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关于真菌耐药性与氟康唑等药物敏感性的分析研究结论汇总1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6 14:34

-

2021年2月26日发(作者:糖尿病指标)
144
例临床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蒋琳琳

张海燕


(
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
,
临沂
276001)
1.1

标本来源

2003

5
月至< br>2005

6
月临床
各科送检的各类标本
,
同一病人 标本
2
次以上分
离出同种真菌
,
结合临床表现确证后按一株计算,
共分离出
144
株真菌。

1.2

方法

将标本接种在沙保弱培养基中
,28

培养
48
小时后出现酵母样菌落
,
涂片革兰氏染色
镜检为酵母样真菌后
,
按真菌鉴定的操作要求
,

无菌生理盐水配成
2
个麦氏单位 的菌液
,
接种在
APl220C
真菌鉴定板及
ATB2Fungus
真菌药敏板

,28

,48
小时
,
在< br>A
TB
微生物鉴定仪上读取结
果。

1.3

药敏
试验

应用
法国生

-

里 埃公司
ATBFungus
药敏卡测试
,
药物
:5-
氟胞嘧 啶
(5-FC),
两性霉素
B(AMB),
制霉菌素
(NYT),< br>咪康唑
(MIC),
益康唑
(ECO),
酮康唑
(KTC),

NCCLS
标准判
定。

1.4

质控菌株

白色念珠菌
ATCCl4503,
热带念
珠菌< br>A
TCCl4085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提
供。


3.2

白色念珠菌在真菌感染中分离率最高
,

54.9 %,
同国外报道的基本一致
[3],
次之是热带念
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 珠菌
,
分别为
10.4%

9.1%

6.2%< br>。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
,
寄居在正常

人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
(
下转
91

)

3.3

药敏结果
5-
氟胞嘧啶
,
两性 霉素
B,
制霉菌素
对真菌的耐药率均低于唑类抗真菌药。真菌对两性霉素
B< br>的敏感性较高
,
达到
97.9%,
但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的 肾毒性和
其它不良反应。
144
株真菌对益康唑、咪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为
12.5%

13.0%

16.0%,
显示真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 率增高
,
目前
认为是细胞膜对唑类药物通透性的改变及靶酶改变
,
使 该药未能有效抑制念珠菌生长。
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广
,
对人体细胞色素
p- 450
的亲合力低而影响肝酶较轻
,
毒性小
[4]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32
卷第
4
(Journ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7.V
ol.32 No.4)

110
株念珠菌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周汛
,
李桂明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
重庆
400016) < br>【摘要】目的
:
了解我院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对两性霉素
B< br>、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
5-
氟胞嘧啶及
特比奈芬的体外敏感性 。方法
:
收集临床
110
株念珠菌标本
,
采用科玛嘉显色培 养基及
API20C
鉴定菌种
,
微量稀释念珠菌药敏试剂板
检测其药 物敏感性。结果
:110
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
94

,
热带 念珠菌
6

,
克柔念珠菌
4

,
光滑念珠 菌
4

,
近平滑念珠菌
2
株。对
酮康唑、咪康唑、 伊曲康唑、氟康唑、
5-
氟胞嘧啶及特比奈芬的耐药率分别为
0%

18.28%

1.81%

5.45%

3.63%
94.55%
。结

:
我院念珠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主,
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
,
应建立真菌常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指导临床合理用
药。

【关键词】念珠菌
;
菌种鉴定
;
药敏试验【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
R379.4;R372
【文献标识码 】
B
【收稿日期】
2006-09-30

1.6
药物敏 感性判定标准
MIC(mg/L)

:
二性霉素
B(Amphote ricin B)S

1,I=2, R

4;
酮康唑
(K etoconazole)S

1,SDD 2-8,R

16;
咪康唑

(Miconazole)S

1,SDD
2-4,R

8;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S

0.125,SDD
0.25-0.5,R

1;< br>氟康唑
(Fluconazole)S

8,
SDD
16 -32,R

64;5-
氟胞嘧啶
(5-Flucytosine)S

4,I 8-16,R

32;
特比奈芬
(Terbinafi n)S

0.5,SDD 1,R

2
。判读范围见表
1( S
表示敏感
;SDD
表示剂量依赖
性敏感
;I
表示中介性耐 药
;R
表示耐药。伊曲康唑、氟康唑、
5-
氟胞嘧啶药敏制定标准按照
NCCLSM38

P
执行
,
其余各药按照血药
浓度制定 相应的药敏判定标准
)


2.1 110
株白念珠菌鉴定结果

白色念珠菌
94

(

85.45%),
热带念珠菌
6

(

5.45 %),
克柔念珠菌
4

(

3.64%),
光滑念 珠菌
4

(

3.64%),
近平滑念珠菌
2
(


1
1.82%)


2.2
药敏试验结果

念珠菌属对特比奈芬基本耐药
,
耐药 率高达
94.55%;
对咪康唑的耐药率为
18.28%;
对二性霉素
B
、伊曲康唑、氟康唑和
5-
氟胞嘧啶较
敏感
(
二性霉素
B
MIC50

1mg/L,
余耐药率分别为
1.81%

5.45%

3.63%);
对酮康唑则是
100%敏感。酮康唑和伊曲康唑的
MIC50

MIC90
值相对较低
(
酮康唑
0.06mg/L

0.5mg/L,
伊曲康唑
0 .125mg/L

0.25mg/L)
。对非白念珠菌中的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
,
氟康唑对这两种念珠菌显示出较高的耐药性
(
耐药率分别为
50%

25%)

但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对伊曲康唑依然敏感
,
未发现二者交
叉耐药现象。见表
2,3




各 种抗真菌药物中
,
二性霉素
B
、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和
5-< br>氟胞嘧啶对念珠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
其中酮康唑和伊曲康唑的
MIC50< br>和
MIC90
值相对较低
,
但伊曲康唑的
MIC50

MIC90
值最接近
,
提示其抑菌力更强。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对伊曲康唑 依然敏

,
未发现二者交叉耐药现象。咪康唑的耐药率较高
,
且多为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者
,
可能与长期不正规使用咪康唑栓剂有关。特比奈
芬基本耐药< br>,
故不主张用特比奈芬治疗念珠菌病。本试验的药敏结果与文献报道不尽相同
[4],< br>可能与不同人群、地区、时间以及抗真
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有关
,
因此强调常规开 展真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的重要性
,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国热带医学
2004

10
月第四卷第五期


371
株深部感染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崔颖鹏< br>1,
叶曼曼
1,
陈冬梅
1,
卢秀芬
2,
曾燕
1,
建美
1
摘要
:
目的

了解中山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检出深部感染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
,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所分离出的真菌用
API 20C AUX
鉴定
,

A
TB FUNGUS
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

371
株 真菌中白色念珠菌
228
株、热带念珠菌
73
株、光滑念珠菌
38< br>株、近平滑念珠菌
12
株、无名酵母菌
6
株、新型隐球
3
株、平常念珠菌
3
株、季也蒙念珠菌
2
株。







371
株真菌对
5 -
氟胞嘧啶、两性霉素
B
、制菌霉素、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总的敏感率分别为92%

97%

96%

57%

63%

69%


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引起。







对两性霉素
B
、制菌霉素、
5-
氟胞嘧啶的敏感性最高
,
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
,
这三种抗菌药仍然 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
药物。

关键词
:
真菌
;
深部感染
;
药物敏感性·中图分类号
:R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9727(2004)05-767-02
2

结果

2
·
1

真菌在各类标本中检出的分布


371
株真菌中
,
从痰标本检出
174

,

46
·
9%;
大便
58

,

15
·
6%;
尿
50

,

13
·
5%;

42

,

11
·
3%;
引流液
15
,

4
·
0%;
静脉插管
6

,
1
·
6%;
胆汁
6

,

1
·
6%;
腹水
5

,

1
·< br>3%;
透析液
2

,

0
·
5%;
其余标本
13

,

3
·
5%

2
·
2


所检出的各种真菌的种类分布

371
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
228

,

61
·
5%;
热带念珠菌
73

,

19
·7%;
光滑念珠菌
38

,

10
·
2%;
近平滑念珠菌
12

,

3
·
2% ;
无名酵母菌
6

,

1
·
6%;
新型隐球菌
3

,

0
·
8%;
平常念 珠菌
3

,

0
·
8%;
季也蒙念珠菌< br>2

,

2

0
·
5%;
其余
6

(
产膜念珠菌
1

,
类星形念 珠菌
1

,
软念珠菌
1

,
葡萄芽念珠菌
1

,
桶形念珠菌
1

,
丝状霉菌
1

)

1
·
6%

2
·3

几种主要致病真菌对常用
6
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主要致病真菌对两性霉素
B
、制菌霉素、
5-
氟胞嘧啶的 敏感性最高
,
而对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敏感性较低
,
且有较高的中介和
耐药率
,
结果见表
1



本次检测深部 真菌感染主要由念珠菌引起
,
所检出的
371
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
2 28
株占
61
·
5%,
热带念珠菌
73
株占
19
·
7%,
光滑念
珠菌
38
株占
10
·
2%,
近平滑念珠菌
12
株占
3
·
2%,
无名酵母菌
6
株占
1
·
6%
。白色念珠菌是引起深部感染 的最主要真菌
,
它通常寄
生在口腔、呼吸道、肠道和阴道粘膜上
,
当 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念珠菌病。所分离的
371
株深部感染真菌,来自呼吸道标本占
46
·
9%,
大便标本占
15
·
6%,
尿标本占
13
·
7%,
血标本
42
株占
11
·3%,
与有关报道相符合
[4],
真菌性败血症占真菌感染的第
4

,

真菌感染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
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对真 菌感染增加的挑战
,
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进度也应加快。


37 1
株真菌对
5-
氟胞嘧啶、两性霉素
B
、制菌霉素的敏感性较高,
总的敏感率分别为
92%

97%

96%


两性霉素
B
与真菌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
,
使胞浆膜的 通透性增加
,
或使其分解
,
从而导致胞浆内容物的溢出以达到杀灭真菌的作用 。
目前两性霉素
B
保持其较高的抗真菌活性
,
故仍然是许多严重真菌 感染的首选药物
,
但是其严重的副作用又限制了它的使用
[4]


5-
氟胞嘧啶的抗菌谱较窄
,
它多用于和两性霉素
B
联用治 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念珠性心内膜炎等难治性真菌感染。


分离的
371< br>株真菌对吡咯类的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为
57%

63%< br>、
69%,
有较高的中介率和耐药率
,
近年来吡咯
类的抗真菌 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
此类药物有服用方便、抗菌谱广的特点
,
其同类的伊曲 康唑、氟康唑已成为两性霉素
B
的替代用药
,
但近年来此类药物由于耐药问题 已经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分离的
371
株真菌对咪康唑、益 康唑、酮康唑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和中介率。深部真菌感染由于缺乏症状的特异性
,
易与细菌感染 、
病毒感染及其它病原体感染相混淆
,
其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有学者认为可对易感染人 群使用氟康唑进行真菌感染的预防性治疗
[5],

是还无证据表明可用单一药物有效 预防真菌感染。由于目前还缺乏可靠的实验室技术
,
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 br>北京协和医院
的尸检报告
[6]
指出真菌感染漏诊率高达
95%
。因此临床在用药治疗、或预防性治疗真菌感染前应该先取标本做真菌培养
,
阳性者才
用药。
曾有一肾脏移植的儿童由于口服了较大剂量的氟康唑而导致大便直接涂片可见大量真菌孢子而真 菌培养持续呈阴性。
综上所

,
临床医师和微生物工作者应对真菌感染问题引 起高度重视
,
努力建立可行有效的早期诊断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方法
,
合理使用 抗生
素和抗真菌药物
,
以减缓真菌耐药性上升的势头。


文章编号
:1001-764X(2003)06-0346-02



中图分类号
:R446
·
5



文献标识码
:A
·论著·

280
例真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夏永祥
,
朱成宾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
,
南京
21000 6)
摘要
:
目的

研究我院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耐药状况。
方法

对临床标本分离的真菌
,

ATB Expression
鉴定仪鉴定、
ATB Fungus
进行
药敏试验。结果

280
株真菌
,
共有
14
个种
,
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各种真菌对
6
种抗真 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结论

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
,并且产生一定的耐药株。关键词
:
真菌感染
;
药敏试验
;
耐药性


在分离的
280
株真菌中
,
以白色念 珠菌分离率最高
,

48.2%,
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占
27.5%,
与文献报道基本符合
[3]

以前我国分离到的

3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14:3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9204.html

关于真菌耐药性与氟康唑等药物敏感性的分析研究结论汇总1的相关文章

关于真菌耐药性与氟康唑等药物敏感性的分析研究结论汇总1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