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皮肤性病教学大纲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7 19:24

-

2021年2月27日发(作者:治疗糖尿病最好的药)

皮肤病与性病学

教学大纲

【教学时间分配】







总论









皮肤病各论

















性传播疾病











总计






皮肤的解剖、组织和生理

皮肤病的病因、症状和诊断

皮肤病的系统治疗和物理治疗

皮肤病的外用药治疗

接触性皮炎、湿疹和异位性皮炎

物理性皮肤病

药物性皮炎

荨麻疹

感染性皮肤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
脓疱病

感染性皮肤病皮肤真菌病、疥疮





1.5
学时

2
学时

1
学时

1.5
学时

3
学时

3
学时

2
学时

1
学时

3
学时

3
学时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
银屑病、
玫瑰糠疹、
3
学时

多形红斑
)

皮肤附属器疾病
(
痤疮、脂溢性皮炎
)

性传播疾病总论

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

尖锐湿疣

梅毒

生殖器疱疹

艾滋病



3
学时

0.75
学时

0.75
学时

0.75
学时

2.5
学时

0.75
学时

0.5
学时

33
学时

【教学内容和要求】


总论





6
学时

目的和要求

重点讲授皮肤的解剖和组 织学特点及其生理功能。
使学生能认识到皮肤是机体上的一个重要
器官,
了解它与整体 的密切关系。
了解皮肤病的病因,
掌握皮肤病的症状、
诊断原则和步骤。
掌握 外用药物的剂型、作用、使用方法及治疗原则。为学习皮肤病打好基础。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
1.25
学时)

讲授内容

皮肤包括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

表皮:表皮的来源及其组织学特点。

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 层。表皮各层细胞的演变过程、主要特点及
其功能。

黑色素细胞和郎格罕细胞。

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

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纤维细胞、组织细胞、肥大细胞和白细胞等。

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及其功能。

附属器:

(一)

汗腺:小汗腺和大汗腺的分布,组织解剖特点及功能。

(二)

毛发:毛囊的组织解剖,长毛、短毛和毳毛的解剖及其生长周期。

(三)

皮脂腺:皮脂腺与毛囊的解剖关系,结构及其功能。

(四)

甲。

血管:浅部和深部血管网的解剖及其功能。

淋巴管:浅部和深部淋巴管的解剖及其功能。

神经:感觉神经和植物神经及其功能。

肌肉:平滑肌和横纹肌及其功能。

皮肤的生理(
0.25
学时)

讲授内容

一、

皮肤的保护作用:

(一)

对物理性刺激的防护作用。

(二)

对化学物质的防护作用。

(三)

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的防护作用。

二、

调节体温作用:皮肤表面热的对流、传导、辐射。汗液的蒸发。血管运动神经对调节
体温的作用。

三、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汗腺分泌及其对生理影响。皮肤排泄及其作用。

四、

皮肤的吸收作用:皮肤吸收的途径。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

五、

皮肤的感觉作用。

六、

皮肤的代谢作用。

皮肤病的病因(
0.25
学时)

自学内容

一般因素:年龄、性别、职业、季节、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社会制度等。

外因: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等致病因素。

内因:饮食、内分泌障碍、代谢障碍、全身性疾病、病灶、精神和神经因素及遗传等。

皮肤病的症状(
1.5
学时)

讲授内容

一、

皮肤病的自觉症状:瘙痒、疼痛及感觉障碍等。

二、

重点讲授皮肤病的基本损害的形态和特点:斑疹、丘疹、水疱、大疱、脓疱、结 节、
风团、囊肿、鳞屑、糜烂、溃疡、痂、皲裂(裂隙)
、皮肤抓破、瘢痕、萎缩、苔藓样变等 。
并简单介绍其主要病理改变。

某些皮肤病科伴有全身症状:发热、消瘦、食欲障碍 、贫血、蛋白尿等,或伴有某些系统病
及全身病等。

皮肤病的诊断(
0.25
学时)

讲授内容

皮肤病的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一、

病史: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工作情况与发病的关系等。

二、

体格检查:须注意皮损的形态、颜色、表面形状、基底、边缘、排列和分布、对称与
否。皮疹触 诊的深度、硬度、波动感、温度、压痛及感觉。

三、

其它检查:包括玻片 压诊、皮肤划痕试验、斑贴试验。必要时可进一步作其它实验室
检查。

皮肤病的治疗(
2.5
学时)

讲授内容

一、

皮肤病的治疗:根据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或针对症状采取相应的内用药、外用药 及物
理治疗等措施。

(一)

内用药
(0.75
学时
)
:抗组织胺类药物、抗真菌剂、皮质类固醇制剂、免疫抑制剂
等药物的作用和适 应症。

(二)

物理疗法
(0.25
学时
):概述电解法、电灼法、电干燥法、电烙法、光化学疗法、
冷冻疗法及放射法等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

(三)

外用药
(1.5
学时
)
:< br>概述常用外用药的作用,
各种剂型的适应症,
用法和注意事项,
如保护剂、止痒 剂、抗菌剂、抗真菌剂、角质促成剂、角质松解剂、收敛剂、腐蚀剂、皮质
类固醇激素等。剂型如溶液、 酊剂、醑剂、粉剂、振荡剂、油剂、乳剂、软膏、糊膏、硬膏
等。

二、

皮肤病的预防
(
自学
)


自学皮肤病预防的重要性。概述传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和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




各论





21
学时


接触性皮炎(
1.0
学时)

目的要求

一、

熟悉接触性皮炎的病因,
原发刺激引起的皮炎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临 床特点及诊断
方法。

二、

掌握本病的治疗和预防。

讲授内容

一、

病因:原发刺激、变态反应,常见的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

二、

临床表现:接触刺激物及致敏物的过程、症状特点、好发部位、播散及泛发、全身反
应。停止接触过敏 物质后好转。慢性化的原因及症状。

三、

诊断:病史、损害特点、斑贴试验。

四、

治疗原则和方法:停止 接触,清除或中和毒性物质,抗炎及抗过敏治疗,根据皮疹情
况选用外用药物。预防。


湿疹(
1.0
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有关发生湿疹的各种因素。

二、

掌握湿疹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与接触性皮炎和神经性皮炎的鉴别诊断。

讲授内容

一、

病因:变态反应、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物理化学刺激、饮食、代谢及病灶等。

二、

临床分型及表现: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湿疹的症状特点。钱币状湿疹、乳房湿疹 、外
阴湿疹、手足皲裂性湿疹、耳湿疹、干燥性湿疹。

三、

诊断 及鉴别诊断:
本病的特点,与接触性皮炎及神经性皮炎的鉴别,
与脂溢性皮炎及
癣菌感 染的鉴别等。

治疗原则,外用药疗法、全身疗法,中药。

四、

预防。


异位性皮炎(
1.0
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本病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点:婴儿期、儿童期及成人期。

二、

熟悉本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原则。

讲授内容

一、
< br>病因:遗传因素、对某些内外刺激(食物、吸入物及某些外界变应原)敏感性增高。
有鱼鳞病样皮 肤特殊的皮肤反应(白色皮肤划痕,对冷热反应异常)
。血清
IgE
升高等。家
族中有异位性皮炎、哮喘、花粉热史。

二、

临床表现:皮疹的特征:婴儿、儿童、成人不同时期的特点。

三、

诊断:病史、家族史、临床表现、皮肤及相关试验等。

四、

治疗 :一般注意事项、止痒药物、外用药及对症治疗。婴儿异位性皮炎的护理及注意
事项。


药物性皮炎(
2.0
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和原因。

二、

掌握本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讲授内容

一、

病因:变态反应及非变态反应(蓄积、中毒、特异质、药理遗传因素等)


二、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固定性红斑、
猩红热样红斑、
麻疹样红斑、
湿疹型、
荨麻疹型、
紫癜型、多形红斑型、结节性红斑型、大疱 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痤疮样型、毛囊
炎型、肉芽肿型、角化增生型等,肝、肾、造血等全身症 状,停药后好转。复发。

三、

诊断:用药史、既往史、临床特点、排除皮疹类似的疾病,过敏试验问题。

四、

治疗:
停用可疑及有关的药物,
加速药物的排泄。
抗 组织胺类药物,
皮质类固醇激素。
支持疗法,护理,外用药。

五、

预防。


荨麻疹(
1.0
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本病的病因。

二、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讲授内容

一、

病因:食物、吸入物中的蛋白质(如花粉、皮屑等)
,药物,全身疾病 ,病灶,物理
及化学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与发病的关系。变态反应及非变态反应。

二、

临床表现:基本损害、皮肤及粘膜。呼吸道、消化道及全身症状,急性和慢性型。

皮肤划痕症,血管性水肿,寒冷性荨麻疹、光感性及胆碱能性荨麻疹等特点。

三、

诊断:病史、临床特点。须与药疹、败血症及急腹症鉴别。

四、

治疗:去除可疑病因,抗组织胺制剂,外用药、中医及针灸疗法。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
2.0
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本病的病因。

二、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

讲授内容

一、

病因:亲神经性疱疹病毒,发病诱因,与机体免疫功能。

二、

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基本损害,好发部位,自觉症状,病程。不全型、泛发型 及后
遗症。

三、

诊断:临床特点。

四、

治疗:治疗原则,抗病毒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理疗,中医疗法。


脓疱病(
1
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本病的病因和流行。

二、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

讲授内容

一、

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卫生状况、机体状况,其它皮肤病 和职
业等。

二、

临床表现:寻常性(接触性)脓疱病的临床特点,少数可伴发肾炎。传染性。

新生儿脓疱病:发病年龄,临床特点,全身症状,预后。

三、

诊断:临床特点、发病年龄,流行情况、细菌培养。

四、

治疗:局部疗法、全身疗法、中医疗法。

五、

预防:清洁卫生,治疗其它皮肤病,隔离患儿,医护人员注意消毒隔离。


疥疮(
0.5
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病因、传染方式,掌握其症状、诊断及治疗预防为主。

讲授内容

一、

病因:疥虫的形态和生活史,传染方式(少数动物型传染)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临床症状及疥虫检查等。

四、

治疗原则及方法。

预防:消毒、隔离及讲求卫生,接触者的检查及治疗。


皮肤真菌病(
1.5
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头癣(黄癣、白癣、黑点癣)
、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花斑 癣等的病因、
流行。掌握其症状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

二、

了解念珠菌病和孢子丝菌病的有关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

讲授内容

一、

头癣:常见致病真菌、传染方式和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特点。毛发及鳞屑镜检 ,滤
过紫外线检查及培养。治疗方法:拔发、口服灰黄霉素。外用药。消毒接触物。预防。

二、

体癣和股癣:常见致病真菌、传染方式、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预防。

三、

手足癣、
甲癣:
常见致病真菌、
传染方式、
临床特点、
诊断、
鉴别诊断和治疗。
预防。

四、

念珠菌病:病因:抵抗力低下、使用广谱抗菌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皮肤和粘膜念珠菌
病的临床表现。概 述内脏念珠菌病。临床特点。分泌物镜检、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
方法。预防。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9:2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191.html

皮肤性病教学大纲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