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小儿推拿全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6 11:31

-

2021年2月26日发(作者:美罗华)
.
小儿推拿

小二特定穴位

定位

功效

1
、头、面、颈项部穴位:

百会:
定位: 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处;或前发际线正中直上
5


功效: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前顶门
:
定位:头正中线,入前发际< br>3.5
寸;或于百会前
1.5
寸取穴

功效:镇惊、安神、通窍

高骨(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功效: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天门(攒竹)

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直线。

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通鼻窍。

坎宫
:定位: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天庭(神庭)

定位:头正中线,入前发际
0.5


功效:祛风通络,镇惊安神

天心:
定位:前额中部,天庭与眉心连线中点处。

功效:醒脑安神

眉心(印堂)

定位:两眉内侧端连线中点处

功效:祛风通窍,明目醒神。

山根:
定位:两目内眦中间,鼻梁上低凹处。

功效:开关窍,醒目定神

准头(鼻准)

定位:鼻尖端。

功效:祛风镇惊。

太阳:
定位:眉后凹陷处。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迎香:
定位:鼻翼旁开
0.5
寸,鼻唇沟中。

功效:宣肺气、通鼻窍

人中:
定位:人中沟正中线上
1
/
3
与下
2
/
3
的交界处。

功效:醒神开窍。

牙关
(
颊车
)

定位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用力咀嚼时,咬肌隆起处。

功效:开窍醒神,疏风止痛。

天柱:
定位:项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呈一直线。

功效: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桥弓:
定位:在颈部两侧,耳后乳突沿胸锁乳突肌至缺盆呈一直线。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


上肢部穴位

脾经:
定位:拇指末节螺纹面或拇指桡侧缘,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 :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清热利湿,化痰止呕。清补脾经:和胃消食,增
进食欲。

胃经: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或大鱼际桡侧缘赤白肉际由掌根至拇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胃经:健脾胃,助运化。清胃经:清热化湿,和胃降逆,除烦止渴。

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旁约
0.1
寸。属手太阴肺经。

..
.
功效:清热利咽,开窍。

肝经:
定位:食指末节螺纹面或食指掌面,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

心经:
定位:中指末节螺纹面或中指掌面。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清热退心火

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或无名指掌面,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肺经:补肺气。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

肾经:
定位:小指末节螺纹面或小指掌面稍侧偏尺侧,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肾经: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经:清理下焦湿热。

五经:
定位:拇、食、中、无名、小指末节螺纹面,即脾、肝、心、肺、肾经。

功效:健脾、疏肝、宁心、润肺、温肾。

四横纹:
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横纹处。

功效:掐四横纹:退热除烦,散淤结。推四横纹:调中行气,和气血,清胀满。

小横纹:
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功效:掐小横纹:退热,消胀散结。推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性啰音。

大肠: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

功效:补大肠: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小肠:
定位:小指尺侧缘,自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小肠:温补下焦。清小肠:清理下焦湿热,泌别清浊。

肾顶:
定位:小指顶端

功效: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肾纹:
定位:手掌面,小指远侧指间关节横纹处。

功效:祛风明目,散淤结。

掌小横纹:
定位: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横纹头。

功效: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

板门:
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功效:揉板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内劳宫:
定位:掌心中,屈指时中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中点。

功效:揉内劳宫:清热除烦。运内劳宫:清心肾两经虚热。

内八卦:
定位: 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的
2
/
3
处为半径,所作圆周,
八卦穴即在此圆周上。

功效:顺运内八卦:宽胸理气,止咳化痰。逆运内八卦:降气平喘,行滞消食。

小天心:
定位: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功效:揉小天心: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小天心:镇惊安神。

大横纹:
定位: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功效:分阴阳: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合阴阳:行痰散结。

总筋:
定位:腕后肘横纹中点。

功效:揉总筋:清心经热,散结止痉,通调周身气机。掐总筋:镇惊止痉。

列缺:
定位: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
寸。属手太阴肺经。

功效

:宣肺散邪,醒脑开窍。

三关:
定位:前臂桡侧缘,自阳池至曲池呈一直线。

功效:温阳散寒,补气行气,发汗解表。

天河水:
定位:前臂正中,自总筋至洪池呈一直线。

功效: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
.
六腑:
定位:前臂尺侧,自阳池至月斗肘呈一直线。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洪池(曲泽)

定位:仰掌,肘部微屈,当 肱二头肌腱内侧。属手厥阴心包经。

功效:调和气血,通调经络。

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侧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两线的中点。属手阳明大肠经。

功效:解表退热,利咽。

十王(十宣)

定位: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

功效:清热,醒神,开窍。

老龙:
定位:中指甲根后
0.1
寸。

功效:醒神开窍。

端正:
定位: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功效:揉右端正:降逆止呕。揉左端正:升提中气,止泻。掐端正:醒神开窍,止血。

五指节:
定位:掌背五指近侧指间关节。

功效: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

后溪:
定位:轻握拳,第五掌指间关节 尺侧后方横纹头凹陷中,赤白肉际处取穴。属手太阳
小肠经。

功效:清热,利小便。上推清热,下推补肾虚。

二扇门:
定位: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中。

功效:发汗透表,退热平喘。

二人上马(二马、上马)

定位: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功效:滋阴补肾,顺气散节,利水通淋。

威灵:
定位:手背第二、三掌骨岐缝间。

功效:开窍醒神。

精宁:
定位:手背第四、五掌骨岐缝间。

功效:行气,破结,化瘀。

外劳宫:
定位: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

功效: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兼能发汗解表。

虎口(合谷)

定位 :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点的桡侧。属手阳明大肠经。

功效:清热,通络,止痛。

外八卦:
定位: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处。

功效:宽胸理气,通滞散结。

一窝风(乙窝风)

定位: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功效: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

螺蛳骨:
定位:屈肘,掌心向胸,尺骨小头桡侧缘骨缝中。

功效:健脾,镇惊。

月斗肘:
定位:在肘关节尺骨鹰嘴突处。

功效:通经活血,顺气生血,化痰。

外关:
定位:腕背横纹上两寸,尺桡骨之间。属手少阳三焦经。

功效:解表清热,通络止痛。

膊阳池(外间使、支沟)

定位:腕 背横纹上三寸,尺骨之间。属手少阳三焦经。

功效:解表清热,通降二便。


胸腹部穴位

天突:
定位:胸骨上窝正中,正坐仰头取穴。

..
.
功效:理气化痰,降逆平喘,止呕。

膻中:
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功效: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乳根:
定位:乳头直下
0.2
寸,平第五肋间隙。

功效:宣肺理气,止咳化痰。

乳旁:
乳头外旁开
0.2
寸。

功效: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胁肋:
定位:从腋下两胁至天枢穴水平处。

功效: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

中脘:
定位:前正中线,脐上
4
寸处。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腹:
定位:腹部。

功效:摩腹:消食、理气、降气。分推腹阴阳: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定位:肚脐中。

功效: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天枢:
定位:脐旁
2


功效: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丹田:
定位:小腹部,脐下
2~3
寸之间。

功效: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

肚角
:定位:脐下
2
寸(石门)旁开
2
寸之大筋。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背腰骶部穴位

肩颈(膊 颈)

定位:在肩上,督脉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的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功效:宜通气血,解表发汗,通窍行气。

大椎(百劳)

定位:在 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处。属督脉

功效: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风门(热府)

定位:在第二胸椎棘 突下,督脉旁开
1.5
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解表通络。

肺俞
:定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
1.5
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系 肺之背俞穴。

功效:益气补肺,止咳化。

脾俞:
定位:在第11
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
1.5
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系脾之背俞穴。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祛湿。

肾俞
: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督脉旁 开
1.5
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系肾之背俞穴。

功效:滋阴壮阳,补益肾元。

腰俞(腰眼)

定位:在第三、四腰 椎棘突旁开
3~3.5
寸凹陷处;又说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方
旁开
3.5~4< br>寸凹陷处,属经外奇穴。

功效:通经活络。

七节骨:
定位 :从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呈一直线;又说自第二腰椎至尾椎骨端呈一直线。

功效:温阳止泻,泻热通便。

龟尾(长强)

定位:在尾椎骨端, 又说在尾椎骨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处,属督脉。但小儿
推拿应用中习惯取尾骨端。

功效:通调督脉,调理大肠。

脊柱(脊)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自第一胸椎至尾椎端呈一直线。呈线状。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11: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892.html

小儿推拿全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