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瓜白粉病离体叶片接种方法研究
< br>摘要:为了明确新疆吐鲁番地区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
试验采用离体叶片和活体植株
2< br>种接种方法,对国际通用的
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定的
13
份鉴别寄主,即MR-l
、
WMR
29
、
Iran H
、
Vedrantais
、
Edisto 47
、
Topmark
、
Nan-tais Oblong
、
PMR6
、
PMR5
、
PMR45
、
P1124111< br>、
P1124112
、
P1414723
进
行抗病性鉴定。结 果表明,
2
种鉴定方法在发病率和病情指
数上有些差异,但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初步确 定新疆吐鲁番
地区的甜瓜白粉病由
Podosphaera xanthii
的小种< br>l
所致。因
此,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可用于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的鉴别和
抗源鉴定 。
关键词:甜瓜;白粉病;离体叶片;抗性鉴定;种质资
源
甜瓜
(
Cucumis melo L
)
是葫芦科黄瓜属 一年生蔓性草本
植物。
因其栽培周期短、
效益高,
是致富首选经济作物之一。
甜瓜白粉病是甜瓜生产上最常见、最重要的气传病害,从苗
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但进入中后期 最为严重,主要危害叶
片,严重时亦可危害叶柄和茎蔓。还可导致植株冠层减少,
单株坐果率降 低,发病严重年份可使甜瓜减产
50%
以上,且
甜瓜的成熟度和含糖量也会受到很大的 影响。
甜瓜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科白粉菌属的真菌
侵染所致,
甜瓜白粉病菌主要为单囊壳白粉菌
(
Podosphaera
xanthii
)和二孢白粉菌(
Golorino-myces cichorac earum
)
。国
内有关甜瓜白粉病病原菌鉴定结果均表明我国甜瓜白粉病
是
P
.xanthii
所致,王娟等嘲初步确定北京地区瓜类蔬菜白粉
病由P
.xanthii
所致,
张学军等报道新疆甜瓜白粉病由
P
. xanthii
所致。甜瓜白粉菌的小种多,分化快,至今已发现
P
.xanthii
存在
11
个生理小种,即:
0
、
1
、
2U .S
、
2France
、
3
、
4
、
5、
N1
、
N2
、
N3
、
N4 E4-61。
Kuzuva
等将
N1
和
N2
定名为小种
6
和小种
7
;
G cichoracearum
的生理小种有
2
个,即小种
0
和
小种
1
。
防治甜瓜白粉病常用的方法是化学防治法,但化学防治
不仅成本高、效率低,还会引 起病原菌的抗药性以及环境污
染等问题。多年的防治实践表明,利用抗源培育抗病品种则
是防治 甜瓜白粉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培育抗病品种的
关键步骤之一是生理小种的明确和抗病性的鉴定。由 于白粉
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只能在活体寄主上存活,目前甜瓜白
粉病生理小种的鉴定多采用国 际通用的
13
份鉴别寄主在其
苗期使用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而苗期喷雾接种受 温
度和湿度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常造成鉴定结果不稳
定,
不能完全反映抗病育 种材料的抗性程度。
多项研究表明,
利用植株离体叶片进行室内抗性接种鉴定,
具有快 速、
准确、
筛选量大以及不受季节限制等优越性。而甜瓜白粉病利用离
体叶片接种方法 鲜有报道。本研究主要探索甜瓜白粉病离体
叶片的接种方法,以期为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的鉴别和抗源< br>材料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当地易感白粉病甜瓜品种‘巴 登’的叶片。鄯善当地温
室采集的白粉菌。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定的一
整套
13
份鉴别寄主,
即
MR-1
、
WMR 29
、
Iran H
、
Vedrantais
、
Edisto 47
、
Top-mark
、
Nantais Oblong
、
PMR6
、
PMR5
、
PMR45
、
P1124111< br>、
P1124112
、
P1414723
。所有供试材料均由新疆维< br>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提供。离体接种试验的材料播种
于光照培养箱,活体植株接种试验的材 料播种于隔离温室。
1.2
方法
1.2.1
病原茵和分生孢子悬浮液制备待感病品种长到3
片
真叶时,从鄯善温室采集白粉病发病合适的甜瓜叶片,放入
冰盒,带回实验室 处理。取下感病品种的叶片,留有
0.5 cm
长的叶柄,
用剪刀斜切,
自来 水冲洗
2
次,
然后用
75%
(
φ
)
的乙醇 浸泡
10s
,再用蒸馏水晃洗
2
次,置于
7%
(
ω
)次氯
酸钠浸泡消毒
10min
,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2
次。 在超净工作
台将叶片置于铺有灭过菌的滤纸的培养皿里,待水吸干后,
将叶柄插入装有培养基的 三角瓶中。参考李映霞配制培养基
(
5
‰琼脂,
50mg?L
ω-1
苯丙咪唑)
。接种前用
4
℃无菌水将
甜瓜叶片上的孢子配制 成
1
×
105
个
?mL-1
的孢子悬浮液。
用移液枪取
20
μ
L
菌液均匀的接种于叶片正面。放入光照培养
箱 ,在白天
25
℃,晚上
20
℃、湿度
70%
、
12 h
光暗交替的条
件下培养。接种
7d
后,观察发病情况。待发病充分后,取< br>出病叶,将少量
4
℃灭过菌的蒸馏水冲洗成孢子悬浮液,在
显微镜下调整分生孢 子悬浮液的浓度约为
1
×
105
个
?mL-1
备
用 。
1.2.2
不同寄主的离体叶片鉴定取
13
份国际通用的白粉
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展开的幼叶(第
3-
第
4
片叶)
,在超净
工作台内,灭菌打孔器将叶片打成
1.5cm
叶碟, 将消毒过的
叶碟放人高温灭菌后的平板培养基中。每个品种处理
10
片
幼叶,
3
次重复,用移液枪取
10
μ
L
配置好的菌液接种于叶片正面中心。
用封口膜封住培养皿边口后,
放人培养箱培养,
在白天
25
℃,晚上
20
℃、湿度
70%
、
12h
光暗交替的 条件下
培养。接种
7d
后开始观察记录,在
15-20d
充分发病后 调查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离体叶盘法病情分级标准参考刘爱媛的
方法,略有修改(表
1
,表
2
)
。根据调查结果按公式计算出
病情指数(
DI)
:
1.2.3
不同寄主的活体植株 接种鉴定将
13
份白粉病鉴别
寄主播种于隔离温室,
各
5
株 ,
3
次重复。
长到
5
片真叶时,
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 ,选在傍晚时间接种。接种时用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3:0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9708.html
-
上一篇:细胞培养与病毒培养实验步骤
下一篇:(完整版)细菌培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