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版儿科学名词解释
by
总要减肥的稻草人
11.
生 理性体重下降
:
是指出生后因奶量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
,
可出现暂 时性体重下
降
,
约在生后
3-4
天达最低点。
2.
头围
:
是指经眉弓上缘、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一周的长度。
3.
胸围
:
是指平乳头下缘经肩胛角下缘绕胸一周
,
代表肺 与胸廓的生长。
4.
上臂围
:
是指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绕臂一周。
5.< br>脱水
:
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6.
围生期
:
是指自妊娠
28
周至生后
7天的这段时间。
7.
胎龄
:
是指从最后一次月经第
1
天起至分娩时止
,
通常以周表示。
8.
正常足月儿
:
是指胎龄
≥37
周并
<42
周
,
出生体重≥2500g ,
并
≤4000g ,
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9.
新生儿窒息
:
是指婴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 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全身多脏器
损伤。
10.
原发性呼吸暂停
:
是指胎儿或新生儿缺氧初期
,
呼吸代偿性加深加快
,
如缺氧未及时 纠正
,
随即转为呼吸停止、
心率减
慢。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
是指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 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
损伤。
12.
新生儿溶血病
(HDN ):
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
13.
风湿热
(RF ):
是一种由咽喉部感染
A
组乙型 溶血性链球菌后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风湿性疾病
,
主要累及关节、
心
脏、皮 肤和皮下组织。
14.
风湿小体
(Aschoff
小体
):
是风湿热增生期的特征性改变
,
中央为有胶原纤维素样坏死物质
,
周围绕有淋巴细胞、
浆细
胞和巨大的多核细胞
(
风湿细胞
)
。
15.
皮下小结
:
风湿小体分布于关节处皮下组织和腱鞘
,形成皮下小结
,
是诊断风湿热
的病理依据
,
提示风湿活动。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JIA
):
是指儿童时期
(16
岁以下
)
不明原因关节肿胀、疼痛持续
6
周以上者
,
以慢 性关节滑膜炎为主
要特征
,
伴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的风湿性疾病
,
16.
过敏性紫癜
:
又称亨
-
舒综合征
(HSP ),
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
,
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
17.
麻疹
: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
,
以发热、口腔麻疹粘膜斑等我诶特征。
18.
麻疹粘膜斑
(Koplik
斑
):
为下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的、
直径约
0.5~1.0mm < br>的灰白色小点
,
周围有红晕
,
是麻疹早期的
特征性体征。
19.
水痘
:
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 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 ):
是由
EB
病
毒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
以发热、咽喉痛、
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特
征 。
21.
败血症
:
是指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
,
产生毒素
,
并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22.
鹅口疮
:
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
23.
腹泻病: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
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24.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AD ):
是指肠道外感染时长期、大量地使用广谱抗生
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
,
肠道正常菌群减少
,
耐药性金葡菌、变形杆菌等大量繁殖
,
从而导致 的药物难以控制的肠炎。
25.
支气管哮喘
:
简称哮喘
,
是多种细胞
(
如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T
淋巴细胞等< br>)
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
症性疾病
,
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 呼吸道疾病。
26.
闭锁肺
:
是指哮喘严重时气道广泛堵塞
,
哮鸣音反而消失
,
是哮喘最危险的体征。
27.
哮喘 危重状态
:
是指哮喘发作在合理应用常规缓解药物治疗后
,
仍有严重或进行性 呼吸困难者。表现为哮喘急性发
作
,
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和烦躁不安等< br>,
甚至出现端坐呼吸、意识障碍、心肺功能不全的征象。
28.
肺炎
:
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 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
细湿罗音。
29.
肺大疱
:
是由于细支气管形成活瓣性阻塞
,
气体进的多、出的少或只进不出
,
肺泡扩 大、破裂而形成肺大疱。
30.
房间隔缺损
(ASD):
是由于原 始心房间隔发育、融合、吸收等异常所致。
31.
室间隔缺损
(VSD):
是由于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所致
,
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3 2.
艾森门格综合征
:
是指室间隔缺损逐渐发展
,
当右心室收缩压超 过左心室收缩压时
,
出现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
,
出
现发绀。
33.
动脉导管未闭
:
是指动脉导管在出生后持续开发
,
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
34.
法洛四联症
(TOF):
即由右 心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4
种畸形组成
,
是婴 儿期后最常
见的青紫型先心病。
35.
病毒性心肌炎
:
是 由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邻近的心肌细胞坏死
,
导致心功能障碍和其他
系统损害的疾病。
36.
急性肾炎
(AGN):
是指一组 病因不一
,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
,
多有前驱感染
,
以血尿为 主
,
伴不同程度蛋白尿
,
可有水肿、
高血压
,
或肾 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病。
37.
肾病综合征
(NS):
是一组由多种原 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
,
导
致血浆内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 br>
38.
贫血
:
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 正常。
39.
生理性贫血
:
是指出生后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
,
血氧含量增加
,
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
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 br>,
网织红
细胞减少
;
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
,
且破坏较 多
(
生理性溶血
);
而婴儿生长发育迅速
,
循环血量迅速增 加等引起
,
红细胞数
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
,
至
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
3.0×1012
/L,
血红蛋白量降至
100g/ L
作用
,
出现轻度贫血。
40.
骨髓外造血
:< br>是指出生后
,
尤其是婴儿期
,
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贫血等造血需要 增加时
,
肝、
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
应需要
,
出现肝、脾、淋 巴结肿大
,
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幼稚中粒红细胞
,
是小儿造血器 官的一种特殊反
应。
41.
营养性贫血
:
是一组由于各种 原因导致造血原料供应不足
,
表现为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低于
“
正常
”
的血液系统疾病。
42.
缺铁性贫血
(IDA):
是体内 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
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
43.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
是由于 维生素
B12
和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44.
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症
(ITP):
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以皮肤黏膜自发性 出血和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减少、
出血时间延长等为特点
,
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出血性 疾病。
45.
惊厥
:
是大脑神经元突然大量异常放电使全身或局部 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缩
,
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
是痫性发作的常见
形式。
46.
心肺复苏
(CPR):
是指在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下所采取 的的一系列急救措施
,
其目的是使心脏、肺脏恢复正常功能
,
使生命得以维持 。
1.
化脓性脑膜炎
:
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 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
,
临床上以急性发热、惊厥、
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 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
2.
人工喂养
:
四个月以内的 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
,
完全采取配方奶或其他兽乳
,
如牛乳 、马乳等喂养
婴儿
,
称为人工喂养
.
3.
新生儿窒息:
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
.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 IE):
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 完全缺氧、
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
脑损伤
.
5.
胎粪吸入综合症
(MA
S):
是由胎儿在宫内或产时吸入混有 胎粪的羊水
,
而导致以呼吸道机械性阻塞及化学性炎症为
主要病理特征
,以生后出现呼吸窘迫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
6.
新生儿黄疸
: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
7.
新生儿败血症
:
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
,
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并发生全身炎症反 应综合症。
8.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
简称新生儿冷伤
,
也称新生儿硬肿症
,
系由于寒冷或
(
和
)
多种疾 病所致
,
以低体温和皮肤硬肿
为主要临床表现
,
重症可并发多器官功 能衰竭
.
9.
胃炎
:
是指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有害因素 引起的胃黏膜或胃壁炎性病变
.
10.
腹泻病
:
是一组由多病原、 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
.
1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UR I):
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
,
俗称感冒
.
12 .
法洛四联症
:
右室流出道梗阻
,
室间隔缺损
,
主 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合称为法洛四联症
,
婴儿期后最常见的青紫型
先天性心脏病.
13.
急性肾小球肾炎
:
是指一组病因不一
,
临床 表现为急性起病
,
多有前驱感染
,
以血尿为主
,
伴不同程度 蛋白尿
,
可有水
肿、高血压
,
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患.
14.
肾病综合症
(N S):
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 通透性增加
,
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尿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
症。临床有
4大特点
:
大量蛋白尿
,
低蛋白血症
,
高脂血症明显水肿
,
前两个为必备条件。
15.
缺铁性贫血
(IDA):< br>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
临床上以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
.
16.
贫血
:
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2: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9643.html
-
上一篇:肺功能检查及临床应用
下一篇:肺功能检查指南概述及一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