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教练讲述瑜伽课程设计和训练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作为科技高度为人类服务的现代社会,汽车、 电梯、全自动化、智能化的办公设备,生
产设备,
家用电器将人们从繁琐的工作和生活中解放出 来。
但这种状态也造成了心脑血管疾
病、肥胖、
糖尿病、骨骼肌肉衰退等现代都市病的 患病率增加。
这种现象迫使人们将目光投
向了体育运动和古老的瑜伽。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计 时必须关注到全面性原则。
1
、关节、肌肉、运动平面的锻炼
为了保证课程的舒 适性和实效性,
在每节课程的设计中应将全身关节、
肌肉、
不同运动
平面的动 作尽可能全面地涵盖进来,使练习者在一节课内使身体充分享受运动后的舒畅。
2
、健康人群的体能要素
每节课尽可能涵盖健康人群 的体能要素,务求体能获得全面性发展。
(
心肺功能、体脂
百分比含量、
柔韧 度、
肌力、
肌耐力
)
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健康的适应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条件。< br>所以在每堂课程中都应有所涉及,不可因教练个人的喜好而有所偏废。
3
、展现瑜伽理念
根据瑜伽自身的特点,
教 练应该在每节课程中尽可能全面地向学员展现瑜伽,
比如在正
式开始课程前向学员讲解一些瑜伽 的小知识,
根据学员练习进度在课程中加入呼吸练习、
收
束、契合、洁净功等练习。而 不是在每节课上只做体位,大练“瑜伽操”。应该利用瑜伽自
身的优势使学员的体力与心力和谐发展,把 锻炼身体和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有机地结合起
来。
二、超负荷性原则
作为忙碌的现代人,
每次健身都希 望得到运动后的感觉,
从运动理论上讲,
锻炼效果的
大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运动的强度。
弱刺激不能引起肌体功能的变化,
这就是学员们常讲
的“没感觉”。但运动负荷过大对身体不仅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还可能损害健康。
只有适
宜的运 动强度才能有利于恢复和超量补偿消耗掉的能量。
1
运动量稍高于正常运动或训练强度
教学训练给予肌体的生理负 荷应稍高于学员平日已适应的运动强度。
只有较常量稍大的
运动强度才能促使身体功能的逐步提 高。
2
逐渐增加强度
.
令身体不断去适应新强度
随着锻炼效果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
肌体对原有生理负荷的反应会越来越小,
效果也就
必然有所减弱。因此,需要随叫调整运动强度,这样才会促进身体功能踏上良性循环。
西安雨桐瑜伽馆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20:2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306.html
-
上一篇:初级瑜伽理论考试题
下一篇:瑜伽练习拜日式口令引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