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由
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下附属器、
和皮肤的神经脉管肌肉
构成,表 皮和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覆层扁平上皮,主要由
角质细 胞、黑素细胞、朗
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角质形成细胞主要有
外 胚层
分化而来,
使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
数量
占
80%
以上 ,其特征为再分化过程中产生角蛋白。角质形成细胞之间
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结构如桥粒 和半桥粒。
根据分化
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到浅依次是
基底层、棘层、颗粒层 、
透明层和角质层。
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
正常情况下约30%
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
期,
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的逐渐向上移动,< br>由基底层移行至颗
粒层约需
14
天,
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 br>14
天,
共需
28
天
,
称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
由浅到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皮肤附属
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甲,均有外胚层分化而来。
皮脂腺
由腺泡和短的导管 构成。
导管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
开口于皮
囊上部,
位于立毛肌和毛囊的夹角 之间,
立毛肌收缩可促进皮脂排泄。
皮脂腺分布广泛,
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 身皮肤,
头面和胸
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成为皮脂溢出部位。在颊粘膜、
唇红部妇女
乳晕、大小阴唇、眼睑、包皮内侧等区域,皮脂腺不与毛囊相连,腺
导管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
汗腺
分为小汗腺
(分泌部位在真皮深部和
皮下组织)和顶泌汗腺(分泌部位在 皮下脂肪层)
。
皮肤的功能:屏障、吸收、感觉、分泌、排泄、体温调节、代谢、免
疫。
斑 贴试验:
用标准的经过筛选的变应原,
通过一系列特殊装置经过皮
肤,人为产生
IV
型超敏反应,观察接触部位皮肤反应,对接触性皮
炎和湿疹有诊断意义。
诊断中的特殊手段:
①玻片压诊
:
选择洁净透明度好的玻片压迫皮损
处至 少
15s
后,
玻片上即可观察皮损颜色变化情况。
充血性红斑会消
失 ,
而出血性红斑及色素斑不会消失,
寻常狼疮皮损可以出现特有的
苹果酱颜色。
②鳞屑刮除法
:
可用于了解皮损的表面性质,如花斑康
疹轻刮后可出现糠秕样鳞屑,
寻常性鳞屑病刮除鳞屑后可出现特征性
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
③皮肤划痕试验
:
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
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成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
1
划后
3~15
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可能由真皮肥大细胞释放< br>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所致②
15~45
秒后在红线条两侧出现红晕③划
后1~3
分钟,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
治疗方法主要有内用药物治 疗、
外用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和皮肤外科
治疗等。
内用治疗药物有 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抗
组胺药可以分为
H1
受体拮抗剂和
H2
受体拮抗剂
两大类。
H1
受体主
要分布在皮肤黏膜血管 及脑组织,
H2
受体主要分布于消化道,皮肤
微小血管有
H1H2
两 种受体存在。
常见的
H1
受体拮抗剂第一代有氯苯
那敏(扑尔敏)
、 苯海拉明、多赛平、赛庚啶、异丙嗪、酮替芬,第
二代有阿司咪唑、氯雷他定、西利替嗪,第三代有地氯 雷他定。
H2
受体拮抗剂主要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
单纯 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
HSV
)
引起,临床以簇集性水泡为特征,
有自限性, 但易复发。
HSV
分为
HSV-1,HSV-2
。
HSV-1
初发感染发生
在儿童,
通过接吻或共用餐具传播,
主要引起生殖器外的皮肤黏膜及< br>脑部感染;
HSV-2
型初发感染主要见于青少年成人,通过密切性接触
传播, 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或新生儿感染。
初发型中的疱疹样湿疹又名(
Kaposi水痘样疹
)常发生于患湿疹或
特应性皮炎的婴幼儿,多由
HSV-1
所致 。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
)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 br>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耳带状疱疹
:
是病毒 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所致,
表现为耳道或鼓膜疱
疹。
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 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
可出
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
Ramsay- Hunt
综合征。
疣
是由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皮 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临
床上常见有寻常疣(
HPV-2
)
、
扁平疣、
跖疣和尖锐湿疣等,疣表面发
育不良也被认为与
HPV
感染密切相关 。
头癣
:
1.
黄癣由许兰毛癣菌感染引起。
2.
白癣主要由犬子孢子菌和石
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引起。
3.
黑点癣主要由紫色毛癣菌和断 发毛癣菌感
染引起。
4.
头癣主要通过与癣病患者或患畜密切接触而传染。
5 .
公用
污染的理发工具、枕巾等可间接传染。
滤过紫外线灯检查
:
1
)黄癣病发呈暗绿色荧光。
2
)白癣病发显示亮
绿色荧光。
3
)黑点癣病发无荧光。
甲真菌病分型
:
1
)白色浅表型
A
、治病真菌从甲板表面直接侵入所
致。
B
、
甲板浅层有点状或不 规则片状白色混浊,
甲板表面失去光泽
或稍有凹凸不平。
2
)远端侧位甲下型
A
、多由手足癣蔓延而来
B
、
甲的远端前缘及侧缘增厚、灰黄混 浊,甲板表面凹凸不平或破损。
3
)
近端甲下型
A
、多通过甲小皮 进入甲板及甲床
B
、甲半月和甲根部粗
糙肥厚、凹凸不平或破损。
4
)全甲损毁型
A
、是各型发展的最终结
果
B
、整个甲板被破坏,呈灰黄、灰褐色,甲板部分或全部脱落。
皮肤划痕症
:
亦称人工荨麻疹。
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
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瘙 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9:1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