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痛经总的推拿治则是:
(
)
A
、通调气血
B
、温经化瘀
C
、以补为通
D
、活血祛风
E
、以行气为主,佐以活血
2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拿风池五法常用于治疗。
(
)
A
、外感湿热
B
、外感风热
C
、外感表证
D
、外感风寒
E
、饮食内伤
3
、肝经穴宜清不宜补,肝虚应补时,应对小儿以(
)代之。
A
、补肺经
B
、补肾经
C
、补小肠
D
、补大肠
E
、补脾经
4
、小儿推拿中,哪种可主治一切虚寒病证
(
)
A
、补脾经
B
、补肾经
C
、清天河水
D
、推三关
E
、运内八卦
5
、按、拿小儿肚角穴是(
)的要法。
A
、止腹泻
B
、治疗便秘
C
、止腹痛
D
、止呕吐
E
、以上都不是
6
、哪种疾病可用捻转法治疗:
(
)
A
、高血压病
B
、痛经
C
、癃闭
D
、胃脘痛
E
、痹证
7
、最早设立推拿专科的时期是:
(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E
、解放后
8
、运用按摩法催产的记载见于:
(
)
A
、唐代
B
、宋代
C
、金元时期
D
、解放后
E
、汉代
9
、推拿基本治法中,表实热者宜:
(
)
A
、自下而上轻推背部膀胱经
B
、重推督脉
C
、轻擦腰部
D
、轻推督脉
E
、以上都不是
10
、腰椎前屈的正常幅度是:
(
)
A
、
120
°
B
、
160
°
C
、
90
°
D
、
60
°
E
、
30
°
11
、哪项检查可提示腰部神经根受压?
(
)
A
、压顶试验
B
、下肢后伸试验
C
、挺腹试验
D
、屈膝屈髋分腿试验
E
、床边试验
12
、下述哪句话见于《医宗金鉴》?
A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B
、
轻推、顺推皆为补
C
、揉以和之,可以和气血,活筋络
D
、
肩井穴是大关节,推之开通气血,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通行
E
、
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
13
、哪项不是一指禅推法的动作要领?(
)
A
、腕部放松
B
、沉肩垂肘悬腕
C
、大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
D
、频率
220~250
次
/
分
E
、肘部为支点
14
、推拿基本治法中,温法的操作是(
)
A
、刚柔兼施
B
、手法要重,逐渐加强
C
、轻快柔和
D
、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
E
、自大椎至尾椎重推督脉
15
、小儿捏脊法的操作要求是:
(
)
A
、尽可能提紧皮肤
B
、捏起皮肤多少及用力大小适当
C
、捻动向前可歪斜
D
、操作过程中不能重提
E
、以上都不是
16
、轻柔的按揉气海、关 元、足三里、擦背部督脉,左侧背部,可用来治疗胃脘痛的证型
是:
(
)
A
、寒邪犯胃
B
、食滞
C
、肝气犯胃
D
、瘀血内阻
E
、脾胃虚寒
17
、滚法操作于项背部,拿肩井,直擦膀胱经,可用于治疗:
(
)
A
、风寒头痛
B
、瘀血头痛
C
、肝阳头痛
D
、肾虚头痛
E
、血虚头痛
18
、可引起大小便功能障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类型是:
(
)
A
、向前突出
B
、向后突出双侧型
C
、向椎体内突出
D
、向后突出中央型
E
、向后突出单侧型
19
、抖法的操作要求是:
(
)
A
、颤动幅度要大,频率要快
B
、颤动幅度要大,频率要慢
C
、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D
、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慢
E
、以上都不是
20
、退行性脊柱炎诊断的标志和依据是:
(
)
A
、椎间盘萎缩
B
、椎体萎缩
C
、椎体边缘的唇形变或骨刺形成
D
、脊柱强直
E
、椎体骨质疏松
四、
1
、
A
2
、
C
3
、
B
4
、
D
5
、
C
6
、
E
7
、
C
8
、
B
9
、
A
10
、
C
11
、
C
12
、
A
13
、
D
14
、
D
15
、
B
16
、
E
17
、
A
18
、
D
19
、
C
20
、
C
1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见于:
(
)
A
、增生性膝关节炎
B
、髂胫束劳损
C
、腰肌劳损
D
、腰肌扭伤
E
、以上都不是
2
、
“一旦临证, 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见于:
(
)
A
、
《医宗金鉴》
B
、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C
、
《肘后方》
D
、
《医林改错》
E
、
《黄帝内经》
3
、下列哪一种病可用捻法治疗:
(
)
A
、高血压病
B
、痛经
C
、癃闭
D
、痹证
E
、胃脘痛
4
、落枕痛甚,难以转动时:
(
)
A
、直接用扳法即可缓解
B
、
先按揉患侧天宗穴,当痛稍减后,再施扳法
C
、可先热敷,再推拿治疗,不宜用扳法
D
、
等疼痛减轻,头可转动时,再以推拿治疗
E
、
此证不适合推拿治疗
5
、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是:
(
)
A
、腰椎
3~4
之间的椎间盘
B
、
腰椎
4
、
5
及腰
5
、骶
1
之间的椎间盘
C
、腰椎
2
、
3
之间的椎间盘
D
、
无特殊性,所有腰椎间盘都有可能
E
、
腰椎
1
、
2
之间的椎间盘
6
、古代应用按摩法催产的名医是:
(
)
A
、扁鹊
B
、庞安时
C
、华佗
D
、孙思邈
E
、张仲景
7
、推拿治疗半身不遂上肢的重点部位是:
(
)
A
、肩部
B
、手指部
C
、前臂中段
D
、肘部及其周围
E
、腕部
8
、推拿治疗呃逆摩腹的重点在:
(
)
A
、气海
B
、神阙
C
、中脘
D
、鸠尾
E
、天枢
9
、抖法的操作要求是:
(
)
A
、颤动幅度要大,频率要快
B
、颤动幅度要大,频率要慢
C
、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慢
D
、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E
、颤动幅度大小交替,频率要慢
10
、捏腕法常用于治疗:
(
)
A
、腕管综合征
B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C
、腱鞘囊肿
D
、腕关节扭伤
E
、指间关节扭伤
11
、挺腹试验阳性提示:
(
)
A
、颈部神经根受压
B
、腰部神经根受压
C
、骶髂关节病变
D
、髋关节病变
E
、以上都不是
12
、
“形数惊恐 ,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运用了推拿的(
A
、温法
B
、通法
C
、补法
D
、泻法
E
、清法
13
、下列因素中那一项不能直接影响推拿手
]
法的补泻作用(
)
A
、手法的强度
B
、手法的频率
C
、解剖位置的异常
D
、治疗部位的选择
E
、手法的直接作用
14
、关于清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气分实热者,轻推督脉
B
、表实热者,轻推背部膀胱经
C
、血分实热者,重推督脉
D
、气血虚热者,擦督脉
E
、表虚热者,轻推背部膀胱经
15
、根据《内经》记载,推拿起源于我国的:
()
)
A
、东方
B
、南方
C
、中部
D
、西方
E
、北方
16
、我国现存最早的按摩专著是:
(
)
A
、
《小儿按摩经》
B
、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C
、
《黄帝内经》
D
、
《小儿推拿秘诀》
E
、
《小儿推拿广义》
17
、唐代太医署设有按摩专科,下述哪项不被设立之列:
(
)
A
、按摩生
B
、按摩工
C
、按摩硕士
D
、按摩师
E
、按摩博士
18
、
“夫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出自(
)
A
、
《医宗金鉴》
B
、
《外台秘要》
C
、
《千金要方》
D
、
《黄帝内经》
E
、
《伤寒杂病论》
19
、颈椎正常侧屈的活动幅度是(
)
A
、
35
°
B
、
30
°
C
、
20
°
D
、
45
°
E
、
60
°
20
、下述哪项对擦法的叙述是错误的(
)
A
、擦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
B
、擦时医者要迸住气
C
、可治疗内脏虚损
D
、可活血化瘀
E
、擦时常涂以介质
四、
1
、
E
2
、
A
3
、
D
4
、
B
5
、
B
6
、
B
7
、
D
8
、
C
9
、
D
10
、
A
11
、
B
12
、
B
13
、
C
14
、
D
15
、
C
16
、
A
17
、
C
18
、
A
19
、
D
20
、
B
1
、形成小儿推拿独特体系的朝代是:
(
)
A
、清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唐代
2
、清代把推拿、按、摩、摸、端提到为伤科,治疗八法的著作是:
(
)
A
、
《医宗金览》
B
、
《厘飞按摩要求》
C
、
《保赤推拿法》
D
、
《小儿
推拿直录》
3
、
“动”是推拿疗法的特点,以下哪项不是“动”所包括的治疗方面。
A
、促进肢体组织的活动
B
、促进气血的流动
C
、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
D
、提
高局部组织痛阈
4
、擦法操作时涂冬青膏的作用是:
A
、增大擦动幅度
B
、防止擦破皮肤
C
、加快操作速度
D
、以上都是
5
、正常腰椎前屈的活动幅度是:
(
)
A
、
90
°
B
、
120
°
C
、
150
°
D
、
60
°
7
、哪项不是一指禅推法的动作要领?(
)
A
、
大拇指着力于一定部位
B
、
频率
220~250
次
/
分
C
、
腕部放松
D
、
沉肩垂肘悬腕
8
、椎坎宫的作用是:
A
、补气行气
,
活血化瘀
B
、舒筋通络
,
松解粘连
C
、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D
、疏
风解表,醒脑明目
9
、以下哪组痛可健脾和胃,消食(
)
A
、拿风池、分腹阴阳、拿肚角
B
、揉脐、开天门、拿肚角
C
、摩腹揉脐,操中脘
D
、操乳根、揉乳房、摩腹
10
、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的位置依次是:
(
)
A
、拇、食、中、无名、小指末端罗纹面
B
、食、中、拇、无名、小指末端罗纹面
C
、食、拇、中、无名、小指末端罗纹面
D
、
拇、中、小、食、无名、小指末端罗纹面
11
、根据《内经》记载,推拿起源于我国的:
(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11:3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903.html
-
上一篇:成人推拿手法-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下一篇:推拿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