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推拿项目
推拿简介
推拿,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手法刺激人体某个特定部位、穴位,达
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
古称按摩、
按跷。
推拿医学是非药物疗法 中
的重要内容,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以中医四诊、八纲、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
础,并结合现 代解剖学、骨伤学、内科、妇科、儿科、诊断学相关学科而成以手
法治疗为特色的一门中医学科。
推拿手法操作技巧讲求刚柔并济,
以柔克刚,
施力程度要求轻而不浮,
重 而
不滞,透达深层。患者易于接受各种手法,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作用特点
一、推拿的中医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 ,推拿能根据疾病的不同原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
以柔软、轻按之劲,按穴位,走经络,改善 经络功能和调节卫气营血,并通过经
络传导功能,调整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以治病。 正如《医宗
金鉴》
所云:
“
按其经络,
以通郁闭之气,
摩其 壅聚,
以散瘀结之肿,
其患可愈。
”
总的来说推拿具备以下三大作用:
1
、
疏
通经络,行气活血;
经络遍布全身 ,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和联系人体所有脏腑、器官及皮
毛、筋肉、骨骼等组织,再通过气血在经络 中的运行,组成整体的联系。推拿作
用体表,通经络、引气血、濡筋骨,并且由于气血循着经络的分布, 流注全身,
能够影响到内脏及其它部位,
推拿可使经络得通,
气血得以正常运行,达到濡养
全身四肢百骸的作用。
如推桥弓可平肝阳而令血压下降、
搓摩胁肋可疏肝 理气而
缓解胁肋胀痛、掐按合谷穴可止牙痛、按揉角孙穴可治偏头痛。
2
、
理
筋整复,滑利关节;
筋,又称经筋,是 指与骨相连的肌筋组织,类似于解剖学的软组织。筋骨、
关节是人体组织的运动器官。
只有气血 调和、
阴阳平衡,
才能确保机体筋骨强健、
关节滑利,
从而维持人体正常活动 功能。
《灵枢
·
本藏》
曰
“
是故血和则经脉利,
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滑利也。
”
筋伤后,筋骨关节受损,必累及气血,致
脉络损伤,气滞血瘀,为肿为痛,从而影响肢体关节的活动 。”推拿手法作用损
伤局部,可以行气活血,消肿祛瘀,理气止痛,并且能纠正筋出槽、骨错缝,达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到理筋整复目的。同时适当的被动运动手法可以起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作用。
3
、
调
整脏腑,扶正祛邪;
疾病发生、
发展及其转归过程是正邪相争、
盛衰消长的结果。
机体正气充足,
有充分抗病能力, 致病因素就不起作用;疾病发展、变化,是因为机体抗病能力
处于相对劣势,邪气乘虚而入所致。
脏腑是化生气血,通调经络,主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有受纳排浊、
化生气血的功能 。脏腑功能失调或衰退,则受纳有限,化生无源,排浊困难,从
而使正气虚弱,邪气壅盛,百病丛生。脏 腑功能失调后产生病变,通过经络传导
反应在外,
出现如精神不振、
情志异常、
食欲改变、
二便失调、
汗出异常、
寒热、
疼痛以及肌强直等各种症状,即所 谓“有诸内,必形诸外”
。
推拿通过手法刺激相应体表穴位、
痛点,
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而且对
脏腑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
一是直接作用,
即通过手法剌激体表直接影响脏腑功
能;
二是间接作用,
即通过经络与脏腑间的联系 来实现。
如中焦脾胃升降运化功
能失调,引起腹胀、嗳气、胃脘疼痛等症状,通过腹部、背部为 主推拿,改善胃
肠功能。
《诸病源侯论》记载:
“若腹内有气胀,先须暖足,摩脐上下 并气海,不
限遍数,多为佳”
。
《外台秘要》云:
“病源腹痛者, 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
痛。两手相摩,令热以摩腹,令气下。
”
二、推拿作用原理的现代医学研究:
1
、
对
循环系统的作用
推拿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加强 心脏功能,从而对
人体的体温、脉博、血压等产生一系列调节的作用。
(
1
)对血管的作用:推拿能使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加,也能使其直径和容积扩
大,增加血流量,改 善肢体循环,因而大大地改善局部组织供血和营养。
(
2
)加速血液流动: 手法作用于体表,其压力却能传递到血管壁,使其有节律
地被压瘪、复原,复原后受阻的血流骤然流动, 使血液旺盛,流速加快。由于动
脉内压力很高,不容易压瘪,静脉内又有静脉瓣存在,不能逆流,实际上 微循环
受益较大,
血液从小动脉端流向小静脉端的速度得到提高。
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
间进行物质及气体交换的场所,
而动脉、
静脉只是流通的管道,
促进微循环内 血
液流动,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
3
)降低血液粘稠 度:瘀血状态下血液流速降低而使血液粘稠度增高,粘稠度
增高又进一步使流速降低,形成恶性循环,最 终使血液凝集、凝固。通过推拿有
节律的机械刺激,迫使血液重新流动并提高血液流速,从而降低了血液 粘稠度,
使流速与粘稠度之间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2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
4
)对心脏功能的作用:推拿可使冠 心病患者解除精神紧张,消除疲劳,使其
心率减慢,心脏作功减轻,氧耗减少,同时使左心室收缩力增强 ,使冠状动脉灌
注得到改善,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产生与口含硝酸甘油相似的疗效)
。
在临床上选择适宜病例,
掌握好相应的推拿强度和方法,
就可使心绞痛发作逐渐
缓解,
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及心脏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
成, 增强物质代谢过程。
(
5
)对脑血流的作用:对脑动脉硬化患者脑血流图观 察发现,推拿后其波幅增
加,流入时间缩短,脑动脉搏动性供血改善。脑部血流来自椎动脉和颈动脉,改
善脑部血流的手法又多在颈部操作。
(
6
)
对血压的作用 :
推拿后人体肌肉放松,
肌肉紧张缓解,
引起周围血管扩张,
循环阻力降低, 从而减轻了心脏负担,并通过对神经、血管、血流改变的调节作
用影响血压。
由上可知,
推拿手法对血压的影响及其降压作用的机理,
与降低周
围总阻力,
改善血管顺应性以 及通过节段神经的传导反射而起的调节作用等因素
有关。
2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对上身、腹部及全身推拿,可使氧消耗量增加
10-15%
,二氧化碳排泄量增
加
10-25%
,使呼吸加深,改善肺功 能。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发现,推拿能使肺活
量明显提高。
由上可见,
推拿对呼吸系统功 能具有良好的调整和显著的增强作用
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推拿 手法的直接或间接作用,
均可刺激胃肠壁,
使平滑肌的张力、
弹力及收
缩能力 增强,
而加速胃肠蠕动。
推拿手法的刺激通过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
使支
配内 脏器官的神经兴奋,
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
同时改善胃肠壁血液及淋巴的
流动循环, 加强胃肠的吸收功能。
4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推拿 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手法刺激可通过反射传导途径来调节中
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 过程。
推拿手法可加强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
调节兴奋和抑制过程及维持其相对的< br>平衡状态,
使中枢神经本身及其传导途径的各种神经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和
活动功能 的锻炼。
手法的刺激作用可促使周围神经产生兴奋以加速传导反射作用,
恢复和保持人体生理功 能的正常状态。
手法具有改善同一节段神经支配的内脏和
组织的功能活动。
手法不同,用力轻重,操作时间长短,施治部位、经穴之不同,都会对神经
系统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 br>不同的推拿手法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也不同。
同一手法,
若运用的方式不同,
如手 法频率的快慢、
用力轻重、
时间长短等,
其作用也不同。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缓和较轻有节律的手法,
反复刺激可使中枢神经 产生抑制作用,
使人有轻松
舒适之感,具有放松肌肉、缓解痉挛、镇静止痛作用。急速较重,时 间较短的手
法可使中枢神经产生兴奋作用,使人感觉酸麻胀感,精神振奋,肌肉紧张,呼吸
心跳 加快,胃肠蠕动减弱等。
5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
人体发病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
人体思维活动的过激变化,
以及原发性的器
质病变,
都可以引起疾病。
另一方面,
细菌的入侵以及气候的异常也会使人致病。
< br>动物实验表明,
推拿能抑制实验小白鼠移植性肿瘤细胞的增殖,
并使小白鼠自然
杀伤细胞值明显增高,
说明推拿具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细
胞的作 用。
6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按揉脾俞、
膈 俞、
足三里,
擦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能提高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胰
岛功能,使血糖不同程度 降低,尿糖转阴,
“
三多一少
”
症状有明显改善。在甲亢
患者颈3
~
5
棘突旁敏感点一指禅推法,其心率明显减慢,其它症状和体征都有
相应改善。
推拿能增高血清钙,
可治疗因血钙过低引起的痉挛。
对佝偻病患者施
用掐揉四缝穴、捏脊等手法后,其血清钙、磷均有上升,有利于患儿骨骼的生长
和发育。
7
、推拿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推拿对除骨折、骨病、筋断、皮肉破损以外的脊 柱、四肢等关节和肌肉、肌
腱、
筋膜、
韧带等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可以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
促进组织修复、
分离松解粘连、
纠正错位、
改变突出物的错位、
解除肌肉痉挛、
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促进水肿、血肿吸收< br>
8
、推拿对皮肤及皮下组织作用
推拿手法能够加强皮肤防护作用,
防止水分蒸发,
使保温作用增强。
推拿可
以使皮肤温度和生物电阻发生改变, 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开放而充血发热。
9
、推拿镇痛的作用
< br>疼痛是许多疾病,
尤其是骨伤科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
推拿具有良好的镇痛
作用 ,镇痛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镇静止痛:某些疼痛症状是由于感 觉神经受到恶性刺激
,
这种恶性刺激的信
号传入大脑皮层
,
引起皮层 异常兴奋而产生兴奋灶。在某些部位或穴位上运用推
拿手法,
使之产生一种良性刺激信号,传入大脑皮层相应部位,
产生新的良性兴
奋灶,当新的兴奋灶足以抑制原有的兴奋灶时,便 起到镇静止痛的作用。
(
2
)解痉止痛:某些疼痛症状是肌肉受到恶性刺激 产生痉挛而造成。推拿可减
轻或消除某些恶性刺激,
促使肌肉放松,
使痉挛得以缓解,
从而起到解痉止痛的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4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作用。
(
3
)消肿止痛:某些疾病或损伤造成一定部位出血或组织液渗出而发生肿胀。
肿胀压迫 刺激局部出现疼痛。
推拿加强血液、
淋巴循环基础上,
促使血肿和水肿
吸收和 消散,从而发挥消肿止痛的作用。
(
4
)活血止痛:某些部位气 滞血瘀可引起该部位疼痛,推拿可以促使毛细血管
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供给,加速有害物 质吸收、排泄等,起到活
血止痛的作用。
推拿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
适应症
推拿适应症比较广泛,可用于内、外、妇 、儿各科,主治由肌肉、关节、神
经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肌肉酸、麻、胀、痛、萎、瘫,关节疼痛,运动障 碍。
1
、关节软组织滑膜嵌顿、慢性无菌性炎症和粘连而致疼痛和功能障 碍。如
各种软组织急慢性损伤、肩周炎、狭窄性腱鞘炎等。
2
、
神经受压或受刺激而引起的肌肉瘫痪
(需解除压迫)
、
肢体疼痛。
如 腰突、
半身不遂、颈椎病、面瘫等。
3
、
以机能障碍为 主的一些内、
妇科疾病。
如头痛、
失眠
(神经衰弱)
、
胃痛 、
高血压病、
糖尿病、
胃下垂、
月经不调、
痛经、
产后耻骨 联合分离症、
盆腔炎等。
4
、对五官科疾病如咽喉痛、声门闭合不全、音哑、牙痛、鼻炎、近视
5< br>、儿科病症多达几十种病症,如腹泻、疳积、惊风、咳喘、遗尿、肌性斜
颈、腹痛、便秘、小儿麻 痹后遗症等。
6
、各种骨质增生性疾患,如脊椎骨质增生、跟骨骨刺等。
二、禁忌症
推拿疗法的应用范围很广,
内外妇儿骨伤科中的多种疾病均可采 用,
而且对
某些疾病其疗效胜于方药,
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某种病理情况 下使用时,
有
使病情加重和恶化的可能,以下情况禁止推拿:
1
、由结核菌、化脓性致病菌所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禁用推拿。
2
、有皮肤病损处,外伤出血处,烧烫伤处的局部禁用推拿。
3
、 骨折、脱位处初期禁用推拿,骨折骨痂形成后及脱位复位后,可以适当考虑
轻手法推拿治疗。
4
、
孕
妇及月经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慎用推拿手法。
5
、
饥
饿、过度疲劳及酒后及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推拿,应稍事休息后再进行。
6
、患有肿瘤及严重的心、肝、肺、肾脏疾患者慎用推拿。
7
、有骨质疏松、骨结核、骨肿瘤等病理性骨折因素者慎用推拿。
8
、对急性软组织损伤
24
—
48
小时内慎用推拿。
9
、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医生操作,也应列为禁忌症。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5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三、注意事项
1
、理疗师:
(
1
)热情接待患者,详细诊察病情,认真治疗疾病,认真书写健康档案
(
2
)推拿时要保持手的温暖和清洁,经常修剪指甲,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
3
)推拿前注意患者有无推拿禁忌症
(
4
)随时询问和观察患者反应,保持适宜的推拿强度。
(
5
)患者出现头晕、心慌、休克等异常情况时,应沉着冷静,让患者平卧。头
(
6< br>)晕者按风池、百会穴;心慌者按内关穴;休克者取头低脚高位,指掐人中
穴;牙关紧闭者按合谷 穴。
2
、患者:
(
1
)接受推拿治疗时要呼吸 自然,肌肉放松。腰腹等部位接受治疗时,要宽衣
松带。
(
2
)推拿前应排净大小便。
(
3
)饭后不宜马上接受推拿治疗,应休息至少
1
小时。
(
4
)初次推拿部位的皮肤可能有微痛感,为正常现象,随着对手法的逐渐适应
便会消失。
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
一、
颈椎病
由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的稳定性,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性改变。
1
、颈椎病的分型:
①颈型颈椎病:
(
1)反复出现“落枕”现象,颈部肌肉僵硬,并有牵拉紧缩感,颈肩部有明显
的疼痛或刺痛,痛有定处 ;
(
2
)颈脊旁和项背部肌肉张力增高及压痛。
(
3
)患者颈部前屈、旋转等活动幅度明显减小。
(
4
)颈椎平片可见颈生理弧度异常。
②神经根型颈椎病
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向突出、
钩椎关节和关节突增生、
肥大,
或刺激或压迫< br>神经根所致。
(
1
)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开始多为颈肩痛,患侧可触及肌肉痉挛。
(
2
)出现颈神经放射性疼痛。颈肩部活动受限,患肢上举、外展或后伸有不同
程度受限,
当头部姿势或上肢姿势不当,
或突然牵撞患肢可引起剧烈的闪电样疼
痛。
(
3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叩顶试验等呈阳性反应。
③脊髓型颈椎病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6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是由于颈脊髓受到压迫后引起的以肢体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
1< br>)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早期颈痛不明显,而以四肢乏力,行走或持物
不稳等为突出症状。< br>
(
2
)主诉有“脚下踩棉花”的感觉,对疼痛和温觉的感觉不明显。
(
3
)颈椎椎体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出现反弓,
CT
、
MR I
检查可确诊。
④椎动脉型颈椎病
(
1
)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
2
)眩晕是主要症状:
(
3
)
A:因椎动脉长期供血不足而表现为慢性持续性眩晕;
B
:
因椎动脉供血 短暂的阻断而表现为发作性的剧烈眩晕,
眩晕发作往往玉
头部位置改变有关。
(
4
)精神萎靡、乏力嗜睡,耳鸣、耳聋或视力降低。
(
5
)脑超
TCD
可诊断。
⑤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
1
)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
2
)慢性头痛是最突出的症状。呈持续性,主要为额部,特别是眼窝和眉棱骨
处。
(
3
)可出现眼珠疼痛,咽喉不适、胸闷、腹胀等。
2
、治疗及操作:
(
1
)目的:松解颈部肌肉,及经络,舒筋活血,尤其是颈部后伸肌群。
< br>(
2
)部位及取穴: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
以风池、胸夹脊、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
(
3
)操作:
1
、单手或双手拿揉颈部
2
、单手或双手拇指揉拨颈肩部
3
,单手拇指按揉颈肩部
4
、点穴风池、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大椎、肩井、秉风、缺盆、阿是等穴
3
、双手掌根揉肩部
4
、小鱼际滾颈肩部
5
、双手抱揉颈部
6
、单手拇指定位旋转推理法(拨筋整复)
7
、功能性活动(拔伸法)牵引
8
、以药油为介质施掌指擦法
9
、双手拿揉肩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7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
4
)其它治疗:针刺以上穴位,加列缺、合谷、后溪等穴,行平补平泄法
(
5
)预后
治疗及时,保养得当,一般预后尚可;但脊 髓型颈椎病如进一步发展预后较差;
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
交感型颈椎病如治疗不当而 发展,
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
6
)医嘱
1
、平时宜“仰头抬臂,协调平衡”
,以锻炼颈部后伸肌群。
2
、注意纠正平时的不良习惯姿势,立足于预防。
3
、注意用枕的合理性。
4
、注意肩颈部的保暖。
二、肩周炎
是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
退变而引起的 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该病
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本病常发生在 单侧肩部,
多发于
50
岁左右患者,中医又称“五十肩”
、
“漏肩风 ”
。
1
、临床诊断及表现:
(
1
)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
多数 为慢性发作,
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
或刀
割样痛,
且呈持续性,
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
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
(特
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 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
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 候变化特别敏感。
(
2
)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 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
情进展,
由于长期废用 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
肌力逐渐下降,
加上喙
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 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 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
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
3
)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 也不敢
吹风。
(
4
)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 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
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
5
)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 可
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
症状反而减轻
2
、治疗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8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
1
)目的:初期活血止痛为主;后期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主。
(
2
)部位及取穴:肩部、上臂部,缺盆、肩井、肩髃、秉风、天宗、肩贞、曲
池、合 谷等穴。
(
3
)操作:治疗过程中手法宜轻柔,切记使用强刺激手法,防止发生意外。
1
、
单手或双手拿揉颈部(放松肌肉,缓解痉挛,促进血液循环)
2
、
双手掌根按揉肩部(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疼痛)
3
、
单手揉拨颈肩部(缓解肩部肌肉紧张,缓解痉挛)
4
、
用小鱼际滾患侧颈部及肩部,配合轻缓的头部前屈,后伸,旋转活动。
5
、
双手抱揉颈部或是掌擦法作用于颈项部及肩胛部,以热透为度。
(
4
)其它治疗:
1
、
针刺以上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
2
、
刮痧拔罐可并用施治
(
5
)预后
推 拿治疗预后良好,痊愈后很少复发,配合患者主动练功,效果更加显著,
但有糖尿病或结核病的患者,治 疗效果较差。
(
6
)医嘱
肩部避风寒,避免 过度劳累,加强功能锻炼:爬墙锻炼、环转运动、
、双手
向后背伸等。
三、
落枕
又称“失枕”
,指由于睡眠时姿势不良,导致 颈项部分肌肉痉挛,出现以疼
痛、
颈项僵硬、
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中医学认为
“风寒湿三气杂之,
合而为痹”
。
1
、临床诊断及表现:
(
1
)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部位酸 楚、僵硬、疼痛、活动受限
,
动则疼痛加剧,严
重者出现颈部歪斜,下颚偏向健侧。< br>
(
2
)颈部肌肉僵硬,并伴有牵拉样紧缩感。严重者颈部肌肉出现畸形。
(
3
)颈部活动受限,不能自主转头、低头活动。
(
4< br>)颈肩部有明显疼痛点、刺痛,痛有定处,严重者会出现向肩胛骨内侧缘放
射性感觉或疼痛。
(
5
)严重者颈肩部有轻微肿胀痉挛,钙化物,会出现增生。
(
6
)颈部生理曲度发生改变(偏向一侧)
,严重者会出现生理曲度变形。
2
、治疗
(
1
)目的: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缓解痉挛,恢复颈部活动功能。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9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
2
)部位及取穴:患部及风池、肩中俞、秉风、肩井、天宗、缺盆等穴。
(
3
)操作:
治疗过程中手法宜轻柔,切记使用强刺激手法,防止发生意外。
1
、患者坐位,术者站在身后用拿揉法施于患者颈部两侧由风池至颈根部
3
-
5
遍,拿揉肩井至肩峰
3
-
5
遍。
< br>2
、术者用一指禅法,滚法由颈部至肩峰
3
-
5
遍。
3
、术者用拇指拔法拔两侧肩背部
3
-
5
分钟。
4
、术者用点揉法点以上诸穴每穴
1
-
3
分钟,手法由轻到 重。
5
、患者自然放松颈部项背部肌肉,右手扶后枕部,左手托起下颌,颈项稍前屈
内改,
双手向上提拉,
左右旋转患者头部
10
-
15
次,
再缓慢大幅度的旋转患椎,
忌暴力蛮劲。
6
、
术
者轻拿患椎棘突两侧肌肉,在患部用擦法施术,以叩击类手法结束。
(
4
)其它治疗:
1
、
针刺以上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
2
、
刮痧拔罐可并用施治
(
5
)
预后
< br>推拿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一般
1-2
次即可痊愈,之后需配合颈部功能锻炼,合理
用颈,注意保护颈项,可减少复发。
(
6
)医嘱
睡眠 时枕头应高低适中,不宜睡高枕、硬枕。注意颈部保暖,避免空调直吹,不
宜过度疲劳,平时加强颈部功 能锻炼。
四、腰肌劳损
是指腰背部肌肉、
筋膜、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
导致局部无菌性炎
症,从而引起腰臀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 疼痛。
中医学称为肾虚腰痛,
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腰部过度疲 劳,
由
组织产生的乳酸和代谢产物(自由基、
5-
羟色胺等)积聚而不能及时 清除,引起
水肿、粘连,久之可导致组织变性,形成慢性劳损。或由于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
后, 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局部形成慢性无菌性炎症,肌纤维变性,刺激神
经末梢而产生腰痛。
1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
1
)腰部疼痛,长 期反复发作腰背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轻时重
迁延难愈。
(
2
)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正常,但有时会有不适感。
(
3
)急性发作时,诸症明显加重,可有明显肌痉挛。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0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11: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891.html