis
,
OP)
会引发乳腺癌,因而人们使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 调节剂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modulator,
SERMs)
来治疗绝经后妇女
OP
。
SERMs
的 发现是临床研究治疗的一个重大进步。
它既不像内源性雌激素只是单纯的
ER
激动剂, 也不像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只是单纯的
ER
拮抗剂。
理想的
SERMs
是在骨、肝脏或者心血管系统中表现为激动剂,而在脑和乳腺表现为拮抗剂,在子
宫则兼有激动和拮抗的 双重作用。本文就
SERMs
的分类、作用机制、治疗
OP
效果进行综述,并 探
讨
SERMs
治疗绝经后
OP
的前景和意义。
关键词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作用机制
展望
传统上
,雌激素被认为是与雌性生殖有关的一种固醇类激素,
其生物学作用是维持和促进女性
生殖器 宫和第二性征的发育。而近十几年来,发现其对男性的生理活动正常进行也起着重要的作
用,并且其生理 作用不局限于生殖系统,其对骨骼的生长和成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
泌系统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如雌激素可以保护神经元,并被认为是延缓和阻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
一个重要因素;能维持骨骼发育和 密度,雌激素的缺乏总伴随着骨质疏松。为寻求更安全有效的
治疗药物,在
HRT
基础上研究发展起来一个崭新领域———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SERMs)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
OP)
是一种与衰 老有关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妇女,
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
使 骨脆性增多易于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
骨骼变形、出现合并症,乃至死亡等问题,严重地影响老年 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甚至缩短
寿命增加国家及家庭财力与人力负担。因此与绝经相关的骨质疏松症 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保健课
题。
。
对于绝经后妇女而言,
理想的药物是既有类 似于雌激素对骨和心血管系统的积极作用,
又无
雌激素的副作用的药品,所以对选择性雌激素受 体调节剂
(SERMs)
的研究很有意义。
1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分类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
,
可以将
SERMs
分为以下
4
大类。
1
.
1
三苯乙烯类
( triphenylethylenes)
三苯乙烯类
SERMs
的代表是他莫昔芬
((Tamoxifen
,
TAM)
。也有许多衍生物,其中典型的衍
生物有克罗米芬
(Clomiphene)
、托瑞米芬
(Toremifene)
等。
他莫昔芬属 于第一代
SERMs
,在乳腺组织内表现为
ER
拮抗剂,最初用于晚期乳腺癌 激素治
疗,后发现它在骨组织、心血管系统中表现为
ER
激动剂。他莫昔芬的优点是能 增加骨密度、降
低胆固醇、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但长期使用易导致子宫内膜癌和静脉血栓
。
克罗米芬是最早开发的
SERMs
中的一种,分为顺反两种结构 ,其中反式克罗米芬有刺激子
宫的作用,在许多国家获准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但其副作用比他莫昔芬大 ,长期服用克罗米芬
有增加卵巢癌的危险且效果差。
托瑞米芬能治疗乳腺癌,降低血 清总胆固醇,并且对骨代谢具有有益作用,但对子宫有明显
的刺激作用,副作用与他莫昔芬类似,托瑞米 芬对血脂的影响甚至更大些,而对骨代谢的有益作
用较他莫昔芬轻。
1
.
2
苯并噻吩类
( benzothiophenes)
最初开发苯并噻吩类衍生物的目的是治疗乳腺癌。代表药物为雷洛 昔芬(
raloxifene
)及阿左
昔芬
(arzoxifene)
。
雷洛昔芬为第二代
SERMs
。从结构上来看雷诺昔芬有两 个羟基,所以雷诺昔芬与
ER
α
、
ER
β
亲合力高,因此雷 洛昔芬在乳腺和子宫细胞中为
ER
拮抗剂,而在骨组织、心血管系统中为
ER
激动剂。雷洛昔芬作为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来使用,虽然对子宫没有太大的刺激作用,但临床效果
不如他莫 昔芬好。后来发现雷诺昔芬治疗骨质疏松很有效,所以雷诺昔芬现在主要用于防治妇女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阿左昔芬是雷诺昔芬结构改造后的衍生物。用
O
原子代替雷诺昔芬的羰基 后,再将苯环
4
位
上的羟基变为甲氧基即为阿左昔芬,
它是第三代
S ERMs
。
阿左昔芬有雷诺昔芬不具备的优点,
表
现为阻止骨质流失的活性是 雷洛昔芬的
30-100
倍,
对子宫的刺激作用较小,
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 br>生率。
1
.
3
苯并吡喃类
( benzopyrans)
苯并吡喃类化合物以左美洛昔芬
((levormeloxifene, 13)
为代表。
左美洛昔芬是作为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而开发的药物,它可明显地减少骨质流失,并< br>且人体吸收较快,但会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脱垂和尿失禁等不良反应,因此对它的研究停止
于 Ⅲ
期临床。
其他类药物如雌二醇类衍生物、
萘类化合物、
吡啶类化 合物、
吲哚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蒽醌类化合物等等。
由上看 出,
SERMs
是一系列结构各异的化合物,
但它们在结构上具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
即
均由一个母核和一条支链组成。
SERMs
的母核部分刚性较大,一般由三 四个环组成,环之间通过
稠合或单双键的方式相连;在母核的一端或两端一般含有能与受体形成氢键的基 团,如羟基、羰
基等。母核在
SERMs
与
ER
的稳定结合中起主要 作用。
SERMs
的母核上有一较长的支链,柔性
较母核大。该支链是决定
S ERMs
性质的主要部位,它的结构变化较大,但一般含有一个可与受
体形成氢键的基团。
综上所述,虽然
Tamoxifen
对乳腺癌具有治疗效果,但患者长期使用后 ,其副作用具有引发
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
尽管
Raloxifene
作为首 例
SERMs
可用于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
防,但疗效并不是非常好。因此 ,寻找选择性更高、活性更好,特别是新型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
节剂类药物及前体药物的合成仍将是今后 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研究的一大挑战。因此欲合成出的
具有特殊三维结构的含有二茂铁结构的氧桥双环庚 烯类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1
和
2
,这类化合物的
成功合成,希望能够集 抗雌激素效果和不依赖于雌激素的细胞毒性于同一分子中,同时治疗雌激
素受体呈阳性
(ER< br>+
)
和呈阴性
(ER
-
)
的乳腺癌。
这类化 合物预期具有很好的受体结合力和选择性,
况
且易于制备,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
.
SERMs
的作用机制
2.1
ER
的组织分布对
SERMs
作用的影响
体内 甾体类雌激素如雌二醇、
雌酮等或其他非甾体结构有雌激素活性的物质,
如己烯雌酚等,
与
ER
结合诱导核基因转录,表现雌激素活性,这种活性主要表现在生殖系统的靶器官。在< br>20
世纪
70
年代,已经有关于雌激素如何在靶器官中表现其生物活性的报道。 报道提出雌激素与靶细胞的
细胞核受体结合,变
ER
构型,使其从非活性状态变为活性 状态,从而使
ER
与靶基因的启动位点
结合,
启动靶基因转录。
因此 推测抗雌激素
TAM
用于治疗雌激素依赖性乳癌的机制,
是
TAM
竞 争
性地阻断雌激素与乳腺
ER
结合,阻止雌激素进入作用位点,从而使
ER< br>不能变为有活性的构型,
无法表现雌激素活性。
1992
年
Love< br>等研究报道,
TAM
在治疗乳腺癌过程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即病人腰椎骨 量并未如所预期地降低,而是升高了。说明
TAM
在骨组织中不是雌激素拮抗剂,而
是 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这个被称为“三苯氧胺矛盾论”的观察结果,显然不能用
ER
作用的经典模
式来解释,
所以
TAM
的作用效果激发了人们对
ER
功能的 争论。
科学家们开始探索
ER
的作用模式,
发现
ER
有两个 作用明显不同的受体类型。
第
1
个
ER
即
ER
α< br>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被发现,
当时雌激素
的作用模 式是以
ER
α
介导作用方式来解释,因而就出现“三苯氧胺矛盾论”的观察结果。但是 在
1995
年确认第
2
个
ER
即
ER
β< br>。
ER
β
与
ER
α
非常相似,但又有显著不同。这两 种
ER
的
DNA
结合区
的氨基酸有
97%
相同,而 在配体结合区只有
59%
相同,说明在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方面,两种
ER
有 明显差异,而且两种
ER
在组织分布也有差异,通常生殖器官以
ER
α
为主,非生殖器官系统则
以
ER
β
为主。由于
ER
两种亚 型分布和作用方式不同,使得研究出只对某一种
ER
亚型有激动作用
而对另一种亚型无 作用或有拮抗作用的药物成为可能,这就是
SERMs
的研究应运而生的原因。所
谓“ 选择性”是指
SERMs
在某些组织
(
如骨、肝、心血管系统
)中表现为激动剂,而在另外一些组
织
(
如脑和乳腺
)
中表现为拮 抗剂,且在子宫中可以是激动剂,也可以是拮抗剂。
2.2
SERMs
的选择性作用机制
为何
SERMs
在一些组织中表现为雌激素样作用,而在另外一些组织中表现为抗雌激 素作用
呢
?
(
1
)与
ER
的组织特异 性和构型改变有关。受体的一些特定功能结构域是启动转录所必需的。当
ER
与配 体结合后,
关键的结构域三维结构变化可能导致不同
ER
配体的选择性作用。
有研究报道,
17-
β
雌二醇及雷洛昔芬与
ER
结合后产生不同的构 型。雷洛昔芬与
ER
结合后,其侧链与
ER
第
351
位天门 冬氨酸相互作用改变了
ER
羧基端构型,能使其
AF-2
结构域不能激活雌激 素反应元件
(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
,
ERE)驱使基因转录,
通过阻断
AF-2
的活性来阻断雌激素作用。
Leven son
等的报道支持了这一推测,
Levenson
等人的研究指出在人乳腺癌细胞有 一种自然产生的
ER
变异,
正是在其蛋白质一级结构中第
351
位氨 基酸由酪氨酸取代了天门冬氨酸,
使雷洛昔芬至少在激活转
化生长因子
α
(T GF-
α
)
基因这一点上从
ER
拮抗剂变为其激动剂见图
2 .1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23: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