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肺功能检查指南概述及一般要求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7 12:38

-

2021年2月27日发(作者:蛇含石)

肺功能检查指南概述及一般要求
一、概述

肺功能检查是运用呼吸 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探索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
临床上
常用的检查包括肺容积检查 、肺量计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舒张试验、肺弥散功能
检查、
气道阻力检查及 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等。
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对胸肺疾病诊断、
严重程
度、治疗效果和预 后评估的重要检查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外科、麻醉科、儿
科、流行病学、潜水及航天医学 等领域。

二、肺功能检查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呼吸功能检查的研究 与临床应用已有
70
多年历史。
1939
年,蔡翘等首先报告大
学生 及中学生肺活量的检测。
195 1
年,
吴锦秀等检测了
6 414
名健康学生的肺活量。
1956
年,
吴绍青等发表了通气功能检查方法以及中国人通气 功能的数据。
此后,
吴绍青、
张仲扬、
汪士、高启文、何国钧、薛汉麟、王鸣 歧、陈民孝、朱蕾、郑劲平等许多医学工作者对肺功
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
< br>1961
年,
吴绍青等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肺功能检查的专著
——
《肺功 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

对我国肺功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992
年穆魁津等编写了
《全国肺功能正常值汇编》

《肺功能检 测原理与临床应用》

2004
年朱蕾等编写了《临床肺功能》,
2007< br>年郑劲平和陈荣昌编写了《肺功能学
——
基础与临
床》;
2009年郑劲平和高怡编写了《肺功能检查实用指南》,
2010
年赵立军和李强编写了
《实用肺功能临床解读手册》

同年贺正一等编写了
《简明临床肺功能检查与应用》< br>,
2012
年周怡编写了
《肺功能检查临床病例分析》
等,
这 些肺功能专著的陆续出版进一步推动了我
国肺功能检查的发展。


30多年来,国内召开了多次肺功能学术专题会议。
1979
年卫生部在杭州举办了

第一届
全国肺功能学术讲座


1986
年《中华结核和呼 吸杂志》与《解放军医学杂志》在杭州举办


血气分析与肺功能座谈会
”< br>,
1992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和上海分会肺
科学会在上海主 办了

第三届全国肺功能学术交流会议


1994
年在天 津召开了

第四届全国
肺功能学术会议


1997
年中华医学会在西安召开了

第五届全国肺功能与呼吸监护学术会


2004
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了

第 六届全国肺功能
(

床呼吸生理
)
学术研讨会


2013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在广州召开了


国肺功能学术会议

,同时成立了中国肺功能联盟。

这些肺功能学术会议的召 开为肺功能检查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展示了我国呼吸生理
及肺功能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 取得的成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我国医疗科研水平的提
高,呼吸生理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 展,肺功能检查仪器不断更新,
检测技术不断改进,
检查
项目不断增加,应用范围日趋 扩大。

但能够开展肺功能检查并不意味着肺功能的普及率很高。
与肝功能和肾功能等 检查相比,

前国内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仍相当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更为突出。< br>
郑劲平曾于
2002
年对我国肺功能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发 现我国肺功能的开展极不
平衡,
特别是在中小型医院肺功能的临床应用很多处于空白状态,部分大型教学医院的肺功
能质量控制有待提高。何权瀛等也曾调查我国部分省市医院中诊断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
(
简称
慢阻肺
)
时检测肺功能
(FEV1

FVC
占预计值%
)
的只占
34
%,提示慢阻肺的漏诊、 误诊情
况严重,这与肺功能检查不普及密切相关。

此外,能够开展肺功能并不代表着 肺功能检查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郑劲平通过调查发现,
不少医院对于肺功能检测中的质量控制认识不足 ,甚至对最基本的质量控制指标也不了解。
不同医院之间,
不但使用的仪器不同,
采用 的正常值标准也不同,
引用国人预计值的医院仅
16·
3
%,大多数医院仍以 国外的正常值为标准来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

高怡等对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肺量计检查报告质 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同时符合
ATS

ER_S
的肺活量检查
4< br>项质量控制标准的仅占
7

2
%。因而,同一受试者在不同医院检查< br>的结果可能相差较大;有时候即使是同一仪器、同一操作者,其可重复性也较差。

因此 ,肺功能对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也大打折扣。为此,
1986
年在杭州召开的

血气分析与
肺功能座谈会

上,有关专家就已经提出肺功能检查不论作为科研工作还 是临床常规检查都
应将质量控制放在首位,
只有严格质量控制,
检查结果才能准确可靠 ,
并对如何搞好质量控
制提出比较具体的建议,如技术人员的培训、肺功能检查仪的维护、定时 检查等。

同年,
王鸣岐对基层医院肺功能检查中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 br>包括每月校正容积
1
次、
误差
<2
%、
FEV


FVC
检测操作技术要点等。
2004
年在包头召开的

全国肺功能
(

床呼吸生理
)
学术研讨会
”< br>上,
郑劲平对

用力肺活量测试和一口气法弥散功能检测的质量控制
标 准

作了专题报告,对临床常用肺功能测试和一口气法肺弥散功能测试提出了相应的质量
控制标准。

何权瀛也撰文

规范肺功能检查技术,提高肺功能检查水平< br>”
,呼吁加强我国肺功能检查工作
的质量控制。尽管
2012
年国内的 肺功能专家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和《中国实用内科
杂志》
发表了一系列的肺功能专题知识 讲座,
但国内至今尚缺少严格、
规范、统一的肺功能
检查操作标准,亦无肺功能检查质 量控制的工作指南或指导意见。


10
余年来,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多次 举办了肺功能检查技术的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培
训学习班,卫生部更将

肺功能检查技 术

作为十年百项适宜技术向全国推广,对规范肺功能
检查及其质量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
国内至今仍缺乏统一的肺功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课
程,
更没有技术准人 标准。
这不但影响了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肺
功能检查的进一 步发展。

为了进一步引起大家对肺功能检查质量的关注,
促使我国肺功能检查技术的 规范化,
中华医
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参考
ATS

ERS 2005
年共同发布的

肺功能检查标准


有关内容,< br>结合中国的特点和国内专家的意见,
以目前我国最为常用的临床检查为重点,

草了本系列肺功能检查指南。
由于肺功能检查方法和指标众多,
本专业组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秉承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的原则,并力求在执行中不断完善。

三、本系列指南的主要内容

目前本系列指南初定为
8
个部分和1
个附录:
(1)
概述及一般要求;
(2)
肺量计检查;
(3)
支气
管激发试验;
(4)
支气管舒张试验;
(5)
肺弥散功能检查;
(6)
肺容积检查;
(7)
气道阻力检查;
(8)
肺功能检查项目的合理选用。附录:肺功能检查常用缩略语及其中英文名称。其他检查
如六分钟 步行试验、
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检查、
运动心肺功能检查、
呼吸振动成像检查等部分,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增补和推出。

第一部分肺功能检查概述及一般要求,
对 肺功能检查的定义、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检查中对
环境的要求、肺功能仪器的标化、人 体生理参数如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以及相关病史
的采集、
检查中有共性的注意事项,以及检查中交叉感染的防控措施等方面给予了详细的指
引。

第二部分肺量计检查 ,
阐述了肺量计的定义、
肺量计仪器的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
检查
前受试 者的准备、
时间肺活量和最大自主通气量的操作程序、
检查指标及曲线特点、
检查过< br>程中的质量控制、正常参考值的选取及肺量计检查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处理等内容。

第三 部分支气管激发试验,
介绍了气道高反应性的概念、
激发试验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激发
试验的分类及常用激发物,
重点介绍了组织胺与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
包括激发 物的
制备与储存,受试者的准备,雾化吸人装置的种类,手捏式玻璃雾化器吸人、潮气吸人、自
动定量雾化吸人、
连续吸人等常用激发试验方法,
激发试验的流程、
结果的判断与报告 格式
规范、质量控制、安全措施以及激发试验的临床应用等内容。

第四部分支气管舒 张试验,介绍了气道可逆性的定义、支气管舒张试验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支气管舒张剂的选择,
重点介绍了吸人舒张药物的方法,
如定量气雾剂
(MDI)
单剂量吸人法、
干 粉剂吸人法、
射流雾化与超声雾化吸入法,
以及各种吸人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试验前准 备,
特别是影响舒张试验结果的药物停用、
试验流程、
结果判断与报告规范,
重点规范了试验中
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

第五部分肺弥散功能检查,
介绍 了弥散功能的定义、
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对各检查方法
做了概述,
并重点 介绍了一口气法检查的测试方法和步骤,
如检查前的仪器准备和受试者准
备、
具体测试 方法中对受试者呼吸动作的指引、
测试指标及质量控制标准、
测试过程中需要
注意的事 项以及弥散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等。

第六部分肺容量检查介绍了肺容量检查的基本概念、适应证和禁忌证、
肺量计慢肺活量检查
的原理与操作方法步骤,
间接检测功能残气 量、
残气量及肺总量的体积描记法及气体稀释法
的检查原理、
操作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 ,
并比较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分析了肺容量检查的
影响因素、各项肺容量指标的临床 意义、引起肺容量改变的常见疾病等。

第七部分气道阻力检查,
对呼吸系统阻力的物 理特性分类及解剖部位分类进行了介绍,
重点
关注与气管通畅性关系最为密切的黏性阻力
(
或称气道阻力
)
的定义、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
证、临床常用的体积描记法 和强迫振荡法的检测原理,检查前准备、测试程序及步骤、
主要
参数测试曲线及图形的特征、< br>两种检查方法的特点、
测试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及注意事项,

及对气道阻塞性疾 病的诊断、
病情严重程度判断、
气道反应性评估和疗效评价等方面的临床
应用。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2: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9644.html

肺功能检查指南概述及一般要求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