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性病学复习笔记
§皮肤的结构、功能
1
、皮肤的解剖层次
※
表皮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真皮层:乳头层、网状层。
皮下组织。
2
、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正常情况下约
30%
的基 底细胞处于核分裂期,
新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
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 br>14
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
14
天,共约
28
天 ,称
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3
、皮肤附属器:
毛发、皮脂腺、汗腺(小汗腺、顶泌汗腺)
、甲。
※
4
、毛发分四类:
长毛、短毛、毫毛、毳毛。
※
5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
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
6
、指甲的生长速度约为
4
个月
1cm
,趾甲生长速度约每
9
个月
1cm
。< br>
※
7
、皮肤的七大功能:
屏障、吸收、感觉、分泌与排泄、调节体温、代谢、免疫。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
、症状: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称为症状。
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
2
、体征
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改变称为体征。
3
、原发性皮损(
primary lesion
)
:
< br>※
①斑疹(
macule
)
:皮肤黏膜局限性颜色改变,皮肤无隆起或 凹陷。
※
②丘疹(
plaque
)
:局限性、实质性,直 径小于
1cm
浅表隆起性皮损。
③斑块(
papule
)
: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直径大于
1cm
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见凹
陷。< br>
※
④风团(
wheal
)
:真皮浅层水肿引发的暂时性、隆 起性皮损。
⑤水疱
(
vesicle
)
:
局限性 、
隆起性、
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
以
1cm
界定水疱与大庖。
※
⑥脓疱(
pustule
)
: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 腔隙性皮损。
⑦结节(
nodule
)
: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
⑧囊肿(
cyst
)
:含有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
4
、继发性皮损(
second lesion
)
:
※
①糜烂(
erosion
)
: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 润创面,常由水疱、脓
疱破裂或浸渍冲表皮脱落所致。
※
②溃疡(
ulcer
)
:局限性皮肤或粘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
※
③鳞屑(
scale
)
:为干燥或油腻的胶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 胞形成过快或正常
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④浸渍(
maceration< br>)
: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见于长时间浸水
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的皮 肤。
1
皮肤性病学复习笔记
⑤裂隙(
fi ssure
)
:也称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
⑥瘢痕(scar
)
:真皮或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可分
为增生性和萎缩性两种。
⑦萎缩(
atrophy
)
:为皮肤的退 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
或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
⑧痂
(
crust
)
:
由皮肤中的浆液、
脓液、
血液与脱落组织、
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
⑨抓痕(
excoria tion
)
:也称表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整批的剥脱性缺损,
常由机械 性损伤所致。
※
⑩苔藓样变(
lichenification
)
: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增厚。表现
为皮脊隆起、皮沟加深。
5
、尼氏征(
Nikolsky sign
)
:
又称棘层松解征,是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
①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
②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
③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
④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皮肤性病的治疗
1
、外用药物的剂型:
※
⑴溶液:药物的水溶液。有清洁、收敛作用。用于湿敷。
※
⑵酊剂和醑剂:药物的酒精溶液或浸液。
⑶粉剂有干燥、保护和散热作用。用于剂型皮炎无糜烂渗出,特别是用于摩擦部位。
※
⑷洗剂:也称震荡剂,粉剂与水的混合物。止痒、干燥、保护、散热作用。
⑸油剂植物油溶解药物或与药物混合。清洁、保护、润滑作用。
※
⑹乳剂:有何水乳化而得。保护、润泽作用。
※
⑺软膏:以凡士林为基质的剂型。保护创面、防止干裂作用。
⑻糊剂:含有固体粉末的软膏。同于软膏,且有吸水收敛的作用。
⑼硬膏
⑽涂膜剂
⑾凝胶
⑿气雾剂
⒀其他
※
2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⑴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
⑵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
①剂 型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
糜烂、
渗出较
多时宜 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
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
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
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⑶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2
皮肤性病学复习笔记
§带状疱疹
※
1
、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
:
(病原体及传播途径要记住)
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
VZV
)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
常
伴明显神经痛。
※
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
2
、临床表现:
※
⑴典型表现:
(加粗的字重点记忆)
①前驱症状: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或灼痛。
②基本 损害:
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
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
簇状分布
不融
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 不
超过正中线。
③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④自觉症状:
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
⑤病程:一般
2~3
周,老年人为
3~4
周。
⑵特殊表现:
①眼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
)
②耳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oticus
)
Ramsay-hunt
综合征:
耳 带状疱疹时,若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
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 疹三联征,称为
Ramsay-hunt
综合征。
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
PHN
)
④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可分为五型:不全型、大庖型、出血型、坏疽型和泛发型。
§浅部真菌病
1
、双相真菌:
有些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
25
℃培养时呈菌丝形态,而在组织中或在
37
℃培养时则呈酵
母形 态,称为双相真菌。
※
2
、头藓(
tinea capitis
)滤过紫外线灯检查:
(重点为头癣的四种类型)
黄藓:暗绿色荧光。
白藓:亮绿色荧光。
黑点藓:无荧光。
脓藓。
※
3
、手藓(
tinea manus
)和足藓(
tinea pedis
)分型:
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
※
4
、甲真菌病(
onychomycosis
)或甲藓(
tinea unguium
)分型:
白色浅表型
(
SWO
)
、
远端侧位甲下型
(
DLSO
)
、
近端甲下型
(< br>PSO
)
、
全甲毁甲型
(
TDO
)
。
§疥疮
※
1
、疥疮(
scabies)
:
(病原体要掌握)
是由疥螨寄生皮肤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
※
2
、疥疮的临床表现:
疥螨好侵入皮肤薄嫩处。
3
皮肤性病学复习笔记
皮损多对称,表现为丘疹、丘疱疹及隧道。
在阴囊、阴茎、龟头等处发生
3~5mm
的暗红色结节,称疥疮结节。
剧痒,尤以夜间为甚。
§接触性皮炎
※
1
、接触性皮炎(
contact dermatitis
)
:
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
2
、发病机制:
可分为刺激性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⑴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
⑵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
:为典型的
IV
型超敏反应。
3
、急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⑴病程:起病急,有接触过史。
⑵皮损:局限在接触部位,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 斑,
形状与接触物有关,其上有丘
疹和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疱,
后 者疱壁紧张、
内容清亮,破溃后呈糜烂
面,偶可发生组织坏死。
⑶症状:常自觉瘙痒或灼痛。治疗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4
、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
境界不清楚。长期反复接触可导致局部皮损慢性化,表现为皮
损轻度增生及苔藓样变。
5
、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⑴化妆品皮炎:< br>轻者为接触部位出现红肿、丘疹、丘疱疹,重者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水
疱甚至泛发全身。
⑵尿布皮炎:氨刺激皮肤导致。
多累婴儿的会阴部,有时可蔓延至腹股沟及下腹部。皮
损呈大片潮红,亦可发生斑丘疹和丘疹,边缘清楚,皮损形态与尿布包扎方式一致。
⑶漆性皮 炎:多累计暴露部位。表现为潮红、水肿、丘疹、丘疱疹、水疱,重者可融合
成大庖。
6
、接触性皮炎:原发性刺激与接触性致敏的鉴别
原发性刺激与接触性致敏的鉴别
原发性刺激
接触性致敏
危险人群
任何人
遗传易感性
应答机制
非免疫性;表皮理化性质改变
迟发型超敏反应
接触物特性
有机溶剂,肥皂
低分子量半抗原(如金属、甲醛、环氧树脂)
接触物浓度
通常较高
可以较低
起病方式
随着表皮屏障的扫视而逐渐加重
接触后
12~48
小时,一旦致敏通常迅速发作
分布
边界常不明显
准确地与接触物
(如表带、单利腰带等)
对应
诊断方法
试验性脱离致敏原
试验性脱离致敏原和(或)斑贴试验
治疗
保护,减少接触机会
完全避免
§湿疹
※
1
、湿疹(
eczema
)
:
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
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 ,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病情易反复发作。
2
、湿疹的特点:
多形性损害,剧烈瘙痒,对称分布,反复发作。
4
皮肤性病学复习笔记
※
3
、湿疹的分型:
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
4
、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
对称分布,多形性,境界不清,有渗液,瘙痒,苔藓样变。
皮损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外露部,甚至弥漫全身。
红斑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甚至水疱,融合成片。
自觉瘙痒难耐,故而搔抓,继而形成点状糜烂面(苔藓样变)
。
如继发感染,可以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5
、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
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
可有丘疹极少 量丘疱疹,
皮损呈暗红色,
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
浸润。仍自觉有剧烈瘙痒。
6
、慢性湿疹:
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
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
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 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
有不同程度
的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 退。
7
、几种特殊类型的湿疹:
①手部湿疹;②乳房湿疹;③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④钱币湿疹。
※
8
、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鉴别
急性湿疹与急性皮炎鉴别
病因
好发部位
任何部位
皮损境界
不清楚
自觉表现
瘙痒,一般不痛
病程
较长,易复发
斑贴试验
常阴性
急性湿疹
复杂,多属内因,不易查清
急性接触性皮炎
多属外因,有接触史
主要在接触部位
清楚
瘙痒,灼热或疼痛
较短,
去除病因后迅速自愈,
不接触不复发
多阳性
皮损特点
多形性,
对称,
无大疱及坏死,
炎症较轻
单一形态,可有大庖及坏死,炎症较重
§手足口病
§荨麻疹
※
1
、荨麻疹(
urticaria
)
:
俗称“风疹块”
,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
性水肿 反应。
※
2
、荨麻疹的病因:
食物、 药物、感染、物理因素、动物及植物因素、精神因素、内脏和全身性疾病、其他
因素。
3
、发病机制:
①超敏反应性:多数为
I
型超敏反应,少 数为
II
型或
III
型。
I
型超敏反应机制为变 应原诱导机体产生
IgE
,该抗体以
Fc
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
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当相同变应原在此进入体内,
5
皮肤性病学复习笔记
通过与致敏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
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促使其脱颗粒,释放一些
列生物活性介质,引起小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加 ,
富含蛋白质的体液渗出到周围组织,
平滑
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
从而产 生皮肤、
黏膜、
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一系列局部或全身过敏
反应症状。
②非超敏反应性:某些刺激物刺激可直接诱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荨麻疹发生。
※
4
、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
(画线处为荨麻疹可引起的其他系统疾病)
皮损:
起病常较急,很快于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
则形,
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
皮肤表面凹凸不平,
呈橘皮样外观。微血管内血清 渗出
急剧时,压迫管壁,风团可呈苍白色。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或逐渐消失。但新
皮损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
症状:
突感皮肤瘙痒,过敏性休克症状:心慌、血压下 降;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全身中毒反应:寒战、高热、脉速;累及喉头、支气管时, 可引起呼吸困难甚
至窒息,感染引起者可出现寒战、高热、脉速等全身症状。
※
5
、慢性荨麻疹:
皮损反复发作超过
6
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
6
、特殊类型荨麻疹:
①皮肤划痕症;
②寒冷性荨麻疹
(冰块试验或冷水浸浴试验阳性)
;
③胆碱能性荨麻疹;
④日光性荨麻疹;⑤ 压力性荨麻疹。
7
、荨麻疹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的抢救措施:
①< br>0.1%
肾上腺素
0.5~1ml
皮下注射或肌注,
亦可加入
50%
葡萄糖溶液
40ml
内静脉注射,
以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 ,并可升高血压。
②地塞米松
5~10ml
肌注或静注,然后将氢化可的松
200~400mg
加入
5%~10%
葡萄糖溶
液
500~ 1000ml
内静滴。
③上述处理后收缩压仍低于
80mmHg
时,可给升压药。
④给予 吸氧,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注
0.25g
氨茶碱,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
开 。
⑤心跳呼吸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
§多形红斑
※
1
、多形红斑(
erythema multiforme
)
:
(画线处为其特点)
是一种以靶形或虹 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常伴发黏膜损害,
易复发。
※
2
、多形红斑的分型:
①红斑
-
丘疹型;②水疱
-
大庖型;③重症型。
§银屑病
1
、银屑病(
psoriasis
)
: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
※
2
、银屑病的分型:
⑴寻常型银屑病(
psoriasis vulgaris
)
;
⑵关节病型银屑病(
psoriasis arthropathica
)
;
⑶红皮病型银屑病(
psoriasis erythrodermic
)
;
⑷脓疱型银屑病(
psoriasis pustulosa
)
:
6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16: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9357.html
-
上一篇:【雄激素高禁忌吃什么】降低雄激素的食物
下一篇:《老护理》老年人的安全用药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